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悅讀系列:三國演義
- (明)羅貫中著 崇賢書院整理
- 6862字
- 2020-09-03 14:58:44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卻說曹操想要斬殺劉岱、王忠。孔融勸諫說:“二人本不是劉備的敵手,如果將他們斬首,恐怕會令將士寒心。”曹操才赦免他們的死罪,罷免官職和爵祿。曹操想要親自領兵討伐玄德。孔融說:“如今正值隆冬盛寒,不可動兵,等到來年春天也不晚。可先派人招安張繡、劉表,然后再圖謀徐州。”曹操同意了,先派遣劉曄前去游說張繡。劉曄到了襄城,先見賈詡,陳述曹公盛德,賈詡將劉曄留在家中。第二天來見張繡,說曹公派劉曄前來招安之事。正在商議時,忽報袁紹的使者到了。張繡命人請進來。使者呈上書信,張繡看了,也是要招安自己。賈詡問來使:“近日興兵攻打曹操,勝負何如?”使者說:“隆冬寒月,權且休兵。今以將軍與荊州劉表都有國士之風,所以特來相請。”賈詡大笑說:“你可以回去見本初,說:‘你兄弟尚不能相容,如何能容下天下國士!'”當面扯碎書信,叱退來使。
張繡說:“如今袁強曹弱,現在撕毀書信喝叱使者,袁紹如果來了,應該怎么辦?”賈詡說:“不如追隨曹操。”張繡說:“我先前與曹操有仇,他怎會容忍我?”賈詡說:“追隨曹操有三個理由:曹公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這是其中之一;袁紹強盛,我們因為弱勢而追從他,他一定不會看重我們;曹操雖然勢弱,得到我們,一定看重我們,這是其中之二;曹公有王霸之志,一定會放棄私怨,向天下顯示寬容的美德,這是其中之三。希望將軍不要懷疑。”張繡采納了他的意見,請劉曄相見。劉曄盛贊曹操美德,并說:“丞相若記恨舊怨,怎會派我來結好將軍?”張繡大喜,當即與賈詡等人赴許都投降。張繡見了曹操,在階下跪拜。曹操忙將他扶起,拉著他的手說:“小小的過失,不要記掛在心上。”于是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封賈詡為執金吾使。
曹操立刻命張繡寫信招安劉表。賈詡進言說:“劉景升喜歡結識名流,現今應該派一位文采出名的人前往勸說,才能招降。”曹操問荀攸:“可以派誰去?”荀攸說:“孔文舉可以擔當此任。”曹操也這么認為。荀攸見到孔融說:“丞相想要得到一名文采出名的人,來擔任行人。你可否勝任?”孔融說:“我的好友禰衡,字正平,他的文才是我的十倍。此人應該陪伴在皇帝左右,不只是擔任行人。我會向天子舉薦。”于是上表奏告皇帝。文章如下:
我聽說堯帝時期洪水泛濫,百姓困苦,堯想派人治理,在天下招攬賢才。從前世宗當了皇帝,發揚擴大祖宗的基業;詢問群臣誰能輔佐自己弘揚帝業,有才能的人應聲而至。您通達明智,繼承基業,遭遇厄運,但是勤勞謙遜,晝夜忙碌;如今高峻的山上降下神靈,神靈化為奇才同時出現。我私下看到平原人禰衡:二十四歲,字正平,擁有美好的品德,堅貞賢明,英才卓越。初次涉獵六藝之文,就能登堂入室;眼睛看一遍就能背誦;志同道合,思若有神;桑弘羊與張安世的心計,若以禰衡來衡量,確實沒有什么奇怪的。忠實果敢,志操高潔;見到善良的人,自己就驚喜,嫉惡如仇;任座堅持高尚的德行,史魚提高君主的操行,大概沒有什么過錯吧。一百個普通人比不上一個有才能的人;讓禰衡在朝廷當官,就必定值得一看了。他富于才辯和文辭,文辭氣勢充沛,一齊涌出;讓他解答疑難問題,綽綽有余。
