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電腦內部硬件的選購

學習目標

在電腦組裝與硬件維修中,硬件的選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就需要對硬件足夠了解。本章主要介紹電腦內部硬件的類型、型號、性能指標、主流品牌及選購技巧等,充分掌握電腦硬件各項性能及選購技巧。

學習效果

2.1 CPU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32分鐘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就是中央處理器。它負責進行整個電腦系統指令的執行、算術與邏輯運算、數據存儲、傳送及輸入和輸出控制,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位,因此,正確地選擇CPU是組裝電腦的首要問題。

CPU主要由內核、基板、填充物以及散熱器等部分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CPU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對指令譯碼。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發出各種控制命令,執行微操作系列,從而完成一條指令的執行。

2.1.1 CPU的性能指標

CPU是整個電腦系統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種檔次電腦的代名詞。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電腦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CPU主要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點。

1.主頻

主頻即CPU的時鐘頻率,單位是MHz(或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一般說來,主頻越高,CPU的速度越快。由于內部結構不同,并非所有的時鐘頻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樣。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一般情況下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

3.擴展總線速度

擴展總線速度(Expansion-Bus Speed)指安裝在電腦系統上的局部總線,如VESA或PCI總線接口卡的工作速度。我們打開電腦時會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就是擴展槽,而擴展總線就是CPU聯系這些外部設備的橋梁 。

4.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于系統內存和硬盤。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盤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從CPU芯片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常見的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緩存,L1 Cache為CPU第一層緩存, L2 Cache為CPU第二層高級緩存,L3 Cache為CPU第三層緩存,其中緩存越靠前速度越快,所以一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其次是二級,而三級緩存速度最慢。

5.前端總線頻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直接影響CPU與內存之間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于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6.制造工藝

制造工藝的微米數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制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著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目前主流的CPU制作工藝有22nm、28nm、32nm、45nm、65nm等,而Intel最新CPU為14nm,這也將成為下一代CPU的發展趨勢,其功耗和發熱量更低。

7.插槽類型

CPU通過某個接口與主板連接才能正常工作,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針腳式接口,對應到主板上有相應的插槽類型。不同類型的CPU具有不同的CPU插槽,因此選擇CPU,就必須選擇帶有與之對應插槽類型的主板。主板CPU插槽類型不同,插孔數、體積、形狀都有變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一般情況下,Intel的插槽類型是LGA、BGA,不過BGA的CPU與主板焊接,不能更換,主要用于筆記本中,在電腦組裝中不常用。而AMD的插槽類型是Socket。

如下表列出主流插槽類型及對應的CPU。

2.1.2 Intel的主流CPU

CPU作為電腦硬件的核心設備,其重要性好比心臟對于人一樣。CPU的種類決定了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相應的軟件,而CPU的型號往往決定了一臺電腦的檔次。目前市場上的CPU產品主要是由美國的Intel(英特爾)公司和AMD(超微)公司所生產的。本節主要對Intel公司的CPU進行介紹。

目前,Intel生存的CPU主要包括桌面用CPU、筆記型電腦用CPU和服務器用CPU,而用于臺式電腦組裝主要為桌面CPU,其中包括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Core i系列、酷睿2系列、奔騰系列、賽揚系列等。

1.奔騰(Pentium)系列處理器

奔騰系列處理器主要為雙核處理器,采用與酷睿2相同的架構。奔騰雙核系列桌面處理器主要包括G系列、E系列和J系列,主流的CPU如下表所示。

注:上表中TDP表示CPU的熱設計功耗,L3表示三級緩存。

2.賽揚(Celeron)系列處理器

賽揚系列處理器和奔騰系列一樣主要為雙核處理器,主要包括G系列、E系列和J系列,屬于入門級處理器,主流的CPU如下表所示。

3.酷睿雙核處理器

酷睿雙核處理器主要為i3系列,主流的CPU如下表所示。

續表

4.酷睿四核處理器

酷睿四核處理器主要包括i5、i7及至強系列,主流的CPU如下表所示。

5.酷睿六核處理器

酷睿六核處理器主要i7系列,主流的CPU產品如下表所示。

6.酷睿八核處理器

酷睿八核處理器主要為酷睿i7系列,目前主要產品包括5960X和6900K,具體參數如下表所示。

2.1.3 AMD的主流CPU

AMD公司以其獨特的數據處理方式和圖形方面的優勢,在CPU市場上占據著重要位置,其主要桌面CPU產品包括閃龍、速龍、羿龍、FX(推土機)和APU系列,不過閃龍已逐漸淘汰,其性價比也不高,下面詳細介紹其他幾個系列的主流產品。

1.速龍(Athlon)II系列處理器

AMD速龍(Athlon)II系列處理器主要以速龍II X4系列的四核心處理器為主,并有系列的三核心和X2系列雙核心的入門級處理器,主流速龍II X4系列CPU產品如下表所示。

注:上表中L2指二級緩存。

2.羿龍(Phenom)II系列處理器

目前,AMD羿龍(Phenom)II系列處理器主要以羿龍II X4系列的四核心處理器為主,雙核核心處理器已基本淘汰或停產,主流羿龍II系列CPU產品如下表所示。

3.FX(推土機)系列處理器

FX(推土機)是AMD推出取代羿龍II系列,面向高端發燒級用戶的處理器,主要以四、六和八核心為主的處理器,主流FX系列CPU產品如下表所示。

4.APU系列處理器

APU系列處理器是AMD推出的新一代加速處理器,它將中央處理器和獨顯核心集成在一個芯片上,具有高性能處理器和獨立顯卡的處理功能,可以大幅度提升電腦的運行效率。APU系列處理器主要包括A4、A6、A8和A10四個系列,以四核處理器為主,主流APU系列四核CPU產品如下表所示。

2.1.4 CPU的選購技巧

CPU是整個電腦系統的核心,電腦中所有的信息都是由CPU來處理的,所以CPU的性能直接關系到電腦的整體性能。因此用戶在選購CPU時首先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用途”選購

電腦的用途體現在CPU的檔次上。如果是用來學習或一般性的娛樂,可以選擇一些性價比比較高的CPU,例如:Intel的酷睿雙核系列、AMD的四核系列等;如果電腦是用來做專業設計或玩游戲,則需要買高性能的CPU,當然價格也相應地高一些,例如酷睿四核或AMD四核系列產品。

2.通過“品牌”選購

市場上CPU的廠家主要是Intel和AMD,它們推出的CPU型號很多。 當然這一系列型號的名稱也很容易讓用戶迷糊,因此,在購買前要認真查閱相關資料。

3.通過“散熱性”選購

CPU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達到非常高的溫度,選擇一個好的風扇可以使CPU使用的時間更長,一般正品的CPU都會附贈原裝散熱風扇。

4.通過“產品標識”識別CPU

CPU的編號是一串字母和數字的組合,通過這些編號就能把CPU的基本情況告訴我們。能夠正確地解讀出這些字母和數字的含義,將幫助我們正確購買所需的產品,以免上當受騙。

5.通過“質保”選購

對于盒裝正品的CPU,廠家一般提供3年的質保,但對于散裝CPU,廠家最多提供一年的質保。當然盒裝CPU的價格相比散裝CPU也要貴一點。

2.2 主板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25分鐘

如果把CPU比作電腦的“心臟”,主板便是電腦的“軀干”。幾乎所有的電腦部件都是直接或間接連接到主板上的,主板性能的好壞對整機的速度和穩定性都有極大影響。主板又稱系統板或母板(Mather Board),是電腦系統中極為重要的部件。

2.2.1 主板的結構分類

市場上流行的電腦主板種類較多,不同廠家生產的主板其結構也有所不同。目前電腦主板的結構可以分類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結構。

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結構,現在已經淘汰;而LPX、NLX、Flex ATX則是ATX的變種,多見于國外的品牌機,國內尚不多見;EATX和WATX則多用于服務器/工作站主板;Micro ATX又稱Mini ATX,是ATX結構的簡化版,就是常說的“小板”,擴展插槽較少,PCI插槽數量在3個或3個以下,多用于品牌機并配備小型機箱;而BTX則是英特爾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結構;ATX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主板結構,擴展插槽較多,PCI插槽數量在4~6個,大多數主板都采用此結構。如下圖為ATX型主板。

