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蓮湖歷史(1925-1978)
- 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組織部 中共西安市蓮湖
- 5315字
- 2020-08-25 09:45:36
第一節 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蓮湖黨組織的活動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一場席卷全國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運動聲勢之浩大,發動群眾之廣泛,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通常把它稱為中國的“大革命”或“國民革命”。在這一時期,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發動的北伐戰爭取得了重大勝利,控制了南部大多省份。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的實踐中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和壯大,特別是1925年5至6月領導的席卷全國的“五卅運動”。隨著運動的推進和發展,不少原來沒有黨組織的地方,都相繼建立了黨組織。革命的種子一經播撒,便迅速在三秦大地上成長、壯大起來。中共蓮湖地方組織就是在大革命運動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并且把蓮湖地區的大革命運動推向高潮。
一、蓮湖地區共青團組織的建立
在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蓮湖地區是西安黨、團組織活動最活躍的地區。西安最早的黨、團組織——中共西安特別支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西安第一支部,最早的市級黨、團領導機構——中共西安地委和共青團西安地委,都誕生在這一地區。西安黨、團組織的早期機關刊物《西安評論》的編輯部,也設在這一地區。
蓮湖地區的建黨建團工作,是從1924年開始的。從時間順序上講,先有團的組織,后建黨的組織。
1924年1月,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推動與幫助下,孫中山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通過了有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3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召開了擴大的執委會,決定在西安建立團的組織。6月,共產黨員武止戈奉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指示,在由上海去蘇聯學習前,回陜探親時,幫助建立西安的團組織。武到西安后,發展成德中學學生張性初、通俗講演所(原址在今蓮湖區立新街)職員楊宏德、陜西省議會職員宋建旭三人為團員,于同年秋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西安第一支部,直屬團中央,張性初任書記。不久,共產黨員鄒遵奉團中央指示,由上海回到西安,同在省立一中任教的共產黨員魏野疇取得聯系后,發展了14名團員,于同年12月成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西安第二支部,選舉產生了由成德中學學生張性初、何挺杰,省立三中學生正誼,省立一中學生任致遠和甲種農業學校學生師守命組成的干事會,直屬團中央。
共青團西安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一支新的革命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共青團西安組織在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雖然經過幾次整頓,出現了一些曲折,但在政治思想和組織紀律方面使團員和干部受到了教育和鍛煉。為中國共產黨西安地方組織的建立奠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基礎。
二、蓮湖地區中共組織的建立
1925年1月,黨的“四大”決定在全國建立和加強黨的組織,以適應革命大發展的需要。9月,中共北京區委派到陜西做軍事工作,同時負責整團建黨工作的特派員安存真(公開身份是國民軍第三軍軍長孫岳的秘書),和中共豫陜區委委托來西安建黨的團中央特派員、中共黨員吳化之(公開身份是單級師范教員)分別到達西安。他們在西安接頭后,以單級師范(原址在今蓮湖區報恩寺街)為據點,與先期回到西安的共產黨員魏野疇、雷晉笙、劉含初取得聯系,從10月初開始,對西安兩個團支部再次進行整頓,合并成立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西安特別支部,隸屬共青團豫陜區委,吳化之任書記,有團員28人。同月,安存真、吳化之、魏野疇、雷晉笙、劉含初一起創建了西安第一個黨組織——中共西安特別支部,隸屬中共豫陜區委,安存真任書記。11月,共青團西安特支改建為共青團西安地委。同月,中共豫陜區委副書記黃平萬來西安籌建中共西安地方執行委員會。黃到西安后,參與中共特支領導,與吳化之一起從團員和先進青年中介紹成德中學學生張性初,省立一中學生任致遠、呂佑乾、王林,省立三中學生張含輝、張慕陶等入黨;接著任致遠、王林、張含輝又分別介紹省立一中學生楊景輝、張四維和省立三中學生段希賢等入黨,特支黨員增加到20多人。1926年初,中共西安特支改建為中共西安地方執行委員會,駐地在西安桃胡巷(今蓮湖區光明巷內)。同年2月,任致遠、王林在省立一中,張慕陶、張含輝等在省立三中,張性初、王菊人、王文彬等在成德中學,李天篤、曹碧瑄、韓鼎等在敬業中學,張志超、王國璋等在單級師范,分別建立了黨的支部。任致遠、張慕陶、張性初、李天篤、張志超分別擔任支部書記。這就是中共西安地委下轄的蓮湖地區最早的5個支部。
