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949年11月中旬,王世泰結束在東北的參觀、考察,來到蘭州,開始著手甘肅省政府的籌備工作。當時,雖然甘肅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但面臨的任務卻異常艱巨,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隴南的成縣、徽縣、兩當縣、康縣、文縣等縣仍在國民黨軍隊的控制之下。二是甘肅承擔著支援大軍解放西南和西進新疆的繁重任務。三是新解放區地、縣兩級機構雖已建立,但鄉、村兩級政權尚在逐步建立之中,社會秩序很不穩定。四是由于國民黨政府長期的掠奪和撤退前的瘋狂搶劫,市場供應匱乏,物價日日暴漲,群眾生活十分困難。五是歷屆反動政府在對甘肅人民采取殘酷壓迫和剝削的同時,不斷利用外來勢力壓迫地方勢力,離間各民族之間的關系,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鞏固新生革命政權面臨的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甘肅行政專員公署的主要使命是,認真貫徹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共甘肅省委的統一部署,開展工作。當時主要抓了四項工作:一是抓緊政權建設。隨著全省各地的陸續解放,截至1949年11月底,全省有10個專區、市,66個縣,320個區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并以民選、推選或指定臨時代理的辦法,對全省60%的鄉村政權進行了初步改造,為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證。二是對國民黨各級黨政軍機構進行全面接管,并對舊職人員分別不同情況進行安置。接管工礦企業,組織員工恢復生產,以確保戰爭的需要和市場的供應。對私營工商業一律采取保護政策,為商品的生產、流通和供應創造必要的條件。保護文化教育機構,促使學校盡快復課。三是努力穩定社會秩序,堅決打擊國民黨反動殘余、特務的破壞活動。1949年11月17日,逃回原籍的馬步芳部下在寧定(今廣河縣)、康樂、和政、臨夏、永靖煽動大規模武裝叛亂,連同裹脅的群眾共8000余人圍攻寧定縣城,打死打傷軍民千余人。在省委和行署的統一部署下,進行了堅決、迅速的清剿,及時制止了叛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底,全省共破獲特務案89起,破獲搶劫案63起,潛伏的敵特組織大部被摧毀。并對登記了的敵特重要人員進行了管訓。四是努力恢復工農業生產,切實安排困難群眾的生活。整頓金融秩序,廢除金圓券,禁止銀元流通,投放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物價,緩解了通貨膨脹。對臨夏、平涼、天水等地區因各類災荒造成的19.2萬災民進行了重點救濟,并組織他們大力開展生產自救活動。五是廣泛發動群眾,積極籌糧籌款,確保過境大軍的供應和支前工作,對解放大西南和進軍新疆做出了重要貢獻。

12月上旬,一野第七軍十九、二十師各一部,相繼解放了徽縣、成縣和康縣。9日,國民黨第一一九軍王治岐、蔣云臺部8700余人在武都通電起義。11日,文縣和平解放。至此,甘肅全境宣告解放。

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決定鄧寶珊任主席,王世泰、張德生、馬鴻賓任副主席。省政府成立后,由于鄧寶珊、馬鴻賓均系黨外民主人士,所以,同時建立了由王世泰任書記的省政府黨組。1月1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聽取了原甘肅行政公署工作報告、財政收支概況報告,討論通過了甘肅省人民政府1950年工作任務草案。

新中國成立之初,王世泰在甘肅工作的三年多時間,除在行署和省政府任的職務外,還兼任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兼黨委書記,第二兵團政治委員兼甘肅軍區政治委員等職。1950年底,西北局又決定王世泰兼任西北鐵路干線工程局局長和政治委員。雖身兼數職,但主要工作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協助鄧寶珊抓省政府的全面工作,二是西干局成立后著重抓寶天、天蘭和蘭新線的鐵路建設。

關于省政府這三年的工作,王世泰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建政、剿匪外,主要還抓了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經濟建設、整治社會風氣等。

