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還在繼續,林小豐悶在家中哪兒也不去。每天除了做飯就是看書。《三國》和《水滸》成了他的療傷良藥。英雄好漢們輪流填補著胡書楠走后留下的空白。
媽媽看到兒子天天埋頭看書,不禁有些擔心,怕他再次走火入魔,便趕他出去散心,飯也不讓做了,可是林小豐充耳不聞。媽媽越發緊張,便偷偷去找牛大夯,平時,媽媽并不喜歡兒子跟牛大夯在一起,這孩子太皮了,怕他把兒子帶壞了。現在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有了上次的教訓,無論如何不能讓兒子再憋出個好歹來。
大人找自己做事這還是第一遭,并且還是自己非常擅長的玩,牛大夯興沖沖的去找林小豐。好朋友來找,不能不給面子,林小豐放下書,不情愿地跟著牛大夯出了門。
為了完成任務,牛大夯也是下了一番苦心。怕攏不住林小豐,便拉著他出了大院,跨過繞城河大橋,直奔河對岸的北店村。進了村,七拐八拐來到了一個院落前,穿過院子,從角門出去,院子后一片諾大的空地展現在眼前。
空地坐落在一片林子中間,透過樹林隱隱約約的可以看到繞城河。里邊非常熱鬧,大大小小的孩子分成幾伙,有的舞槍弄棒,有的沖拳踢腿。林子邊上有一排木架,上面插著刀、槍、劍、棍,林小豐認識,這些都是《水滸》中的武器,不由自主的走上前去摸了摸,心中羨慕。空地的一角,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樁散亂的埋在地下,露出地面有一米多高。幾個大孩子在木樁上閃轉騰挪。
“這是梅花樁,練功滿三年的才能上去,不然會掉下來的。”牛大夯介紹道。
梅花樁的邊上,幾個半大孩子在不停的翻著筋頭,林小豐看的眼花繚亂。
牛大夯轉臉看問道:“小豐,我們一起學武術吧。”
原來,這是個武術班。林小豐心里早就癢癢的,急忙點頭。
武術班的師傅姓黃,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叫黃春生,跟林小豐差不多大,兄弟三人從小習武,兩個哥哥前后都進了省武術隊。因此,黃師傅聲名遠揚,前來拜師的絡繹不絕。黃師傅授藝注重因人施教,按天資不同把徒弟們分成“搏、力、捷、奇”四個班。牛大夯在“力”字班,林小豐和黃春生在“捷”字班。“搏”“力”兩班上午練功,“奇”“捷”兩班下午練功。
入班后林小豐發現,習武十分枯燥,沖拳、踢腿、扎馬步,每個動作要重復好多遍,天天如此,心中便有些后悔,早知不來。可回到家中捧起《水滸》時又被武松的英雄氣概所折服,夢想著能有一天像他一樣打遍天下無敵手,于是便咬牙堅持。
牛大夯和林小豐練功的時間不一樣,林小豐和黃春生玩到了一起,因為兩人有一個共同的朋友——武松。黃春生是從連環畫里認識的武松,不如林小豐知道的多。習武之余,林小豐繪聲繪色的講述武松高強的武藝,兩人都神往不已,恨自己生不逢時,不能像武松一樣浪跡江湖,除暴安良。
這天,練完功后,師兄弟們收拾東西各自回家。林小豐和黃春生坐在院子邊的大樹下,正神色飛舞的大談武松的蓋世武功。
“切!”旁邊傳來一個不屑的聲音。兩人扭頭一看,樹旁站著一個瘦瘦的少年。
“郭一鳴,你‘切’什么?難道武松不是英雄嗎?”原來黃春生認識他。
“武松當然是英雄,只不過他的武藝稱不上高強。”郭一鳴站在樹旁,雙手抱肩冷冷的說道。
“武松武藝還算不上高強,那誰能算高強?”林小豐一聽有人貶低自己的偶像,“騰”的跳了起來,站到郭一鳴面前,怒目而視。
郭一鳴往后退了一步,看了看林小豐,微微一笑:“看過《武松外轉》沒有?”