2.2.2 主板的插槽模塊

主板上的插槽模塊主要有對內的插槽和模塊與對外接口兩部分。

1.CPU插座

CPU插座是CPU與主板連接的橋梁,不同類型的CPU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插座配合使用。按CPU插座的類型可將主板分為LGA主板和Socket型主板。如下圖分別為LGA 1150插座和Socket FM2/FM2+插座。

2.內存插槽

內存插槽一般位于CPU插座下方,如下圖所示。

3.AGB插槽

AGP插槽顏色多為深棕色,位于北橋芯片和PCI插槽之間。AGP插槽有1×、2×、4×和8×之分。AGP4×的插槽中間沒有間隔, AGP2×則有。在PCI Express出現之前,AGP顯卡較為流行,目前最高規格的AGP 8X模式下,數據傳輸速度達到了2.1GB/s。

4.PCI Express插槽

隨著3D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AGP已越來越不能滿足視頻處理帶寬的要求,目前主流主板上顯卡接口多轉向PCI Express。PCI Express插槽有1×、2×、4×、8×和16×之分。

5.PCI插槽

PCI插槽多為乳白色,是主板的必備插槽,可以插上軟Modem、聲卡、網卡、多功能卡等設備。

6.CNR插槽

多為淡棕色,長度只有PCI插槽的一半,可以插CNR的軟Modem或網卡。這種插槽的前身是AMR插槽。CNR和AMR不同之處在于:CNR增加了對網絡的支持性,并且占用的是ISA插槽的位置。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把軟Modem或是軟聲卡的一部分功能交由CPU來完成。這種插槽的功能可在主板的BIOS中開啟或禁止。

7.SATA接口

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于行業標準的串行硬件驅動器接口),用于連接SATA硬盤及SATA光驅等存儲設備。

8.前面板控制排針

將主板與機箱面板上的各開關按鈕和狀態指示燈連接在一起的針腳,如電源按鈕、重啟按鈕、電源指示燈和硬盤指示燈等。

9.前置USB接口

將主板與機箱面板上USB接口連接在一起的接口,一般有兩個USB接口,部分主板有USB 3.0接口。

10.前置音頻接口

前置音頻接口是主板連接機箱面板上耳機和麥克風的接口。

11.背部面板接口

背部面板接口是連接電腦主機與外部設備的重要接口,如連接鼠標、鍵盤、網線、顯示器等。背部面板接口如下圖所示。

2.2.3 主板性能指標:芯片組

芯片組是構成主板電路的核心,是整個主板的神經,決定了這塊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電腦系統性能的發揮,芯片組是主板的靈魂。芯片組性能的優劣,決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壞與級別的高低。這是因為目前CPU的型號與種類繁多、功能特點不一,如果芯片組不能與CPU良好地協同工作,將嚴重地影響計算機的整體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芯片組是由“南橋”和“北橋”組成,是主板上最重要、成本最高的兩顆芯片,它把復雜的電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幾顆芯片內的芯片組。

北橋芯片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芯片,位于CPU插座與PCI-E插座的中間,它起著主導作用,也稱“主橋”,負責內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集成顯卡、前/后端總線等,由于其工作強度大,發熱量也大,因此北橋芯片都覆蓋著散熱片用來加強北橋芯片的散熱,有些主板的北橋芯片還會配合風扇進行散熱。

南橋芯片一般位于主板上離CPU插槽較遠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負責外圍周邊功能,包括磁盤控制器、網絡端口、擴展卡槽、音頻模塊、I/O接口等。南橋芯片相對于北橋芯片來說,其數據處理量并不算大,因此南橋芯片一般都沒有覆蓋散熱片。

目前,在臺式機市場上,主要芯片組來自于Intel和AMD公司。Intel公司的主要芯片組產品包括9系列芯片組、8系列芯片組、7系列芯片組和6系列芯片組等,而AMD公司的芯片組產品包括9系列芯片組、8系列芯片組、7系列芯片組和APU系列芯片組等。芯片組的主流型號如下表所示。

2.2.4 主板的主流產品

相對于CPU而言,主板的生產商呈現著百家爭鳴的狀態,如華碩、技嘉、微星、七彩虹、精英、映泰、梅捷、翔升、索泰、升技、昂達、盈通、華擎、Intel、銘瑄、富士康等,在此不一一列舉,下面介紹下目前主流的主板產品。

1.支持Intel處理器的主板

下面介紹下支持Intel處理器的主板產品。

(1)支持Intel雙核處理器主板

Intel雙核處理器主要包括奔騰、賽揚和酷睿幾個系列產品,主要采用LGA 775、LGA 1150和LGA 1155接口類型。主要采用LGA 775接口芯片組的有945、965、G31、G35G41、G45、P35、P43、P45、X38、X48等,如G31芯片組的華碩P5KPL-AM SE、P45芯片組的技嘉GA-P45T-ES3G,不過由于LGA 775接口類型CPU產品目前所剩不多,支持的主板也并不多,它的可升級性也并不強。主要采用LGA 1150接口芯片組的有Z87、B85、H81等,如華碩Z87-A、技嘉GA-B85M-HD3、微星H81-P33。主要采用LGA 1155接口芯片組的有H61、H77、Z77、B75等,如技嘉GA-H61MS1(rev.2.1)、映泰Hi-Fi H77S、技嘉GA-B75MD3H、華碩P8B75-M等。

(2)支持Intel四核處理器主板

Intel四核處理器為酷睿i3和i5系列產品,主要采用LGA 1150和LGA 1155接口類型。主要采用LGA 1150接口芯片組的有B85、H87、Q87、Z87、H97、Z97等,如微星B85M-E45、梅捷SY-H87+節能版、華碩Z87-A、技嘉GA-H97HD3、技嘉G1.Sniper Z6(rev.1.0)等。主要采用LGA 1155接口的芯片組主要有Z77、H77、B75等,如華碩Z77-A、索泰ZT-H77金鉆版-M1D、技嘉GA-B75M-D3V(rev.2.0)等。

(3)支持Intel六核處理器主板

Intel六核處理器為酷睿i7系列產品,主要采用LGA 2011和LGA 2011-v3接口類型。LGA 2011接口主要采用X79芯片組,如微星X79AGD45 Plus、華碩Rampage IV Black Edition等。LGA 2011-v3接口主要采用Intel X99芯片組,如技嘉GA-X99-UD4(rev.1.1)、華擎X99 極限玩家3、華碩X99-A等。

(4)支持Intel八核處理器主板

Intel八核處理器為酷睿i7系列產品,主要代表產品為5960X,采用LGA 2011-v3接口類型,起可搭配技嘉GA-X99-Gaming G1 WIFI(rev.1.0)、華碩RAMPAGE V EXTREME、技嘉GA-X99-UD4(rev.1.1)等,不過其價格也是讓人瞠目結舌。

2.支持AMD處理器的主板

下面介紹下支持Intel處理器的主板產品。

(1)支持AMD雙核處理器主板

AMD雙核處理器產品主要包括速龍II X2雙核、羿龍II X2雙核和APU系列的A4、A6雙核處理器,它們主要支持采用AMD公司的A55、A75、A85X、760G、770、780G、785G、790GX、880G和890GX等芯片組的主板,如技嘉GA-A55M-DS2、昂達A785G+魔笛版、技嘉GA-880G等。

(2)支持AMD三核和四核處理器主板

AMD三核和四核處理器產品主要包括速龍II X3三核、羿龍II X3三核、APU系列A6三核、速龍II X4、羿龍II X4和APU系列A8、A10四核處理器等,它們主要支持采用AMD公司的A55、A75、A78、A85X、A88X、760G、770、780G、785G、790GX、870、880G、890GX、970、990FX等芯片組的主板,如華碩F2A85-V、技嘉G1.Sniper A88X(rev.3.0)、華碩A88XM-A、華擎玩家至尊 990FX 殺手版等。

另外,NVIDIA公司的nForce 630A、nForce 520LE、MCP78等芯片組主板也支持AMD三核和四核產品,如技嘉GA-M68MS2P、華碩M4N68T LE V2等。

(3)支持AMD六核處理器主板

AMD六核處理器產品主要包括羿龍II X6和FX的六核系列,它們主要支持采用AMD公司的760G、770、780G、785G、790GX、870、880G、890GX、970、990FX等芯片組的主板,如技嘉GA-970A-DS3P(rev.1.0)、華碩M4A89GTD PRO等。

