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妙解、導讀與分享
- 郭永進 于樹泉
- 1166字
- 2020-09-25 17:20:37
第十六章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
致虛極,守靜篤(dǔ),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dài)。
妙解
做到完全放下自我,不帶任何成見,身心放松,安靜下來,讓心處在空明寧靜的狀態。這時候就能逐漸看清萬物雜然并茂、生生滅滅、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環運作法則。
雖然萬物齊生、齊長、齊茂,但落葉歸根,萬物最后都會再回歸到其根源處。生命從哪里來,就會回歸到哪里?;貧w到生命的根源,生命自然安心、自在、寧靜,也就是“復命”——回復生命的本源、與道合一。
生命從哪里來,就會回歸到哪里,也就是萬物都會回復到生命的本源、本然,這是宇宙運轉的法則,這是恒常不滅的真理。(一切萬有源自于道,也回歸于道。)
了悟宇宙(道)的運轉法則、了悟生命實相,就稱為“明”——大徹大悟大明白。
如若不知宇宙(道)的運轉法則,就會背道而馳、胡作非為,招來災禍。
宇宙大道無邊無際、無始無終,演化一切萬有、養育一切萬物,而且平等對待。所有生命也都是由道所化育。
當我們能了悟宇宙的運轉法則、生命實相,自然會啟發出我們的道性,如道一般——包容萬有。
心量廣大能包容一切,做人做事自然公平、公正。
為人處世有包容量、公平公正,考量事情自然會周全、全面兼顧。
能周全、全面兼顧、不偏頗的人,其德行就與“天”一樣,無我無私普愛一切眾生。(如太陽,無私地普照地球上所有的人、動物、植物。)
老天爺(太陽·虛空)就是道的顯相。
人的德行如能做到與老天爺、與太陽一樣無我無私普愛一切眾生,此乃真得道之人。得道之人,所作所為德澤天下,其生命自然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雖然有形肉體會在世間消失,但其生命不會滅亡。其智慧、其陰德與日月同輝;其生命、其心靈與天地共存。
注釋
篤:與“極”同義,極端、頂點的意思。
觀復:復,循環往復。
殆:危險。
導讀
本章的“致虛極,守靜篤”六個字在《道德經》中占有特殊地位。
老子令人驚嘆的生命大智慧,究竟從何而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本章的“致虛極,守靜篤”六個字,是解開這重重疑問的一把鑰匙。
虛無寂靜的道體能創生萬物,清凈無染的心靈同樣妙用無窮。當來到“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時,人的心靈就如同被清澈的山泉水清洗一新,回歸虛靜本性。老子就是在這種特殊的心靈狀態下,徹悟了宇宙真理。
智慧分享
2500多年前,在沒有任何現代科學儀器的情況下,老子是怎樣發現道的虛無本體的?又是怎樣發現道這“惟恍惟惚”的虛無本體原來竟是天地本原?進而又窺見了萬物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運行規律?“致虛極,守靜篤”6個字給出了答案。
明末學者唐彪有這樣一段關于“靜”的名言:
心非靜不能明,
性非靜不能養,
靜之為功大矣哉。
燈動則不能照物,水動則不能鑒物。
靜則萬物畢現矣,惟心亦然。
動則萬理皆昏,靜則萬理皆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