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編輯說明

一、 《中國共產黨陜西省銅川市組織史資料》第四卷(1998.6—2007.5)是《中國共產黨陜西省銅川市組織史資料》第三卷(1993.6—1998.5)的續編本。本書是按照中共中央組織部和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在中共銅川市委領導下,由中共銅川市委組織部主持編纂的一部資料書。

二、本書堅持尊重歷史、求實存真的原則和“廣征、核準、精編、嚴審、及時”的組織史資料編纂工作方針,以銅川市1998年行政轄區為范圍,收錄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中共銅川市市、縣(區)兩級組織和同級政權、地方軍事、統一戰線、群眾團體組織及國務院部屬、陜西省省屬駐銅川市部分企事業單位和市屬部分企事業單位機構沿革變化及領導人名錄,反映中共銅川市委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以及加強黨的建設中的重大舉措和成效;反映市級各組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主要措施和成效。組織工作大事記收錄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中共銅川市委在組織工作方面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大決策、重要活動、重要會議、重要文件以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組織機構變化、重要人事變動等資料。

三、本書采取縱橫結合的編纂體例,按照黨、政、軍、統戰、群團、部分企事業單位和組織工作大事記七個部分獨立成編,以黨的系統為正編,政、軍、統戰、群團、部分企事業單位五個系統依次為附編一、附編二、附編三、附編四、附編五。組織工作大事記與上述六大部分合印一冊。黨的系統設四章,市委、市紀委領導機構為第一章,市委、市紀委工作機構為第二章,市級政權、地方軍事、統一戰線、群眾團體組織黨組(黨委、工委)、紀檢組(紀委、紀工委)為第三章,縣(區)黨組織為第四章;政權系統設三章,市人大、政府及法院、檢察院領導機構為第一章,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市法院、市檢察院工作機構為第二章,縣(區)政權組織為第三章;地方軍事系統設兩章,市級地方軍事組織為第一章,縣(區)地方軍事組織為第二章;統一戰線系統設兩章,市級政協組織為第一章,縣(區)政協組織為第二章;群眾團體系統設兩章,市級群眾團體組織為第一章,縣(區)群眾團體組織為第二章;部分企事業單位組織設兩章,國務院部屬、省屬駐銅川部分企事業單位為第一章,市屬部分企事業單位為第二章。黨、政、軍、統戰、群團系統和部分企事業單位各章下合理設節、目;組織工作大事記采取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相結合的體例編纂,按時間順序,一事一記,不設章、節。

四、本書采用文字敘述、組織機構和領導名錄、圖表相結合的編纂形式。

文字敘述包括各系統的綜述、各章的提要和各節、各組織機構的短言以及組織工作大事記;組織機構及領導名錄包括機構名稱、沿革變化、職能職責、內設機構、編制人數及實有人數,領導職務、姓名、任職起止時間及自然狀況注釋;圖表包括行政區劃圖、下屬(轄)組織示意圖、組織機構沿革(設置)表和黨組織、黨員、干部統計表等。

五、本書的收錄級限。黨的系統:市級收錄市委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委員、候補委員,市委工作機構正、副職(副縣級機構收錄正職),市紀委書記、副書記、成員,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級國家機關工作機構、市政協工作機構和市級群眾團體的黨組、黨委(工委)書記、副書記和紀檢組組長、紀委(紀工委)書記,銅川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和紀委書記、副書記,武警銅川市支隊、武警銅川市消防支隊黨委書記、副書記和紀委書記;縣(區)收錄縣(區)委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和縣(區)委工作機構正職,縣(區)人大常委會、人民政府、政協黨組書記、副書記,縣(區)人民武裝部黨委書記、副書記和紀委書記,縣(區)武警中隊和武警消防大隊黨支部書記;鄉、鎮、辦事處黨組織只列機構名稱,不收錄領導名錄。

