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九龍傳說
  • 少陽子
  • 10811字
  • 2020-08-25 09:40:58

第七回 河西敦煌少年高臥月牙泉 靖難白虎竟是前朝真圣賢

西宮白虎公孫向東,河西敦煌,畏兀兒人。先祖為元朝陜西省平章政事阿必寶哈。阿必寶哈父篤綿,阿必寶哈祖父乃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御前國師塔塔統阿,塔塔統阿創建蒙古文字、掌金印及錢谷,深得元太祖信賴,地位顯赫一時。及至公孫向東,家族沒落,祖上又由于“靖難之役”擁立建文帝事,徙居塞外。

明朝中期,朝政不振,甘肅荒涼,敦煌一帶杳無人煙,常常受到北部韃靼、西部亦力把里、東部明軍侵擾,成為四戰之地。而在這荒漠黃沙中,竟然有一泓清泉,明凈澄澈,靜如深海,顯綠浮藍,蔚為奇觀,是為鳴沙山月牙泉。

有道是:

化外一隅垂罡星,陽關西顧百丈青。

渥洼曾經越飛馬,沙海已然開天晴。

弧泉映月飲,漠窟鳴沙白虎聽。

皋比焚香決弈處,圣賢登場龍鈐輕。

人言月牙泉乃“沙漠之眼”,而公孫向東則為帝王之睛——先父之所以為其擬漢名“公孫向東”,是因王之子為王子,王之孫為王孫,公之子為公子,公之孫為公孫。所謂“天上眾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是也公孫向東,從名稱看來,家族遺志令其東進,繼承高祖文成武德之跡,胸懷天下,有韜世之心。

這公孫向東,字皇佐,他頭戴嵌寶且形紫金冠,身披無極鶴氅金縷衣,腳踏掐絲玳瑁祭紅靴,腰插交龍爭丹玉拂塵,一襲銀袷,一抹琴法,一管羌笛,一派瀟灑。玉拂塵處,江河如練追絮蒲,綠綺琴間,萬籟似雨沐梨花。此伊、儒、釋、道四教合一人物,遁蹤于沙漠,遠涉于中原,夜間常臨風而嘆曰:

秋深月冷映樓空,怎教英雄唱大風。

寶鼐熏琴恭操曲,鶻雕舉目毅望東。

飛沙襲眼無關淚,靈泉倒影有心生。

寰宇含情萬姓看,星辰不遠當年宗。

嘆罷,公孫徐合雙目,施異能“懸浮術”,竟無羽而飛,憑虛御風就此升空,于半空享受天地造化一陣,再落地回廬。時有羌戎獵手瞧見,驚呼有鬼,回報馬哈木可汗,可汗笑道:“哪里是鬼,此神仙之術,我公孫兄弟是也。”

當夜,公孫向東與拿拿(奶奶)下棋,老人熬了粥,放至案幾前,笑道:“東兒,這些年來,你苦讀精研圣賢之道、修齊治平之法,既已滿腹經綸,當學有所用,建功立業,光宗耀祖才是啊!何必在這月牙泉邊陪伴我這老婆子?”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行。何況拿拿期頤老人,正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家……”老人眉頭一鎖:“我娘倆在這月牙泉茍安罷了,我們家,在中原,在西安。當年,爺爺阿必寶哈做陜西省平章政事時,君上器重,社稷安寧。哪知,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日月如梭,斗轉星移,如今,已經是人家朱明王朝的天下了……”

“朱棣暴君,打著靖難旗號犯上作亂,如此國賊,沒有文化,怎么治理天下?”公孫向東眼光一銳。

“東兒不得無禮。你熟讀四書五經,群倫治要,還是心胸不開么?但看我中華歷史,哪一朝不是興亡交替,哪一朝又不出人杰國棟?秦祖非子昔日也是周王朝的馬童,漢祖劉邦也不過是泗水亭亭長,他們哪一個懂得什么文化?即便是我大明太祖,不也是發跡草莽,應時而動的民族英雄?況文雅之人常高談闊論,陽春白雪,難得民心。相反,濁酒粗談,下里巴人,更能化眾。從簡從快,以化百姓,商鞅變法是也。當年變法何其簡潔明快?斬敵首一枚爵升一級,何必言圣賢漫長之道,一言蔽之,贏在當下,推動大國崛起才是王道。所謂夏蟲不可語冰,民有急心近憂而難談大忍遠慮,畢竟蕓蕓大眾并非個個英雄。那么非常時用非常法,快人快語,俗人俗語,先快速成功,再漫言治理。所謂文化,不過是——不俗不足以服眾,不雅不足以出眾。拿拿就怕你卓爾不群,不懂得雅俗共賞中庸之道,成為云霄野鷹,而非坐山真雕。”

“叫吃。”公孫向東拈子落子,棋局勝負已定,老人點頭大笑。

公孫向東道:“拿拿,東兒不解。百姓不讀書,不知仁義,應該馭之以法,又何必倡導仁義道德呢?”

