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附中中考作文取勝之道
- 于樹泉 吳凌
- 2497字
- 2020-09-29 17:31:26
中學生作文全線“崩潰”的背后(代序)
于樹泉 吳 凌
多年來,提起每況愈下的中學生作文,就像提起每戰必敗的中國足球,社會各界口誅筆伐,輿論詬病此伏彼起,憤怒伴著焦慮,責備雜著憂思,無奈混著失望……
為了尋求改變,人們煞費苦心,竭盡努力,在一番番花樣翻新的變革中,各種理念與流派應運而生。然而,當形形色色的訓練序列、完美精致的技巧方法、包打天下的規矩套路形成之后,當“作文滿分妙計”、“快速構思技巧”、“出奇制勝要訣”滿天飛的時候,學生作文卻江河日下,走到了“中學生作文全線崩潰”(溫儒敏語)的今天。
作文之所以“崩潰”,在于人們犯了一個常識性的但又是致命的錯誤——不再“讀破萬卷書”,而是舍本逐末,“為作文而作文”。
誰都知道,要一朵花綻開,不能只著眼“花”本身,而需關注花綻開所需的水分、營養、陽光等根本的生存條件。否則,你就是在改變花色、花味、花形、花瓣、花蕊的外在形態上花多大力氣、下多大本錢,也無濟于事;即便花開了,也是瘦弱的、病態的??墒嵌嗄陙?,我們改變作文現狀的努力一直不從“讀書”這一根本處入手,而是舍本逐末,致力于技巧、方法、篇章、結構、開頭、結尾、變換角度、一材多用的訓練,讓學生為作文而作文。最終是使盡渾身解數,也只是裝扮出蒼白、丑陋、僵死的“花”。
雖然“中學生作文全線崩潰”的現狀已經讓人倍感沉重,但是,我仍想在這句話的后面加上一個“中”字——我以為,中學生作文目前只是處在“全線崩潰之中”,還遠沒有跌落崩潰的“谷底”。之所以這樣說,一是因為這種“崩潰”并非始于今日,至少十年前這種崩潰跡象已經很明顯;二是因為這種 “崩潰”也不會終于今日,而是正處在“進行時”。
幾乎盡人皆知,要想寫好作文,“唯勤讀書而多為之”,此外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不讀書卻想寫好作文,和蜜蜂不采花粉卻想釀蜜一樣荒唐。但整個社會卻都陷身題海,放棄讀書,而去幻想一朝覓得作文秘訣進入通靈妙境。因此,“讀破萬卷書”變成“做濫萬套題”的現狀一天不改變,學生作文的崩潰趨勢就一天不會逆轉。
當“讀破萬卷書”變成“做濫萬套題”,“崩潰”的不僅是作文??荚嚤緛硎且环N較低級的能力,可是,當為了獲得這種能力而付出全部精力去“做濫萬套題”時,人之所以為人的至為寶貴的精神就會被忽略。如同一個饑腸轆轆的乞丐,當他把全部心思都用于討得一點殘羹冷炙充饑時,便再沒有任何“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當前學生作文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大都可以找到精神因素的某種對應:內容的膚淺源于認識的膚淺,內容的空洞源于心靈的空洞,內容的狹窄源于視野的萎縮,內容的“軟骨”源于精神的“缺鈣”,內容的局促源于心靈的“乏氧”,內容的蒼白源于情感的“貧血”,作文中的不著邊際不辨東西、不知所以,折射出的是認知的懵懂、心智的昏聵、神思的恍惚……
“讀破萬卷書”變成“做濫萬套題”是教育的巨大悲哀。教育的偉大與神圣本來在于可以使生命更美好,可是這一變化,卻導致人生視野的一天天萎縮,精神土地的一天天板結,情感田園的一天天荒蕪,心靈泉眼的一天天干涸,以致讓作為精神動物的人,漸漸變成胸無點墨、頭腦空空的“空殼人”,死記硬背、盲目刷題的“機器人”,見解膚淺、視野狹窄的“侏儒人”,目光斜視、鉆牛角尖的“偏執人”,情感蒼白、心靈沙化的“貧血人”,心亂如麻、神思恍惚的“迷瞪人”,甚至價值觀扭曲、心理晦暗的“變態人”。
“讀破萬卷書”變成“做濫萬套題”,更會嚴重削弱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當今世界,無論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民族素質的競爭,而“讀破萬卷書”變成“做濫萬套題”對人的素質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怎么說也是不過分的。愛因斯坦曾尖銳地指出,一味的專業訓練,只能培養“機器”或者“狗”,而不能培養“和諧發展的人”。當千百年的人類智慧失去傳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根脈斷流之后,心靈將變成可怕的精神荒漠,長此以往,連“人種都會退化”(資中筠語),何談形成“核心素養”?
什么時候中學生作文的“全線崩潰”會被點了剎車停一停呢?我以為,當教育正本清源,“做濫萬套題” 變回“讀破萬卷書”時,當“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不只寫在“新課標”中,而且成為一種教育現實,一個個中學生因讀書而變得精神飽滿、意氣風發,此時,中學作文就真的有了希望,中國教育就有了希望,中國的前途也就更加光明。
正是出于這種考慮,自2010年開始,人大附中的名著閱讀活動正式啟動。六年來,每屆學生人均閱讀古今中外名著約30部、近千萬字,并寫下兩三萬字的隨筆。通過“勤讀書而多為之”(歐陽修語),學生在豐富人文積淀、打開文化空間、發展核心素養、獲得生命成長的同時,讀寫能力也獲得同步提升,在中、高考中接連取得令人矚目的好成績。在此基礎上,我們撰寫了這本《人大附中中考作文取勝之道》。我們希望藉此告訴社會上為寫作問題而痛苦不堪、愁腸百結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多讀書、勤積累是寫好作文的筑基功夫和不二法門。有了這個基礎,再加上適當的寫作指導,每個學生都會突破寫作的瓶頸,獲得應有的成功,而除此之外一切所謂的寫作“妙法”“訣竅”,都不過是虛幻誘人卻終歸虛無的水中月、鏡中花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在讀書帶來寫作成功方面,中、高考“雙狀元”周展平同學的成功經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力例證。
2016年高考成績揭曉后,周展平同學給老師發來了短信:
在老師的帶領下,初中階段我讀了《紅巖》《茶館》《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悲慘世界》等幾十部中外名著,這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打開了人生的視野,深化了對于世界的認識,把我帶到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中。更為重要的是,讓我養成了讀書與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寫下了三四萬字的讀書筆記與生活隨筆。
面對讀寫要求越來越高的考試改革,如果沒有讀書和生活積累,我很難在中、高考中分別取得作文滿分以及語文總分118分和141分的好成績;而如果沒有這個成績,就不會成就我的“雙狀元”夢想。
永遠感謝老師的讀書引領,這將使我受益終生!
在本書成書的過程中,人大附中語文組的張璇、呂曉懿 、劉成章、許曉穎、解村、周景萍、王爍、艾麟、林琳、胡曉丹等多位老師給予了熱情幫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
2016年10月31日寫于時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