政權系統:市級收錄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和工作機構正副職,市人民政府市長、副市長和工作機構正、副職(副縣級機構只收錄正職);縣(區)收錄縣(區)人大常委會、人民政府正、副職,縣(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正職;鄉、鎮、辦事處政權組織只列機構組織名稱,不列領導名錄。

地方軍事系統:市級收錄銅川軍分區軍政正、副職和工作機構正、副職,銅川預備役步兵團、武警銅川市支隊、武警銅川市消防支隊軍政正、副職;縣(區)收錄縣(區)人民武裝部軍政正、副職,武警中隊和武警消防大隊軍政正職。

統一戰線系統:市級收錄市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務委員及工作機構正、副職;縣(區)收錄縣(區)政協主席、副主席。

群眾團體系統:市級收錄市級群眾團體正、副職;縣(區)收錄縣(區)群眾團體正職。

部分企事業單位:國務院部屬、陜西省省屬駐銅川市的企事業單位收錄黨的組織關系在中共銅川市委的中型以上國有企業的黨政正職和縣(處)級以上事業單位的黨政正職;市屬企事業單位收錄建立黨組織的縣級事業單位黨政正職和中型以上國有企業的黨政正職。

組織工作大事記中的干部變動,收錄市委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市紀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市人民政府、市政協正、副職,銅川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司令員、政治委員,市委組織部部長。

臨時機構和虛設機構不收錄,各組織中設置的名譽職務、助理、調研員、助理調研員、紀檢員、組織員等均不收錄。

本書收錄的領導由其任職機構的級別確定,對個人職級不做標注,不涉及具體的職級待遇等問題。

六、本書收錄的各系統組織機構的排列,凡實行代表大會制的,按代表大會制、機構沿革或主要領導的更迭次序編排。收錄的領導名錄,黨的系統按選舉產生的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委員、候補委員為序排列,委員、候補委員不注任職和離職時間;屆次內增補的委員、常務委員、副書記、書記按其增補時間先后分別排列在同一職務的后面。政、軍、統戰、群團系統的領導名錄,參照黨的系統領導的排列順序編排。名錄中領導人為女性、少數民族、代理、兼職的,按以上順序加注在括號內任職起止時間前。同名同姓者以性別、民族仍無法區別時,以注明籍貫加以區別。凡正職缺額在六個月以上的,在文字敘述中表明由副職主持工作,不在名錄中出現;在本書編纂的起止時間內一直缺額的,在職務名稱后括號內注明“未配備”。

七、本書所列組織機構名稱、文獻名稱和會議名稱,一律采用歷史稱謂,第一次出現時一律用全稱,以后可用簡稱。其中組織機構名稱變動的采用現稱,歷史上的名稱在文字敘述中表述。機構沿革設置表和下屬(轄)組織示意圖中,反映沿革關系的用“”表示,其中反映保留名義的用“”表示;反映隸屬關系的用“—”表示。

八、本書采用公歷紀年。書中涉及的數字和計量單位,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標準執行。年代、年、月、日和用于記數、計量、百分比的均用阿拉伯數字,用數字構成的專用名詞和文字敘述中表示概數、沒有明顯記數或計量意思的用漢字。

九、本書資料主要來源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軍分區、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統計局等部門的檔案資料及各單位的上報資料。

十、本書收錄的各級組織最后一屆(任)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和領導人的任職下限,為本書編纂的截止時間,不是機構與領導任期的終止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铅山县| 法库县| 湘潭县| 瑞丽市| 侯马市| 光泽县| 墨竹工卡县| 常宁市| 巫山县| 和田县| 磐石市| 保靖县| 独山县| 武川县| 新蔡县| 台山市| 外汇| 扎赉特旗| 阳东县| 留坝县| 临泽县| 山西省| 敖汉旗| 台东县| 张家川| 开鲁县| 岳普湖县| 旺苍县| 西林县| 南靖县| 马鞍山市| 天镇县| 微博| 内江市| 阜平县| 大理市| 平邑县| 行唐县| 绥宁县| 阜宁县|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