想當年賈誼請求皇帝封他為屬國,以勒住單于的脖子使他喪命;終軍打算用長纓牽制南越王,使他降順漢朝:二十歲左右正是男子慷慨激昂的時期。最近路粹、嚴象,也因為是奇才,提拔為尚書郎。禰衡可以與他們相比。如果得到了禰衡,就好像龍一躍而飛到天路上,在云霄上揮動羽翼,在皇宮中聲譽傳揚,傳播彩虹的光輝,足以顯示我們漢朝人才眾多,增添朝廷的威望。仙樂必定有新奇美麗的曲調;皇帝這里,必定有非常珍貴的寶物。像禰衡這樣的人才,不可多得。《激楚》、《陽阿》,那極妙的曲調,是宮中掌管樂舞的人所迷戀的;飛兔、跑得最快,十分奔放,是王良、伯樂所重視的。我們這些大臣對朝廷的忠愛之心,怎么能聽說不到禰衡呢?陛下應認真謹慎地選擇人才,必須進行驗證、考試,我乞求,希望陛下招禰衡一見。如果他不怎么樣,便治我欺君之罪。
皇帝看完表文,交給曹操。曹操于是命人召來禰衡。禰衡行完禮,曹操也不讓他坐下。禰衡仰天嘆氣說:“天地雖然廣闊,為何沒有一人!”曹操說:“我手下有幾十人,都是當世英雄,怎么說沒有一人?”禰衡說:“愿聞其詳。”曹操說:“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智謀深遠,即使蕭何、陳平也趕不上;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勇猛不可抵擋,即使岑彭、馬武也趕不上;呂虔、滿寵擔任從事,于禁、徐晃擔任先鋒;夏侯惇是天下奇才,曹子孝是世間福將。怎么說沒有一人?”禰衡笑著說:“你的話有誤!這些人物,我全部認識:荀彧可以派去吊喪問疾,荀攸可以派去看墳守墓;程昱可以看守門戶,郭嘉可以讀詞念賦;張遼可以擊鼓鳴金,許褚可以牧牛放馬;樂進可以收發公文,宣讀告示,李典可以傳送書信、檄文;呂虔可以磨刀鑄劍,滿寵可以飲酒食糟;于禁可以扛木板、筑墻,徐晃可以屠豬殺狗;夏侯惇是‘完體將軍’,曹子孝是‘要錢太守’。剩下的人都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罷了!”曹操大怒,說:“你有什么才能?”禰衡說:“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輔佐君主成為堯、舜,下可以匹配孔子、顏淵。豈能與凡夫俗子共論!”當時只有張遼在一旁,正要拔劍斬殺禰衡。曹操說:“我正好缺少一名擊鼓小吏,早晚朝賀宴享,可令禰衡擔任此職。”禰衡也不推辭,應聲離去。張遼說:“此人出言不遜,為什么不殺了他?”曹操說:“此人一向有一些虛名,遠近聞名。今天若殺了他,天下人一定認為我沒有容人之量。他自認為有才能,所以讓他當擊鼓吏來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在客廳大宴賓客,令擊鼓吏敲鼓。舊吏說:“敲鼓一定要換新衣。”禰衡穿著舊衣來了。于是擊鼓樂《漁陽三撾》,音律殊妙,淵淵有金石聲。在座的人聽了,都慷慨流涕。左右喝問:“為什么不換衣服!”禰衡當眾脫下舊破衣服,裸體而立。在座的人都掩面。禰衡徐徐穿上褲子,臉色不變。曹操喝叱說:“廟堂之上,簡直太無禮了?”禰衡說:“欺君罔上才是無禮。我不過是暴露父母之形,來顯示清白之軀!”曹操說:“你是清白的,誰是污濁的?”禰衡說:“你不能分辨賢愚,是眼濁;不讀詩書,是口濁;不聽忠言,是耳濁;不通曉古今,是身濁;不容納諸侯,是腹濁;胸懷篡逆陰謀,是心濁!我是天下名士,卻被用為鼓吏,就像陽貨輕視仲尼,臧倉詆毀孟子!想要成就王霸之業,而如此輕視人才?”當時孔融在坐,擔心曹操殺害禰衡,于是從容進言說:“禰衡罪同服役的囚徒。