(4)支持AMD八核處理器主板

AMD八核處理器產品主要為FX的八核系列,Socket AM3+接口類型,它們主要支持采用AMD公司的970、990、990FX等芯片組的主板,如華碩M5A97 R2.0、技嘉GA-990FXAUD5(rev.1.x)、微星990XA-GD55等。

2.2.5 主板的選購技巧

電腦的主板是電腦系統運行環境的基礎,主板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穩定性和兼容性方面,更是不容忽視的。如果主板選擇不當,則其他插在主板上的部件的性能可能就不會被充分發揮。目前主流的主板品牌有華碩、微星和技嘉等,用戶選購主板之前,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謹慎考慮購買方案。不要盲目認為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因為這些昂貴的產品不一定適合自己。

1.選購主板的技術指標

(1)CPU

根據CPU的類型選購主板,因為不同的主板支持不同類型的CPU,不同CPU要求的插座不同。

(2)內存

主板要支持高度的SDRAM,以便系統更好地協調工作,同時內存插槽數不少于4條。

(3)芯片組

芯片組是主板的核心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主板的性能。在選購時應選用先進的芯片組集成的主板。同樣芯片組的比價格,同樣價格的比做工用料,同樣做工的比BIOS。

(4)結構

ATX結構的主板具有節能、環保和自動休眠等功能,性能也比較先進。

(5)接口

由于電腦外部設備的迅速發展,如可移動硬盤、數碼相機、掃描儀和打印機等,連接這些設備的接口也成了選購電腦主板時必須要注意的,如USB接口,USB 3.0已成為趨勢,而USB 3.1也隨之誕生,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傳輸體驗。

(6)總線擴展插槽數

在選擇主板時,通常選擇總線插槽數多的主板。

(7)集成產品

主板的集成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有些集成的主板是為了降低成本,將顯卡也集成在主板上,這時顯卡就占用了主內存,從而造成系統性能的下降,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主板時要選擇獨立顯卡的主板。

(8)可升級性

隨著電腦的不斷發展,總會出現舊的主板不支持新技術規范的現象,因此在購買主板時,應盡量選用可升級性的主板,以便通過BIOS升級和更新主板。

(9)生產廠家

選購主板時最好選擇名牌產品,例如華碩、技嘉、微星、七彩虹、華擎、映泰、梅捷、昂達、捷波、雙敏、精英等。

2.選購主板的標準

(1)觀察印制電路板

主板使用的印制電路板分為4層板和6層板。在購買時,應選6層板的電路板,因為其性能要比4層板強,布線合理,而且抗電磁干擾的能力也強,能夠保證主板上的電子元件不受干擾地正常工作,提高了主板的穩定性。還要注意PCB板邊角是否平整,有無異常切割等現象。

(2) 觀察主板的布局

一個合理的布局,會降低電子元件之間的相互干擾,極大地提高電腦的工作效率。

① 查看CPU的插槽周圍是否寬敞。寬敞的空間是為了方便CPU的風扇的折裝,同時也會給CPU的散熱提供幫助。

② 注意主板芯片之間的關系。北橋芯片組周圍是否圍繞著CPU、內存和AGP插槽等,南橋芯片周圍是否圍繞著PCI、聲卡芯片、網卡芯片等。

③ CPU插座的位置是否合理。CPU插座的位置不能過于靠近主板的邊緣,否則會影響大型散熱器的安裝。也不能與周圍電解電容靠的太近,防止安裝散熱器時,造成電解電容損壞。

④ ATX電源插座是否合理。它應該是在主板上邊靠右的一側或者在CPU插座與內存插槽之間,而不應該出現在CPU插座與左側I/O接口之間。

(3)觀察主板的焊接質量

焊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主板工作的質量,質量好的主板各個元件的焊接緊密,并且電容與電阻的夾角應該在30°~45°,而質量差的主板,元件的焊接比較松散,并且容易脫落,電容與電阻的排列也十分混亂。

(4)觀察主板上的元件

觀察各種電子元件的焊點是否均勻,有無毛刺、虛焊等現象,而且主板上貼片電容數量要多,且要有壓敏電阻。

2.3 內存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12分鐘

內存儲器(簡稱內存,也稱主存儲器)用于存放電腦運行所需的程序和數據。內存的容量與性能是決定電腦整體性能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內存的大小及其時鐘頻率(內存在單位時間內處理指令的次數,單位是MHz)直接影響到電腦運行速度的快慢,即使CPU主頻很高,硬盤容量很大,但如果內存很小,電腦的運行速度也快不了。

2.3.1 了解內存的性能指標

查看內存的質量首先需要了解內存條的性能指標。

(1)時鐘頻率

內存的時鐘頻率通常表示內存速度,單位為MHz(兆赫)。目前,DDR3內存頻率主要為2800 MHz、2666 MHz、2400MHz、2133MHz、2000MHz、1866MHz、1600MHz等,DDR4內存頻率主要為3200 MHz、3000 MHz、2800 MHz、2666 MHz、2400MHz、2133MHz等。

(2)內存的容量

主流電腦多采用的是4GB或8GB的DDR3內存,其價格相差并不多。

(3)CAS延遲時間

CAS延遲時間是指要多少個時鐘周期才能找到相應的位置,其速度越快,性能也就越高,它是內存的重要參數之一。用CAS latency(延遲)來衡量這個指標,簡稱CL。目前DDR內存主要有2、2.5和3這3種CL值的產品,同樣頻率的內存CL值越小越好。

(4)SPD

SPD是一個8針EEPROM(電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芯片。一般位于內存條正面的右側,里面記錄了諸如內存的速度、容量、電壓、行與列地址、帶寬等參數信息。這些信息都是內存廠預先輸入進去的,當開機的時候,電腦的BIOS會自動讀取SPD中記錄的信息。

(5)內存的帶寬

內存的帶寬也叫數據傳輸率,是指每秒鐘訪問內存的最大位節數。內存帶寬總量(MB)=最帶時鐘頻率(MHz)×總線帶寬(b)×每時鐘數據段數據/8。

2.3.2 內存的主流產品

目前市場上最為常用的為DDR3和DDR4兩種,DDR4可以滿足更大的性能需求,與DDR3價格差別不大,常見的廠家有金士頓、威剛、海盜船、宇瞻、金邦、芝奇、現代、金泰克和三星等。下面列舉幾種常用的內存。

1.金士頓8GB DDR3 1600

金士頓8GB DDR3 1600屬于入門級內存,其采用流線型卡式設計,大方時尚,搭載經典藍色高效連體散熱片以確保可靠的散熱能力。正/反兩面總共焊接了16顆容量為256MB的DDR3顆粒,組成了8GB規格,并使用大量耦合電容,保持工作電壓的穩定。由于其性價比較高,是主流裝機用戶的廉價首選。

2.威剛8GB DDR3 1600(萬紫千紅)

威剛8GB DDR3 1600(萬紫千紅)和金士頓8GB DDR3 1600一樣,屬于入門級產品,價格相差不大,其采用寬版內存模組設計,全高6層紫色PCB板設計,擁有更好的電氣性能,內存顆粒采用512MBx8bit組織方式,雙面共計16顆內存顆粒芯片設計,整體性能穩定、兼容性強。

3.芝奇Ripjaws 4 DDR4 2400 8GB

芝奇Ripjaws 4 DDR4 2400 8GB有著炫酷的外觀造型,設計方面采用鋁材質鋸齒狀設計,有助于空氣流動達到快速散熱,工作電壓為1.2V,三種顏色設計,酷炫黑、霸氣紅和時尚藍,另外支持全新XMP 2.0版,可以享受一鍵超頻帶來的極速快感。

4.海盜船16GB DDR3 2400套裝

海盜船16GB DDR3 2400套裝由2×8GB內存組成,屬于發燒級內存產品。其擁有四通道設計且支持16GB容量,最高頻率可達2400MHz,兼容最新的Intel和AMD平臺,具備強悍的散熱配置保證、炫目的燈光效果以及全新的功能和設計,是游戲玩家較為理想的選擇。

