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源年鑒.2018
- 渭源縣縣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
- 3229字
- 2020-08-25 09:43:46
組織工作
【概況】縣委組織部現有干部11人,組織部部長1人,副部長2人,正科級干部1人,副科級干部3人,內設辦公室、干部股、組織股、黨教中心、人才股5個股室,縣委人才辦、縣委黨聯辦設在組織部。
【組織建設】2017年底,全縣有基層黨組織666個,其中黨(工)委20個、黨總支47個、黨支部599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到55.21%和91.35%。擴大黨組覆蓋面,在縣人大常委會機關等13個單位設立了黨組,在縣旅游局等22個單位設立了分黨組,全縣黨組總數達到77個,實現了應設盡設。
【組織動員和服務保障建設】發揮各級黨組織核心領導和戰斗堡壘作用,實現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群團建設、引導群眾、服務群眾以及村民自治的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從農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復員退伍軍人、農村致富能人中選拔致富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調整撤換村黨支部書記7人,培育“雙好雙強”型(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好,帶富能力強、協商能力強)村級后備干部120人。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動員全體黨員服務農村發展、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窗口單位和服務單位設立黨員示范崗,引導黨員亮身份做貢獻。開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對面積在120平方米以下、條件簡陋的8個村級活動場所進行改造提升。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村級發展光伏產業項目61個,以省委組織部黨費補助的13個村390萬元作為村級集體經濟引導資金,逐步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深化黨內關懷,先后列支18.6萬元黨費走訪慰問基層干部、老黨員、困難黨員和村老骨干。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開展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圍繞推進政治建設標準化、組織設置標準化、班子隊伍建設標準化、黨內組織生活標準化、黨員教育管理標準化、基礎保障建設標準化和考核評價標準化的“七化”要求,為農村、機關和國有企業黨支部分別確定了重點工作內容和創建重點。嚴把黨員發展質量和程序,嚴格按照“四公示、四備案、三請示、兩決議、兩批復、一預審”程序和“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要求發展黨員。全縣有黨員15229名,其中女黨員2924人、占19.2%,少數民族黨員24人、占0.16%,35歲以下青年農民黨員2595人、占17%。
【黨員教育管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科級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村黨支部書記為重點,分層分級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輪訓班11期,培訓各級各類干部1873人。開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233所,組織黨員、帶動群眾學習。運用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把黨員學習教育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會發展等中心工作相結合,推動黨員干部提振精氣神、展現新作為。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全面推廣“6+X”主題黨日活動,在抓實組織集中學習、重溫入黨誓詞、繳納當月黨費等6項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創新延伸民主議事、服務奉獻、扶貧攻堅等多項主題活動。
【干部教育培訓】開展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制定印發《2017年全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安排意見》,先后舉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駐村幫扶等專題培訓班38場次,培訓7600人次,選派77名科級以上干部參加省市調訓,120多名科級干部參加省市網組織的網絡培訓,與福州市晉安區委組織部簽訂了互派干部掛職和開展干部培訓工作的協議,選派2名干部到晉安區掛職鍛煉、選派38名黨政干部到晉安區考察學習、選派教育衛計系統74名專業人才到晉安區相關領域進行培訓,不斷提升領導班子思想政治水平。
【干部選拔任用】牢固樹立“三個大力選拔、三個堅決不用”的用人導向,嚴格執行《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干部任免事項守則》,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探索建立六種情形干部容錯糾錯機制。突出政治標準,嚴把干部考察各個環節關口,樹立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著力在農村基層、項目建設、脫貧攻堅一線加大對優秀干部的識別、培養、考察和選拔,特別是把脫貧攻堅業績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注重在扶貧主戰場評價干部、發現干部、選用干部,著力在基層一線識別、培養、考察和選拔優秀干部56人,交流57人(脫貧攻堅一線提拔39人,交流38人)。同時,根據班子建設和年輕干部成長需要,不斷加大“三方面”干部和后備干部培養力度,促進其盡快鍛煉成才。
【干部教育管理】深入開展“兩談一提”活動,開展談心談話2840多人次,任前廉政談話68人次,開展談話提醒43人,函詢9人,誡勉談話4人。開展任期經濟責任審計19人,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48人。超職數配備干部消化干部8人,多崗位交流干部42名。暢通干部“下”的渠道,采用改任非領導職務等形式,調整不能勝任現職而“下”干部13名。結合領導班子考核、干部考察等工作,廣泛開展談心談話活動,通過縣委書記專門談、縣委常委調研談、組織部長定向談、組織部門全面談等不同方式,廣泛征求對優化班子結構、干部培養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全縣先后開展談心談話1200多人次,收到干部個人訴求118條、意見建議86條。積極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建成了“12380”干部監督舉報系統,進一步暢通電話舉報、信訪舉報和網絡舉報等“三位一體”的群眾監督信息渠道,使監督工作延伸到各個領域,形成了干部監督強大合力。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制訂《農村實用人才摸底方案》,把農村種養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人、鄉村科技“明白人”、致富帶頭人等各類業績突出的農村從業人員作為選才對象,由鄉鎮初審登記,縣農村實用人才領導小組審核把關,評定生產型能手2491人、經營型能人311人、技能服務型能人1273人、技能帶動型人才132人、社會服務型能人22人、其他實用人才22人,共4251名農村實用人才,分級、分類進行登記造冊,全面更新了農村實用人才信息資源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在全縣農村實用人才中評選出30名“渭源縣農村實用拔尖人才”,每人發放書報資料費補助500元,并落實“三優先”待遇。評選出有示范帶動作用的10個“渭源縣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優先安排全縣人才庫中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聯系指導業務,優先安排開展各類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優選安排實施各類惠農項目。
【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建強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健全“六項機制”,全面實施六項計劃,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改革升級。全縣科技特派員參與實施元古堆村養殖園區、馬鈴薯良種工程等涉農項目18個,總投資達467萬元,建立田家河鄉元古堆村苗木基地、峽城鄉秋池灣村金銀花種植等農業示范基地18個,130畝,電子商務平臺28個,開展農業科技集中培訓38場次,培訓3260多人次,編印教材12種,印發各類培訓資料12000份。分批派出20多名科技特派員到浙江中醫藥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蘭州大學等省內外科研院所開展學習交流,破解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難題。
【人才工作機制改革】積極開展重金引進急需緊缺專業教師的“剛性引才”和協議引進高層次醫療專家來渭開展服務的“柔性引才”工作。對教育部部屬重點院校、“985”“211”及省屬重點師范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兌現8萬元住房補助、5萬元學費補助,本科生兌現住房補助5萬元、學費補助3萬元,大力引進語文、數學、英語等急需缺專業教師13名,有效改善了教師隊伍結構,提升了教育科研能力,推動了教育教學成績的提高。積極與蘭大二院等省市重點醫院協調聯系,通過開展遠程會診、專家坐診、學術報告、示范手術、送醫下鄉等服務形式,引進甘肅省人民醫院、蘭州市人民醫院、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專家教授30名,給渭源縣各級醫院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培養了一批業務骨干,提升了全縣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在教育、衛生、水利等重點民生行業,餐飲、駕駛、電商、文化旅游等新興特色產業,種、養、加等支柱產業,“灞陵鋼筋工”“渭源巧媳婦”“渭河青年領頭雁”等外向型勞動力品牌從業人員等12個領域中,經過全社會廣泛推薦、微信公眾平臺在線投票、行業知識測試、現場技能比賽、專家綜合評審等辦法,評選15類“行業能手”4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