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省宜蘭冬山鄉,稻田與河渠交織,處處洋溢著古樸的田園氣息。這里有一座古厝,紅瓦斑駁,石墻長滿青苔,庭院荒草叢生,散發著神秘又孤寂的氣息。據說,古厝曾是當地望族的居所,卻因一系列離奇事件而荒廢。
阿輝,身材敦實,皮膚黝黑,留著利落短發,是土生土長的冬山鄉青年,在自家果園幫忙打理事務,對鄉野間的小道和每一處角落都了如指掌,性格熱情爽朗。
阿美,身形苗條,有一頭烏黑長發,是阿輝的青梅竹馬,在鎮上的雜貨店工作,為人善良溫柔,笑起來有兩個淺淺的酒窩。
阿公,白發蒼蒼,滿臉皺紋,是村里最年長的長輩,知曉許多古老傳說和故事,經歷過大風大浪,性格沉穩慈祥。
阿珍,阿公的孫女,是一名大學生,放假便回到冬山鄉陪伴爺爺。她性格活潑,好奇心旺盛,對鄉野間的傳說和神秘事物充滿探索欲。
阿強,阿輝的好友,在鄉公所工作,身形高大壯碩,性格大大咧咧,嗓門洪亮,是個熱心腸。
阿珠,阿強的妻子,在市場擺攤賣手工制品,心靈手巧,精明能干,操持著家里家外的事務。
阿明,從臺北來的民俗學者,戴著黑框眼鏡,留著整齊的胡須,性格內斂,一心探尋古老傳說背后的真相。
曉萱,阿明的助手,年輕朝氣,充滿活力,對民俗研究滿懷熱忱,常協助阿明收集資料。
阿福,村里的三輪車司機,為人憨厚老實,總是穿著洗得發白的襯衫,每天穿梭在鄉道上接送村民,熟悉鄉野的每一處小道。
阿花,阿福的妻子,是個勤勞的家庭主婦,操持家務,閑暇時喜歡在院子里種滿各種花卉。
一日,阿明和曉萱聽聞冬山鄉的古厝傳說,特地前來考察。阿明向阿輝打聽古厝的位置,阿輝好奇心起,決定和阿強一同帶路,阿美、阿珍、曉萱也興致勃勃地跟了上去。阿公得知后,眉頭緊皺,再三叮囑他們不要輕易進入古厝,說里面邪祟眾多,可年輕人根本沒放在心上。
一行人來到古厝前,阿明興奮地打量著,舉起相機不停拍照。推開吱呀作響的大門,一股陳舊腐朽的氣息撲面而來。屋內昏暗陰森,灰塵彌漫,家具破敗不堪。阿明在屋內四處探尋,發現墻壁上有奇怪的符號和褪色的畫像,正當他湊近查看時,畫像突然掉落,揚起一陣灰塵。
這時,曉萱感覺有一雙冰冷的手從背后搭在自己肩膀上,驚恐地尖叫起來。眾人急忙圍過來,卻什么也沒看到。阿強故作鎮定地大喊:“別自己嚇自己,說不定是風吹的。”可話音剛落,不遠處傳來一陣陰森的笑聲,回蕩在空曠的古厝里。
阿珍嚇得臉色蒼白,緊緊抓住阿美的手。阿美也有些害怕,但還是強裝鎮定安慰著阿珍。阿福和阿花聽聞古厝這邊有動靜,擔心出事,趕忙趕了過來。
隨著夜幕降臨,古厝里愈發陰森恐怖。阿明卻不甘心就此離開,他覺得這些異常現象背后一定隱藏著重要線索。就在眾人爭論是否要離開時,阿珠突然發現地上出現一串濕漉漉的腳印,像是有人剛從水里走過。阿強順著腳印的方向走去,來到一間密室前。密室的門緊閉著,上面刻滿奇怪的紋路。
阿強用力推了推門,門卻紋絲不動。阿輝和阿強一起用力,“吱呀”一聲,門緩緩打開,一股腐臭的氣味撲面而來。眾人捂著鼻子走進密室,里面堆滿了破舊的箱子和雜物。阿明在角落里發現一本泛黃的古籍,上面記載著古厝的歷史。原來,古厝的主人曾為了追求長生不老,進行邪惡的祭祀儀式,觸怒神靈,導致家族災禍連連。
阿公在家中一直心神不寧,預感孩子們要出事,趕忙帶著香燭和符咒趕來。他一進古厝,就察覺到濃重的陰氣,口中念念有詞,開始布置法事。阿公告訴眾人,要想化解這場災禍,必須找到三件圣物,分別代表勇氣、智慧和善良。
阿輝決定去尋找勇氣之圣物,他想起小時候在山林中迷路,憑借勇氣走出困境的經歷,回到那片山林,在當初避難的山洞里找到了一塊散發微光的石頭。
阿明憑借對古籍的研究和推理,在古厝的書房里,根據古籍中的暗示,在隱蔽的暗格中找到了象征智慧的古老銅鏡。
阿美則用善良的心去照顧村里的孤寡老人,老人們被她的善舉感動,告訴她在溪邊的一處神龕里,或許能找到線索。阿美前往溪邊,在神龕下發現了代表善良的玉佩。
當三件圣物集齊,阿公帶領眾人在古厝庭院舉行法事。隨著阿公的咒語和符咒燃燒,古厝中傳出痛苦的嘶吼聲,隨后一切歸于平靜。從那以后,古厝的詭異現象消失了,冬山鄉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祥和。阿明帶著研究成果回到臺北,而阿輝、阿美等人繼續在這片土地上過著平凡又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