“《武松外傳》?”林小豐和黃春生愣住了,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搖了搖頭。
“要是沒看過,明天我帶過來給你們,要知道,武術一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郭一鳴說完自顧自的走了。
郭一鳴是“奇”字班的,林小豐之前沒太注意過他,只是覺著這是一個怪人,別人練完武會在一旁休息,閑聊,而他則一個人蹲在一邊,拿著草棍在地上畫著奇怪的圖案。
第二天,郭一鳴果然帶來了《武松外傳》。林小豐和黃春生練完功湊在一起,靠著一棵大樹,聚精會神的讀了起來。
“哇塞!”武功原來還有內家拳、外家拳之分,而且內家拳功力遠遠超過外家拳。書中武松的小師弟,那兩個小沙彌練的是內家拳,小小年紀,比武松的武功還高,一招一式之間,四兩撥千斤,能將敵手雷霆萬鈞之勢化為無形,真是太神奇了,兩人邊看邊嘆。
《武松外傳》這本書不太厚,小半天的時間就看完了,兩人對內家拳心馳神往,一起去找郭一鳴還書。郭一鳴正在彎腰收拾東西準備回家,看到兩人過來,便站起身來。
“這本書寫的是真的嗎?真的有內家拳,有氣功?”林小豐看到郭一鳴,連珠炮似的問道。
郭一鳴抬頭看了看天,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便不緊不慢的說:“快該吃飯了,奶奶在家等我呢。”說完彎腰拿起地上的東西轉身離去。走了幾步,回頭看到兩人站在原地沒動,目光懇切的望著自己,猶豫了一下:“嗯,你們要是想知道內家拳的事,晚上敢不敢到這里來?”
“敢,怎么不敢。”兩人異口同聲。
“好,一言為定,晚上十一點見。”
吃過晚飯,媽媽不停的忙著刷碗、洗衣,收拾東西。林小豐躺在床上佯裝看書,心中只盼著她早點休息。時間一點點的過去,墻上掛鐘的時針已經指到了十點半的位置,林小豐百爪撓心,坐立不安。好不容易,媽媽洗刷完畢進了里屋,又過了一會,林小豐悄悄翻身下床,耳朵貼著內門,聽到里屋傳來輕輕的鼾聲,便躡手躡腳的打開外門,悄悄溜了出來。一路小跑,過了大橋,順著河邊向練武場的方向奔去。
河對岸已經是城外,河堤上沒有一個人,到處黑漆漆的,林小豐不由的加快了腳步。一陣風吹來,樹葉嘩嘩作響,林小豐倒吸了一口涼氣,頭皮一陣陣的發緊,心中不停的打鼓。邊走邊看,透過大樹間的縫隙,借著月光,林小豐判斷出大概位置,穿過樹叢來到林間空地。
郭一鳴和黃春生都不在,林小豐靠著梅花樁,一個人孤零零的站著,心想,這兩個人會不會都不來了。正在著急,角門處一個人影閃過,林小豐從身形上看出是黃春生,便輕輕叫了一聲。
黃春生聞聲過來,看只有林小豐一人,便問,“郭一鳴呢,他沒來嗎?”
