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羽檄
- 三國之虎步天下
- 涪江遙
- 3085字
- 2020-09-12 15:18:10
十一月底,孫堅率軍抵達(dá)江陵城外,同時抵達(dá)的還有桂陽、零陵二郡的兵馬。
二郡的統(tǒng)兵將領(lǐng)都是本郡的校尉,孫堅越境剿賊之時曾和他們并肩作戰(zhàn),私交甚好,二人對孫堅也頗為敬服。稍事休整后,三路兵馬合兵一處,浩浩蕩蕩朝襄陽開來。
一路上,不斷可以看到大批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難民,扶老攜幼,艱難而緩慢的朝南方行去。
“父親,這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難民啊?”孫翊望著綿延數(shù)里的難民隊伍,不禁有些疑惑:江陵作為荊州腹地,多年來并沒有大的戰(zhàn)爭發(fā)生,還算比較安定,即使偶有賊匪作亂,也絕不至于讓這么多百姓流離失所吧?
孫堅緊鎖著眉頭,也是一臉的不解,便讓徐舟前去詢問,徐舟領(lǐng)命前去,不久后卻一臉陰郁的回來了。
原來這些難民中,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從關(guān)中、洛陽一帶逃難而來,由于董卓暴虐無道,他們才紛紛選擇背井離鄉(xiāng),朝相對安定的南方遷移。
他們原先打算在南陽落腳,結(jié)果到南陽的時候,正趕上后將軍袁術(shù)在當(dāng)?shù)卮笏琳鞅簧偃吮粡?qiáng)征入伍。眼見南陽無法容身,剩下的人只好繼續(xù)南逃,渡過漢水到了襄陽境內(nèi),此時他們已經(jīng)吃完了隨身攜帶的糧食,便跪倒在城門外懇求刺史王叡救濟(jì),結(jié)果城門開了,但迎接他們的卻不是糧車,而是一隊隊手執(zhí)長矛的軍隊……
孫翊終于明白,當(dāng)這些難民與他們的部隊相遇時,為什么眼中透出的更多還是膽怯和戒備的目光。
望著那種目光,一陣酸楚的感覺忽然涌上孫翊的心頭:他們可都是大漢的子民啊,可如今面對大漢的軍隊,卻是滿眼的戒備,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世道,才會如此可笑,如此可悲!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坐在馬背上,孫翊一聲長嘆,茫然的望著緩緩南去的難民,一時間思緒萬千。
“發(fā)什么呆呢?”孫權(quán)忽然湊到旁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
孫翊淡淡一笑,笑容里帶著幾分落寞。
“二哥,你說在這亂世之中,像這樣的百姓還有多少呢?什么時候才能有一個人站出來,掃清這萬里河山,還黎民百姓一個太平天下?”
“我可沒想你那么遠(yuǎn)。”孫權(quán)笑著搖了搖頭,“我剛剛說服了父親,讓他把軍糧分一部分給這些難民,現(xiàn)在糧官正準(zhǔn)備派糧呢,大哥都已經(jīng)趕過去幫忙了。”
“真的?”孫翊一陣驚喜,急忙手搭涼棚朝隊伍后面望去,果然看見那邊的難民們已經(jīng)騷動起來,隱隱有歡呼聲傳來。
“我已經(jīng)跟父親建議,讓他手書一封給益陽縣令,把這些難民暫時安置在益陽,等我們回師以后再作安排。”
孫翊轉(zhuǎn)頭看了看正在娓娓道來的孫權(quán),心中暗暗佩服:當(dāng)自己還在為民生多艱而大發(fā)感嘆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敏銳抓住了眼前問題的關(guān)鍵,并且找到了解決辦法,實在是難得,也難怪曹孟德會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的感嘆了。
由于難民有數(shù)千之眾,整整花了半天時間才將糧食分發(fā)完畢,最后糧官匯報,原本攜帶的全軍一月糧草,現(xiàn)在已經(jīng)只剩下不到十天的了。
“主公,我們把軍糧分給了難民,那將士們往后可吃什么啊?”望著在滾滾黃塵中漸漸遠(yuǎn)去的難民隊伍,眾將都面有難色。
“吃什么?”孫堅揚(yáng)了揚(yáng)劍眉,嘴角微微勾起,“別忘了咱們可是接了刺史王大人的檄文,千里迢迢趕來襄陽隨他討賊的,現(xiàn)在咱沒吃的了,你說糧食改管誰要?”
“哈哈哈哈……”眾人一愣,然后忽然明白了什么,一時都哈哈大笑起來。
“加快速度!天黑之前趕到襄陽!”孫堅猛地一揮鞭,胯下馬一聲長嘶,四蹄如飛,攪動著一路塵土向前飛馳而去。
在他的身后,長長的隊伍像一條蘇醒的黑色的蟒蛇,急速的翻騰起來,在漫天的塵土中向前奮力穿行。
..........................
