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電影與電視劇
- 華娛從拍電視劇開始
- 長尾猴
- 2083字
- 2020-08-02 20:00:00
“這茶真香!”
整理好思緒,陸羽輕車熟路的走到李大為身邊坐下,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看著電視中的春晚小品,細細地品了一口,悠閑地說道。
“徹底清醒了?”
“嗯!”
“我看你最近都把自己關在房里,是在打磨你的電影劇本吧,完成的如何了?”李大為拿起身邊的遙控器,將電視機的聲音調小,顯然是想和陸羽閑聊一番。
“劇本?哦,我覺得那個劇本有不少漏洞,經不起推敲,現在已經推倒重來了。”
李大為的話讓陸羽瞬間回憶起他在讀大學時就開始打磨的劇本,如同大多數的新人導演第一部執導的影片那樣,是一部文藝片。
現在的他,腦中擁有不少未出世的經典影片供他來扒劇本,這樣一部矯揉造作的文藝片,漏洞百出的劇情,在現在的他看來,自然是不合適作為他起步的第一部電影了。
“現在劇組已經臨近尾聲了,經過這半年多的磨練,馬上你就能回集團,為你的第一部作品作準備了,你還是堅持要拍攝電影嗎?”
“當然,我想每一個導演最終的夢想都應該是在大熒幕上取得成績吧!”陸羽肯定笑道。
“聽你哥哥一句話,先收起你的夢想,從拍電視劇開始,現在小熒幕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后,再轉戰大熒幕也不遲,畢竟你還年輕,有的是機會。”李大為語重心長地勸誡。
“從電視劇開始嗎?理由呢?”陸羽剛重生,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還沒摸清楚情況,也想聽聽李大為的意見。
“第一,你剛畢業,比較年輕,資歷太淺,除非你能拉到投資,不然,想要用公司的資金獨自拍攝電影基本不現實,還需要在公司跟著前輩在劇組學習,熬上幾年才能有機會獨自掌鏡。”
李大為豎起右手食指,比了一個一的手勢,望著陸羽繼續說道。
“你別看我剛畢業沒多久就能獨自掌鏡拍了第一部電影,那是因為朝中有人的關系。可即便如此,我不也還是灰溜溜的跑來拍電視劇了,電影圈不是這么容易混出頭的。”
李大為的母親劉國權老師是北影制片廠的老牌演員兼導演,為兒子爭取一部小成本電影的執導權確實很輕松。
不過現在的陸羽一窮二白,確實很難在剛剛畢業不足一年的時間就能在劇組中獨攬大權。
李大為看了一眼沉思中的陸羽,沒有停留,繼續開口說著他的觀點。
“第二,現在內地電影圈基本都是第五代導演的天下,觀眾對于我們這批業界比較看好的90年代畢業的“第六代導演”根本沒有任何印象,更不談你這個新世紀才畢業的小青年了,基本沒有任何票房號召力。”
確實,現在的內地電影圈與其說十第五代導演的天下,還不如說是張陳馮三人的天下。現在三人在大熒幕上爭得火熱,內地電影票房冠軍基本上都是這三個50后在輪流坐莊。
李大為這批70后的第六代導演大多都在拍了一兩部電影,在市場上沒有成效之后,就開始蟄伏下來花一兩年的時間去細心打磨劇本。
有一部分人則是如同李大為一樣開始轉戰小熒幕,等有一定的觀眾緣之后再殺進大熒幕。
作為80后的陸羽,確實沒有必要這么快就走進大熒幕。畢竟處女作對于一個導演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如果失敗了,可能又會如同前世那般在娛樂圈游蕩了。
“第三,現在拍攝一部電影,無論在收益和觀眾緣上,都比不上一部精品的電視劇。從名利上來考慮,拍攝電視劇也是要比拍攝電影收獲更多。”
前兩點,陸羽都還能以他手中有著不少優秀的劇本,絕對能夠拍攝一部優秀的處女作來反駁。可李大為說的第三點,確實驚醒了沉思中的陸羽。
這畢竟是在2002年,已經不是那個年上映電影500多部,總票房高達600多億的繁榮時代了。
如果陸羽的記憶沒有出錯,今年內地上映的電影才剛剛突破50部,總票房也不過9.2億。這其中,引進的外國影片有20部,卻占據了5.2億的票房,國內上映的30多部電影僅僅只有4億的票房。
但別忘了,今年可是有張一謀的古裝大片《英雄》這部拿到了2.5億票房的票房冠軍影片。
也就是說,國內其他的30部電影真正拿到的票房僅有1.5億,票房最高的電影好像才剛剛突破兩千萬而已。
兩千萬的票房,真正能到制片公司手中的,僅僅只有七百萬左右。
而現在的電視臺,在進入千禧年之后,隨著家庭電視數量的急劇上升,各大衛視以及央視為了爭奪收視率,吸引更高的廣告費用,每年在收購電視劇的成本上也急劇上升。
現在,一部超一檔的電視劇能夠賣到單集150萬到200萬的天價,45集的電視劇首輪就能賣到六千萬到八千萬。再加上二輪三輪以及后續的DVD,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也能賣到上億。
比起電影只能拿到三分之一的票房,電視劇的收益除了交稅以外就沒有其他支出,能獲得的利益確實要高于電影。
當然,能達到超一檔評分的電視劇也不是那么輕易就有,去年一年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電視劇也就《康熙大帝》和《大宅門》這兩部電視劇而已。
不過,一檔電視劇單集80萬到100萬,二檔單集50萬左右,三檔單集在10萬到30萬。再加上后續的收益,在同樣的成本下,現如今的電視劇收益確實要高于電影。
誠然,陸羽腦海中有不少小投資高回報的電影,但時代的局限性讓他很難相信這些電影能夠取得原本那樣的成績。
就如《攝像機不要停》這樣的電影,在網絡不太發達的時代,沒了這樣一個高速傳播的途徑,以及國內現如今不過1800塊左右的銀幕,真的能夠重現前世那般以小博大的巨大收益嗎?
這么想來,先拍攝電視劇積累人脈,在0607年左右開始拍攝電影。等到08年過后,踏著飛速增長的電影票房,靠著優秀的電影和以往積累的人脈一飛沖天。
這或許才是陸羽現在應該走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