鐵路是國家基礎建設的重點,是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醫治戰爭創傷,迅速恢復國民經濟,中央決定全力修復舊有鐵路,并努力修建新鐵路。西北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除陜西外,甘肅只有百十公里鐵路,其余三省區沒有鐵路。由于受交通的制約,需要的物資運不進來,大量的礦產運不出去,直接影響著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因此,恢復隴海路西端寶天段和修建天蘭路迫在眉睫。由于修鐵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彭德懷和西北局請示中央,請求國家投資。毛主席答復說,國家剛解放,沒有錢,仗打完了,可以讓軍隊來修。彭德懷和西北局考慮既然由軍隊來修,就得由軍隊干部來領導,于是提出兩個人選,一個是許光達,一個是王世泰。當時王世泰雖然在地方任有職務,但仍然是第二兵團政治委員。正在這時,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把第二兵團司令部調京組建裝甲兵司令部,許光達司令員隨第二兵團機關進京任職。這樣,修鐵路的任務就落到王世泰的身上,并且是局長兼政治委員。李泮明、武可久、王竹亭、李伯海、吳志淵、高登榜、賈懷濟先后任副局長;高登榜兼任副政治委員,慕生忠、劉昌漢先后任政治部主任。

王世泰到西北鐵路干線工程局后,便帶一些同志深入現場,深入職工,了解情況。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王世泰得出了一個這樣的結論,基層領導權不在我們手里。這一問題,不僅影響我們的施工進度,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工程質量。

修鐵路是百年大計,絕不能有絲毫馬虎,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沒有一支過硬的施工隊伍,就不可能保證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施工初期,西干局只管線路的測量、設計、發包、驗收,不承擔施工任務,這就造成了設計、施工“兩張皮”。施工,除一少部分由局工程處負責外,大量的工程均由私商承包。私人承包商基本上都是一些封建“把頭”,他們滿腦子只有金錢,沒有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或投機取巧,透支工款,損公肥己,偷工減料;或欺上瞞下,盤剝工人,克扣糧餉,中飽私囊。其結果,使國家蒙受重大損失。僅修復補強的寶天段,私商承包的104個隧道、橋涵工程,就有37個不符合標準,占總量的36%。

面對這種形勢,使王世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在于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問題,而且在于廣大工人還處在水深火熱的盤剝之中的大是大非問題,必須盡快采取果斷措施,解放工人,解放生產力,打擊不法包商,廢除包商制度。

起初,王世泰在局領導班子內交換意見,看法就很不一致。有的同志思想一下轉不過彎,滿足于現狀,認為還是慢慢來;有的同志則說,團結包商是我們的方針,一下子就要打擊、取締怕影響不好;但多數同志同意對不法包商采取行動。我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立即廢除舊有施工體制,嚴厲打擊違法包商,取締包商制度。與此同時,王世泰去北京向李富春、滕代遠匯報了天蘭線施工安排和工期情況,認為現行的甲、乙方承包制,弊多利少,特別是設計、施工脫節扯皮現象影響工期等問題。李富春聽后非常高興地說:“對天蘭線過去王世泰心里無底,現在知道了,完全同意你們的意見。”接著王世泰又說:“能不能給我個現場決定權,能拍板的我就拍板,定不了的再向上級匯報。”李富春說:“能定的事,你就定,不需層層上報。”并同意取消施工的甲方、乙方的承包方法,由西干局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管理。有了這個“尚方寶劍”,工作起來順利得多。

1951年5月,王世泰召開了局第二屆工程會議,旗幟鮮明地提出:依靠群眾實行政治民主、技術民主、經濟民主的民主化管理方針,堅決取締包商。這一決策得到廣大筑路職工的歡迎和支持,紛紛起來控訴、揭發不法包商的罪行。在此基礎上,他們組織若干個調查組,深入實際調查落實一些不法包商的罪行劣跡,移交天水法院審理判決,并請西北軍政委員會法院院長馬錫五坐鎮指揮。當時的聲勢不亞于“鎮壓反革命運動”。最后對3名罪大惡極的不法商處以極刑,對20多名犯罪分子處以不同刑期的徒刑。不法包商并不甘心失敗,進行了種種陰謀活動,企圖負隅頑抗。王世泰將這一情況匯報西北局后,西北局非常重視,派來一個連的部隊進行警衛。由于態度堅決,措施果斷,加之廣大職工的支持,很快就遣散了所有包商,重新組建了基層領導班子,提拔了大批經過斗爭考驗的老工人,奪回了施工隊伍的基層領導權,實行了民主化管理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干部、工人的積極性,建立了正常的施工秩序。王世泰把軍隊中的政治工作的做法借鑒過來,“把支部建立在連隊”,注意發展黨員,建立基層黨支部,發揮黨組織在施工中的作用。