老人道:“你先把粥喝了,拿拿再告訴你。”老人見公孫向東捧起粥來喝,便語重心長道來:“當年,蒙古大汗也是艱苦創業的。他統一蒙古六部,攘外先安內,后來蒙古騎兵橫絕歐亞,一時間竟為縱橫寰宇的大帝國。可是,元兵殘暴,所到之處,不施仁武,恣殺男丁,洗劫城池,大失民心,帝國動搖。我高祖塔塔統阿,進諫大汗,如此下去,國將不國,馬背上打天下,切不可馬背上治天下。天下未定之時,陰謀詭計,爾虞我詐,戰略兵法,皆為帝王所用;天下既定,半部《論語》安天下,其中教人禮義廉恥,忠孝之道,不可廢也。人之情,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身為帝王,大定天下,當以民計民生為國本,切不可貪功好戰,傷化虐民。自古文設武張,盛世設文,亂世張武,可也。”

“嗯,東兒受教。敢問拿拿,如今,是盛世還是亂世呢?”

“呵呵,西域這里自然還是游牧散眾。中原,據說雖非永樂朝盛極一時,當然也不見衰敗之狀,當稱治世。話說中興之主弘治皇帝去年駕崩,不知道如今繼位的又是哪位皇帝……”“拿拿,其實我們修道之人,又何必在意他們誰當皇帝呢……”

“東兒,你啊,言不由衷。拿拿知道,你胸藏大志,只是由于老太婆我在才有羈絆。拿拿不想讓你因為養老而委屈了自己,只要你想走,那就走吧,我們回西安老家。山高路遠,長途跋涉,大不了拿拿與你一起浪跡天涯。我們娘倆都相依為命這么多年了,還有什么想不開的呢?”

“可是……這月牙泉小宅是爹爹為我們建的,爹和娘一走就是十年,這十年來,他們杳無音訊,萬一我們走了,他們回來了見不到我們怎么辦?”

“嗯。你爹和你娘,如果想起我們還在這里,一定會回來帶我們走,如今沒有回來,一定是中途遇到了什么困難。”

“究竟是什么困難,可以將他們困十年啊!”公孫向東起身,雙拳緊握,滿懷激動,老人望著他焦急的樣子,點了點頭,于是,他們做了一個決定。

東進西安。

月兔失色,金烏東升。這天清晨,月牙泉飛沙颯沓,公孫向東驅散羊群,將苗圃所產最后一分野菜喂養了庭院鴿子、駱駝。只見黃沙四起驚飛鴿,地動山搖摧駱駝。公孫向東道:“鳴沙山沙丘一向都是天然避開月牙泉凹地而向上爬,如今怎會往下刮,莫不成……”

正想著,只見茫茫大漠,千軍萬馬從沙丘四周一躍而出,大軍人如潮涌、馬似山崩,帶頭羌王,身著虎皮甲胄,雕弓彎刀,馬鞭銅角,極其威風。

大軍包圍月牙泉,封死月牙泉大宅入口,一校尉出陣吼道:“公孫向東出來答話!”

老太拄著鳳頭拐,蹣跚上前,那校尉目光一銳,彎弓搭箭,放出一箭,正中老人鞨巾。羌王大怒,吼道:“混蛋!誰讓你放箭的!來人啊,拖下去打!”

結果校尉莫名其妙就被拖下馬來,受了羌人軍法處置。

那羌王解鞍下馬,恭恭敬敬行至老太身邊,單膝跪地,牽著她的手問道:“拿拿最近可好?”

老太一臉慈祥:“好好。馬哈木啊,都長這么大了,你爹羽奴思這些年怎么樣了?”

“去世了。”

“哦……愿主保佑。”老人望著烈日,一聲長嘆。

馬哈木轉過臉,眉頭一皺,義正言辭道:“你們都給我從馬背上下來!見了太奶奶還不行禮?太奶奶是蒙古大國師塔塔統阿的后人,阿必寶哈的孫女。快向太奶奶問好!”

