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
- 楊樹峰
- 3258字
- 2021-12-08 15:25:12
2.3.1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質量控制與檢驗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是指在地面預先制作成型并通過錘擊或靜壓的方法沉至設計標高而形成的樁。
2.3.1.1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質量控制
1.原材料質量控制
混凝土預制樁可在工廠生產,也可在現場支模預制。樁體在現場預制時,原材料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粗集料應采用質地堅硬的卵石、碎石,其粒徑宜用5~40mm連續級配,含泥量不大于2%,無垃圾及雜物。
(2)細集料應選用質地堅硬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無有機物、垃圾、泥塊等雜物。
(3)水泥宜用強度等級為32.5、42.5的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必須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和水泥現場取樣復試試驗報告,合格后方準使用。
(4)鋼筋應具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和鋼筋現場取樣復試試驗報告,合格后方準使用。
(5)拌和用水應用一般飲用水或潔凈的自然水。
(6)混凝土配合比依據現場材料和設計要求強度,采用經試驗室試配后確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2.成品樁質量要求
(1)預制樁鋼筋骨架的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表2.12的規定。
表2.12 預制樁鋼筋骨架質量檢驗標準 mm

(2)采用工廠生產的成品樁時,樁進場后應進行外觀及尺寸檢查,要有產品合格證書。
3.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1)做好樁定位放線檢查復核工作,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根樁樁位進行復核(特別是定位樁的位置),樁位的放樣允許偏差:群樁為20mm,單排樁為10mm。
(2)認真編制和審查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專項施工方案;施工時應認真逐級進行施工技術和安全技術交底。
(3)壓樁時的壓力數值是判斷樁基承載力的依據,也是指導壓樁施工的一項重要參數。
(4)打樁時,對于樁尖進入堅硬土層的端承樁,以控制貫入度為主,以樁尖進入持力層深度或樁尖標高為參考;樁尖位于軟土層中的摩擦型樁,應以控制樁尖設計標高為主,貫入度可作為參考。
(5)打樁時,采用重錘低速擊樁和軟樁墊施工,以減少錘擊應力。
(6)打樁時,在已有建(構)筑物群中以及地下管線和交通道路邊施工時,應采取措施防止造成損壞。
(7)靜力壓樁法施工前,應了解施工現場土層土質情況,檢查裝機設備,以免壓樁時中途中斷,造成土層固結,使壓樁困難。
(8)靜力壓樁,當樁壓至接近設計標高時,不可過早停壓,應使壓樁一次成功,以免造成壓不下或超壓現象。
(9)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施工記錄,并對照規定的施工工藝對每根樁進行質量檢查。其檢查重點包括壓力值、接樁間歇時間、樁體垂直度、沉樁情況、樁頂完整狀況、接樁質量等。
(10)要保證樁體垂直度,就要認真檢查樁機就位情況,保證樁架穩定垂直。
(11)施工機組要在打樁施工記錄中詳細記錄沉樁情況及樁頂完整狀況。
(12)接樁時若電焊質量較差,接頭在錘擊過程中易斷開,尤其是接頭對接的兩端面不平整時,電焊更不容易保證質量,因此有必要對重要工程作X光拍片檢查。
(13)接樁時宜選用半成品硫黃膠泥,澆筑溫度應控制在140℃~150℃。
(14)施工結束后,應對承載力及樁體質量做檢驗。
(15)混凝土樁的齡期對抗裂性有影響,這是經過長期試驗得出的結果。
2.3.1.2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質量檢驗
1.檢驗數量
對于主控項目,其檢驗數量的相關規定如下:
(1)承載力檢驗。關于靜載荷試驗樁的數量,如果施工區域地質條件單一,當地又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可根據實際情況按設計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設計有要求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施工前應采用靜載試驗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樁基;地質條件復雜,樁施工質量可靠性低;本地區采用的新樁型或新工藝。
檢測數量:在同一條件下不應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總樁數的1%;當工程樁總數在50根以內時,不應少于2根。
2)對單位工程內且在同一條件下的工程樁,當符合下列規定條件之一時,應采用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靜載試驗進行驗收檢測: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樁基;地質條件復雜,樁施工質量可靠性低;本地區采用的新樁型或新工藝;擠土群樁施工時產生擠土效應。
抽檢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1%,且不少于3根;當總樁數在50根以內時,不應少于2根。
對上述規定條件外的工程樁,當采用豎向抗壓靜載試驗進行驗收承載力檢測時,抽檢數量宜按本數量要求執行。
3)對上述規定條件外的預制樁,可采用高應變法進行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驗收檢測。當有本地區相近條件的對比驗證資料時,高應變法也可作為上述規定條件下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驗收檢測的補充。
抽檢數量:不宜少于總樁數的5%,且不得少于5根。
4)打入式預制樁有下列條件要求之一時,應采用高應變法進行試打樁的打樁過程監測:控制打樁過程中的樁身應力;選擇沉樁設備和確定工藝參數;選擇樁端持力層。
檢測數量:在相同施工工藝和相近地質條件下,試打樁數量不應少于3根。
(2)混凝土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樁身質量的檢驗方法很多,可按國家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所規定的方法執行。打入預制樁的質量容易控制,問題也較易發現,抽查數可較灌注樁少。
1)柱下三樁或三樁以下的承臺。
抽檢數量:不得少于1根。
2)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
抽檢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樁基工程的抽檢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3)當出現異常情況(指施工質量有疑問的樁、設計方認為重要的樁、局部地質條件出現異常的樁及施工工藝不同的樁)的樁數較多或為了全面了解整個工程基樁的樁身完整性情況時,應適當增加抽檢數量。
(3)單樁豎向抗拔、水平承載力檢測。對于承受拔力和水平力較大的樁基,應進行單樁豎向抗拔、水平承載力檢測。
檢測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
(4)單樁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驗收抽樣檢測的受檢樁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施工質量有疑問的樁;
2)設計方認為重要的樁;
3)局部地質條件出現異常的樁;
4)施工工藝不同的樁;
5)承載力驗收檢測時適量選擇完整性檢測中判定的Ⅲ類樁;
6)同類型樁宜均勻隨機分布。
(5)除單樁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驗收外,其他主控項目應全部檢查。
對于一般項目,除已明確規定外,其他可按20%抽查,但混凝土灌注樁應全部檢查。
2.檢驗標準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工程質量檢驗標準見表2.13。
表2.13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質量檢驗標準

