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式 攬擦衣

一、動作

1.把重心移到右腿,同時兩手在胸前畫小半圈

上式金剛搗碓重心在左腿,做此式要先把重心移向右腿。方法是右襠向上收緊,膝蓋上提外轉,同時左襠向下放松,膝蓋下沉內轉,左腿微斜蹬地,身微右轉,重心到右腿。兩手同時隨身向上向右向下,在胸前轉半圈。右手逆纏到右乳前20多厘米處,手心斜向右前,手指斜向右前上方。左手逆纏到胸口前10多厘米,手心斜向右前右下方,手指斜向右前右上方,兩手相距約30厘米,眼看右手中指。(圖2—1)

圖2-1

2.兩手向左畫下半圈

接著左襠向上收緊,膝蓋上提外轉,同時右襠向下放松,膝蓋下沉內轉,右腿微斜蹬地,身微左轉,重心移向左腿。兩手同時走下弧隨身向左轉,左手向左逆纏走下弧,過肚臍經左肋左側向上到左肩前30厘米,手心斜向右前右邊,手指向上。右手順纏,向下經肚臍沿胸前中線向上到嘴前20多厘米處,手心斜向左肩,手指斜向上。當右手由肚臍向上時右腳隨右手向上提起,膝屈90度,小腿垂直腳底平。兩手運行中保持30厘米處距離,手心斜相對,目視右手中指。(圖2-2)

圖2-2

3.右手右腳向右伸擊出

右腿向右伸出50厘米,與左腳在同一直線上。右腳后跟內側先著地,腳尖再微偏右15度落地。著地后右襠向上收緊,膝蓋上提外轉,同時左襠向下放松,膝蓋下沉內轉,左腳蹬地漸成箭步,身微右轉,右腳大拇趾、二拇趾、三拇趾、四拇趾、五拇趾依次落下,右腿屈膝弓起90度,重心到右腿。在右腳落地同時,左腳尖抬起向右轉15度落地,左腳與右腳大致平行。在左腿蹬右腿弓時,右手隨右腳一起向右逆纏運行,過右眼后向下到肩前,再漸向右伸出到右腳上方,與肩同高,手心斜向前,手指斜向上,手腕平不凸出。右手向右時,左手逆纏到嘴前再向下經胸到肚臍前。當右手向右運行八九分時身微向左轉,使稍偏右的上身回正。左手向下到左小腹前,手指斜向下,肘屈成半圓,右手依靠慣性運到十分,眼神注視右手中指甲。(圖2-3)

圖2-3

成式后要虛領頂勁,沉肩墜肘,胸空腹實,氣沉丹田,合襠塌腰,臀向上泛。兩腳蹬地,兩膝又要向內合又要向外撐。凡身體兩側名稱相同的,如手與手、肘與肘、膝與膝要相合。手運行時目視右手指,手到位后看右手中指甲。腳要十趾抓地,抓地了涌泉穴才會虛,氣往下沉站得穩。

二、動作提示

(1)兩腳相距50厘米的原因是兩腳邁開一步大約50厘米,大個子多一點,小個子少一點。

(2)許多拳友初學此式,向右展右臂時,身子向右傾斜,失去立身中正。造成傾斜的原因是右襠應上提收緊,卻未上提直向右去,應注意糾正。

(3)右手向右運行時中氣要從中而行,中氣既不可偏前也不可偏后,即胳膊不可前卷也不可后翻,偏前了前傾,偏后了后仰,皆不符合中氣要從中運行的要求。氣要運到中指,中指勁到,其余指勁皆到;中氣是由心中發起,越過乳、腋入肩膀內骨中,由骨髓充肌膚徐徐運行到手指。

(4)右手向右運行到八九分時,讓右手依靠慣性運到十分。同時,左襠微向后松,身微左轉,右腿微蹬地,重心微向左移,身向北。兩腳蹬勁上傳到兩睪丸之間,右肘要向上泛一二分,不可多也不可少,多了肘前合,內氣只能到肘,少了身偏后胳膊會直而無力;肘與肘、手與手、肩與肩、胯與胯、膝與膝,凡是名稱相同的都要合住勁,全身形成合勁。

(5)重心到哪邊腿,哪邊腿是實腿。實腿指承擔全身重量六成。另一腿則是虛腿,虛腿承擔全身重量四成。我們說重心到哪條腿是個籠統的說法,實際上重心線不在腿上,而在實腿襠的垂線上。

