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譯注
- (清)蘅塘退士編選 史良昭 曹明綱 王根林譯注
- 2字
- 2020-08-27 13:49:17
樂府
塞上曲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1〕。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2〕,皆向沙場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3〕。
【題解】
塞上曲,在唐代屬《新樂府辭》,即未有現成曲譜的樂府,其前身是漢代“橫吹曲辭”的《出塞》、《入塞》,以歌詠邊塞題材為主旨。唐人演其題意,作為可以伴以管弦的歌辭。此詩與后一首在王昌齡本集中都題為《塞下曲》,是詩人開元年間西游河隴時所作。
本詩所寫的是赴邊塞途中的所見所感。滿目蕭疏悲涼的描景,似乎已能說明詩人對戰爭的態度。后四句中,詩人對于“幽并客”,是慨嘆還是贊美,向來竟有截然不同的理解。結合詩人其他三首《塞下曲》(參見下篇)來看,顯然以前者為是。意謂幽州與并州的男子盡管以勇武任俠自許,卻在塞上的這一片塵沙中徒然斷送了青春和生命。悲憫之意,溢于言表。
【注釋】
〔1〕 蕭關:古代關名,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2〕 幽并(bīng)客:幽州、并州一帶的人。這兩個州的人自古就以勇武著稱。幽州,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一帶。并州,在今山西大部和河北一帶。
〔3〕 矜:自以為賢能。 紫騮:紫色的駿馬。此泛指駿馬。
【譯文】
桑林已經枯落,秋蟬依然鳴唱,在那八月的蕭關道上。無論出塞入塞,只覺一派寒涼,惟見簇簇黃蘆草遍地生長。幽州并州的健兒向來意氣昂揚,一個個在塵沙中送盡了年光。可別像恃逞武勇的游俠那樣,爭夸自己的駿馬膘肥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