打(壓)入樁(預制混凝土方樁、先張法預應力管樁、鋼樁)的樁位偏差,必須符合表2.14、表2.15的規定。斜樁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傾斜角正切值的15%(傾斜角是樁的縱向中心線與鉛垂線間夾角)。
表2.14 預制樁(鋼樁)樁位的允許偏差 mm

表2.15 鋼樁施工質量檢驗標準

樁基工程的樁位驗收,除設計有規定外,應按下述要求進行:
(1)當樁頂設計標高與施工現場標高相同時,或樁基施工結束后有可能對樁位進行檢查時,樁基工程的驗收應在施工結束后進行。
(2)當樁頂設計標高低于施工場地標高,送樁后無法對樁位進行檢查時,對打入樁可在每根樁樁頂沉至場地標高時進行中間驗收,待全部樁施工結束,承臺或底板開挖到設計標高后,再做最終驗收。中間驗收有利于區分打樁及土方承包商的責任。
2.3.1.3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質量記錄
(1)經審定的樁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實施中的變更情況。
(2)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樁基工程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記錄、技術核定單、材料代用簽證單等。
(3)開工報告、技術交底。
(4)樁基工程定位放線和定位放線驗收記錄。
(5)鋼材質量證明書、水泥出廠檢驗報告、電焊條質量證明書。
(6)現場預制樁的鋼筋物理性能檢驗報告,鋼筋焊接檢驗報告,混凝土預制樁(鋼筋骨架)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水泥物理性能檢驗報告,砂、石檢測報告,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現場混凝土計量和坍落度檢驗記錄,鋼筋骨架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混凝土施工記錄,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報告,混凝土強度驗收統計表。
(7)成品樁的出廠合格證及進場后對該批成品樁的檢驗記錄。
(8)打樁施工記錄或匯總表、樁位中間驗收記錄、每根樁的接樁記錄和硫黃膠泥試件試驗報告或焊接樁的探傷報告。
(9)樁基工程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10)混凝土預制樁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11)工程竣工質量驗收報告、樁基檢測報告。
(12)樁基施工總結或技術報告。
(13)樁基工程竣工圖(包括樁號、樁位偏差、樁頂標高、樁身垂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