林小豐搖搖頭正要說話。
“噔”的一下,從大樹上跳下一個人來,兩人定睛一看正是郭一鳴。
沒等兩人開口,郭一鳴拍了一下林小豐的肩膀,像個大人似的說:“敢在洪水里救人的英雄,膽子果然不小,守時講信用,好樣的。”說完沖著林小豐豎了豎大姆指,拉著兩人在梅花樁前席地而坐。
這時,月亮已經升上半空,周圍的一切顯的明亮起來。林小豐剛坐下便搶著說:“郭一鳴,氣功的事到底有沒有?大半夜的把我們哄來,你可得說實話。”
“就是,快點說。”黃春生急道。郭一鳴沉吟了一會,好像不知從何說起。
“騙人的吧,哼,早就知道。”林小豐嘟噥著,作勢起身要走。黃春生也附和道:“我看也沒有什么氣功,要是有,爸爸早就我告訴了。”
郭一鳴聽兩人這么一說,反倒笑了:“不用激我,讓你們看看什么是氣功。”說完站了起來。
兩人也緊跟著站起來,只見郭一鳴雙手一揚,亮了個騎馬蹲襠式,兩手從身體的兩側向前劃了個半圓,合掌收到胸前,深深吸了一口氣,隨著雙掌向前慢慢推出,又緩緩呼出來。雙足一用力,躍上了梅花樁,穩穩的落在上邊。
林小豐和黃春生吃驚的瞪大了眼睛。緊接著,郭一鳴在梅花樁上穿梭不停,身形忽東忽西,忽前忽后,雙掌翻飛,行云流水般的游走在每根樁上,約有十分鐘的樣子,“呼”的一聲,輕輕躍下,作了個收式,站在了兩人面前,面色不變,氣定神閑。林小豐和黃春生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嗯咳”一聲輕咳聲傳來,三人都嚇了一跳,扭頭一看,旁邊不知何時站了一位老人,仙風道骨,面容慈祥。
“爺爺,您怎么來了?”黃春生歡叫一聲,撲向老人。
老人攬住黃春生,笑呵呵的看著郭一鳴問道:“這位小兄弟,真是好身法,這套‘形意八卦掌’打的滴水不漏,這本事肯定不是你師傅教的,跟誰學的?”
郭一鳴遲疑了一下,小聲說:“是一位先生。”
“爺爺,真有氣功嗎?”黃春生抬頭問道。
“嗯,氣功當然有啊,比如剛才你的這位小朋友,沒有氣功的功底是上不了梅花樁的。你的師兄們練了多年,也只能在樁上做些簡單的動作,這孩子卻能在上面輕松的打一套拳,這就是氣功的妙處啊。中國功夫博大精深,你們長大就懂了。”
“我們能學會嗎?”林小豐急忙插話,他最關心的是這個問題。
爺爺笑了笑,“這個關鍵要看天資,誰適合做什么要量力而行。你們同學中有的算術好,有的語文好,有的打球好,就是因為天資不同,你們師傅為什么給你們分班習武,也是這個道理。”
林小豐暗暗點頭,心想自己就是這樣,最討厭算術,語文不用學都會。
“我們是不是沒有這個天資?”黃春生失望的說。
“世間之道,萬宗歸一,外家拳也好,內家拳也罷,練到了極處便沒有高低之分。業精于勤,只要下功夫,別管走哪條道,最后都是通途。”爺爺似答非答。
“時間不早了,你們也早點回家,父母會擔心的。”爺爺說完轉身離去。
“你爺爺是做什么的?”郭一鳴望著老人遠去的背影怔怔的問道。
“給人看病,一年里多半時間是在山里采草藥,回來后給人看病療傷。”說完,黃春生拉住郭一鳴的手,問他武功是怎么練成的,林小豐也拉住他的另一只手央求到,“快點教教我們吧。”
郭一鳴抬頭看了看天,月亮已經偏西,便說,“今天時間太晚了,明天上午到我家里來,再慢慢教你們。”說完,握住兩人的手搖了搖,“從今以后我們三人就是最好的朋友。”
林小豐和黃春生用力的點點頭。然后三人學著《水滸》中好漢的樣子,對著當空一輪明月,拉鉤為誓,郭一鳴年齡居長,林小豐次之,黃春生最小。
