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力如
- 中共陜西省黨史研究室 中共志丹縣委
- 3483字
- 2020-08-25 09:42:04
回憶與曹力如、劉文蔚交談經過(節選)
1945年11月的一天,國民黨晉陜綏邊區總司令部代理總司令朱耀武在總部設宴招待綏遠客人。他即席告訴副官長彭爾玉,說過幾天延安將派曹力如來榆公干,注意安排接待。當時榆林國共合作局面尚未破裂,延安代表來榆歷來公開,榆林方面也很注意禮節。曹力如即將到來,令人喜出望外。
兩天后,曹力如來到榆林。一天深夜,他派人送來習仲勛給我的信。次日下午,他又來到我們住處,命他的警衛員張守國站立在門外,擋住所有來者。我們密談了兩小時。
習仲勛的信至關重要。在國民黨大肆反動宣傳,人心浮動乃至反復,我和胡景鐸都為此而深感為難的時候,習仲勛向我們交了底:“仗非打不可。”他強調了抗戰勝利后時局變化的特點,指出蔣介石機關算盡,不過是玩弄欺騙輿論的把戲,其目的在于用虛假的和平掩蓋他們為把內戰強加到中國人民頭上進行準備的事實。習仲勛說,他相信與蔣介石的決戰將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后一場戰爭,中國人民必將贏得勝利,建立新中國。他要求我們做好一切準備,做到一旦有事便可立即行動。為保證起義成功,既要有英雄氣概,又必須謹慎小心,充分估計各種阻力,精心策劃,做到萬無一失。要特別注意骨干力量的發展和鞏固,這些人有什么困難,要全力幫助。要進一步放寬視野,團結更多的人到我們隊伍中來,凡是愿意跟我們干或合作的人,都應當熱情歡迎。對于歷史上犯過錯誤乃至與人民做過對的人,只要在關鍵時刻站在人民一邊,或者至少不破壞,則應寬大為懷,以體現政策的威力。要防止隨意殺人。習仲勛囑我,迅速將他的意見轉告胡景鐸,延安將派得力干部前來協助工作,他本人也將隨時在邊界地區會見我和胡景鐸。
我和胡景鐸歷來依賴習仲勛,我們從小是同班同學,情誼至深。他和我的關系險些送了我的命,我卻不但不悔,反而更喜歡他。我贊賞他的忠厚和膽識,既是革命,不光堅持到底,而且敢想,敢干,敢負責,使人感到他是一位靠得住的朋友,愿意聽他的。
這次習仲勛的信精辟地分析了時局,戳穿了蔣介石假和談真備戰的陰謀,明確提出起義的要求,還有什么話可說呢?一切猶豫顧慮,都是多余的了,可以行動了。
我向曹力如表示,有習仲勛的信,大家便有了主心骨,不會上反動宣傳的當了。我們現在還沒有拿到整塊的指揮權,胡景鐸只是陜北保安指揮部副指揮,部隊也不成系統,但我們的骨干力量已經建立起來,只要我們把以胡景鐸為核心的軍事指揮中心建立并鞏固起來,我們便不僅能端掉整個保安部隊,而且二十二軍的部分也能拉過來。如果八路軍主力配合,我們甚至可以拿下榆林,動員鄧寶珊先生換旗,領導起義,我和胡景鐸做具體工作。那將是一個壯舉。
為防萬一,我燒掉習仲勛的信,又立即給胡景鐸寫了信,派警衛員王鵬星夜送到波羅堡。
幾天后,胡景鐸專程來榆林。我向他談了習仲勛的要求、曹力如的談話以及我匯報的情況。胡景鐸完全贊同我的談法。他很興奮,說習仲勛始終保持與我們的聯系,在關鍵的時刻給我們講實話,講真話,夠朋友,沒有什么可顧慮的了。我們說干便干,絕不拖泥帶水。
胡景鐸述說了他對發展和鞏固骨干、培訓干部、人員安排、兵力部署、通訊聯系的考慮。榆林方面尚需我來應付,以掩護波羅和石灣方面的工作并進行各方面的聯絡。我完全贊同胡景鐸的意見。他想得周到,說明決心大。在時機成熟時,就按習仲勛的要求,發動武裝起義。
1945年年底,劉文蔚再次來榆林告訴我,綏德地委已接到習仲勛指示,要求他們配合胡景鐸的工作,地委已召集邊界地區負責同志開了會,做了布置。此外,習仲勛已調師源到綏德,以加強北線的統戰工作。師源與胡景鐸同學,為便于工作,他不久就將去胡景鐸部。
1946年春,師源持習仲勛信到波羅。師源走后,胡景鐸來榆林,說他與習仲勛、師源無話不談,商定了下一步如何聯系和亟須解決的一些具體問題。不久,范明持習仲勛給胡景鐸的第二封信到波羅,就起義的組織領導進行了安排,傳達了中共中央和西北局北線戰略的指導方針。
范明在波羅期間,劉文蔚說習仲勛囑他告訴我,波羅、石灣方面的工作有人負責,我應以主要精力注意榆林當局的動向,掩護胡景鐸的工作,在中央和毛主席做出起義發動指示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1946年夏天以后,國民黨向各解放區全面進攻,胡宗南雖未進攻陜甘寧邊區,但氣氛已日趨緊張。榆林特務加緊了對我的監視,我的衛士外出多次被搜查、盯梢,信件丟失。我迅速將情況通報胡景鐸,要他密切注意,采取果斷措施以應付不測,并要他來榆林見面。
胡景鐸不愿前來,深恐被扣而貽誤大事。我以為,由于我們在波羅、石灣方面都有良好的關系,反動人物都受嚴密監視,敵人不至于掌握更多的情況,沒有確切的證據,他們絕不敢輕易動手。不來反倒會引起懷疑。所以還是要他來,只要做得適當,是可以過關的。后來胡景鐸終于還是來了榆林。