寶天路的改建工程和天蘭路的修建工程,起初由鐵路職工和第六十四軍等部隊承擔,抗美援朝開始,部隊奉命赴朝作戰。部隊撤走以后,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施工力量不足。怎么解決這一問題?有的認為,還是穩扎穩打的好,有多少人干多少活;有的則認為,請西北局發指示組織陜甘兩省10萬民工上馬。王世泰考慮,這兩種意見都不行:第一種慢慢來的意見,不符合中央迅速修建天蘭線的要求和國家的建設事業的需要。第二種大哄大上意見,也不可取。一下子上10萬民工,在短期內無法進行組織和安排。所以,王世泰他們經過反復研究,決定依靠地方政府,有計劃、有組織地解決施工力量。

王世泰他們首先選擇陜西的安康、商洛和甘肅的天水、定西四個地區,讓當地政府協助各組織1000人的民工隊伍。要求一個地區成立一個大隊,一個縣為一個中隊,中隊之下再視具體情況分若干個小隊;要求一個地區來一名副專員任大隊長,一個縣來一名副縣長任中隊長,再確定若干名干部任小隊長。這一決定得到西北局和兩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很快就滿足了我們的要求。

隨后,他們又采取了路修到那里,就在當地吸收一些民工參加的做法,到1951年底,先后動員民工達14000多人,抽調干部800多人。這些翻了身的農民,具有高度的愛國熱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所以筑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還自編號子:“樹要人來栽,路要人來開,人民天蘭路,人民修起來。”

大量的民工經過實踐的鍛煉,生產技能都有明顯的提高。大部分民工開始時只會挖土、鑿石、搞路基,慢慢地都學會了跑尺、拉線、抄平、放樁,個別民工還學會使用風鉆、鋪設便軌等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有一批民工在天蘭路通車后,還被吸收為正式鐵路工人。

無論是寶天段改建,還是修建天蘭線,都遇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難題,在王世泰和西北鐵路干線工程局領導同志的組織和努力下,這些難題經過筑路職工的努力,都一一解決了。

在改建寶天段工程中,96號隧道突然發生塌方,頂部出現了一間房大的冒頂,而且有繼續擴大的危險。洞上是陡峭的山體,從下面和側面都無法回填,影響正常通車和施工。王世泰聽到消息后,帶幾個同志前往事故現場。到現場后,發現不少工人也在議論解決辦法,于是王世泰叫了幾個有經驗的工人,隨我們一起察看險情,然后召開“諸葛亮會”,讓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工人們積極性很高,提出了若干個方案,其中有一位工人提出用鋼筋混凝土封堵的建議,經大家討論認為可行。王世泰當場拍板定案,迅速組織人力施工。經過幾天幾夜的奮斗,大洞被封住了,塌方得到了有效制止,完全符合通車要求。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王世泰認為鐵路建設必須有超前意識和長遠打算。天蘭線進入蘭州市區一段線路,原設計是從市中心穿過,從修路的角度講,再省事不過。這時,中共蘭州市市委書記楊一木找上門來,見面就說:“世泰,從蘭州市中間穿過,要搬遷七八百戶居民,搬遷費從哪里解決?”王世泰一聽確實是個大問題。蘭州市本來就是個南北依山、黃河穿流的狹長地帶,鐵路穿市而過,勢必影響蘭州市的建設,不利于未來的發展;同時,搬遷任務大,噪音、污染等都會給市民帶來諸多不便。于是,王世泰找到管這段線路的趙工程師,同他商量,問鐵路不走城里行不行?他說:“線路可以改,就是要多花錢。”王世泰認為多花錢值得,便下決心改線,老趙提出沿皋蘭山腳行駛的改線方案。這個方案必須從東郊飛機場旁邊過,而飛機場是由軍隊管理,方案提出來后,飛機場技術人員不同意,說鐵路從機場旁邊過,影響飛機起降安全。王世泰知道這個情況后,約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張宗遜一起乘車到現場察看,經過察看,發現行車高度不影響飛機起降。張宗遜表示同意。與此同時,王世泰還考慮到皋蘭山排水問題,趁機修了幾條排洪溝。這件事雖然已過去50年了,回過頭來看改線是完全正確的,否則必然要影響蘭州市區的發展和建設。

在王世泰的帶領下,全局上下齊努力,四面八方來支援,在鐵道部、西北局、甘肅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天蘭鐵路終于在1952年8月23日晚9時,全線貫通,比原計劃提前了10個月鋪軌到達蘭州。在鋪軌到達蘭州后,王世泰立即把施工隊伍調到蘭新線,開始了新線建設。