郭一鳴住在城里老縣衙旁邊的一個院子里,這是個三進院。兩扇大門有兩人多高,黑漆門板上釘著兩排銅釘,厚重結實,大門兩側立著一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大門內左右各有一間門房,第一進院子兩邊是東西廂房,正對大門的是三間客房,穿過客房是第二進院子,左右是偏房,正中間是三間高高的正房,正房后是第三進院子,左邊和后邊是圍墻,最右側有三小間配房。前兩進院子中間是一條青石板鋪就的主道,院子的最左側是一條窄窄的巷子,直通到底。院子滿滿當當住了十幾戶人,郭一鳴住在最后一進院子。由于年久失修,三間配房中的一間已經垮塌,郭一鳴和奶奶各住一小間,垮塌的房子上面簡單的搭了個棚子,是祖孫兩人做飯的地方。
郭一鳴影影綽綽的聽奶奶說,這個院子的主人是自己的曾祖父,到了爺爺那一輩還人丁興旺。后來,RB人打進中國,曾祖父帶著幾個兒子都上了戰場。RB投降那年,只有爺爺一人跟著部隊回到這里,其他的親人都戰死疆場。爺爺回來后娶了奶奶,奶奶是縣城老字號藥鋪劉掌柜的女兒,結婚不久,爺爺又隨部隊被調往東北打仗,結果一去便沒了音訊。
當年,郭一鳴的父親出生了,六歲時得了一場怪病,姥爺訪遍了周邊的名醫都束手無策,命懸一線之時,一位布衣儒士登門拜訪,讓眾人回避后,單辟一室,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居然救了回來。說也奇怪,父親從此便離不了這個儒士,跟他在城外的一處草房里一起吃住,學習讀書識字,練功打坐,把脈問診。奶奶見不到孩子心中不滿,但又一想,兒子的命都是人家給的,還能怎樣。父親十六歲時,儒士將其所學已傾囊相授,便云游四方,父親回到了家里。
奶奶始終相信爺爺會有回來的那一天,為了給他有個交待,便把為郭家延續香火當作頭等大事,讓父親早早成了親。母親在生下郭一鳴后,產后大出血身亡。奶奶把孫子視若命根子,帶在身邊,親自撫養。父親在家里開了個診所,掙錢糊口。奶奶八方托人介紹,給父親續弦,都被父親拒絕,說是命中注定,不必強求。
郭一鳴剛滿三歲,父親就開始教他背一些經書,也不解釋什么意思,只要記住就行。有的經書上繪有圖形,父親便用草棍擺出來,讓他跟著練習,稍有差錯便用竹板打手心。奶奶心疼孫子,上前干涉,父親不聽,說長大后自有用處。好在郭一鳴天資聰穎,看過幾遍便能牢記在心,挨打的時候倒也不多,幾年后父親所教經書已背的滾瓜爛熟。隨著郭一鳴身形漸漸長成,父親把后院地上的方磚起掉,重新鋪成奇怪的圖案,教了一套拳法,讓他按方位踏著方磚練習。
郭一鳴的作息時間很規律,每天早上天剛亮,父親便叫他起床習拳,上午臨摹書法,下午是郭一鳴最開心的時候,沒有病人登門看病時,父親會拿出線裝手繪的畫冊,教他識別玉器、瓷器、書畫等。到了晚上教他練習打坐調息。上小學那年,父親被抓走了,全縣搜來的文物古董堆到禮堂里,準備銷毀,但是第二天發現少了很多,周圍的幾個縣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案子一直沒破,直到最近有人向公安局報告,說跟父親有關。
父親被抓走的當天夜里,公安局來了很多人,把院子圍了起來,說是父親越獄了,里里外外搜了個遍,什么也沒發現。人們傳說,父親是個武功高強的江湖大盜,會縮骨功,能飛檐走壁,根本關不住他。郭一鳴對這些事半信半疑,隨著年齡慢慢長大,心中一直盼望著有一天能真相大白。
第二天上午,林小豐和黃春生如約而至。郭一鳴祖孫兩人正在奶奶的小屋里糊紙盒,父親走后,家里沒了收入,便以此為生。看到兩人進門,郭一鳴忙站了起來,把他倆帶到自己的屋里。有了昨晚的交流,感覺更加親密。林小豐迫不及待纏著教氣功,郭一鳴想了想,把他倆帶到了院中,指了指地上鋪的方磚說:“這地上有圖案,看看是什么?”