中共西安地方組織的建立,正值中國大革命時期。于是,領導西安人民開展大革命運動的歷史重任,就自然地落在了它的肩上。
三、蓮湖地區中共組織的活動
1926年4月,投靠直系軍閥的“鎮嵩軍”頭子劉鎮華,乘馮玉祥所率的北方國民軍在豫冀失利之機,率軍卷土重來,圍攻西安,企圖重新統治陜西。省立一中、省立三中、成德中學、敬業中學和單級師范等校黨支部,積極響應中共西安地委關于開展反圍城斗爭的號召,發動學生組成宣傳隊,深入街頭巷尾,走家串戶,散發各種宣傳材料,動員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糧出糧,支援楊虎城、李虎臣等部堅持守城。6月,中共西安地委將城區一些分散在各單位的黨員按聚集點組織起來,成立了東九府街(今蓮湖區青年路東段)和西九府街(今蓮湖區青年路西段)黨支部,分別由李馥清和王超北擔任書記。中共西安地委和共青團西安地委,為了對學生加強革命教育,配合反圍城斗爭,決定以學生聯合會的名義,在省立一中舉辦暑期學校,聘請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任教。除講授基礎文化課外,還開辦有《唯物史觀》《社會科學概況》《經濟學概論》《各國革命史》《社會發展史》《中國政治狀況》《帝國主義對中國之侵略》等講座,進行思想和政治理論方面的培訓,參加學習的學生近千人。暑期學校開學后,中共西安地委將學校的黨員組織起來,建立了暑期學校黨支部,任致遠任書記。支部成立后,組織學生參加討論會,編寫《西安暑期學生》周刊,宣傳革命思想。同時,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使他們在以后的革命斗爭中成為重要的骨干力量。
西安城解圍,對關中地區革命形勢的發展非常有利。為了幫助周圍各縣發展革命力量,中共西安地委于1926年12月即委派省立一中黨員楊景輝、張四維、曹碧瑄、王德利和省立三中黨員段希賢赴興平,成德中學黨員張性初赴渭南,單級師范黨員張志超赴長安開展活動,幫助當地建立了黨的支部。同月,中共西安地委又以主要由共產黨員為骨干組建的國民黨陜西省臨時黨部的名義,在西安南教場(原址在今蓮湖區報恩寺街)開辦了政治隊,為各地培訓骨干。這個隊的教職員和學員中有中共黨員20多人,成立了中共政治隊支部,歸中共西安地委領導。翌年2月,政治隊結束,大部分學員分配各地,未分配的學員入新建的中山學院,政治隊支部隨即撤銷。
1927年2月上旬,省立一中、成德中學和敬業中學陸續復課,3校的黨支部隨即恢復了活動。與此同時,在暑期學校由王觀政、王觀德介紹入黨的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簡稱省一女師,原址在今蓮湖區青年路)學生王啟珍返回原校,介紹韓雅蘭、楊玉珊、金新民、胡景儒等人入黨,建立了中共省一女師支部。
同月25日,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成立黨的陜甘區委的決定,中共陜甘區委第一次會議在西安桃胡巷召開,宣告陜甘區委成立。3月,陜甘區委召開了區的黨代表大會,會議決定由陜甘區委兼理西安地委工作,管轄西安城區和長安縣的黨組織。同月,中共西安地委設立了第一部委員會;5月,又設立了第二、三部委員會,分片管理黨的基礎組織。蓮湖地區的黨組織,除位于城郊的北窯頭村支部隸屬第一部委和長安縣委外,其他支部均隸屬第二部委。
1927年3月,在中共陜甘區委的支持幫助下,國民軍聯軍駐陜總部為培養政治軍事革命人才,在西安北院門(即今蓮湖區委、區政府駐地)創辦了西安中山軍事學校。駐陜總部政治保衛部部長、共產黨員史可軒兼任校長,共產黨員鄧小平(即鄧希賢)任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李林任副校長兼教務主任,共產黨員許權中任總隊長。5月,學校正式開學,學校黨、團組織亦同時成立,分別隸屬中共西安第二部委和共青團西安地委。學校招收學生700余人,分為三個大隊。教學以學習軍事為主,堅持軍事、政治并重的原則,從學校領導到學員,大部分都是黨團員和積極分子。蘇聯顧問烏斯曼諾夫、賽夫林等也擔任了教學工作,學校中的革命氣氛十分濃厚,被譽為“西北之黃埔”。7月中旬,馮玉祥下令將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師生與駐陜總部政治保衛部合并編為一個旅,由史可軒帶領開赴河南。中共西安組織為了保存這支革命力量,決定由史可軒率部北上。7月30日到達臨潼康橋,史可軒只身赴富平縣美原鎮會見原國民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田生春,被田扣留殺害,部隊由許權中帶領,依附于國民軍聯軍馮毓東部以待時機。1928年5月,許權中率領這支部隊參加了渭華起義。
中共西安組織通過建立各地黨支部、開辦政治隊,建立中共省一女師支部,成立陜甘區委,創辦西安中山軍事學校等工作,為各地培訓了大批黨的骨干力量和政治軍事革命人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瘋狂鎮壓革命,殺害共產黨人。由于當時陜西的軍政首腦馮玉祥、于右任仍傾向革命,西安地區的革命斗爭還在繼續發展。4月16日,西安各界民眾在蓮花池(今蓮湖公園)召開了“擁護國民軍肅清后方,會師中原”大會。會后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5月3日,西安學生及民眾1萬多人在紅城舉行了中山門
