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榆林歷史(第二卷)
- 中共榆林市委黨史研究室
- 630字
- 2020-08-25 09:43:03
第一編 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和向社會主義過渡
(1949年10月—1956年9月)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時間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轉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時榆林境內設有榆林、綏德兩個分區,同屬中共陜北行政區委員會領導。1950年4月,陜北區黨委撤銷,兩分區直屬中共陜西省委領導。到1950年底,榆林、綏德兩分區改稱專區,榆林專區轄榆林、神木、府谷、定邊、靖邊、橫山6個縣,綏德專區轄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洲、延川、子長8個縣。1956年10月,綏德專區撤銷,其所轄延川、子長2縣劃入延安專區,其余6縣合并入榆林專區。
新中國成立初期,榆林、綏德兩分(專)區依靠人民力量,建立健全中共組織和各級人民政權,清匪肅特,鎮壓反革命,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進行了社會改造和民主改革,開展了抗美援朝運動,整風整黨,推進了黨的建設,恢復發展了國民經濟,為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準備了條件。
1953年,榆林、綏德兩專區以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為指導,開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實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同時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召開了各縣人民代表大會,實現了普選,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推進了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到1956年,榆林、綏德兩專區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實施,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來,實現了最深刻的社會歷史變革,為榆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