5.芝奇(G.SKILL)Trident Z DDR4 3400 16GB

芝奇(G.SKILL)Trident Z DDR4 3400 16GB,采用套裝組合的設計,由兩根8GB容量的內存組成,定位于發燒友級的高端玩家。設計方面采用鋁合金材質的馬甲、頂端三層式的鱗片,確保了優秀的散熱性能。參數方面采用了1.35V電壓工作,具有低壓低功耗的特點, 3400Mhz的高主頻,并且支持XMP,搭配英特爾平臺,可以充分發揮出色的性能。

2.3.3 內存條的選購技巧

下面介紹一些選購內存時的技巧。

1.選購內存的注意事項

(1)確認購買目的

現如今的流行配置為4GB和8GB,價格方面差異不大,如果有更高的需求,可以選擇高主頻的8GB內存。

(2)認準內存類型

常見的內存類型主要是DDR3和DDR4兩種,在購買這兩種類型的內存時要根據主板的CPU所支持的技術進行選擇,否則可能會因不兼容而影響使用。

(3)識別打磨的內存條

正品的芯片表面一般都有質感、光澤、熒光度。若覺得芯片的表面色澤不純甚至比較粗糙、發毛,那么這顆芯片的表面一定是受到了磨損。

(4)金手指工藝

金手指工藝是指在一層銅片上通過特殊工藝再覆蓋一層金,因為金不容易氧化,而且具有超強的導通性能,所以,在內存觸片中都應用了這個工藝,從而加快內存的傳輸速度。

金手指的金屬有兩種工藝標準,化學沉金和電鍍金。電鍍金工藝比化學沉金工藝先進,而且能保證電腦系統更加穩定地運行。

(5)查看電路板

電路板的做工要求板面要光潔、色澤均勻,元器件焊接整齊,焊點均勻有光澤,金手指要光亮,板上應該印刷有廠商的標識。常見的劣質內存芯片標識模糊不清、混亂,電路板毛糙,金手指色澤晦暗,電容排列不整齊,焊點不干凈。

2.辨別內存的真假

(1)別貪圖便宜

價格是偽劣品唯一的競爭優勢,在購買內存條時,不要貪圖便宜。

(2)查看產品防偽標記

查看內存電路板上有沒有內存模塊廠商的明確標識,其中包括查看內存包裝盒、說明書、保修卡的印刷質量。最重要的是要留意是否有該品牌廠商宣傳的防偽標記。為防止假貨,通常包裝盒上會標有全球統一的識別碼,還提供免費的800電話,以便查詢真偽。

(3)查看內存條的做工

查看內存條的做工是否精細,首先需要觀察內存顆粒上的字母和數字是否清晰且有質感,其次查看內存顆粒芯片的編號是否一致,有沒有打磨過的痕跡,還必須觀察內存顆粒四周的管腳是否有補焊的痕跡,電路板是否干凈整潔,金手指有無明顯擦痕和污漬。

(4)上網查詢

很多的電腦經銷商會為顧客提供一個方便的上網平臺,以方便用戶通過網絡查看自己所購買的內存是否為真品。

(5)軟件測試

現在有很多針對內存測試的軟件,在配置電腦時對內存條進行現場測試,也會清楚地發現自己的內存是否為真品。

2.4 硬盤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23分鐘

硬盤是電腦最重要的外部存儲器之一,由一個或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硬盤最重要的指標是硬盤容量,其容量大小決定了可存儲信息的多少。

2.4.1 了解硬盤的性能指標

硬盤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項。

1.主軸轉速

硬盤的主軸轉速是決定硬盤內部數據傳輸率的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盤檔次的重要標志。

2.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指硬盤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時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越小,性能就越高。

3.高速緩存

高速緩存,指在硬盤內部的高速存儲器。目前硬盤的高速緩存一般為512KB~2MB, SCSI硬盤的更大。購買時應盡量選取緩存為2MB的硬盤。

4.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數據傳輸率也叫持續數據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單位為MB/s。它是指磁頭至硬盤緩存間的最大數據傳輸率,一般取決于硬盤的盤片轉速和盤片線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數據容量)。

5.接口

硬盤接口主要分為SATA 2和SATA 3,SATA2 (SATA II)是芯片巨頭英特爾(Inter)與硬盤巨頭希捷(Seagate)在SAT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傳輸速率為3Gbps,而SATA3.0接口技術標準是2007上半年英特爾公司提出的,傳輸速率將達到6Gbps,在SATA2.0的基礎上增加了1倍。

6.外部數據傳輸率

外部數據傳輸率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它是指從硬盤緩沖區讀取數據的速率。在廣告或硬盤特性表中常以數據接口速率代替,單位為MB/s。目前主流的硬盤已經全部采用UDMA/100技術,外部數據傳輸率可達100MB/s。

7.連續無故障時間

連續無故障時間是指硬盤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h)。一般硬盤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時以上。這項指標在一般的產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上網到具體生產該款硬盤的公司網站中查詢。

8.硬盤表面溫度

該指標表示硬盤工作時產生的溫度使硬盤密封殼溫度上升的情況。

2.4.2 主流的硬盤品牌和型號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生產廠商有希捷、西部數據和HGST等。希捷內置式3.5英寸和2.5英寸硬盤可享受5年質保,其余品牌盒裝硬盤一般是提供3年售后服務(1年包換,2年保修),散裝硬盤則為1年。

1.希捷(Seagate)

希捷硬盤是市場上占有率最大的硬盤,以其“物美價廉”的特性在消費者群中有很好的口碑。市場上常見的希捷硬盤:希捷Barracuda 1TB 7200轉64MB 單碟、希捷Barracuda 500GB 7200轉16MB SATA3、希捷Barracuda 2TB 7200轉64MB SATA3、希捷Desktop 2TB 7200轉8GB混合硬盤。

2.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西部數據硬盤憑借著大緩存的優勢,在硬盤市場中有著不錯的性能表現。市場上常見的西部數據硬盤:WD 500GB 7200轉16MB SATA3藍盤、西部數據1TB 7200轉64MB SATA3 藍盤、西部數據Caviar Black 1TB 7200轉64MB SATA3等。

3.HGST

HGST前身是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創立于2003年,被收購后,日立將名稱進行更改,原“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正式被命名為HGST,歸屬為西部數據旗下獨立營運部門HGST是基于IBM和日立就存儲科技業務進行戰略性整合而創建的。市場上常見的日立硬盤:HGST 7K1000.D 1TB 7200轉32MB SATA3 單碟、HGST 3TB 7200轉64MB SATA3等。

2.4.3 固態硬盤及主流產品

固態硬盤,簡稱固盤,而常見的SSD就是指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isk)。固態硬盤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組成。

1.固態硬盤的優點

固態硬盤作為硬盤界的新秀,其主要解決了機械式硬盤的設計局限,擁有眾多優勢,具體如下。

(1)讀寫速度快。固態硬盤沒有機械硬盤的機械構造,以閃存芯片為存儲單位,不需要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可以快速讀取和寫入數據,加快操作系統的運行速度,因此最適合作系統盤,可以快速開機和啟動軟件。

(2)防震抗摔性。與傳統硬盤相比,固態硬盤使用閃存顆粒制作而成,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可以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蕩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3)低功耗。固態硬盤有較低的功耗,一般寫入數據時,也不超過3W。

(4)發熱低,散熱快。由于沒有機械構件,可以在工作狀態下保證較低的熱量,而且散熱較快。

(5)無噪音。固態硬盤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

(6)體積小。固態硬盤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盤相比,重量輕20 ~30克。

2.固態硬盤的缺點

雖然固態硬盤可以有效地解決機械硬盤存在的不少問題,但是仍有不少因素,制約了它的普及,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點。

(1)成本高容量低。價格昂貴是固態硬盤最大的不足,而且容量小,無法滿足大型數據的存儲需求,目前固態硬盤最大容量僅為4TB。

(2)可擦寫壽命有限。固態硬盤閃存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閃存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閃存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如120G的固態應啊陪你,寫入120G的文件算一次P/E。對于一般用戶而言,一個120GB的固態硬盤,一天即使寫入50GB,2天完成一次P/E,也可以使用20年。當然,和機械硬盤就無太大優勢。

3.主流的固態硬盤產品

固態硬盤的生產廠商,如三星、閃迪、影馳、金士頓、希捷、英特爾、金速、金泰克等,用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下面介紹幾款主流的固態硬盤產品。