只見那些羌兵個個搖頭晃腦、戰戰兢兢地下了馬,亂成一片,抱肩鞠躬道:“太奶奶好!”

老太連連點頭,摸著馬哈木腦袋笑道:“好孩子……”

“你來干什么?”一聲凌厲的問候,破壞了這溫馨的一幕,公孫向東流星般從半空落下,拂塵一收。

“兄弟,別誤會,我只是來看望拿拿的。如今,老哥我已經是蒙兀兒斯坦的可汗了。”

“那又怎么樣?你帶著這幫爪牙來,分明是來炫耀的。你爹去世,你也不回去守孝,太不像話了……”

“哈哈?還有這規矩。我已經把我爹的尸體,貢獻給大漠里的雄鷹和蒼狼了,他死了肉身還能給動物們管一頓飯,多好啊!”

“你這逆子!”公孫向東正要爭執,被老太擋住,老太笑道:“馬哈木,恭喜你順利繼承汗位,這些年來,多虧你們接濟照顧了,我們娘倆在這地方,實在不方便,加上東兒又想念雙親,所以我們決定回西安了。”

“啊!拿拿你要走……不可以!拿拿是我朝文明之血脈,德高望重,知識淵博,住在這里相當于國寶,如今去大明那里,恐會受人排擠,遭人非議。”

老太笑笑:“拿拿老了,不在乎別人說什么。能活到現在,全托靠真主,眼下我們娘倆舉目無親,東兒想念爹娘,老太婆我也想念兒子兒媳啊,等了他們十年,人生又有幾個十年呢?”

碧云天,月牙泉,可汗一聲長嘆。終究是留不住這一老一少。臨行前,可汗見老人的坐騎駱駝瘦弱不堪,于是下令,喚來一匹飽食精壯的西域卷毛雙峰駝,贈予老人,并留下一顆“天絲瑪瑙”作為信物,揚言途中只要有人阻攔,展示此信物,如臨可汗。

辭別可汗,踏上征程。行不出數里,又一隊人馬追來,這次是馬哈木的弟弟阿黑麻,吐魯番之王。阿黑麻不像兄長那樣寬厚仁德,多了些狡黠恣肆,他披狼皮銀鎧,帶領騎兵隊擋住老少去路,環行二人周遭,鬧得黃沙席卷,塵土飛揚,寸步難行。公孫向東大怒!凌空飛起,橫掃拂塵,懸空落地之間,沙塵散去,阿黑麻大笑道:“我以為是什么人惹得我哥有動靜,原來是一老一少要走啦?”

“速檀阿黑麻!敢帶一幫草包過來,擋我去路,是找死嗎?”

“你說什么!公孫向東,我看你現在,是已經分不清自己血統了?瞧你,一身漢人打扮,慢悠悠、輕飄飄的,真是惡心,哪里像個男子漢?”阿黑麻揚鞭道:“告訴你,我爹不在了,現在中原大西北就是我和我哥的天下,我哥統治蒙兀兒斯坦,本大爺統治吐魯番。你在我們的地盤,還囂張昂揚個什么勁兒?這地方豈容你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不要以為你是大國師后裔,大爺我就得看你臉色,我哥抬舉你們,大爺我可不吃你們這一套!你有什么本領,值得讓我們敬你三分?”

公孫向東凝眉道:“江湖險惡,弱肉強食。既然你們來送死,我就成全你們!”

“哈哈哈哈……”阿黑麻捧腹道:“我沒有聽錯吧?你可看清楚了,我今日帶領了吐魯番五百精騎,這算是本大爺的御前護衛了!你孤身一人,有何懼哉!”

公孫向東轉手從交龍爭丹玉拂塵中拔出一把寒光寶劍,劍光耀眼,當公孫向東與阿黑麻互刺一劍,阿黑麻中了劍,才發現公孫向東竟身堅如鐵,反將他的馬刀擋了回去,阿黑麻驚愕道:“你這小子,什么時候學會了中原人的妖法,鐵布衫……”

主帥中劍,護衛奔馬上前,公孫向東腰插拂塵,眼神凌厲,雙掌端平,施“懸浮術”凌空飄起,升至中天。適值烈日炫目,猶如神助,眾鐵騎彎弓搭箭,公孫向東一把扯下背上綠綺琴黃羅罩,懸空盤腿而坐,疾操一曲《廣陵散》——此曲乃魏晉絕學,被公孫向東于月牙泉畔聽風悟出,全然復原,遂成術法絕技。

