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略特波浪理論:研判股市底部與頂部的有效工具(全新版)
- (美)拉爾夫·N·艾略特
- 725字
- 2020-09-25 17:22:18
第10章 波浪理論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多年以來,“循環”一詞已經得到普遍使用,但使用相對寬泛,僅僅用來泛指市場的上漲或者下跌走勢。在談到美國經濟的走勢時,一些經濟學家將1921年至1932年這一階段視為完整的循環;而其他經濟學家,則認為該階段包含了三個強度或大或小的循環:1921年初至1924年中、 1924年至1927年末、 1927年至1932年中。總體而言,對循環的認定較為粗略,觀察者們并沒有發現循環的內在規律。
本書中波浪理論使用股票市場作為實例,講述了波浪循環的規律,揭示出一次循環如何成為另一個循環或者更大波動的起點,而此循環本身也是由較低級別的波動所組成的。這和自然界每一項研究都是一致的,因為我們知道,自然不會一直朝一個方向發展,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運動。然而自然運動的背后,無論是哪個領域,都存在一個固定和制約原則,或者稱為主宰規律。本書的目的首先是介紹此規律,然后展示該規律在最為復雜的分析研究領域的實際應用。
如圖69至圖78所示,我們隨機挑選了一些走勢圖,作為波浪理論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的實例,充分說明了只要運動存在,波浪理論就會發揮作用。建議股票市場以外領域的研究者進一步研究波浪理論,因為它將會有助于簡化、方便其工作。
不同事物的波動運動絕不會同時達到頂部和底部。兩個或者更多事物可能同時見頂,但見底的時間大不相同,反之亦然。對于一些事物見頂和筑底的時間統計如下:
債券市場1932年市場見底之后,于1934年4月形成了常規頂部,如果不是由于《國家復蘇工業法案》(N.R.A.)的公布和執行,股票市場很可能在此時與債券市場一起同時見頂。債券市場常規頂部之后, 1934年市場出現了規模宏大的不規則調整,調整浪的B浪于1936年12月見頂,然后和股票市場一起,在1938年3月的C浪中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