- 兒科責任制整體護理常規
- 楊輝
- 9字
- 2020-08-27 16:31:53
第一部分 兒內科疾病
第一章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第一節 新生兒窒息與缺氧缺血性腦病
【定義】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引起呼吸、循環障礙,而導致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
【疾病相關知識】
(一)新生兒窒息
1.流行病學
發生率可高達10%以上,一般在5%左右,病死率2.3%~12.7%不等。
2.臨床表現
胎動異常、胎心異常、羊水糞染;Apgar評分<7分;多臟器功能受損。
3.治療
立即進行復蘇: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維持正常循環;D:藥物治療;E:評價。
(二)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
1.流行病學
是新生兒窒息后嚴重并發癥之一,是新生兒死亡和嬰幼兒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少數幸存者可產生永久性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礙、癲癇、腦性癱瘓等,因此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
2.臨床表現
意識改變,肌張力變化,驚厥,嚴重者伴有腦干功能障礙。
3.治療
關鍵是預防窒息,加強監護,及時處理宮內窘迫和生后窒息。治療主要為支持療法,控制驚厥,治療腦水腫,亞低溫治療。
4.康復
病情穩定后盡早智能和體能的康復訓練,以促進腦功能恢復,減少后遺癥。
5.預后
與窒息持續時間的長短,病情嚴重程度,搶救是否及時有關。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和智能障礙。
【??圃u估與觀察要點】
(一)胎兒宮內窒息
早期胎動增加,胎心率≥160次/分,晚期胎動減少,胎心率≤100次/分,羊水胎糞污染。
(二)新生兒窒息
觀察皮膚顏色、心率、反應、肌張力、呼吸等。
(三)多臟器受損癥狀
1.中樞神經系統
缺氧缺血性腦病,主要觀察呼吸、心率、意識、肌張力、瞳孔、反應、各種反射、有無驚厥等。
2.呼吸系統
羊水或胎糞吸入綜合征、肺出血等。
3.心血管系統
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缺血缺氧性心肌損害等。
4.泌尿系統
腎功能不全、腎靜脈血栓形成等。
5.消化系統
應激性潰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
6.血液系統
血小板減少、DIC等。
【護理問題】
1.自主呼吸受損
與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有關。
2.體溫過低
與環境溫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關。
3.潛在并發癥:
顱內壓升高、呼吸衰竭。
4.有廢用綜合征的危險
與缺氧缺血導致的后遺癥有關。
5.焦慮
與病情危重及預后不良有關。
【護理措施】
1.復蘇 通暢氣道、建立呼吸、恢復循環、藥物治療。
2.復蘇后監護 包括體溫、呼吸、心率、血壓、尿量、膚色等。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注意觀察瞳孔、神志、前囟張力,以及抽搐等癥狀。
3.供氧 選擇合適的給氧方式,如缺氧嚴重可考慮氣管插管及機械輔助通氣。
4.保溫 可將患兒置于遠紅外保暖床上,病情穩定后使用暖箱保暖維持患兒肛溫36.5~37℃。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使用亞低溫治療時注意保暖。
5.早期康復干預 早期給予患兒動作訓練和感知刺激的干預措施,促進腦功能的恢復。
6.對家長做好心理支持。
【健康指導】
1.安慰家長,耐心解答病情,告知家長可能的預后,幫助家長樹立信心,減輕家長的恐懼心理,得到家長的最佳配合。
2.指導家長掌握康復訓練的技能,堅持進行感知刺激與動作訓練,定期隨訪。
【護理結局評價】
1.復蘇成功,患兒呼吸平穩,缺氧癥改善。
2.患兒病情變化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3.家長對本病病因,治療和預后有所了解,并能做到最佳配合。
4.家長掌握康復干預的措施,并能堅持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