不足以啟發明王之夢。”曹操指著禰衡說:“令你出使荊州,如果劉表來降,就任用你為公卿。”禰衡不肯前往。曹操命人準備三匹馬,派兩個人挾持禰衡出行,卻教手下文武官員備酒,在東門外為禰衡送行。荀彧說:“如果禰衡來了,不得起身。”禰衡到了,下馬入見,眾人都端坐。禰衡放聲大哭。荀彧問:“為什么哭?”禰衡說:“走在棺材中,如何不哭?”眾人說:“我們是死尸,你就是無頭狂鬼!”禰衡說:“我是漢朝臣子,不做曹瞞的黨羽,怎會無頭?”眾人想要殺了他。荀彧急忙阻止說:“鼠雀之輩,哪里值得污刀!”禰衡說:“我即使是鼠雀,也還有人性,你們卻是蜾蟲!”眾人含恨散去。
禰衡到了荊州,面見劉表,表面上歌頌功德,實際上是譏諷。劉表很不高興,令禰衡去江夏見黃祖。有人問劉表:“禰衡戲謔主公,為什么不殺了他?”劉表說:“禰衡數次侮辱曹操,曹操不殺他的原因,是怕失了民心;所以讓他出使荊州,想要借我的手殺他,讓我背上殺害賢士的名聲。我如今派他去見黃祖,讓曹操知道我有見識。”眾人都稱好。
當時袁紹的使者也到了。劉表問眾謀士:“袁本初也派遣使者來,曹孟德又派禰衡來,應當選擇哪一方?”從事中郎將韓嵩進言說:“如今兩雄相持,將軍若想要有所作為,可以乘此機會破敵。如果沒有這個打算,就應該選擇善者跟從。如今曹操擅長用兵,賢俊多歸附他,看情勢一定先消滅袁紹,然后移兵江東。恐怕將軍不能抵御。不如獻出荊州依附曹操,曹操一定重待將軍。”劉表說:“你暫且去許都,觀察動靜,再作商議。”韓嵩說:“君臣各有定分。我如今事奉將軍,即使赴湯蹈火,也惟命是從。將軍若能上順天子,下從曹公,派我出使就可行;如果猶豫不決,我到了京師,天子賜我官職,我就是天子之臣,不能再為將軍效死。”劉表說:“你暫且先去觀察。我另有主意。”韓嵩辭別劉表,到許都面見曹操。曹操于是任命韓嵩擔任侍中,領零陵太守。荀彧說:“韓嵩前來觀察動靜,沒有立下些微功勞,就如此重用,禰衡又沒有消息傳來,丞相派出去卻不過問,是什么原因?”曹操說:“禰衡如此羞辱我,所以借劉表的手殺他,何必再問?”于是派韓嵩回荊州勸說劉表。韓嵩回來面見劉表,稱頌朝廷盛德,勸劉表派兒子入朝侍奉。劉表大怒,說:“你懷有二心嗎!”想要斬殺他。韓嵩大叫說:“將軍負我,我不負將軍!”蒯良說:“韓嵩在出使之前,就說過此話。”劉表于是赦免他。
人報黃祖斬了禰衡。劉表詢問其中緣故,回答說:“黃祖與禰衡一起飲酒,都喝醉了。黃祖問禰衡:‘你在許都見識什么人物?’禰衡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除了這兩人,再沒有別的人物。’黃祖說:‘像我這樣的如何?’禰衡說:‘你像廟中之神,雖然接受祭祀,只恨不靈驗!’黃祖大怒,說:‘你以為我是土木偶人嗎!’于是將他斬殺。禰衡到死罵不絕口。”劉表聽說禰衡死了,也嘆息不已,令人安葬在鸚鵡洲邊。后人有詩感嘆:
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卻說曹操聽說禰衡被害,笑著說:“腐儒口舌似劍,反倒害了自己!”因為不見劉表來降,打算興兵問罪。荀彧勸諫說:“袁紹還沒有平定,劉備還沒有消滅,而想要在江漢用武,猶如舍棄心腹而只顧手足。可先滅袁紹,后滅劉備,江漢可一舉掃平。”曹操同意了。
且說董承自從劉玄德離開后,日夜與王子服等人商議,無計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賀,見曹操更加驕橫,憤慨成疾。皇帝得知國舅染病,命令太醫前去醫治。此太醫是洛陽人,姓吉,名太,字稱平,人們都稱呼他吉平,是當時的名醫。吉平到董承府中用藥調治,早晚都不離開,時常見到董承長吁短嘆,不敢過問。