(1)三星SSD 850EVO

三星SSD 850EVO固態硬盤是三星針對入門級裝機用戶和高性價比市場推出的全新產品,包括120GB、250GB、500GB和1TB四種容量規格,其沿用了三星經典的MGX主控芯片,存儲顆粒升級為全新3D V-NAND立體排布閃存,有效提升了硬盤的整體運作效率,在數據讀寫速度、硬盤壽命等方面有著明顯的進步,是目前入門級裝機用戶最佳的裝機硬盤之一。

(2)浦科特(PLEXTOR)M6S系列

浦科特M6S是一款口碑較好且備受關注的硬盤產品,包括128GB、256GB、512GB三種容量規格。該系列產品體積輕薄,堅固耐用,采用Marvell 88SS9188主控芯片,擁有雙核心特性,擁有容量客觀的獨立緩存,能夠有效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更好地應對隨機數據讀寫整合東芝高速Toggle-model快閃記憶體,讓硬盤具備了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

(3)金士頓V300系列

金士頓V300系列經典的固態硬盤產品,包括60GB、120GB、240GB和480GB四種容量規格。該系列產品采用金屬感很強的鋁合金外殼, andForce的SF2281主控芯片,鎂光20nm MLC閃存顆粒,支持SATA3.0 6Gbps接口,最大持續讀寫速度都能達到450MB/s左右。

(4)饑餓鯊(OCZ) Arc 100蒼穹系列

OCZ Arc 100是針對入門級用戶推出的硬盤產品,包括120GB、240GB和480GB三種容量規格,該系列采用2.5英寸規格打造,金屬材質7mm厚度的外觀特點讓硬盤能夠更容易應用于筆記本平臺,SATA3.0接口讓硬盤的數據傳輸速度得到保障。品牌獨享的“大腳3”主控芯片不僅具備良好的數據處理能力,更讓硬盤擁有了獨特的混合工作模式,效率更高。

除了上面的幾種主流的產品外,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其他同類產品,選擇適合自己的固態硬盤。

2.4.4 機械硬盤的選購技巧

硬盤主要是用來存儲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各種文件,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等特點。用戶在選購硬盤時,應該根據所了解的技術指標進行選購,同時還應該注意辨別硬盤的真偽。不一定買最貴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選擇。在選購機械硬盤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硬盤轉速

選購硬盤先從轉速入手。轉速即硬盤電機的主軸轉速,它是決定硬盤內部傳輸率的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盤檔次的重要標志。較為常見的如5400r/min、5900r/min、7200r/min和1000r/min的硬盤,如果你只是普通家用電腦用戶,從性能和價格上來講,7200r/min可以作為首選,其價格相差并不多,但卻能以小額的支出,帶來更好的性能體驗。

2.硬盤的單碟容量

硬盤的單碟容量是指單片碟所能存儲數據的大小,目前市面上主流硬盤的單碟容量主要是500GB、1TB和2TB。一般情況下,一塊大容量的硬盤是由幾張碟片組成的。單碟上的容量越大代表扇區間的密度越密,硬盤讀取數據的速度也越快。

3.接口類型

現在硬盤主要使用SATA接口,如SCSI、Fibre Channel(光纖)、IEEE 1394、USB等接口,但對于一般用戶并不適用。因此用戶只需考慮SATA接口的兩種標準,一種是SATA 2.5標準,傳輸速率達到3Gbit/s,最為普遍,價格低;另一種是SATA 3標準,傳輸速率達到6Gbit/s,價格較高。

4.緩存

大緩存的硬盤在存取零碎數據時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將一些零碎的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既可以減小系統的負荷,又能提高硬盤數據的傳輸速度。

5.硬盤的品牌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硬盤廠商基本上是希捷、西部數據,不同品牌在許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用戶應該根據需要購買適合的品牌。

6.質保

由于硬盤讀寫操作比較頻繁,所以返修問題很突出。一般情況下,硬盤提供的保修服務是三年質保,而且硬盤廠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數據保護技術及震動保護技術,這兩點是硬盤的穩定性及安全性方面的重要保障。

7.識別真偽

首先,查看硬盤的外包裝,正品的硬盤在包裝上都十分精美、細致。除此之外,在硬盤的外包裝上會標有防偽標識,通過該標識可以辨別真偽。而偽劣產品的防偽標識做工粗糙。在辨別真偽時,刮開防偽標簽即可辨別。其次,選擇信譽較好的銷售商,這樣才能有更好的售后服務。

最后,上網查詢硬盤編號,可以登錄到所購買的硬盤品牌的官方網站,輸入硬盤上的序列號即可知道該硬盤的真偽。

2.4.5 固態硬盤的選購技巧

由于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的構件組成和工作原理都不相同,因此選購事項也有所不同,其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1.容量

對于固態硬盤,存儲容量越大,內部閃存顆粒和磁盤陣列也會增多,因此不同的容量其價格也是相差較多的,并不像機械硬盤有較高的性價比,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考慮使用多大的容量。常見的容量有60GB、120GB、240GB等。

2.用途

由于固態硬盤低容量高價格的特點,主要用作系統盤或緩存盤,很少有人用作存儲盤使用,如果沒有太多預算的話,建議采用“SSD硬盤+HDD硬盤”的方式,SSD作為系統主硬盤,傳統硬盤作為存儲盤即可。

3.傳輸速度

影響SSD傳輸速度,主要指硬盤的外部接口,是采用SATA 2還是SATA 3,SATA 2持續傳輸率普遍在250MB/s左右,SATA 3的持續傳輸率普遍在500MB/s以上,價格方面,SATA 3也更高些。

4.主板

雖然,SATA 3可以帶來更高的傳輸速度,在選擇主板方面,也應同時考慮主板是否支持SATA 3接口,否則即便是SATA 3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選擇數據傳輸線時,也應選擇SATA 3標準的數據線。

5.品牌

固態硬盤的核心是閃存芯片和主控制器,我們在選擇SSD硬盤時,首先要考慮主流的大品牌,如三星、閃迪、影馳、金士頓、希捷、英特爾、金速、金泰克等,切勿貪圖便宜,選擇一些山寨的產品。

6.固件

固件是固態硬盤最底層的軟件,負責集成電路的基本運行、控制和協調工作,因此即便相同的閃存芯片和主控制器,不同的固件也會導致不同的差異。在選擇時,盡量選擇有實力的廠商,可以對固件及時更新和技術支持。

除了上面的幾項內容外,用戶在選擇時同樣要注意產品的售后服務和真假的辨識。

2.5 顯卡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23分鐘

顯卡也稱圖形加速卡,它是電腦內主要的板卡之一,其基本作用是控制電腦的圖形輸出。由于工作性質不同,不同的顯卡提供了性能各異的功能。

2.5.1 顯卡的分類

目前,電腦中用的顯卡一般有三種,分別為:集成顯卡、獨立顯卡和核心顯卡。

1.集成顯卡

集成顯卡是將顯存、顯示芯片及其相關電路都做在主板上,集成顯卡的顯示芯片有單獨的,但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芯片中。一些主板集成的顯卡也在主板上單獨安裝了顯存,但其容量較小。集成顯卡的顯示效果與處理性能相對較弱,不能對顯卡進行硬件升級,但可以通過CMOS調節頻率或刷入新的BIOS文件實現軟件升級來挖掘顯示芯片的潛能。

2.獨立顯卡

獨立顯卡是指將顯示芯片、顯存及其相關電路單獨做在一塊電路板上,自成一體而作為一塊獨立的板卡存在,它需占用主板的擴展插槽(ISA、PCI、AGP或PCI-E)。

3.核芯顯卡

核芯顯卡是新一代圖形處理核心,和以往的顯卡設計不同,在處理器制程上的先進工藝以及新的架構設計,將圖形核心與處理核心整合在同一塊基板上,構成一顆完整的處理器,支持睿頻加速技術,可以獨立加速或降頻,并共享三級高速緩存,這不僅大大縮短了圖形處理的響應時間、大幅度提升渲染性能,能在更低功耗下實現同樣出色的圖形處理性能和流暢的應用體驗。AMD的帶核芯顯卡的處理器為APU系列,如A8、A10等,Intel帶核芯顯卡的處理器有Broadwell、Haswell、sandy bridge(SNB)、Trinity和ivy bridge(IVB)架構,如i3 4160、i5 4590、i7 4790K。