落成典禮暨歡送國民軍出師潼關大會。省立一中、成德中學、敬業中學和省一女師等校的黨團組織,通過學聯、青年社等團體,發動和組織大學生踴躍參加了這場支持北伐和反對蔣介石叛變革命的斗爭。省一女師學生、共產黨員胡景儒作為學生界代表,在5月3日的大會上發表了演講。接著,這些學校的學生在黨團組織的支持和引導下,又參加了全省性的反英運動、平民教育運動、反對何經緯運動
、非基運動
和“紅五月”紀念
等各種社會政治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有的散發傳單,在群眾場合發表演講;有的組織游藝活動,演出宣傳革命的劇目;有的舉辦平民學校、夜校,動員民眾參加學習。在5月5日舉行的“紅五月”紀念大會上,學生們高舉馬克思、列寧和孫中山的畫像,高呼口號,聲討蔣介石的反革命罪行。在此期間,成德中學的學生,還成立了列寧主義研究會,每周周二和周五,定期舉行演講與辯論,探討應用革命理論指導現實斗爭的問題。特別是在由共產黨員雷晉笙擔任校長的省立一中學生運動尤為活躍。他們在學生中組織演講辯論會,研究和宣傳革命理論,還以“中國目前應有共產主義運動”為題,展開深入討論,使許多學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啟蒙教育,同時在學生中開展各種群眾性的活動,把青年學生吸引到革命活動中來,從而使省立一中成為當時在陜西具有較大影響的革命活動陣地。當時的西安學生聯合會辦公處即設在該校。
1927年6月,“鄭州會議”和“徐州會議”以后,馮玉祥改變立場,支持蔣、汪合流,共同反共。7月,馮玉祥電令時任陜西省政府代主席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參謀長石敬亭在西安“清黨”。西安警備司令部下令緝捕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人,解散革命團體,鎮壓群眾運動,西安地區的革命形勢急劇逆轉。中共陜甘區委通知各地黨組織暫停活動,已公開身份的共產黨員撤離西安。在1927年5月成立的中山軍事學校的黨、團組織,也隨校轉移。到1927年7月底,蓮湖地區的省立一中、省一女師、成德中學和北窯頭村等4個黨支部以及省立一中、成德中學、敬業中學和省一女師4校的團支部全部轉入地下開始了更為艱苦的斗爭。
中國共產黨參與領導的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卻在西安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大革命運動是一場以工、農民眾為主體、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前期都曾積極參加的人民革命運動,以與辛亥革命完全不同的形式和規模,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巨浪,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西安的勢力,推翻了北洋軍閥在西安的統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西安得到了更加深入廣泛的傳播,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民革命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革命,它鍛煉了各革命階級。共產黨領導工農大眾經受了革命的洗禮,提高了政治覺悟,為以后革命斗爭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大革命運動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在國民革命運動中建立起來的西安黨組織力量雖然弱小,但卻走在時代的前列。在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指引下,共產黨員以滿腔革命熱情,積極動員和組織工農群眾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支持國民軍堅守西安、策應北伐,取得了堅守西安的勝利,從而使國民革命運動在西安很快形成了勢不可當的革命洪流。
這一時期,西安黨組織還十分幼小,在全國大革命潮流的推動下,匆忙投入國民革命運動。共產黨員在群眾運動中表現了卓越的組織才能,但缺乏成熟的領導藝術;在斗爭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革命活動家,但沒有機會培養干部,沒有形成各個層次的骨干力量和領導核心;在革命實踐中,積極努力地貫徹執行黨中央的各項指示精神,但缺乏獨立思考,沒有能力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來解決西安地區革命的實際問題。因而,在馮玉祥“分共”“清黨”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完全處于被動地位。
大革命在全國范圍內失敗了,在西安地區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中共西安地方組織從失敗的經歷中,吸取深刻的經驗教訓,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帶領西安人民繼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