9月30日上午,王世泰和鐵道部總工會主席梁永福及西干局領導,在天水站參加剪彩活動。大約在11點40分左右,王世泰在震耳欲聾的鞭炮、鑼鼓聲中剪落彩綢,隨著一聲汽笛鳴叫,列車徐徐駛出天水站。沿途群眾,看到火車通過,云集到鐵路兩旁,又是拍手,又是歡叫,激動萬分。列車于10月1日上午到達蘭州。當懸掛毛主席巨幅畫像的列車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時,整個會場沸騰了,人們歡呼跳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向筑路工人致敬!”“慶祝天蘭路通車!”口號聲、鞭炮聲、鑼鼓聲震天動地,響徹云霄。

上午10時,慶祝大會開始,鄧寶珊主持大會,王世泰代表西干局講了話。張治中代表西北軍政治委員會將毛主席親筆題詞“慶祝天蘭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筑蘭新路”的錦旗授給西干局全體職工。同時,又將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劉少奇的題詞“慶祝天蘭路通車,繼續發展中國交通事業”,以及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局書記彭德懷的題詞“慶祝通車蘭州勝利,并繼續努力完成甘新鐵道,通車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伊犁”。張治中也題了詞:“天蘭路提前10個月通車是全體員工發揮高度愛國精神與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結果。”會上還宣讀了西北局、鐵道部、交通部的賀電。

1952年8月上旬,王世泰被任命為鐵道部副部長。為了實現毛主席的題詞要求“繼續努力修筑蘭新路”,在天蘭路竣工之后,即1952年8月下旬,王世泰便以鐵道部副部長身份組織施工隊伍,揮師西進,開辟蘭新線“戰場”。

蘭新線的動土儀式,是在慶祝天蘭路通車之后舉行的。

蘭新線東起蘭州西站,跨過黃河,穿越烏鞘嶺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境內,再由哈密、吐魯番,跨越天山至烏魯木齊,全長1900多公里。僅甘肅境內的線路長度達1150多公里。蘭新線是國家鐵路網建設中的主要干線之一,它不僅把新疆與祖國內地聯結在一起,而且也是打通國際交通線的必經之路,對構成新的“亞歐大陸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家計委主任李富春曾就蘭新路的工期問題找王世泰談過話,問王世泰最少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王世泰匡算了一下,蘭新路雖是當時最長的一條鐵路干線,但比起寶天、天蘭、寶成等鐵路的地質、地形條件好多了,大部分是平坦的戈壁灘,控制工程只有黑河大橋和天山隧道等幾處,正像工人們說的,“在戈壁灘上修路,打幾個滾兒就過去了”,便向李富春保證“三年竣工”,其實王世泰是留有余地的,準備兩年半就通車。王世泰又試探著問他:“現在國家財政不是還很困難嗎?”他笑著說:“修這條戰備路嘛,你放心,有錢。”

到了鐵道部,王世泰分工仍管新線建設,重點還是蘭新線。烏鞘嶺越嶺工程是全線最艱苦、最浩大的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鐵路建設中一項較大工程。烏鞘嶺隧道全長967.8米,是整個工程控制重點。這里海拔3000余米,空氣稀薄,氣候惡劣,廣大筑路職工既要適應高山缺氧的環境,又要戰勝嚴寒風雪的侵襲;身缺防寒衣,夜住“地窩子”。看到這種情況,王世泰與部隊聯系調來一批軍用棉帳篷,但仍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能發給戰斗在最艱苦的第一線工人。王世泰和各級領導干部哪里有困難就到哪里去,哪里有危險就往哪里沖,受到工人們的同聲贊揚。

在鐵道部任職的兩年中,王世泰接觸了6條新線建設,除蘭新線外,還有集二線、寶成線、包蘭線、甘武線、白云鄂博線等,其中寶成線最為艱巨。王世泰曾親臨現場與施工單位共同解決了一些難題,協商處理了一些出現的矛盾,同時代表鐵道部對他們進行了親切的慰問。集二線是一條國際線路,南起內蒙古自治區的集寧,北至二連浩特,全長170多公里,它是打通我國經蒙古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直達莫斯科的第二條國際線路。這條線路與北京經滿洲里至莫斯科線路相比,縮短將近2000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王世泰他們給予了特別關注,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予充分保障,為了全面了解這條線路情況,王世泰曾驅車到現場進行察看。1952年由鐵道部西北設計分局承擔包蘭線南段設計,曾對如何從蘭州跨越黃河出現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應從東崗鎮跨黃河,一種意見認為應從雷壇河跨黃河,雙方各執一詞。經過實際調查和各方考慮,王世泰認為雷壇河方案不可取,這一方案需跨黃河繞白塔山下行進,把蘭州市從中割斷,既加大投資,又破壞蘭州市整體市容,最后由王世泰代表鐵道部拍板定案,采取東崗鎮方案。實踐證明這個方案是最佳方案,對于蘭州市的整體建設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其他各條線路,王世泰也曾先后去過現場,視察工程進展情況,幫助解決了一些施工中的問題。對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在王世泰建議下,鐵道部所屬工程局各抽調1至2名優秀技術人員參加。實施結果,證明這一措施既解決了大橋建設所需,又為爾后的鐵路橋梁建筑培養一批技術骨干。