2.5.2 顯卡的性能指標

顯卡的性能指標主要有以下幾個。

1.顯示芯片

顯示芯片,就是我們說的GPU,是圖形處理芯片,負責顯卡的主要計算工作,主要廠商為NVIDIA公司的N卡、AMD(ATI)公司的A卡。一般娛樂型顯卡都采用單芯片設計的顯示芯片,而高檔專業型顯卡的顯示芯片則采用多個芯片設計。顯示芯片的運算速度,它的高低快慢決定了一塊顯卡性能的優劣。3D顯示芯片與2D顯示芯片的不同在于3D添加了三維圖形和特效處理功能,可以實現硬盤加速功能。

2.顯卡容量

顯卡容量也叫顯示內存容量,是指顯示卡上的顯示內存的大小。一般我們常說的1GB、2GB就是顯卡容量,主要功能是將顯示芯片處理的資料暫時儲存在顯示內存中,然后再將顯示資料映像到顯示屏幕上,因此顯卡的容量越高,達到的分辨率就越高,屏幕上顯示的像素點就越多。

3.顯存位寬

顯卡位寬指的是顯存位寬,即顯存在一個時鐘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一般用“bit”表示,位數越大則還有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這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顯存位寬越高,性能越好價格也就越高,因此256bit的顯存更多應用于高端顯卡,而主流顯卡基本都采用128bit顯存。

4.顯存頻率

顯存頻率是指顯示核心的工作頻率,以MHz(兆赫茲)為單位,其工作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顯示核心的性能,顯存頻率隨著顯存的類型、性能的不同而不同,不同顯存能提供的顯存頻率也有很大差異,中高端顯卡顯存頻率主要有1600MHz、1800MHz、3800MHz、4000MHz、4200MHz、5000MHz、5500MHz等,甚至更高。

5.顯存速度

顯存速度指顯存時鐘脈沖的重復周期的快慢,是作為衡量顯存速度的重要指標,以ns (納秒)為單位。常見的顯存速度有7ns、6ns、5.5ns、5ns、4ns、3.6ns、2.8ns以及2.2ns等。數字值越小說明顯存速度越快,顯存的理論工作頻率計算公式是:額定工作頻率(MHz)=1000/顯存速度×2(DDR顯存),如4ns的DDR顯存,額定工作頻率=1000/4×2=500MHz。

6.封裝方式

顯存封裝是指顯存顆粒所采用的封裝技術類型,封裝就是將顯存芯片包裹起來,以避免芯片與外界接觸,防止外界對芯片的損害。顯存封裝形式主要有QFP(小型方塊平面封裝)、TSOP(微型小尺寸封裝)和MBGA(微型球閘型陣列封裝)等,目前主流顯卡主要采用TSOP、MBGA封裝方式,其中TSOP使用最多。

DR5高速顯存顆粒,組成了1024M/128bit的顯存規格,核心顯存頻率為810Mz/3100MHz,采用了40nm制程的NVIDIA GF108顯示核心,支持DX11特效,整合PhysX物理引擎,支持物理加速功能,內置7.1聲道音頻單元,獨有PureVideo HD高清解碼技術能夠輕松實現高清視頻的硬件解碼。

2.七彩虹iGame 750 烈焰戰神U-Twin1GD5

七彩虹iGame750烈焰戰神U-Twin-1GD5顯卡利用最新的28nm工藝Maxwell架構的GM107顯示核心,配備了多達512個流處理器,支持NVIDIA最新的GPU Boost技術,核心頻率動態智能調節盡最大可能發揮芯片性能,而又不超出設計功耗,1G/128bit GDDR5顯存,默認頻率5000MHz,為核心提供80GB/s的顯存帶寬,輕松應對高分辨率高畫質的3D游戲。一體式散熱模組+渦輪式扇葉散熱器,并通過自適應散熱風扇風速控制使散熱做到動靜皆宜。接口部分,iGame750 烈焰戰神U-Twin-1GD5 V2提供了DVI+DVI+miniHDMI的全接口設計,并首次原生支持三屏輸出,輕松搭建3屏3D Vsion游戲平臺,為高端玩家提供身臨其境的游戲體驗。

3.影馳GTX960黑將

影馳GTX960黑將采用了最新的28nm麥克斯韋GM206核心,擁有1024個流處理器 ,搭載極速的顯存,容量達到2GB,顯存位寬為128Bit,顯存頻率則達到了7GHz。影馳GTX960黑將的基礎頻率為1203MHz,提升頻率為1266MHz,設計方面,其背面安裝了一塊鋁合金背板,整塊背板都進行了防導電處理,不僅能夠有效保護背部元件,而且能夠有效減少PCB變形彎曲的情況發生。背板后有與顯卡PCB對應的打孔,在保護顯卡之余,還能大幅提升顯卡散熱。接口部分,采用DP/HDMI/DVI-D/DVI-I的全接口設計,支持三屏NVIDIA Surround和四屏輸出。

4.迪蘭R9 280 酷能 3G DC

迪蘭R9 280 酷能 3G DC屬于發燒級顯卡,具有非常出色的游戲表現性,使用的是GCN架構配合28nm制造工藝的核心設計,搭載3072MB超高顯存容量以及384bit位寬設計,完美支持DirectX 11.2游戲特效、CrossFire雙卡交火、支持ATIPowerplay自動節能等技術,可以滿足各類游戲玩家需求。散熱方面,采用雙風扇散熱系統,噪音更低、散熱性能更強。接口方面,采用了DVI + HDMI + 2xMini DisplayPort的輸出接口組合,可以輸出4096 × 2160的最高分辨率。

5.微星(MSI)GTX 970 GAMING 4G

微星(MSI)GTX 970 GAMING 4G是

7.顯存類型

目前,常見的顯存類型主要包括GDDR2、GDDR3、SDDR3和GDDR5四種,目前主流是GDDR3和GDDR5。GDDR2顯存,主要被地段顯卡產品采用,采用BGA封裝,速度從3.7ns到2ns不等,最高默認頻率從500MHz~1000MHz;GDDR3主要繼承了GDDR2的特性,但進一步優化了數據速率和功耗;而SDDR3顯存顆粒和DDR3內存顆粒一樣都是8bit預取技術,單顆16bit的位寬,主要采用64Mx16Bit和32Mx16Bit規格,比GDDR3顯存顆粒擁有更大的單顆容量;GDDR5是一種高性能顯卡用內存,理論速度是GRR3的4倍以上,而且它的超高頻率可以使128bit的顯卡性能超過DDR3的256bit顯卡。

8.接口類型

當前顯卡的總線接口類型主要是PCI-E。PCI-E接口的優點是帶寬可以為所有外圍設備共同使用。AGP類型也稱圖形加速接口,它可以直接為圖形分支系統的存儲器提供高速帶寬,大幅度提高了電腦對3D圖形的處理速度和信息傳遞速度。目前PCI-E接口主要分為PCI Express 2.0 16X、PCI Express 2.1 16X和PCI Express 3.0 16X三種,其主要區別是數據傳輸率,3.0 16X最高可達16GB/s,其次總線管理和容錯性等。

9.分辨率

分辨率代表了顯卡在顯示器上所能描繪的點的數量,一般以橫向點乘縱向點來表示,如分辨率為1920像素×1084像素時,屏幕上就有2081280個像素點,通常顯卡的分辨率包括:1024×768、1152×864、1280×1024、1600×1200、1920×1084、2048×1536、2560×1600等。

2.5.3 顯卡的主流產品

目前顯卡的品牌也有很多,如影馳、七彩虹、索泰、MSI微星、鐳風、ASL翔升、技嘉、藍寶石、華碩、銘瑄、映眾、迪蘭、XFX訊景、銘鑫、映泰等,但是主要采用的是NVIDIA和AMD顯卡芯片,下面首先介紹下兩大公司主流的顯卡芯片型號。

