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暗流涌動曹操謀(一更)
- 操天下
- 沉黑犬
- 2234字
- 2020-09-13 09:55:40
曹操沒想到自己這個老爹這么簡單就答應了自己的請求,不敢置信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
曹嵩也不惱,突然道出了一句誰都想象不到的話:“你要留下來也行,但是我必須先和你說件事,等你聽完了你再決定是走是留也不遲!”
“爹爹,我是絕不可能走的。”曹操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不容置疑。
“哼!別急著否認,給你看樣東西,若是你看完了還是這么想的話再說。”曹嵩說著轉身,“是橋玄臨辭官前留給你的。”
“哦?老人家還是走了……”曹操也不知道為什么,雖然這個他并不熟悉這個名字,但是當曹嵩說出這個人辭官走了的時候,他的心中很自然地涌出一陣失落。
“他臨走之前來看過我。只是說是來看我,但為的全是你。”曹嵩轉身走到一口柜子旁,從柜里取出幾卷書,“這是他留給你的書。”
曹操接過來一看,只見上好的絲帛上寫有兩個樸實厚重的字:“《詩經》?”
“這不是一般的《詩經》,是東海伏氏注解的。他知道咱家壞了事,特意叫他弟子王儁到伏完那里求來的。”
曹操知道,瑯邪伏氏,乃經學世家。其顯赫名聲一直可以上溯到漢文帝時代的伏勝。伏湛更是幫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元勛之臣。如今伏湛的七世孫伏完,娶了孝桓皇帝的長公主,可謂是風頭無兩。該家族批注的《詩經》是公認的正解,也是朝廷征召明經之人的依據。
“你知道橋玄為什么要送你這套書嗎?”曹嵩又坐下來,拍了一下兒子的肩膀,“他這是為你起復創造機會。”
“起復!?”曹操眼睛一亮,他本以為自己已被罷官,如果再想要做官必然是難上加難,已經做好了大亂起時趁混亂割據一方的心思,沒想到自己還能入朝。
別小看了一個官身,有了官身你招兵買馬就是平亂,沒有官身你招兵買馬就是造反!愿意和平亂的多,愿意和你造反的嗎……這桿大義的旗幟可以說是非常之重要的,最好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辭官前曾上疏朝廷,提議征召明曉古學的年輕才俊,并赦免蔡邕之罪,叫他來主持征辟,將熟知《古文尚書》、《轂梁春秋》、《詩經》的宣入京師,若有才干直接可以當上議郎。你想想吧,橋老頭為了你還真是煞費苦心呀!”
曹操頓時呆住住了,頃刻間橋玄他老人家對自己的關照和鞭策全都回憶了起來,心中對這個有風骨的老頭更了解了幾分,感動也更甚。若曹操是千里馬的話,這位風趣幽默、不拘小節的老者就是他唯一的伯樂。
“他和我聊了很長時間,談的都是你的事。那老家伙還真是臭脾氣,一開口就直言我是宦官遺丑!真是個倔老頭!”曹嵩說著說著笑了,“但是他說得對,無論怎么鉆營都不可能給我們家鉆來一個好名聲!好了,現在,你可以決定了,是和我在京中鉆營,繼續做那閹豎遺丑,還是回鄉讀書,鉆研古學,做那清流,改變旁人對我曹家的看法。”
曹操迷茫了,本來他以為自己這官是丟定了,同時他更不喜歡自己的命運隨波逐流的感覺,所以才要賴在京城,求那的官的機會,可是現在一看,就是自己走了,過幾年照樣能當官。
曹操想了會兒,下定了決心,盯著自己的父親,鏗鏘有力道:
“我留下!”
“哦?”曹嵩有點驚訝,“如此機會你都要留下,為什么?”
“因為……”曹操突感語塞,他總不能自己是穿越來的,知道再過幾年就要天下大亂,到時候一個好名聲根本沒用,還不如現在弄點實際的,到時候好割據天下。曹操知道,他這話一出口,只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自己被當作失心瘋抓起來,另一個就是被當作大逆不道抓起來,反正是抓定了。
“利分大利小利,一人之利為小利,家族之利為大利,這次家族蒙難,我若是走了,到時候我曹家如何自處?”曹操靈機一動,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你說你為了大義,我也是為了大義。
曹嵩好像重新認識了這個兒子一般,緩緩地點頭,他仍然面無表情:“既然你下了決心,我也不說什么了。你想留……便留吧!”
“諾!”曹操一躬身施禮道。
“好了,今天就這樣吧,有事明天再議。”話到這兒,曹嵩好像又提起了幾分精氣神,“你們都累了吧,走,歇息去!”
…………
是夜,涼風習習,圓月如輪。
曹操躺在一張混合著霉餿氣息的草床上,聞著這股清新的味道,曹操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翻來覆去睡不著。
床太差了是其中一個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他正在未來籌劃。曹家可以說是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所以他必須在這個難得可以安靜休息的夜晚,將自己的記憶犁一遍,想想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劣勢不必多說:沒關系,沒人脈,沒背景,不僅被一個小肚雞腸心狠手辣的當朝太尉惦記著,還是罷官之身、閹豎遺丑。
優勢估計就只有一個:穿越者,這還是曹操實在想不出來了胡亂加上去的。
這么一想他可算明白了,自己還想要當個官該有多難,而且就是當上了還得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不說,三天兩頭被人尋不是,自己重生的這個曹家,不過是面上光鮮罷嘍!
只是現在想這些無用的也對大局無助,凝了凝神,曹操開始思索起了此事的關鍵。現在,是王甫害了自己一家,段颎落井下石,因此,段颎不過是條狗,關鍵還著落在王甫的身上。
那么,王甫為什么要對自家下手呢?曹操知道任何現象,都要放到當時的大環境中去思索,才能得出最接近真相的結論——很簡單,王甫為了遮掩自己的罪狀,所以先殺了渤海王,因為當年渤海王可能賄賂了他,想要當上皇帝,而這事最后沒成,為了掩蓋罪狀,王甫自然不能讓渤海王活著,而和渤海王聯姻的宋家,也最好消失。而曹家,僅是一個附帶的犧牲品。
所以曹家只能算是倒霉被殃及無辜,當然,也可能和曹家近些年來眼見王甫圣眷日低,開始和他疏遠有關,他想借曹家立威,震懾他手下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如此一來,段颎對付曹家自可放手施為。曹家也不可能從王甫這個昔日靠山那兒得到一丁點幫助!
---------------
今天就更到這兒了,我得好好去考慮考慮后面怎么寫,尤其是曹操怎么從這亂局中掙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