1954年下半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醫治戰爭創傷,提出恢復被破壞的鐵路,并派一位副總理帶領鐵道部長到北京,請求我國給予支援。周總理派王世泰同他們會談。會談意見報經周總理批準,便派郭維城帶領一支2000多人的施工隊伍和大量物資、機械赴朝進行國際主義援助,同朝鮮員工共同修復朝鮮的鐵路。

1954年12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建設委員會,由薄一波副總理兼主任,把國家計劃委員會一部職能劃歸建委行使,目的在于加強國家基本建設的領導。籌建之初,國務院即任命王世泰為國家建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王世泰先是協助薄一波進行籌建工作,主要是選人、調人,建立和健全機構。以計委分來的干部為基礎,又從有關部委抽調了一批干部,充實到建委的各個部門,逐步展開全面工作。1955年10月,為了學習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國務院組成有30多人參加的代表團,赴蘇聯學習考察。團長由建工部部長劉秀峰擔任,王世泰任副團長,成員是有關部委的司局長。我們到蘇聯后,參觀了一些工礦企業,拜訪了一些部門的領導人,學習了他們建設的一些經驗,帶回來了蘇聯建委及有關部門的規章制度。

王世泰在莫斯科突發腦血管痙攣,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和療養,病情基本穩定后,王世泰搬進中國駐蘇聯大使館的別墅又休息了十來天。過圣誕節時,前蘇共中央派人慰問王世泰,并送來了慰問金。病愈回國,王世泰還常常想起此事,對蘇共中央和醫院的醫生、護士的關心和照顧非常感激。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王世泰當選為八大代表而出席會議,并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當時,國家建委擔負的主要任務有兩項:一項是審批國家“一五”計劃的工業建設大項目的計劃任務書和初步設計,一項是審批城市重要建設項目。王世泰曾帶領建委和有關部委的一些技術專家和干部,先后到東北和西北地區檢查了若干大項目的建設情況和布點工作。檢查項目主要有長春汽車制造廠、富拉爾基特種鋼廠、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廠、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學工業公司、蘭州水廠等。檢查中發現有的項目施工力量不足,有的項目配套工程不完備,有的布點工程搬遷問題急待解決。對這些問題,王世泰他們會同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工程甲乙方,及時一一予以解決。記得曾將建工部在長春汽車廠的一支施工隊伍調往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廠施工;由王世泰牽頭組織石油、化工、環保(當時由衛生部管)、地震、交通等部門以及甘肅省、蘭州市政府,審查確定了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學工業公司的廠址;安置了數百戶搬遷群眾并解決了占地賠償問題;追加了蘭州西固熱電廠擴建項目;確定了蘭州水廠建設規模;批準了蘭州城市道路規劃;落實了蘭州石油化工基地的布點工作。

1957年10月,周總理指定王世泰代表國務院參加武漢長江大橋的最后驗收。驗收結果表明大橋穩定性高,沖擊系數低,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作為曾經參與長江大橋建設的老兵,王世泰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1958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定撤銷國家建設委員會,其職能分別由國家經委、國家計委和國家建筑工程部行使。這樣,王世泰又被任命為國家計委副主任,分管機關日常工作。5月,中央做出《關于加強協作區工作的決定》,決定將全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個協作區,每個協作區成立協作委員會,作為國家計委的派出機構。協作區的基本任務是:根據各個經濟區域的資源條件,按照全國統一的規劃,盡快地分別建立大型工業骨干和經濟中心,形成具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的經濟區域。于是王世泰同計委的幾位副主任,相繼離開國家計委機關,分別被調往各協作區任職。王世泰被分配到西北協作區任副主任,主任由張德生兼任,實際工作由王世泰負責。到了西北協作區,首先是健全機構,陸續從原國家建委調來一批同志,先后成立了協作區冶金局、煤炭局、電力局、輕工局、辦公廳等機構。