時值元宵,吉平來辭別,董承留他喝酒。兩人喝到很晚,董承十分困倦,就和衣而睡。忽報王子服等四人來了,董承將他們接入。王子服說:“大事就要成功了!”董承說:“怎么回事?”王子服說:“劉表結連袁紹,起兵五十萬,分兵十路殺來。馬騰結連韓遂,出動西涼兵七十二萬,從北邊殺來。曹操出動許昌全部兵馬,分頭迎敵,城中空虛。如果糾集五家僮仆,可得一千多人。乘今夜府中大宴,慶賞元宵,將曹府圍住,沖進去殺人。不可錯失這個機會!”董承大喜,當即命家奴收拾兵器,自己披掛綽槍上馬,約定都在內門前會合,同時進兵。到了夜里二鼓時分,眾兵都到了。董承手提寶劍,徒步走入,見曹操在后堂設宴,大叫:“操賊休走!”一劍剁去,曹操隨手而倒。霎時清醒,只是南柯一夢,口中仍不停地罵“操賊”。吉平走到跟前說:“你要加害曹公嗎?”董承驚懼不能回答。吉平說:“國舅不要驚慌。我雖然是醫人,未曾忘記漢室。我連日見國舅嘆息,不敢過問。剛才夢中所說,我已得知實情,不要再隱瞞。如果有用到我的地方,即使誅滅九族,也不后悔!”董承掩面哭泣說:“只怕你不是真心!”吉平于是咬下一指發誓。
董承就取出衣帶詔給吉平看,說:“如今謀劃不能成功,是因為劉玄德、馬騰各自離開,無計可施,因此憂郁成疾。”吉平說:“不用你們費心。操賊的性命,只在我手中。”董承詢問原因。吉平說:“操賊時常患頭風病,痛入骨髓,一發作,就要召我醫治。日后早晚會召我醫治,只用一服毒藥,就將他毒死了,何必動用武力?”董承說:“如果能這樣,挽救漢朝社稷的重擔,就仰賴您了!”
吉平辭別回去后,董承心中暗喜,來到后堂,忽然見到家奴秦慶童與侍妾云英在暗處私語。董承大怒,喚來左右將他們捉住,正要殺死。夫人勸他免除死罪,每人杖脊四十,將秦慶童鎖在冷房中。秦慶童懷恨在心,在深夜將鐵鎖扭斷,跳墻逃出,徑直去了曹操府中,說有機密之事告發。曹操把秦慶童帶到密室詢問。秦慶童說:“王子服、吳子蘭、種輯、吳碩、馬騰五人在家主府中商議機密,一定是圖謀丞相。家主拿出一段白絹,不知寫著什么。近日吉平咬指發誓,我親眼看到。”曹操將秦慶童藏在府中,董承只以為他逃到別的地方去了,也不追尋。
第二天,曹操詐稱頭風病發作,召吉平用藥。吉平暗想:“此賊合該完蛋!”暗藏毒藥入府。曹操臥在床上,令吉平用藥。吉平說:“此病只需一服藥就能痊愈。”教人取來藥罐,命吉平當面煎藥。藥半干時,吉平暗中下了毒藥,親自送上。曹操心知藥有毒,故意拖延不喝。吉平說:“乘熱服藥,稍微流汗就能痊愈。”曹操起身說:“你既然讀儒書,一定知曉禮義:君主病了要喝藥,臣子應先品嘗;父親生病要喝藥,兒子應先品嘗。你是我的心腹,為什么不先嘗藥呢?”吉平說:“藥是用來治病的,哪里需要人品嘗?”吉平知道事情已經泄露,縱步向前,扯住曹操的耳朵灌藥。曹操推開藥碗,打翻在地。曹操還沒有說話,左右已將吉平擒住。曹操說:“我哪里是生病了,故意試試你罷了!你果然有害我之心!”于是喚來二十名精壯獄卒,將吉平抓到后園拷問。曹操坐在亭里,將吉平捆綁,推倒在地。吉平面不改色,毫不畏懼。曹操笑著說:“量你一個醫人,怎敢下毒害我?一定有人唆使你來。你說出那人,我就饒了你。”吉平大聲呵斥說:“你是欺君罔上的國賊,天下人都想殺你,哪里只有我一個!”曹操再三盤問。吉平憤怒地說:“我自己想要殺你,哪有人指使我來?今日事情不成,只有一死!”曹操惱怒,命獄卒痛打吉平。打了兩個時辰,皮開肉裂,血流滿階。曹操擔心打死了吉平,不能對證,令獄卒將他關押在靜處,權且平息。傳令明天設宴,請眾位大臣喝酒,只有董承托病不來。王子服等人都擔心曹操生疑,只得都來了。