神曲重生!蕩人心魄,亂人意念。那五百鐵騎搖頭晃腦,失去控制,竟開始彼此對射,自相殘殺,阿黑麻捂著傷口,目瞪口呆,喝止不住……

不出片刻,五百鐵騎自殺殆盡,僅剩一人,乃阿黑麻隨從,意志還算堅定。公孫向東見狀,琴曲力道再加一重!那隨從終于失去主張,舉著馬刀轉向阿黑麻,氣喘吁吁道:“主公,呵呵!不知道為什么,我現在很想砍你一刀!讓我砍你一刀吧?”

“什么?你瘋啦!”阿黑麻不停躲閃,終不耐煩,一刀將其砍死。

眼下,大漠中只剩三人。戰馬凌亂,甲戈狼藉,公孫向東從半空落下,將綠綺琴豎插沙中,手從拂塵中拔出寶劍,一步一步走向阿黑麻,阿黑麻頸上冷汗迭出,滲透脊背……

“東兒!”

“刀下留人……”

兩個聲音同時發出,一個是老太,一個是遠處奔馬而來的馬哈木可汗。馬哈木可汗抱拳道:“公孫兄弟!是我沒有管教好我弟兄——請你手下留情!他現在已是吐魯番首領,殺了他吐魯番會大亂的!”

公孫向東道:“吐魯番首領,出言不遜,咄咄逼人,當首領就這點覺悟?”

“是我兄弟不對。”

公孫向東道:“我與拿拿遠涉中原,是要尋親歸故土!先祖在世,未曾虧待你們,如今只是家道淪落,不得已才寄人籬下,你們竟敢苦苦相逼!如今你們一個個都錦衣玉食,稱王稱霸了,豈能讓我公孫向東心平氣和,坐看爾等一世繁華!”

老太一聽,忽然熱淚盈眶,道:“東兒啊——你終于說出了你這輩子的心里話……”

“當然了!”公孫向東道:“男兒志在四方,豈能斂跡茅廬,坐淪宅中丈夫!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公孫向東雙目含淚,劍指阿黑麻,道:“方才,你狂稱——我站在你的地盤?天下江湖,弱肉強食,你本事不到家,眼下,我完全可以殺了你,取代吐魯番大王之位,只是——花盆難養萬年松,我還不習慣這羌戎膻腥之地。你也聽好了,連成吉思汗都是過眼煙云,如今的你們怎敢放肆!大明朝廷恩澤你身為一方番酋,不想著經綸世務,造福百姓,整日就知道打打殺殺,興不義之兵,真是跳梁小丑,可恨至極!”

“兄弟說得是,回去我一定好好教育他。”馬哈木可汗點頭。

“我公孫向東今日,千里尋親,就算事與愿違,也勢必要定居長安,振興祖宗輝煌,再不淪落他鄉。”說罷,公孫向東扶起老太,牽著駱駝,繼續開始迢迢遠行……

阿黑麻望著老少背影,道:“平日看這小子斯斯文文的,沒想到他這么厲害……”

馬哈木可汗道:“你算是長見識了。他最厲害的,還不是他的武功修為,而是他剛剛那一番話——這小子,絕非屈居人下之輩。假以時日,一旦嶄露頭角,這小子一定會成為中原炙手可熱的人物。你看他,他那雙藐視群雄的鋒利眼神,儼然就是當年的諸葛亮、劉伯溫啊!”

“大哥,諸葛亮劉伯溫是誰?”阿黑麻問。

“唉……”馬哈木可汗搖頭嘆息。

月牙泉里修道論仁武,公孫向東弄琴叱戎酋。

此可謂:

良駒競風不待期,直取長安萬州低。

厲雄總棄茍安志,大世伯倫即掌一。

李賀燕山金絡腦,荀儒文章耀騏驥。

關公赤兔破五關,太宗六駿鎮昭陵。

嘶風只需繼續前,睹云何必一朝凄。

天心開輝總是帝,明月毋需偷星機。


卻說,公孫向東與老太行至嘉峪關,見嘉峪關上狼煙遍地,死傷枕藉,號角悲切,遍插纛旗。雄關內外不時有兵士進進出出,加固城防。四下一打聽,才知是韃靼親王巴達榮貴犯境未遂,暫且退兵。嘉峪關總兵毛銳身中十余箭,背靠城墻,正在被軍醫一一拔出。

毛銳性急,嚷道:“你會不會治,一根一根拔慢死了,叫十幾個人來同時拔不就好了?”