1946年7月10日前,胡景鐸兩次向我通報情況,言及多方走漏消息,已無法保密,要我做好隨時離開榆林的準備。10月9日接到第三次通報。來人說,事變提前,陜甘寧晉綏聯防軍首長王世泰、張仲良已率教導旅北上,武鎮已經打響,不日解決,要我兩日內趕到波羅。我迅速離開榆林,胡景鐸派特務營營長楊憲臣率騎兵接到防地。
舉行誓師大會時,胡景鐸發表講話,激昂陳詞,痛斥蔣介石賣國獨裁,揭露其內戰罪行,決心站在人民一邊,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領導下,埋葬蔣家王朝,解放全中國。戰士們高呼口號,聲震云天。山城沸騰了,無定河沸騰了。
起義勝利,中央決定組建西北民主聯軍騎兵第六師,胡景鐸任師長,我應習仲勛電召回延安。
在榆林的一段時間,簡直是度日如年,壓抑、焦慮、緊張、興奮,百感交集。波羅山城的誓師,使人如釋重負,頓覺輕松,心情之愉快更是十年來所未有。我們終于向黨和人民交出了答卷。我們沒有什么堪于盛贊的豐功偉績,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在大敵當前,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沒有退縮。
我在延安見到楊明軒先生和習仲勛。勝利重逢,倍感親切。楊明軒先生歷述去年西安分手后他所經歷的艱難歷程,談到終于在黨的關懷下脫險回延安,真是萬幸。多年的壓抑感沒有了,他真正感受到了自由的幸福。談到橫山起義,楊先生高興地說,他一到延安,習仲勛便向他講了我和胡景鐸的情況。當他看到《解放日報》頭版“胡景鐸將軍率部五千起義”一行特號大字標題時竟興奮得徹夜未眠。楊先生追今撫昔,緬懷故友,盛贊先父胡笠僧先生的革命精神,以為傳統精神之所以偉大,在于它必有繼承者,這也便是傳統影響之所以不可忽視的原因。胡景鐸和我在黨的教育下懂得了為繼承父兄遺志必須為人民的事業獻身的道理,于是便有反蔣抗日,便有橫山起義。這是繼承,更是進步。續范亭先生說,“橫山起義是華山聚義的繼續”,這話說得太好了。
楊明軒先生把我和習仲勛的關系親切地概括為“同志加兄弟”,實在是點睛之語。楊先生回顧十年往事,感慨系之,認為習仲勛對我們的信任、愛護和幫助在我們的革命生涯和人生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堪于盛贊。我非常贊同楊先生的說法,我向楊先生說,習仲勛的性格和由此而產生的他的作風,使我印象殊深。習仲勛懂得黨的統戰理論,懂得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善于在實踐中把黨的政策和他個人的能動作用結合起來,在黨的方針指引下,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個人的聰明才智,敢說,敢做,靈活掌握原則和策略,堅定,誠實,使人相信他,愿意接近他,有事不和他商量總覺得缺少什么,從而使他的工作得以抓住人心。光講理論,只知道生搬硬套,不懂得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什么事也辦不成。“侯金榜事件”后我的處境極度艱辛,習仲勛的關切使我振奮起來,把對敵人的仇恨變成革命的行動。
習仲勛贊譽胡景鐸的行為,認為無私無畏,難能可貴。胡景鐸在國民黨的營壘里不是混不下去,不是沒官做,他是要革命。他看清了國民黨的腐敗,掌握了救國之道只能是奉行共產黨的主義,便毅然地站到人民一邊,在黨的領導下,他在實現與反動勢力決裂的斗爭中表現了革命戰士的高尚情操和勇敢精神,光明磊落,為西北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同志們的表現也是好的,在敵強我弱,舊勢力盤根錯節的困難情況下,起義前的整個準備工作中,我們的骨干力量沒有一個人掉隊,這并不容易。同志們堅定、勇敢、沉著,極好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為人民立了功。在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打擊反動分子、爭取中間人物方面也做得適當、徹底,未放一槍,未殺一個人,保證了起義的勝利。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很高興,專門接見胡景鐸和有功人員,表彰了同志們在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時,高舉義旗,在西北戰場沉重打擊敵人的英雄業績。
(節選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習仲勛紀念文集》。原標題《我的摯友習仲勛》,現標題為編者所加。口述者系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原參事,胡畯為胡希仲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