通過上表了解了不同檔次的顯卡芯片后,對于我們挑選合適的顯卡是極有幫助的,下面介紹幾款主流顯卡供讀者參考。

1.影馳GT630虎將D5

影馳GT630虎將D5屬于入門級顯卡,擁有一定的游戲性能,且性價比較高。其搭載了GD。微星專為游戲玩家打造的超公版顯卡,基于Maxwell架構設計以及28nm制造工藝,配備了GM204顯示核心,內置1664個流處理器,并配備256bit/4GB的高規格顯存,輕松提供流暢高特效游戲畫面,并且全面支持DX12特效顯示。供電方面采用6+2相供電設計,為顯卡超頻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散熱方面,采用全新的第五代Twin Frozr雙風扇散熱系統,為顯卡提供了強大的散熱效果。接口方面,采用了DVI-I + DVI-D +HDMI + DP的視頻輸出接口組合,可以滿足玩家組建單卡多屏輸出的需求。整體來看,對于追求極致的用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5.4 顯卡的選購技巧

顯卡是電腦中既重要又特殊的部件,因為它決定了顯示圖像的清晰度和真實度,并且顯卡是電腦配件中性能和價格差別最大的部件,便宜的顯卡只有幾十元,昂貴的則價格高達幾千元。其實,對于顯卡的選購還是有著許多的小技巧可言,掌握了這些技巧無疑能夠幫助用戶們更進一步地挑選到合適的產品,下面介紹下選購顯卡的技巧。

1.根據需要選擇

實際上,挑選顯卡系列非常簡單,因為無論是AMD還是NVIDIA,其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都有著不同的產品線與之對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顯卡的性能及價格,如用戶僅僅喜愛看高清電影,只需要一款入門級產品。如果僅滿足一般辦公的需求,采用中低端顯卡就足夠了。而對于喜愛游戲的用戶來說,中端甚至更為高端的產品無疑才能夠滿足需求。

2.查看顯卡的字跡說明

質量好的顯卡,其顯存上的字跡即使已經磨損,但仍然可以看到刻痕。所以,在購買顯卡時可以用橡皮擦擦拭顯存上的字跡,看看字跡擦過之后是否還存在刻痕。

3.觀察顯卡的外觀

顯卡采用PCB板的制造工藝及各種線路的分布。一款好的顯卡用料足,焊點飽滿,做工精細,其PCB板、線路、各種元件的分布比較規范。

4.軟件測試

通過測試軟件,可以大大降低購買到偽劣顯卡的風險。通過安裝公版的顯卡驅動程序,然后觀察顯卡實際的數值是否和顯卡標稱的數值一致,如不一致就表示此顯卡為偽劣產品。另外,通過一些專門的檢測軟件檢測顯卡的穩定性,劣質顯卡顯示的畫面就有很大的停頓感,甚至造成死機。

5.查看主芯片防假冒

在主芯片方面,有的雜牌利用其他公司的產品及同公司低檔次芯片來冒充高檔次芯片。這種方法比較隱蔽,較難分別,只有察看主芯片有無打磨痕跡,才能區分。

2.6 顯示器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12分鐘

顯示器是用戶與電腦進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設備,顯示器到目前為止概念上還沒有統一的說法,但對其認識卻大都相同,顧名思義它應該是將一定的電子文件通過特定的傳輸設備顯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一種顯示工具。

2.6.1 顯示器的分類

顯示器的分類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分為多種類型。本節從兩方面劃分顯示器的類型。

1.按尺寸大小分類

按尺寸大小將顯示器分類是最簡單主觀的,常見的顯示器尺寸可分為19英寸、20英寸、21英寸、22英寸、23英寸、23.5英寸、24英寸、27英寸等,以及更大的顯示屏,現在市場上主要以22英寸和24英寸為主。

2.按顯示技術分類

按顯示技術分類可將顯示器分為液晶顯示器(LCD)、離子電漿顯示器(PDP)、有機電發光顯示器(DEL)3類。目前液晶顯示器(LCD)在顯示器中是主流。

2.6.2 顯示器的性能指標

不同的顯示器在結構和技術上不同,所以它們的性能指標參數也有所區別。在這里我們就以液晶顯示器為例介紹其性能指標。

1.點距

點距一般是指顯示屏上兩個相鄰同顏色熒光點之間的距離。畫質的細膩度就是由點距來決定的,點距間隔越小,像素就越高。22英寸LCD顯示器的像素間距基本都為0.282mm。

2.最佳分辨率

分辨率是顯示器的重要的參數之一,當液晶顯示器的尺寸相同時,分辨率越高,其顯示的畫面就越清晰。如果分辨率調的不合理,則顯示器的畫面會模糊變形。一般17英寸LCD顯示器的最佳分辨率為1024像素×768像素,19英寸顯示器的最佳分辨率通常為1440像素×900像素,更大尺寸擁有更大的最佳分辨率。

3.亮度

亮度是指畫面的明亮程度。亮度較亮的顯示器畫面過亮常常會令人感覺不適,一方面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另一方面也使純黑與純白的對比降低,影響色階和灰階的表現。因此提高顯示器亮度的同時,也要提高其對比度,否則就會出現整個顯示屏發白的現象。亮度均勻與否,與背光源、反光鏡的數量和配置方式息息相關,品質較佳的顯示器,畫面亮度均勻,柔和不刺目,無明顯的暗區。

4.對比度

液晶顯示器的對比度實際上就是亮度的比值,即顯示器的亮區與暗區的亮度之比。顯示器的對比度越高,顯示的畫面層次感就越好。目前主流液晶顯示器的對比度大多集中在400∶1至600∶1的水平上。

5.色彩飽和度

液晶顯示器的色彩飽和度是用來表示其色彩的還原程度的。液晶每個像素由紅、綠、藍(RGB)子像素組成,背光通過液晶分子后依靠RGB像素組合成任意顏色光。如果RGB三原色越鮮艷,那么顯示器可以表示的顏色范圍就越廣。如果顯示器三原色不鮮艷,那這臺顯示器所能顯示的顏色范圍就比較窄,因為其無法顯示比三原色更鮮艷的顏色,目前最高標準為72%NTSC。

6.可視角度

指用戶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清晰地觀察屏幕上所有內容的角度。由于提供LCD顯示器顯示的光源經折射和反射后輸出時已有一定的方向性,超出這一范圍觀看就會產生色彩失真現象,CRT顯示器不會有這個問題。目前市場上出售的LCD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都是左右對稱的,但上下就不一定對稱了。

2.6.3 顯示器主流產品

顯示器品牌有很多種,在液晶顯示器品牌中,三星、LG、華碩、明基、AOC、飛利浦、長城、優派、HKC等是市場中較為主流的品牌。

1.明基(BenQ) VW2245Z

明基VW2445Z是一款21.5英寸液晶顯示器,外觀方面采用了主流的鋼琴烤漆黑色外觀,4.5mm超窄邊框設計,顯示器厚度僅有17mm,十分輕薄。面板方面采用VA面板,無亮點而且漏光少,上下左右各178°超廣視角,不留任何視覺視角。該顯示器最大特點是不閃屏,濾藍光技術,可以在任何屏幕亮度下不閃爍,而且可以過濾有害藍光,保護眼睛,對于長久電腦作業的用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三星(SAMSUNG) S24D360HL

三星 S24D360HL是一款23.6英寸LED背光液晶顯示器,外觀方面采用塑料材質,搭配白色設計,配以青色的貼邊,十分時尚。面板方面,采用三星度假的PLS廣視角面包,確保屏幕透光率更高,更加透亮清晰,屏幕比例為16∶9,支持178/178°可視角度和LED背光功能,可以提供1920×1080最佳分辨率,1000∶1靜態對比度和1000000∶1動態對比度,5ms灰階響應時間,并提供了HDMI和D-Sub雙接口,是一款較為實用的顯示器。

3.戴爾(DELL)P2314H

戴爾 P2314H是一款23英寸液晶顯示器,外觀方面采用黑色磨砂邊框,延續了戴爾極簡的商務風格,面板采用LED背光和IPS技術,支持1920×1080全高清分辨率的16∶9顯示屏,擁有2000000∶1的高動態對比度與86%的色域,8ms響應時間,178°的超廣視角,確保了全高清的視覺效果。另外,該顯示器采用專業級的“俯仰調節+左右調節+樞軸旋轉調節”功能,在長文本及網頁閱讀、豎版照片瀏覽、多圖表對比等應用上擁有寬屏無以比擬的優勢,同時也是多連屏實現的基礎,也屬于性價比較高的“專業性”屏幕。