曹操在后堂擺下酒席。酒過數巡,曹操說:“筵席中沒有什么樂事,我有一人,可為眾官醒酒。”命令獄卒:“給我牽來!”不一會兒,只見一長枷釘著吉平,拖到階下。曹操說:“眾官不知,此人勾結惡黨,想要背叛朝廷,謀害曹某。今日事敗,請聽口供。”曹操命人先打一頓,昏倒在地,用水潑醒。吉平蘇醒,怒目圓睜,切齒罵道:“操賊!不殺我,更等何時!”曹操說:“同謀者先有六人,加上你共有七人!”吉平只是大罵。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針氈。曹操命人一面毒打,一面潑醒,吉平并沒有求饒之意。曹操見吉平不招,命人牽下去。
眾官席散,曹操只留王子服等四人赴夜宴。四人魂不附體,只得留下。曹操說:“本不該相留,無奈有事相問。不知你四人正與董承商議何事?”子服說:“并沒有商議什么事。”曹操說:“白絹中寫著何事?”子服等人都不承認。曹操喚來秦慶童對證。王子服說:“你在哪里看見?”秦慶童說:“你回避了眾人,六人在一起簽名,如何賴得?”子服說:“此賊與國舅的侍妾通奸,被責罰后誣陷主人,不能聽信。”曹操說:“吉平下毒,不是董承指使的,又會是誰?”子服等人都說不知。曹操說:“今晚自首,還可以饒恕。若等到事發,就難再容忍!”子服等人都說并無此事。曹操叱令左右將四人捉拿監禁。
第二天,帶領眾人徑直去董承家中探病。董承只得出迎。曹操問:“為什么昨天不來赴宴?”董承說:“小病沒有痊愈,不敢輕易出去。”曹操說:“這是因為憂慮國家才生了病。”董承十分驚訝。曹操說:“國舅知道吉平的事情嗎?”董承說:“不知。”曹操冷笑說:“國舅如何不知?”命左右:“牽來給國舅看病。”董承不知所措。
不一會兒,獄卒將吉平推到階下。吉平大罵:“曹操逆賊!”曹操指著吉平對董承說:“此人曾招出王子服等四人,已經被我關在廷尉。還有一人,沒有捉獲。”于是問吉平:“誰指使你給我下毒?速速招出!”吉平說:“上天派我來殺逆賊!”曹操惱怒,命人痛打。吉平身上已經沒有一處好地方。董承在座位上看著,心如刀割。曹操又問吉平:“你原有十指,如今為何只有九指?”吉平說:“嚼以發誓,誓殺國賊!”曹操命人取刀來,就在階下截去其余九指,說:“全都截了,教你發誓!”吉平說:“還有口可以吞賊,有舌可以罵賊!”曹操令人割下舌頭。吉平說:“先不要動手。我如今熬不過刑罰,只得招供。可以先給我松綁。”曹操說:“松綁又能如何?”于是命人給他松綁。吉平起身朝宮闕下拜,說:“臣不能為國家除掉賊人,是天數啊!”拜完,撞階而死。曹操令人分解他的肢體號令。當時是建安五年正月。史官有詩稱贊吉平:
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立誓除奸黨,捐軀報圣明。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
曹操見吉平已死,命左右牽著秦慶童到董承跟前。曹操說:“國舅認得此人嗎?”董承大怒,說:“他是逃奴!應該誅殺!”曹操說:“他首告謀反,如今來對證,誰敢殺他?”董承說:“丞相為什么要聽一個逃奴的一面之辭?”曹操說:“王子服等人都被我抓住,有招證明白,你還要抵賴嗎?”當即命左右將董承拿下,命人進入董承臥房,搜出衣帶詔與義狀。曹操看了,笑著說:“鼠輩怎敢如此!”下令:“將董承全家男女老少全部監禁,不要走脫一個。”曹操回府召集眾謀士商議,要廢黜獻帝,再立新君。正是:
數行丹詔成虛望,一紙盟書惹禍殃。
不知獻帝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