傍晚,當(dāng)最后一抹殘陽的余暉消失天邊,滿臉疲憊的孫堅終于帶著這支同樣疲憊的隊伍趕到了襄陽。
護(hù)城河前,王叡早已經(jīng)帶著一班文武官員在此迎接。
“文臺賢弟啊,為兄可等你等得好苦啊。”一見到孫堅,王叡便張開雙臂,滿臉笑容的迎了上來,像極了一個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孫翊看著那張笑得皺巴巴的老臉,不禁一陣惡心:就是這個人不久前還在父親越境征討桂陽、零陵賊兵后上書彈劾他,幸好朝廷認(rèn)為父親有功,不予追究,此事才算告一段落。沒想到現(xiàn)在見面他居然還能表現(xiàn)得如此親熱,可見其臉皮不是一般的厚,演技也當(dāng)真是爐火純青。
可是為了改變父親的命運(yùn),自己卻還要想方設(shè)法的救下這個人的命,實在是讓人不爽。
“子恒兄,小弟也想你想得緊啊,哈哈哈哈……”孫堅翻身下馬,大笑著上前抱住了王叡,雙手在他背上一陣猛拍。
在他身后,孫氏兄弟三人你面面相覷,一陣狂汗。
“咳咳咳……”王叡顯然有些透不過氣,連咳了幾聲,笑著推開了孫堅,拉著他的手道:“賢弟啊,來來來!快隨為兄進(jìn)城,為兄要親自為你接風(fēng)洗塵!”
“子恒兄有命,小弟豈敢不從?”孫堅一笑,拱手道:“只是現(xiàn)在天色已晚,若此時進(jìn)城,只怕白白讓子恒兄背上一個擾民的罪名。今夜我便在城外扎營,安頓好將士,明日一早再進(jìn)城到兄長府上拜會,如何?”
王叡微微一怔,隨即放聲笑道:“好好好,既然賢弟發(fā)了話,為兄便也不再強(qiáng)人所難。”
說著,他轉(zhuǎn)頭朝后面叫道:“來人,傳我命令,殺豬宰羊,犒勞孫太守的大軍!”
.................................
襄陽城外的軍營里,燈火通明,酒碗清脆的碰擊聲和士兵們豪爽談笑的聲音此起彼伏,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之前十余天的勞累奔波都被他們拋到了腦后。
“君理,這個王叡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你看明白沒?”孫堅拔出腰間的佩劍,輕輕撥了撥篝火,原本有些微弱的火光在一陣噼啪的脆響聲中猛地旺了起來,將他的臉龐映得通紅。
“此人一向與主公不和,今日表現(xiàn)頗為反常,治一時也說不清楚為什么。”朱治望著篝火堆上旋轉(zhuǎn)著飛舞而上著的火星,用一種不急不緩的口吻應(yīng)道。
“策兒,你看呢?”孫堅又瞟了一眼孫策。
“我覺得那個王叡肯定沒安好心,你看他剛才笑得那奸詐樣,搞不好在城里擺的是鴻門宴呢!”孫策沒好氣的回答道。
“不會吧……”孫翊搖了搖頭,“我們手上可是有上萬大軍啊,他怎么敢輕舉妄動?”
其實孫翊之所以這么說,也不是沒有自己的依據(jù),在歷史上,明明是孫堅逼殺了王叡,怎么看這家伙都是一個不成器的主,會想出這么毒辣的招嗎?不太可能!
從父親的語氣來看,現(xiàn)在的他應(yīng)該也還沒有要置王叡于死地的意思,所以一切的關(guān)鍵應(yīng)該就是那道偽造的羽檄了。
“權(quán)兒,你覺得呢?”孫堅又把頭轉(zhuǎn)向?qū)O權(quán)。
孫權(quán)正盯著跳動的火苗發(fā)呆,聽到孫堅這一問,微微一怔,正要答話,一聲高呼忽然從遠(yuǎn)處傳來。
“主公——”
眾人忙循聲望去,只見徐舟正朝這邊快步跑來。
“主公,有人送來光祿大夫的羽檄!”
羽檄!
孫翊聽得此言,仿佛半空中響起了一個霹靂,整個身軀都猛地一震:
說來就來了!
果然有假冒的羽檄!
歷史上,就是由于這道羽檄,孫堅才逼殺了王叡!
所以只要自己能證明這道羽檄是假的,歷史便會由此改變!
不知道是過于緊張還是激動,孫翊覺得自己的身體在不受控制的顫抖,胸口有點(diǎn)發(fā)悶,深吸了幾口氣才慢慢緩過來。
此時送羽檄的使者已經(jīng)來到了眾人面前,將一卷插著羽毛的竹簡交到了孫堅手中。
孫堅接過羽檄,展開來映著火光細(xì)看,所有人都靜靜的望著他,只有孫翊死死地盯著眼前這個使者。
四方臉,黝黑的皮膚,長得一臉忠厚的樣子,想不到這樣的人也是個騙子,要不是自己知道歷史,恐怕也會被他給騙了。
“捉拿王叡?”孫堅看完了羽檄上的內(nèi)容,緩緩合上了竹簡,微瞇著眼睛喃喃念道。
忽然,他冷哼一聲,瞟了一眼使者,眼中冷芒一閃,瞬間殺機(jī)大盛,只聽“倉啷”一聲,寒光過處,他手中劍刃已經(jīng)橫在了使者的脖子上。
“說!是誰指使你來的,竟敢偽作光祿大夫的羽檄,暗害王刺史!”
眾人都吃了一驚,忙朝那使者望去,卻見他神色不變,眼睛望著孫堅,一字一句道:“小人陸仁,確是光祿大夫親信。孫太守慧眼如炬,若真的確認(rèn)此羽檄有假,小人此刻早已身首異處。想來孫太守必是心有疑慮,故意試探小人,然否?”
“哈哈哈哈……”孫堅見他如此,卻忽然又放聲大笑起來,收起了手中的劍,朝使者拱了拱手道:“孫堅方才有意一試,閣下顏色不變,看來是我多心了,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