軍醫大驚:“毛將軍萬萬不可,箭創傷至肌里,且不說同時拔會加劇痛苦,若不慎傷了血管,將軍必失血過多而亡!”

“煩死了……”毛銳搖一搖頭,抖落額上豆汗。

公孫向東上前道:“將軍,在下乃甘肅方士,得知嘉峪關有變,特來行醫投軍,報效國家。”

毛銳忍著疼痛,仔細一打量公孫向東,覺得其相貌非凡,必有建樹,便問道:“你會拔箭嗎?”

“會。”

“會快速將我這箭桿拔出,治好箭傷嗎?”

“會。”

“軍醫!讓他來!”

軍醫一愣,指責道:“年輕人,莫說我嫌你和我搶飯碗,大將軍的傷,是馬文升巡撫大人交給我的差事,治好了我得回去復命。再說了,軍國大事,還輪不到你們這些江湖人士插手,快走!”

“江湖人士怎么了,你我既身在江湖,哪個不是江湖人士?多個人多個幫手,小子,你且輔助他,給他當幫手吧!”毛銳道。

“我不需要任何人輔助,小事一樁。”公孫向東道。

毛銳推開軍醫,站直了,坦然對公孫向東言道:“小子,雖然我很佩服江湖上一些大言不慚的人說話時的勇氣,但我更恨騙子,你懂我的意思嗎?”

“明白。”

“那好,軍醫你不要插手,讓他來。”

“將軍不可,此人萬一是敵方奸細,將軍豈不空折萬金之軀?”

“哈哈哈哈,想我毛家,祖上三代為將,鎮守甘肅。行軍多年,誰是奸細我還能分不清?此人充其量是一江湖郎中,且看他是否夸口。若是辦不到,你們當即砍下他的頭顱!”

公孫向東從瓶中取出一丸丹藥,置瓷碗中,從囊倒出熱水融化了,攪拌勻,言道:“此乃用敦煌月牙泉特產七星草、鐵背魚煉制的藥丸,我名之為大還丹。食之可以補血養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將軍請用。”

毛銳不疑,喝酒般一碗干了。此時,公孫向東目光一銳,捋袖并指,突然間——如幻如影——沖著毛銳身上狂擊一百多門穴道!身法極快,看得眾將士眼花繚亂,張口結舌。毛銳被封了穴道,一動不動,堅若磐石。公孫向東一躍而起,倒立出掌,沖著毛銳天靈蓋重重一擊,大吼一聲:“雪花蓋頂!”

只聽嗖嗖嗖數聲,毛銳身上十余箭一閃而逝,被公孫向東從肌膚中逼出,滴血未留,毛銳就此倒地。

眾將慌亂之時,毛銳穴道自解,坐起,恍如隔世,驚異地望著公孫向東,一言不發。此情此景,被前來督軍的馬文升瞧見,馬文升見公孫向東氣宇軒昂、落落大方,便探問:“少年,你是何方人士?”

“啟稟大人,在下公孫向東,甘肅敦煌人,回西安老家探親,不料路上見嘉峪關有變,自恃精通些醫術兵法,特來相助!”

馬文升大喜:“嗯!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你若是能助我擊退強敵,我派人用馬車送你回西安!”

公孫向東一聽,回首望了望老太,言道:“既如此,還望大人善待在下祖母,在下今夜去去就來。”

“你今夜何往?”馬文升問。

“在下方才得知,巴達榮貴犯境未遂,正在嘉峪關五里外休養生息,打算整兵再戰。”

“是的!你有何良策,但說無妨!”

“久聞韃靼屢犯邊境,甘肅此處與胡塵接壤,嘉峪關乃西北咽喉,韃靼一定會運用成吉思汗統兵策略,攻破一點,合兵一處,全軍切入,江山不保。”

馬文升激動道:“小兄弟有見識!既能神通韃靼戰法,必有退敵妙策!”

公孫向東道:“此戰需要化被動為主動,挫其銳氣,令其不敢來犯!”