在西北協作區,王世泰曾帶領一些同志,先后深入陜西、甘肅、寧夏和新疆4個省區,行程2.5萬公里,進行實地考察。于1960年底,西北協作區行將撤銷時,王世泰他們將兩年來調查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編寫成一份《西北地區經濟資源概況》,上報國家計委并留供新成立的西北局計委參考。此時,王世泰被中央任命為甘肅省書記處書記。初回甘肅正值新班子的組建和貫徹西北局蘭州會議精神。開始省委分工王世泰抓工業與交通,后又重新分工,讓王世泰管民族統戰和鐵路工作。同時,還讓王世泰抓歷次政治運動案件的甄別復查工作。

1964年2月,甘肅省委為了加強民族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中共甘肅省委民族工作委員會。中共甘肅省委民族工作委員會成立之初,王世泰主持召開了會議。會上主要是明確了工作任務和各位副書記及委員的分工。針對當時全國國民經濟三年恢復時期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大好形勢和在農村牧區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實際,提出了具體要求。此后,王世泰的足跡踏遍了甘肅的藏、回、保安、東鄉等少數民族地區,堅持與少數民族的首領談心交心,廣交朋友,培養了一批熱愛民族工作的干部隊伍和熱心從事民族歷史和民族理論研究的隊伍,失去和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1964年11月至1967年7月,王世泰先后帶領工作隊,在甘肅張掖、武都、成縣進行了3期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先是“清賬目、清倉庫、清財物、清工分”,后又改為“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王世泰堅持在農村社隊蹲點,與社員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談心,糾正了一些極左與違法亂紀的問題,與社員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正當王世泰在成縣進行第3期社教時,“文化大革命”如急風暴雨似的開始了。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社教團也處于癱瘓狀態。大約在7月份王世泰接到通知,讓王世泰參加西北局會議,王世泰便從成縣直接去西安。到達后,看到甘肅省委參加會議的還有汪鋒、李友九、陳曾固等。西北局那次會議,主要是研究如何派工作組進駐各省的大專院校,目的是想通過工作組做工作,穩定學生情緒,恢復教學秩序。但因形勢發展迅猛,西北局會議匆匆結束,與會人員返回各自的崗位。

王世泰他們回到蘭州后,大有天下大亂之感,學生揪斗老師,工人停工揪斗廠領導,市民人心惶惶。此時,蘭州大學學生與鐵路職工發生沖突,最后發展到舉行大規模游行、靜坐、包圍省委。這期間,汪鋒讓王世泰到鐵路局做工作。王世泰先后兩次做鐵路職工的工作,但均未能收效。

1967年1月,上海“一月奪權”之風,波及全國各地。圍繞“奪權”斗爭,各群眾組織、各派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爭斗。王世泰被打成“走資派”,多次被抄家。抄家時,保姆崔香英也跟著受到牽連。造反派聲色俱厲地讓她揭發王世泰的罪行。她說:“我只知道他對我很好,從來沒有把我當外人,我不知道他有什么罪行。”造反派便大罵保姆是“保皇派”,把墨汁倒進她剛做熟的飯鍋里。她上街買菜,有人用石頭砸,罵“保皇派”。面對這種形勢,省軍區領導決定把王世泰保護起來。于是王世泰便開始了東躲西藏的流浪生活。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王世泰曾經與彭德懷、高崗、習仲勛一起工作過。8月之后,王世泰即被誣蔑為“彭、高、習反黨集團骨干”,受到長達8年之久的批判審查,強加的罪名逐步升級,不僅精神上受到折磨,肉體上也受到摧殘。

由于長期挨批斗和住陰冷的房子,致使王世泰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疼痛難忍,躺下不能翻身,要起床必須先用頭頂住床頭反復閃動很多次才能側過身,然后雙臂撐著床板慢慢起來。看管王世泰的戰士看王世泰實在不能動了,便報告給有關領導,經批準送王世泰到三愛堂陸軍醫院住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房产| 鹤山市| 平定县| 枞阳县| 巢湖市| 永善县| 红桥区| 长海县| 五常市| 神池县| 定结县| 桃源县| 九龙坡区| 永城市| 九龙县| 阳谷县| 闵行区| 措勤县| 泽州县| 新安县| 阿克| 营口市| 安徽省| 平安县| 浮山县| 济宁市| 精河县| 略阳县| 岳西县| 广水市| 固原市| 手机| 石城县| 融水| 阳信县| 丹棱县| 庄浪县| 定兴县| 吉林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