4.SANC G7 Air

SANC G7 Air采用27英寸的蘋果屏,是一款專為競技愛好者設計的顯示器。外觀方面采用超輕薄的設計,屏幕最薄處僅為8.8mm,土豪香檳金鋁合金支架,更具現代金屬質感。面板方面采用AH-IPS面板,最佳分辨率為2560×1440像素,黑白響應時間為5ms,擁有10.7億的色數,178°超廣視角,滿足游戲玩家豐富色彩要求,臨場感十足。

2.6.4 顯示器的選購技巧

選購顯示器要分清其用途,以實用為主。

(1)就日常上網瀏覽網頁而言,一般的顯示器就可以滿足用戶。普通液晶與寬屏液晶各有優勢,總體來說,在圖片編輯應用上,使用寬屏液晶更好,而在辦公文本顯示應用上,普通液晶的優勢更大。

(2)就游戲應用而言,對于準備購買液晶的朋友來說寬屏液晶是不錯的選擇,它擁有16∶9的黃金顯示比例,在支持寬屏顯示的游戲中優勢是很非常明顯的,它比傳統4∶3屏幕的液晶更符合人體視覺舒適性,并且相信以后推出的大多數游戲都會提供寬屏顯示,那時寬屏液晶可以獲得更好的應用。

2.7 電源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5分鐘

在選擇電腦時,我們往往只注重CPU、主板、硬盤、顯卡、顯示器等產品,但常常忽視了電源的重要作用。

一顆強勁的CPU會帶著我們在復雜的數碼世界里飛速狂奔,一塊很酷的顯卡會帶我們在絢麗的3D世界里領略那五光十色的震撼,一塊很棒的聲卡更能帶領我們進入那美妙的音樂殿堂。在享受這一切的同時,你是否想到還有一位幕后英雄在為我們默默地工作呢?這就是電源了。熟悉電腦的用戶都知道,電源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系統的穩定與硬件的使用壽命。尤其是在硬件升級換代的今天,雖然工藝上的改進可以降低CPU的功率,但同時高速硬盤、高檔顯卡、高檔聲卡層出不窮,使相當一部分電源不堪重負。令人欣慰的是,在DIY市場,大家越來越重視對電源的選購,那么怎樣才能選購一臺合適的電源呢?

1.品牌

目前市場上比較有名的品牌有:航嘉、金河田、游戲悍將、鑫谷、長城機電、百盛、世紀之星以及大水牛等,這些都通過了3C認證,選購比較放心。

2.輸入技術指標

輸入技術指標有輸入電源相數、額定輸入電壓以及電壓的變化范圍、頻率、輸入電流等。一般這些參數及認證標準在電源的銘牌上都有明顯的標注。

3.安全認證

電源認證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它代表著電源達到了何種質量標準。電源比較有名的認證標準是3C認證,它是中國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簡稱,將CCEE(長城認證)、CCIB(中國進口電子產品安全認證)和EMC (電磁兼容認證)三證合一。一般的電源都會符合這個標準,若沒有,最好不要選購。

4.功率的選擇

雖然現在大功率的電源越來越多,但是并非電源的功率越大越好,最常見的是350W的。一般要滿足整臺電腦的用電需求,最好有一定的功率余量,盡量不要選小功率電源。

5.電源重量

通過重量往往能觀察出電源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好的電源外殼一般都使用優質鋼材,材質好、質厚,所以較重的電源,材質都較好。電源內部的零件,比如變壓器、散熱片等,同樣是重的比較好。好電源使用的散熱片應為鋁制甚至銅制的散熱片,而且體積越大散熱效果越好。一般散熱片都做成梳狀,齒越深,分得越開,厚度越大,散熱效果越好。基本上,我們很難在不拆開電源的情況下看清散熱片,所以直觀的辦法就是從重量上去判斷了。好的電源,一般會增加一些元件,以提高安全系數,所以重量自然會有所增加。劣質電源則會省掉一些電容和線圈,重量就比較輕。

6.線材和散熱孔

電源所使用的線材粗細,與它的耐用度有很大的關系。較細的線材,長時間使用,常常會因過熱而燒毀。另外電源外殼上面或多或少都有散熱孔,電源在工作的過程中,溫度會不斷升高,除了通過電源內附的風扇散熱外,散熱孔也是加大空氣對流的重要設施。原則上電源的散熱孔面積越大越好,但是要注意散熱孔的位置,位置放對才能使電源內部的熱氣及早排出。

2.8 機箱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4分鐘

機箱是電腦的外衣,是電腦展示的外在硬件,它是電腦其他配件的保護傘。所以在選購機箱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機箱的做工

組裝電腦避免不了裝卸硬盤、拆卸顯卡,甚至搬運機箱的動作,如果機箱外層與內部之間的邊緣有切口不圓滑,那么就很容易劃傷自己。機箱面板的材質是很重要的。前面板大多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成分包括樹脂基體、白色填料(常見的乳白色前面板)、顏料或其他顏色填充材料(有其他色彩的前面板)、增塑劑、抗老化劑等。用料好的前面板強度高,韌性大,使用數年也不會老化變黃;而劣質的前面板強度很低,容易損壞,使用一段時間就會變黃。

2.機箱的散熱性

機箱的散熱性能是我們必須要仔細考核的一個重點,如果散熱性能不好的話,會影響整臺電腦的穩定性。現在的機箱散熱最常見的是利用風扇散熱,因其制冷直接、價格低廉,所以被廣泛應用。選購機箱要看其尺寸大小,特別是內部空間的大小。另外,選擇密封性比較好的機箱,不僅可以保證機箱的散熱性,還可以屏蔽掉電磁輻射,減少電腦輻射對人的傷害。

3.注意機箱的安全設計

機箱材料是否導電,是關系到機箱內部的電腦配件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機箱材料是不導電的,那么產生的靜電就不能由機箱底殼導到地下,嚴重的話會導致機箱內部的主板等燒壞。冷鍍鋅電解板的機箱導電性較好,涂了防銹漆甚至普通漆的機箱,導電性是不過關的。

4.注重外觀忽略兼容性

機箱各式各樣,很多用戶喜歡選擇外觀好看的,往往忽略機箱的大小和兼容性,如選擇標準的ATX主板,mini機箱不支持,選擇中塔機箱,很可能要犧牲硬盤位,支持部分高端顯卡,因此綜合考慮自己的需求,選擇一個符合要求的機箱。

高手支招

本節教學錄像時間:4分鐘

認識CPU的盒裝和散裝

在購買CPU時,會發現部分型號中帶有“盒”字樣,下面就介紹下CPU盒裝和散裝。

(1)是否帶有散熱器。CPU盒裝和散裝的最大區別是,盒裝CPU帶有原廠的CPU散熱器,而散裝CPU就沒有配帶散熱器,需要單獨購買。

(2)保修時長。盒裝和散裝CPU在質保時長上是有區別的,通常,盒裝CPU的保修期為三年,而散裝CPU的保修期為一年。

(3)質量。雖然盒裝CPU和散裝CPU存在是否帶散熱器和保修時長問題,但是如果都是正品的話,不存在質量差異。

(4)性能。在性能上,同型號CPU,盒裝和散裝不存在性能差異,是完全相同的。

出現盒裝和散裝的原因,主要是CPU供貨方式不同,供應給零售市場的主要是盒裝產品,而給品牌機廠商的主要是散裝產品,另外,也是由于品牌機廠商外泄以及代理商的銷售策略。

對于用戶,選擇盒裝和散裝,主要根據用戶需求,一般的用戶,選擇一個盒裝CPU,配備其原裝CPU就可以滿足使用要求,如果考慮價格的話,也可以選擇散裝CPU,自行購買一個散熱器即可。對于部分發燒友,尤其是超頻玩家,CPU發熱量過大,就需要另行購買散熱器,所以選擇散裝就比較劃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玉林市| 镇远县| 余庆县| 探索| 金秀| 洛川县| 余江县| 荔浦县| 鄂尔多斯市| 双柏县| 濮阳市| 涞水县| 故城县| 肇庆市| 潼关县| 同江市| 开封县| 龙州县| 丹棱县| 四子王旗| 库伦旗| 上杭县| 清流县| 阿拉善左旗| 潍坊市| 大冶市| 阜南县| 山西省| 扶风县| 秀山| 江阴市| 察哈| 崇明县| 化州市| 澄迈县| 曲阜市| 昔阳县| 化隆| 永济市|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