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曹力如作者名: 中共陜西省黨史研究室 中共志丹縣委本章字數: 2937字更新時間: 2020-08-25 09:42:00
皖北烽火紀略
1927年春,楊虎城將軍率部東出潼關,策應北伐,在隴海鐵路東段馬牧集一帶與奉魯聯軍作戰。曹力如當時任楊部十軍代理政治處長,中共黨內職務是支部書記。
1927年8月,因陜西“清黨”,原中共陜西省委軍委書記魏野疇秘密渡過黃河,經山西轉赴河南歸德(今商丘市)。曹力如向魏野疇匯報了情況。當時楊部損失慘重,魏、曹兩人一起向楊虎城將軍建議,部隊應立即南撤,移向皖北休整。當起程時,曹力如接待了中共中央交通員馬子敬,得知被“清黨”押送的同志,有不少人已轉到太和駐防的十九軍(后改編為四十七軍)中。他和魏野疇向楊虎城建議軍部一定要日夜兼程趕到太和縣。行軍途中,力如向官兵講形勢,鼓舞士氣,同吃同行,深受官兵熱愛和歡迎。
當部隊經過豫皖邊界時,受到當地農民武裝的阻攔。孫蔚如、馮欽哉兩師師部分駐舊縣、鹿邑后,呈請軍部下令剿滅當地“紅槍會”。由于力如在開封時,已經知道河南省委向黨內轉告農民運動情況,軍政治處均以照顧軍民關系,軍隊生存于農民大眾中,予以補充為妥,不予剿滅為由,向楊勸阻。部隊到太和后,楊虎城任命魏野疇為十軍政治處長,曹力如為二師政治處長。他們在部隊中秘密建立黨的軍事委員會。是年冬,中共河南省委派南漢宸等同志到太和傳達黨的“八七”會議精神。
當十九軍投靠蔣介石,公開身份的黨員同志轉移外地和十軍時,第二屆皖北特委成立。南漢宸任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任組織部長,蔣聽松任宣傳部長。皖北特委在太和城開辦“革命軍事政治干部學校”,由楊將軍兼任校長,南漢宸擔任副校長,從部隊和地方招收一批革命青年約400多人受訓。力如按軍政治處要求,第一個完成選送人員和提供槍支的任務。
力如到舊縣后,積極貫徹特委指示,抽出時間到農村調查,積極開展群眾工作,與地方貧苦農民交朋友,和地方開明紳士拉關系,建立各種群眾組織。他與十二里廟農民陳老天往來密切,陳向往革命,敢于斗爭,擔任了農會協會主席。有一天,力如和魏野疇、南漢宸路過孔寨見有人推磨,便派出師部的軍馬給農民使用,幫助農民解憂排難,受到群眾歡迎。農民說這個軍隊好,一定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50多年后的1983年,當記者訪問時,一些老農還念念不忘此事。1927年年底,陳老天召集農民協會會員開會,請力如講農運形勢和任務。力如向農協會員說:“農民在中國革命中力量最大,全中國農民有數萬萬之多,無論哪個朝代的兵,總離不了農民。打翻幾千年封建王朝的孫中山的軍隊,他的兵絕大多數是農民吧!今后我們要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還要靠農民組織起來,團結起來,這就是我們國民革命的目標。要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新社會,就必須依靠農民起來進行革命斗爭。現在農村需要來個大的變動。咱們農民組織起來,團結起來,就會產生偉大的力量!”他的演講博得到會百余人的歡呼聲和掌聲。
當太和縣婦女聯合會主任謝葆貞帶領宣傳隊深入農村集鎮宣傳時,多次到舊縣試演,請力如提意見。力如總是派拉炮彈的軍馬車接送他們。
1928年元旦,國民黨右派召開大會,成立國民黨太和縣黨部。中共太和縣委和皖北特委,組織一批進步的青年知識分子參加大會,在會上給予有力的揭露。指出“國民黨已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使許多參加大會的國民黨員和看熱鬧的群眾,都覺得言之有理,受到啟發。當反動分子演講時,徐象三等人把印好的傳單散發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參加大會的人紛紛走出會場,氣得國民黨幾個反動頭子灰溜溜地走開了。