馬文升有些失望,道:“此言聽起來鼓舞士氣,并無實策,小兄弟你還是太年輕了……你可知中原與夷狄交手,若無人數優勢,猶如趨羊喂虎也!這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兩種文明之交鋒。北宋名臣范仲淹有言——胡虜夷狄,食無定物,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待天時而動,且剛悍善戰,茹毛飲血,殆非人類。胡虜以夷狄相攻,尚不能勝,倘與之鄰,將何術以御之哉?這便是老夫頭痛之處!也就是說,同等數量的中原人,與同等數量的韃靼人打仗,若無謀略,大部分是中原敗,這絕非老夫泄氣,而是兩種文明的必然!游牧文明必然鍛造出大批量居住不固定、勇于犯險的獵人,農耕文明必然鍛造出大批量安分守己,安土重遷的農民。農民對獵人,戰斗力不言而喻。”

公孫向東一擺拂塵,莞爾一笑:“大人不必擔憂,為道者應通達濟遠,豈不知天無絕人之路?我主造物,石頭剪子布,一物降一物。我言化被動為主動,并非空談,已有全策。再者,我也未說要全員出擊啊?老虎與黃蜂,誰厲害,是不是不可用數量衡量?即便是群虎與群蜂,數量相等,那又怎樣,是不是也不可用數量衡量?性質不一樣,勝負自然是未知。我公孫向東帶兵,決不主張硬碰硬,此乃匹夫之勇,非將才所為。”

“公孫向東……”馬文升雙目放光,開始重新打量這位少年,發現此人儀表出眾,談吐不凡,舉手投足間大有軍師氣派,一顰一笑里皆含國士之風,必是哪位世家公子?公孫……公孫……

“小兄弟,你復姓公孫,師承何人?”馬文升探問。

公孫向東轉身,望著祖母,言道:“實不相瞞,在下是祖母一手調教出來的,家父是畏兀兒部回人——阿丹,家母也是畏兀兒部回人——阿伊莎。”

“回人?啊……那不就是韃子……和韃子是一類的吧……”諸位將軍開始竊竊私語。

公孫向東道:“我祖上乃前朝陜西省平章政事阿必寶哈,祖母高祖,是前朝國師塔塔統阿……”

“啊……前朝余孽……”諸將又開始竊竊私語。

公孫向東道:“雖然我身為回人,但祖上也曾受大明招安任仕。當年靖難之役,先祖因擁立建文帝朱允而事敗,遭到明太宗朝臣排擠構陷,不得已而徙居塞外……”

馬文升聽得入神,心想道:“塔塔統阿,堪稱蒙古國父,是他將文明帶給蒙古,創建文字,傳承文明,難得有這樣的后人……至于靖難之役,那已不是我們這些為人臣子得以評價的歷史。”于是馬文升道:“天下大定,既然是農業文明,當以百姓安定為大計!韃靼乃蒙古余部,茍延殘喘,包藏禍心,不服教化,屢次犯境,是乃罪不容誅!公孫兄弟是回人,不是蒙古人,雖然回人也曾被蒙古人統治過,但是試問我朝之前,有哪一個人沒有受過元朝的統治呢?胡無百年之運,只有漢文化方可明德濟遠!各位且看公孫兄弟裝扮,他頭戴西漢文景獬豸冠,身披無極鶴氅金縷衣,足上掐絲玳瑁祭紅靴,腰間交龍爭丹玉拂塵,一襲銀,一派瀟灑。這身絕配,真乃回漢結合,民族團結之典范!”

公孫向東尷尬道:“大人喚我‘兄弟’,實不敢當。”

“哎……”馬文升道:“我并非喚你,而是說回漢兩個民族情同兄弟,從盛唐就開始了。小兄弟你既知大義,那么如今我們應當為了國家,為了大民族,聯手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義不容辭。”公孫向東道。

“那就將你全盤的策略托出,讓我聽聽你的黃蜂戰?”

“嗯,所謂黃蜂戰,就是奇襲戰。我觀天邊烏云密布,知今夜必有雷雨——天公作美,用兵之機。今夜可召五百敢死隊,頭戴面具,手著銀鈴,腰揣利刃,直逼敵營。夜間大雨,敵人必難掌燈,我軍以鈴聲為號令,進入敵營,瞬間搖鈴,隨搖隨走。電光一閃,見無面具者,悉數斬殺,電光一滅,全體伏地不動,敵軍必亂,自相擊殺,下一道電閃出,面具客起身,肆意殺敵,電滅詐死……如此反復,此黃蜂攪亂敵營之計,一夜可成。”

“呃?!”馬文升一捋長髯,久久不語,終于,老人轉身擊掌道:“奇計也!”