(6)手腕要平,不要彎曲形成夾角,這就是直腕。從健身角度講,手腕平了血液易流暢,夾角則會有阻力,血液流通會受影響。這也是中醫講的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的道理。從技擊角度講,平了手形變化空間大,有了夾角手形變化空間小。

(7)指頭肚要稍向后用力。不用力,則周身之力運不到指頭尖。

(8)轉動時胳膊和腿的角速度要相同,不然的話,身體會擰成麻花。

三、拳理拳法介紹

(1)打拳兩手活動范圍是左手在左半身活動,右手在右半身活動,一般都不越線。兩手向上,除個別動作外都不要超過眉毛。

(2)太極拳是用心意打拳。手足運動,是摸得到看得見的有形太極,心意是摸不到看不見的無形太極。打拳要用無形太極帶動有形太極,也就是要用心意運轉帶動手足運動,心想干什么,手足則自然干什么。

(3)太極拳要練理不練氣,理是陰陽變化,順其自然。理通氣自通,氣通了手指頭尖有發脹發熱的感覺。專門練氣,則身手僵硬,不易變化。理是身體,沒有身體氣不能存在。沒有氣,身體也不存在,二者是合一的。理又是理,氣又是氣,兩者又是分開的。

太極拳不主張練用掌劈石的硬功夫,認為這么練會把手練硬,硬則反應不靈。練理則理直氣壯,練理是練順其自然,不強力而為之。例如,對方向前推我,太極拳不是練我如何用力抵擋,做到巋然不動,穩如泰山,而是練如何自然地把對方勁化掉,再自然地輕松折回。我們打太極拳動作符合自然就對,勉強而為之就不對了。

(4)太極拳被稱作內家拳,是說它用的是內勁,什么是內勁?內勁就是內氣、中氣、丹田之氣。當心想發力時,氣由丹田發出,經兩脅到兩肩,進入骨髓之中傳到手上,它是由纏絲勁傳到手上的,所以纏絲勁就是內勁,纏絲勁的路線就是內勁的路線。

(5)太極拳常說的中氣,有時又稱內氣、心氣。中氣上通頭頂百會穴,下通脊椎二十一椎(長強穴),從脊骨中運行,此處一通,則上下皆通。全體之氣脈都通,自無倒傾之弊。腦后二股筋之間的無筋處是中氣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前后任督二脈也是輔助中氣上下運行。打拳要求中氣不偏不倚,不是看它的形跡,而是神要自然得中。四肢之中的中氣是脊椎中氣的旁流,非另一股中氣,只要脊椎中氣不偏,四肢中氣自然不偏,與四肢上下、屈展、直彎的形跡無關。

(6)太極拳要求手腳一起運動,手到腳到,同起同落。口訣說:“手到腳不到,打人不得竅。手到腳也到,撂人如薅草”。實際上,當手腳向前時,腳要先早一點點落地,如果晚了一點點,恐怕會跌倒在地。這一點我再細說一下,打拳時,肩前那根大筋隨著襠上那根大筋轉動,手腳各隨著自己的筋轉動,使全身動作協調美觀。如果不隨著轉動,就成了消耗內勁的阻力。

(7)動作能慢只管慢,慢了才能細細品味手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氣到了沒有,全身配合了沒有。不能這式沒打完就打下式,下式剛開始又急著打下下式。也不能這式打完中間出現停頓,要在上式完后,內氣開始外溢,即開始打下式,這種連接叫得勢爭來脈,它如同接力賽的交接棒,雙方交接要恰到好處,這樣打拳就同行云流水般順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云龙县| 定陶县| 高雄县| 黄骅市| 沙湾县| 济南市| 阿拉善右旗| 安远县| 柳河县| 吴忠市| 静海县| 台南市| 交口县| 高雄县| 孟连| 祁阳县| 溧阳市| 阳信县| 凤冈县| 历史| 安陆市| 鄂伦春自治旗| 彰武县| 新邵县| 瑞安市| 巴楚县| 双桥区| 旅游| 正定县| 屏山县| 公主岭市| 太康县| 任丘市| 新沂市| 聂荣县| 苗栗市| 襄樊市| 望城县| 太康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