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沒更新了,因為我去買房子了。在買房子和簡單裝修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閱歷。這次我按照一條一條的方式來分享自己的感悟。
1.猶豫不決是因為不知全貌
很多人都有猶豫的毛病,我也有,尤其在買房子這件事上,開始看到還行的,又覺得是哪里不太行,猶豫之間,房子就被別人買走了。由此可見,買二手房真的是看緣分的。
看房子2個月之后,我碰到一個房子,看房子30分鐘,中午看的,下午就決定買,并且簽了合同。為什么會這么快,因為我明確了自己的需要,并且給需求排了層次;因為我對這片房子的狀況和價格有了基本了解;因為我對買房子砍價有了基本認識。當我對買房子這件事有了整體認知,做決定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2.恐懼源于對切身利益的認知缺失
買房子之前,我自己做了功課,還“請”了很多顧問。但是朋友和家人還是對中介的可信性、房主是否如期交房、錢是否會被套走等等有很多顧慮。這些顧慮源于過去房屋買賣的坑人事件。
在簽合同交了定金之后,我開始是覺得輕松,一件大事已經完成了。但是,親友的擔心讓我非常焦慮。我的焦慮是因為我也覺得大家的顧慮確實可能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是直面它,我挨個解決了問題。我沒等得及中介去核查各項問題,我自通過114和市長公開電話查了物業、取暖、修繕費等等。我跑到不動產辦公室去問房子是否有抵押和貸款,但是被無情的駁回了。因為只有房主有權利查這個問題,我去查是非法的,所以不會受理。
在這些信息中,最為頭痛的是房產證上的地址有兩個,一個是行政劃分的,一個是建筑企業編號,兩個地址的單元號不同,物業說不論哪個地址都沒交物業費,并且戶名也不是房主的名字。
這個問題,中介說不清楚,不動產不給深入解釋。我先和中介表明了態度,如果我的房本有問題,我就不買了。后來,中介給了我答案。這個答案與我通過市長熱線中問道的答案是一致的。所以,最終辦理過戶的時候,大家都和和氣氣的。
過去信息閉塞,大家都是遭遇了不順后來知道法律,比如“定金”與“訂金”的差異。大家對買房的程序不了解,聽從中介,所以非常被動。但是,如今不同了,只要你想了解,就會找到相應的信息,知道了真相和陷阱,自己就會避開坑,恐懼也就消失了。
在此,感謝HEB市長熱線、感謝快手短視頻、感謝知乎、感謝百度、感謝不動產工作人員、感謝中介、感謝我的朋友和親人!感謝大家給我的各種信息和幫助!
3.裝修竟然不再是體力活
房子沒有大裝修,就是換了舊的家用電器。在我看來,這些大體格的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油煙機、沙發等等,我要慢慢換,用上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因為我覺得我搬不動,找人幫忙總要等人有空。
然而,得知我決定買房了,家人一宿的車就到了。家人用了一周的時間,把電器換了,衛生打掃了,也有窗簾了。我在上班時,常常感覺愧疚,家人大老遠的來了,還要干這么中的體力活。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所有的電器都是京東下單,師傅送貨上門,售后來給安裝。水電工人都是58同城聯系的。
這些和我印象里都不一樣,不需要到店購買,不需要到十字路口去找水電工。我在宿舍住的太久了,就像從古墓中出來的一樣。有種“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感覺。
反思自己,因為自己沒有經歷,所以才不知道嗎?是的,但是本不至于此,我沒有與朋友聊過這些事情,我也很少看電視劇,別人說我也不走心,所以我的生活常識是缺失的。
但是,我這樣有錯嗎?還行吧。我不想說自己這樣就不對,就像現在,我用手機放著羅大倫的《名中醫是這樣形成的》,我的時間也有意義。
可是,我這樣行嗎?不太行。畢竟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可以不會,但是不可以不自知,自知之后就可以有對策。我的對策就是與人保持聯系,我不會的事情,我要知道誰會,然后需要的時候,馬上去請教。
就這樣吧,今天先寫到這。我想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人要多看,也要直接或者間接多經歷些事情,這樣在自己遇到的事情的時候,才會從容。另外,我也想感慨一下對10多年來社會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和諧社會實現了,因為各個領域都有法可依,大到對購房中介的規范,小到海爾售后對安裝人員行為的回訪,還有可以打得通的HEB市長熱線,各種辦事流程都有自己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