于是馬文升依計而行,傳令遣士襲營,當夜大雨滂沱,電光石火,韃靼軍營中鈴聲擾成一團,處處聽人嘶吼:“有鬼!有鬼!”天亮之后,見滿地死尸,皆為韃靼人,明軍無一傷亡,全身而退,巴達榮貴怒火沖天,振臂嘶吼道:“馬文升!老匹夫!我要殺了你!”

翌日,巴達榮貴帶領大將阿希格、耶薩,怒兵直指嘉峪關,馬文升用望遠鏡于譙門查看,瞧見韃靼兵微將寡,人困馬乏,必是昨夜襲營成功!心中竊喜,料定韃靼此乃“強弩之末,不穿魯縞”,西北邊防,已無憂矣。

巴達榮貴于關外叫罵:“匹夫馬文升!明人不做暗事,只會鬼鬼祟祟使詐術,算什么英雄!有種出關,看我不砍了你的狗頭當蹴鞠!”

嘉峪關上,公孫向東凜然出陣:“住口!天下大定,爾等何以造次興兵!”

“哎呀?馬文升,請來個白面秀才跟我練嘴來了?你什么人,膽敢指責本座韃靼親王巴達榮貴!”

公孫向東眉宇一橫:“親王又怎樣,還不是擾民亂境的盲流之輩……”

“你說什么?臭小子,我看你是活膩了,敢藐視我們韃靼人……”

公孫向東道:“我父親曾經教導過我——故我深知韃靼生產生活受天時制約嚴重,但凡水草衰敗之際,霜雪寒風,牲畜活不下去,人民生活難以為繼,只能南下搶掠……但是,明朝既已與韃靼定下盟約,就像當年遼宋澶淵之盟一樣,每年賜給韃靼歲幣物資,供應生活,只要韃靼以民生為大任,有需要可以再提,何以大動干戈,興兵來犯?”

“蠢貨!”巴達榮貴道:“人家給的哪有自己搶的用著踏實!況且給多給少看人家臉色,自己搶就隨心所欲,這樣的生活多痛快啊!哈哈哈哈……”

“什么?”公孫向東怒道:“此乃強盜之語,狂浪之言!看來家父對韃靼的判斷是錯誤的!”

“你爹是個蠢貨,你也是個蠢貨,哈哈哈哈……我真想知道你爹是誰?”

公孫向東道:“我爹是前朝陜西平章政事阿必寶哈之后——阿丹,我娘是敦煌美女阿伊莎。”

“哈哈哈哈……還敦煌美女……”巴達榮貴正狂笑著,忽然一怔:“阿伊莎?哈哈……十年前,我玩過一個潑婦,也叫阿伊莎,那是阿希格從甘肅給我抓過來的!”

“什么?!!!”公孫向東驚恐萬狀,問道:“阿希格……把阿伊莎獻給了你……”

此時,阿希格已是韃靼大將,出陣笑道:“哈哈哈哈……果然是冤家路窄!東兒,想不到你投靠了大明,我卻在這里吧?!”

“舅舅……你把娘……”公孫向東目眥盡裂,吼道:“你把娘怎么樣了!我爹呢!”

“哼。你娘跟了你那個沒出息的爹,原本想著他還是前朝后裔,能跟著沾點光,結果竟是一筆賠本買賣!”阿希格獰笑道。

“所以……你就把娘獻給這個土匪了?”

“那當然!老爺子死得早,她來投靠我,當然得聽我這個大哥的!那個沒用的男人還說什么要帶她去西安老家,真是狗屁啊,祖宗的那點福澤早耗盡了!與其讓我妹妹跟著他吃苦,不如殺了他,早點讓我妹妹脫離苦海,也讓我過過衣食無憂的舒坦日子……”

“什么?舅舅你殺了我爹?!”公孫向東大驚。

“哼。那種沒用的男人,連個女人都養不起,不必活了。”

“啊!!!”公孫向東怒不可遏,眼中流出熱淚。

“還不止呢……”巴達榮貴道:“那個潑婦,被我玩弄了之后,也上吊死了,哈哈哈哈……貌似她對她的窮漢子很癡情啊!”

“啊……!!!”