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他們派出代表,分赴南京、安慶找他們的后臺。蔣介石派反動分子韓震聲坐鎮皖北,揚言要逮捕共產黨員南漢宸和魏野疇。特委決定南漢宸、蔣聽松、張學靜(友清)、王尚文(世英)等已公開身份的同志離開太和,到亳州、鹿邑去領導那里的革命斗爭。曹力如留下來堅持工作。楊虎城將軍被迫赴南京。軍部工作交孫蔚如代理,力如身上的擔子相當沉重。魏野疇領導特委機關轉入地下工作,有時到離城幾十里的鄉村中去活動,有時潛入城里指導工作。曹力如在困難環境中,團結身邊的張錫玲、李德彬等幾位黨員,加快舊縣的農運和工運工作。他還利用一切機會接近孫蔚如,向孫蔚如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一定會勝利,這是毫無疑問的。”并借用楊虎城的話說:“如果今后形勢發展到暫時難以合作的時刻,你也要留有后路。”由于力如的耐心說服,所以在代理軍委書記宋樹勛叛黨的嚴重時刻,孫蔚如在執行蔣介石“清黨”命令時,都以“明清暗保”的辦法,把宋樹勛出賣的上百名共產黨員,全部發給護照和路費禮送出境。其中部分同志參加了皖北革命暴動。在這關鍵時刻,曹力如表現得精明干練、遠謀深算。
為了籌劃武裝暴動,特委決定召開秘密會議。曹力如接到魏野疇的通知后,把舊縣黨的工作交張錫玲負責,趕到太和城籌備特委擴大會議。為了安全起見,曹力如取得孫蔚如代軍長的認可,在太和城里東大街,打掃了一個庭院,以軍部招待處名義作為會場。1928年2月9日夜,中共皖北特委在這里召集了擴大的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地方和軍隊黨組織的代表或負責人共70多人。會上,由魏野疇宣讀中共皖北特委制定的《傳達中共“八七”會議告黨員同志書》;做了工作報告;制定出《執行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動,建立豫皖平原根據地》的決議案;會議宣布了中共皖北臨時特委組成人員,曹力如當選為特委委員兼特委秘書長。
2月10日中午,曹力如回到舊縣,找到陳安國,傳達特委會議精神和任務,讓陳安國在碼頭工人和小車夫中開展宣傳工作,籌備建立工會小組,在農村中組織農民自衛軍(赤衛隊)。因宋樹勛的叛變,力如被迫離開師部,直奔太和東南區的王官集。這時特委的工作很忙,馬子敬從上海帶回中央指示信,急需傳達貫徹。發動暴動后的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的一些文告文件急待提前起草。這時,魏野疇帶胡懷西、申明甫巡視阜陽西區呂寨、長官、新蔡尚未回來,力如派人星夜兼程去找魏野疇,并派交通員把復寫的文件向河南省委和陜西省委轉送,讓那里的黨組織盡快了解中央的方針和策略。力如在抄寫給陜西省委的信中著重寫道:“現在的策略是發展群眾斗爭,領導群眾暴動,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他強調必須對工農群眾、黨員以武裝的訓練,做好工農武裝暴動前的必須條件。在文件包裝前,力如還把皖北特委武裝農民自衛隊的事例,寫信轉告陜西省委的領導同志。
1928年4月9日晨,皖北特委發動了兵農聯合大暴動,于當日在太和東南區的王官集(屬阜陽縣)召開兩萬余人的群眾大會,宣告了皖北蘇維埃政府和皖北工農紅軍總指揮部成立。李烈飛向群眾講了話,特委委員高望東宣布李端甫、李烈飛任皖北蘇維埃政府正副主席,昌紹先、杜聿德任皖北工農紅軍正副總指揮,曹力如任皖北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并決定立即開展打土豪、分財產的革命行動。
散會后,曹力如、高望東、昌紹先、李端甫、李烈飛、蔡甲午、胡英初等同志聚會研究革命政權建立后的施政方針及與特委書記魏野疇的聯系等問題。一連三個晝夜沒有休息的曹力如,仍堅持處理事務。
皖北暴動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而失敗。魏野疇、杜聿德等同志壯烈犧牲。力如得以脫險,躲在群眾家中,后化裝返回陜西。他毫不灰心,回到陜北保安縣(今志丹縣)后,與劉志丹等同志開創了陜甘武裝斗爭。
曹力如等同志在皖北太和、舊縣撒下了革命火種,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里燃燒、蔓延,直到1949年獲得徹底解放。皖北人民將永遠懷念革命老前輩曹力如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