林小豐看了看,搖搖頭。黃春生則愣了一下,凝神思考,過了一會也搖了搖頭說:“好像很熟悉,但又說不出來是什么。”
郭一鳴沒說話,踏著方磚走了一圈,身形飄忽,宛若游龍。
“咦,這不是你昨天晚上打的那套拳嗎?”黃春生看了出來。
郭一鳴點了點頭說:“是,這里方磚鋪的圖案跟你們家的梅花樁一模一樣,按九宮八卦方位鋪成的。”
“九宮八卦?”林小豐頓時精神一振,武俠小說中有很多陣法,覺著很玄幻,沒想到今天居然親眼看到。一邊想一邊仔細的去看地上的圖案,看來看去覺著雜亂無章,暗自泄氣。
郭一鳴看出林小豐的心思,把兩人叫進房里坐下。解釋道:“我第一次去師傅家拜師時看到梅花樁覺著眼熟,但總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因為梅花樁在地上露出半截,從一旁看顯著很亂。后來有一次,我也是好奇,躍到樁上,從上面一看,才知道樁是按九宮八卦的方位安放的,我從小就練習這個,閉著眼也能打這一套拳。”
“原來如此。”林小豐和黃春生對望了一眼。
“所謂氣功,無非就是調息。”說到這里,郭一鳴起身脫掉鞋子,坐到了床上,雙腿盤在胯下,雙掌上翻,手背搭在膝上,接著說道:“就這個姿勢,雙眼微閉,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氣沉丹田,然后在丹田守住氣,當氣成一團時再用意念讓這團氣運行周身。”
說完,郭一鳴翻身下床。看到兩人在默念口訣。便又叮囑道:“練功時千萬記住要凝神聚氣,不可有一絲雜念。”
林小豐和黃春生點了點頭:“嗯,記住了。”
“什么時候才能練成?”林小豐期待的問。
郭一鳴想了想說:“不知道,小時候爸爸就讓我這樣練,到現在好多年了,也不知是不是練成,只是覺著練功時真的有股熱氣在身體里轉,輕飄飄的,打拳也不吃力。”
“你已經有一身本領了,為什么還去拜我爸為師呢?”黃春生問道。
“父親只教了我這一套拳法,師傅會很多的功夫,當然要拜師了。”郭一鳴說。
聽到這里,林小豐更佩服郭一鳴,覺著他不僅待人好,功夫好,還很謙虛。
三人興趣相投,都佩服英雄好漢,從梁山好漢聊到三俠五義,又從五虎上將聊到瓦崗寨,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臨走時,郭一鳴又帶他倆來到院內,詳細介紹了“形意八卦掌”的步法,畫了圖紙讓他倆按圖練習……
從此以后,晚上睡覺前林小豐都會在床上打坐,練習調息之法,心中默念口訣:“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氣沉丹田……”。每到這時,腦海中就會波濤翻滾,一會想到東,一會想到西,各路人馬輪番登場,攪的心煩意亂。練了一段時間都是如此,不由的泄了氣,心想,黃春生的爺爺說的對,每個人的天資不同,看來自己不是那塊料。
林小豐把希望寄托在了“形意八卦掌”上,心想,如果練好掌法肯定也很威風。于是在院子里人不常去的地方,在地上畫出圖形習練起來。沒想到,看似很簡單的步法,走起來十分別扭,三五步之后便東倒西歪,站立不穩。黃春生也是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兩人便去找郭一鳴。
郭一鳴想了一會說:“調息之事我也說不清楚,是爸爸從小教的,也許那時年齡小,心中沒有雜念吧,你倆再試試看,時間長了可能就好了,拳法我們可以一起練。”
在郭一鳴指點下,時間久了,林小豐的拳法倒也像模像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