嘉峪關上,一聲撼天動地的悲呼,有道是,圣賢不平托日月,天地不平怒風雷,公孫向東咬牙流淚,雷霆般從關上騰空而起,流星一樣直指大將阿希格!說時遲,那時快,韃靼兵萬箭齊發,盡皆被鐵布衫擋去,公孫向東利掌擋住阿希格大刀,反抓刀刃,將阿希格拋出十丈之高,重重落地,被韃子兵保護,阿希格大驚,一時間還來不及反應和思考……

馬文升見公孫向東被圍,正要開關,命大軍悉出,時敵寡我眾,可與韃靼決一死戰,怎料,此時沙場竟然響起琴聲—— 《引商刻羽》。

公孫向東自創此曲,曲調異常,凄慘悲愴,一時間嘉峪關黃沙漫漫,殺機四伏,地動山搖……

浩浩黃土!颯颯秋風!風土交融!凝成四人!雄壯無比——

速不臺,者勒蔑,哲別,忽必來。

此四人,合稱“蒙古四獒”,乃成吉思汗手下四位開國功臣。

武將復蘇,狀若秦俑。公孫向東琴弦一掃,速不臺手持金光錟,沖入保護圈中,一矛將阿希格挑起——琴弦一挑,哲別眼疾手快,一箭便射穿了阿希格首級,腦漿濺了一地……

韃靼名將耶薩見狀,驚呼:“這……這是速不臺、者勒蔑、哲別、忽必來四位太爺爺啊!”正看著,公孫向東琴弦再掃,耶薩已被身后忽必來彎刀劈成兩半……

卻說公孫向東狂掃神琴,“蒙古四獒”聞聲而動,沙場大開殺戒,嘉峪關上的明朝眾臣看得魂飛魄散,馬文升目光如炬,一時間說不出話來。甘肅總兵官毛銳瞠目結舌,凝視著四位蒙古虎將,再看公孫向東,方知這世上不只有驚人武藝,更有動心文曲——那曲磅礴狂放,十指連彈之際,虎將聞聲而動,以必死之心,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蒙古名將受琴法馭之,臨敵之際,斬馬刀現,一刀劈下,人馬俱碎……

這公孫向東,到底是何許人?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想提出這個問題,而對于公孫向東來說,他是什么人已經不重要了。他只知道,他已淪為了孤兒,千里尋親……突然化作了泡影!父母慘死,心中雷霆萬鈞。十年前,原來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淪為孤兒了,可他卻踏踏實實在月牙泉傻等了十年,十年前的他,還是一個十歲少年,與駱駝、鴿子、綿羊為伍的西域少年。他不停地放出信鴿,不停地寫信,卻從來不見信鴿飛回來,他也不知道信鴿會飛向哪里,由于強烈的思念,他只是不停地寫,流著淚寫……

“鴿子啊鴿子!快吧我的思念帶到爹爹娘親那里!全靠你了!”

有誰知道,在西北蒼涼的大漠里,有一道月牙泉,十年前,有個滿懷殷切期待的小朋友,在那泉水邊,放走了信鴿,擦干了淚。多少次,他想從這茫茫大漠飛奔而去,回頭卻又看到身后奶奶一臉的艱辛。十年之后,又有誰解釋他這些年來,等待的意義……

嘉峪關之戰完勝!公孫向東生擒韃靼主帥巴達榮貴。

第二天清晨,巴達榮貴的頭顱,已經被懸掛在嘉峪關外,城樓上旌旗飄揚,旗下垂一長縵,上書十六字: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邦國再強,好戰必亡。

之后,五朝元老馬文升立即回宮,慷慨激昂向朝廷重磅推薦公孫向東,待皇上召見時,已不見老少蹤影……

正德皇帝好奇心十足,揚言一定要尋此高人,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五朝元老的馬文升,如此激動,目光如炬地推薦一個人,仿佛在寄托一種夢想和愿望一樣……

后來聽說其隱居關中,著書立說,倒是有人讀過他的文章,卻從未見過本人,只在書中扉頁,得到一首落款為“公孫”的《嘆道詩》:

道作無時何須有,道來有時總歸無。

有無無無無悟道,無有有有有道出。

意有意無非真意,上觀有無天下忽。

無中生有人道處,有而道無大道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暨市| 兰溪市| 贡嘎县| 比如县| 云安县| 依安县| 读书| 驻马店市| 保德县| 华蓥市| 苍山县| 玛沁县| 彭泽县| 洛川县| 长沙县| 宜川县| 墨江| 平乡县| 泉州市| 镇安县| 眉山市| 房产| 临颍县| 嘉黎县| 和田市| 通辽市| 广丰县| 威远县| 资阳市| 云安县| 聊城市| 漳州市| 嘉荫县| 娄烦县| 玉屏| 新兴县| 青州市| 福安市| 乌恰县| 漯河市|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