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章 道沖

道沖a,而用之bc不盈d。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e

湛兮f,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g

◤注釋

a沖:也寫作“盅”。引申為空虛。b用之:指萬物都在使用“道”,靠它生長、運動和變化。c或:語氣詞,用于否定句中加強否定。d盈:滿,窮盡。e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四句見于五十六章,被認為是錯簡重出。f湛兮:深沉,隱秘。形容“道”無形無象、深透難測的狀態。g象帝之先: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出現了。

◤譯文

“道”是空虛而不可見的,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它是那樣幽深莫測,好像是萬物的主宰。它消磨了棱角,化解了糾紛,蘊含著光明,混同于塵埃。

它是那樣幽深而隱秘,無形又無跡,似無而實存。不知道是從哪里來,似乎在有天帝之前就已存在。

和光同塵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沖,虛。沖是虛空,是謙虛,是虛而不滿,與“盈”相對。道沖,指道是虛空而沒有形體的。“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本,“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無形無象,不可捉摸,因此用表示虛空的“沖”來形容。綿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做事情不偏執一端,靈活空泛。

“用之或不盈”,指“道”的作用不可窮盡,無始無終。老子認為,“道”是一個無限的存在、永恒的絕對體,它不斷地生養著萬物,在運動中體現自己的存在。萬物有生有滅,“道”卻永遠不會消逝,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

所以,“道”的境界是虛空的,它的妙用永無止境。“道”的妙用在于謙沖不已,猶如來自遠處的溪流,涓涓不休,匯成無底之淵,永遠沒有滿盈,似乎是萬物之源。虛而有物,就像心靈的世界,雖然不能直接感知,但內心的遐思可以自由翱翔,快樂無邊。淵,深遠之意。在浩瀚無際的道境之中,蘊藏著天地萬物的本原。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銳,銳氣。紛,紛擾。塵,指現象世界,相對于本質世界而言。能夠做到沖虛而不盈,自然可以頓挫堅銳,化解紛擾。周流不息于若存若亡之間。

道家講究煉氣或養神,要求做到沖虛謙下,純任自然,不盈不滿,來而不拒,去而不留,應物無方,不留痕跡。凡有太過尖銳,特別凝滯的心念,便須頓挫而使之平息。紛紜擾亂的思緒,也須及時開解。如此修養純熟,保持澄澈自然,可與世俗同流而不合污,若存若亡,自掩光華而周游于塵境有無之間。

暢游于道的境界,徹悟人生真諦,獲取大智慧,消除銳氣與妄念,一切紛爭都得以解決。為人處事,一切不為太過。此心此身,始終是“用之或不盈”。以合于“道”的觀點看待世間一切,喜怒悲歡得以調和,不論美丑善惡、榮辱貴賤,取而代之的是不卑不亢,是清醒覺悟。

道家對于“和其光,同其塵”兩句,尤為重視。魏伯陽所著《參同契》中有“被褐懷玉,外示狂夫”句,是說有道的人往往裝瘋賣傻,蓬頭垢面混跡于塵世。這種思想,后來構成小說中的情節,對民風習俗影響很大,如濟公喝酒吃狗肉,乃至武俠小說中的高人隱士,都從“和光同塵”的觀念演繹而來,描繪出有道高人的另一面目。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湛,指道的境界清晰明澈。似或存,好像有什么真實存在,主宰著天地萬物,大千世界。后兩句似問實答,孕育萬物的正是隱而不顯的“道”,而不是天帝。因為“道”是永恒的,它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這是一種較高的“道”的境界,在一片澄澈空明的世界里,似乎有一種主宰萬物的力量存在,無法知道它究竟是“誰”?似人非人,似神非神,實在無法比擬。因此,形容它是“象帝之先”,好像是在天帝之前就已存在,可稱之為“道”。

大自然奧妙無窮,有著千古不變的規律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好像有人在背后主宰。如果說沒有什么在主宰,那么日月星辰的運轉,四季輪回的交替,怎么會這樣有規律?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并不認為有天帝存在。這里只是個比喻的說法。老子一貫認為,“道”才是萬物的根源,假如有所謂天帝存在的話,也毫不例外是“道”的產物。

從上一章“為無為,則無不治”,提出“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作為對“道”的進一步說明。道是虛無的,又是客觀存在的,正是它的“虛”,才成就了萬物。而體會到了自然之道的真諦,就可以運用于塵世,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把握了世界的本質規律,也就把握了自己的命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噶尔县| 潼关县| 合川市| 金沙县| 利辛县| 汝南县| 凌海市| 石棉县| 伊通| 南昌市| 韶关市| 都安| 鄄城县| 增城市| 徐闻县| 祁阳县| 玛曲县| 高碑店市| 鄂尔多斯市| 安陆市| 龙州县| 铜山县| 抚顺县| 古交市| 伊宁县| 定结县| 彝良县| 荆州市| 尚志市| 库尔勒市| 天峻县| 济源市| 南宫市| 城固县| 全南县| 肃宁县| 台州市| 天津市| 兴安县|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