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兒童0-6歲敏感期
- 張權
- 1409字
- 2020-09-11 12:47:58
重復和模仿:對句子表達的意思很感興趣
善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會對成人口中說出的所有話語內容感興趣,進而自己去模仿。比如,聽見媽媽和別人聊天,他會在一旁重復他認為好玩的句子;陪媽媽外出,聽到媽媽跟人打招呼,他也會很自然地模仿一下……盡管很多時候,他也許并不知道那些話的真正含義,但他自己依然說得頗具興致。
媽媽帶著3歲的騰騰去醫院拿藥,醫生囑咐媽媽說:“這藥一天吃3次,每次吃3片。”結果騰騰立刻跟著也說:“一天吃3次,每次吃3片。”醫生聽后笑了笑,還夸獎他聰明。
可哪知道,之后醫生每說一句話,騰騰都會跟著學一句,醫生哭笑不得地問他:“你為什么總學我說話呀?”騰騰沒回答,還是開心地重復了這句話……
孩子最早的語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在他1歲左右的時候,他就會整天發出“啊”“呀”的聲音。而在不經意間孩子通過模仿發出的類似“MAMA”的發音,也會讓許多父母欣喜若狂。所以,孩子對語言的模仿可以說頗具天賦。
也許最早的時候,孩子是重復父母說過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模仿的就會越來越多。而且,他的模仿經常不分場合,只要是他感興趣的話,他都會饒有興致地重復說出來,還會表現得自得其樂。
這其實就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常見表現,在這個時候,父母不必介意。因為這與孩子的禮貌不禮貌沒有關系,不去管他,他自己一轉眼就會忘記。但若是父母總是向他強調不要這樣,他反而可能會對那些話加重記憶,這樣也許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起到反效果。父母應該做的是以下幾點:
1.不用強迫孩子,讓他自由模仿
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孩子模仿的話語可謂是五花八門。無論是動聽的話,還是不雅的罵人臟話,他都有可能會去重復,甚至會樂此不疲。文明、正常的話還好一些,父母也許會認為那就是孩子的頑皮模仿;可一旦父母無意間說出了一句不文明的話,善于重復模仿的孩子就會很快地學會,并也會很快地去運用。
這時候,父母可以放任一下,讓孩子自己去說。因為在他的意識里,他只是認為那句話說出來很有意思,他只是當時對那句話很敏感。而且,孩子也只是單純地在模仿,他模仿出來的話其實并不具有什么真實的意義。就因為感覺好玩,他才會去重復。所以,不論孩子模仿了什么,父母都不用很著急,也不用強烈阻止孩子去說。這樣不給他強調,一旦這個詞或這句話的新鮮勁頭過去了,他自然也就不會去說了。
2.用自己正確的語言習慣影響孩子
鑒于孩子有超強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父母自己若是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習慣,無論是措辭還是用句都能簡明準確,那么孩子模仿的也就是正確的語言邏輯。這對他未來的用詞造句、表詞達意也將會大有好處。
3.對孩子進行一些有目的的語言訓練
其實孩子善于模仿父母或其他成人說話也是一件好事,父母可以抓住這個時機,多對孩子進行一些有目的的語言訓練,以幫助他建立正確的語言環境,幫助他學會對語言的使用。
在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先說一些孩子已經會說的話,像“媽媽買菜”“爸爸上班”“寶寶去幼兒園”等。孩子在重復這些他熟悉的話語的時候,多會覺得很興奮。這時候,父母可以再教孩子說一些新的句子,尤其是一些帶有象聲詞的話,比如“小鴨子唱歌——嘎嘎嘎”“爺爺打電話——喂喂喂”……這樣的話語在孩子聽來會覺得更有意思,模仿也就更快。當然在讓孩子模仿的過程中,父母也要有耐心。
父母對孩子的這些有目的的訓練,能讓孩子從最早的單純模仿,慢慢過渡到他自己對語言的組織與創造,這也有利于開發孩子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