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尊重:即便處境卑微,也可以獲得尊重
- 生活需要儀式感2
- 魏文翼等
- 2521字
- 2020-07-31 18:58:23
秦臻
閨蜜薇薇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擁有儀式感,即便你處境卑微,也可以獲得尊重。配圖是一個外國小男孩眉開眼笑地吃著牛排的照片,位置定位是英國倫敦某星級酒店。
看到這條狀態后,我心想:這瘋丫頭,怪不得好久沒跟我聯系,原來是出國游了啊。就是不知道這丫頭又搞什么玄機,居然弄得這么有儀式感。
隨意看了幾眼這條狀態下的評論,卻給了我一種畫風突轉的感覺。那些留言評論的人也都是我和薇薇的朋友,但他們言語間無不透露著一股譏諷的味道。
比如:“不就是去了個高級酒店嗎,值得這么拐彎抹角發出來炫耀嗎?”比如:“我是吃不起這樣高檔的牛排呀,酒店更住不起。”比如:“唉,看了你這高大上的儀式感,我覺得自己很卑微。”
還有一些言辭更犀利的評論,讓我這個旁觀者都難以接受。我認為,薇薇這條狀態只不過是她的旅游日常,是一種真實的記錄,根本不存在什么故意炫耀。
幾天后,薇薇回國了,找到我單聚。我們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她那條朋友圈的事。
薇薇說:“你知道嗎?其實配圖里那個小男孩吃的牛排在那家酒店里是最低檔的。”
我不禁暗吃一驚: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低調有涵養的薇薇嗎?難道她真的要跟我炫耀自己吃了多么高檔的西餐?
薇薇眼珠一轉,似乎在回味當時的情景,緩緩地說:“那家酒店的牛排真的很貴,但我覺得,不體驗一次,又對不起這次旅游。我找了個位子,拿起菜單后,就開始盤算點哪種牛排。這時,我聽到不遠處有人問:‘這三位客人,你們確定只點一份牛排嗎,恐怕不夠吃吧?’我順著聲音看過去,只見靠角落的位子上坐著一對衣著樸素的夫婦和一個有點瘦弱的小男孩,侍者正在為他們服務。我看得出,這對父母是帶著孩子來享用大餐的,但因為家境不富裕,只好點一份牛排。孩子的父親靦腆地笑了笑,說:‘就點一份,我和妻子已經吃過飯了,牛排是點給孩子的。’侍者聽到這樣的答復,雖然有點驚訝,但還是禮貌而客氣地說:‘好的,請稍等,牛排一會就送上來,感謝你們用餐。’隨后,我點了一份中檔牛排,因為高檔的我真心吃不起,但又不想吃低檔的。”
我不禁對薇薇的這段經歷好奇起來,忙問:“你拍那個小孩子吃牛排的照片,用意是什么呢?”
薇薇接著說:“別急,聽我慢慢說。我和那一家人點餐后,沒多久牛排就送上桌了。我發現,我這份牛排的配菜和分量明顯比小男孩的要多,于是我猜出,小男孩吃的牛排,比我的要低一檔。接下來,我和小男孩就各自開吃了。對于我這個中國人來說,平時也沒學過西餐禮儀,只能用刀叉在牛排上亂割亂切了。但是那個小男孩的吃相,實在比我好太多。他的父母耐心地教導他正確的用餐禮儀,包括刀叉的取用順序,牛排和配菜的食用方法。小男孩很聰明,一學就會,然后眉開眼笑地吃了起來。那一幕真的很美好,得到了他們的同意后我抓住時機,拍下了照片。”
聽了薇薇的講述,我也被小男孩一家人感動了。是啊,雖然他們并不富裕,與別人相比甚至有些卑微,但他們通過用餐禮儀這種儀式感,表達了內心對美好的向往。
我說:“這確實是一幕很有儀式感的情景。”
薇薇說:“嗯,沒錯,儀式感是一種能讓我們獲得尊重的方式。我拍了照片后,馬上點了兩杯咖啡給那對父母送過去了。他們吃驚地看著我,表示不想接受這樣的饋贈。我說,我想請他們的孩子教我學習西餐禮儀,所以才請他們喝咖啡。還沒等他們答應,小男孩就開心地說愿意教我。于是,我把牛排端過來和他們并成一桌。接著,小男孩認認真真地把他剛學會的用餐禮儀教給了我。隨后,我征詢他們能不能把小男孩吃牛排的照片發布在我的朋友圈,他們也高興地答應了。”
我說:“你學會西餐禮儀可比你吃頓牛排受用多了吧?”
薇薇說:“那當然啦!用餐完畢,那位父親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對我表示感謝,他說‘其實我們家庭條件很差,根本吃不起這種高級酒店的牛排,但我們相信孩子將來必定要進入社會,所以及早教會他正確的用餐禮儀,以免在類似的場合尷尬。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這種儀式感,能體會到備受尊重服務的那種感覺,他將來就會成為一個懂得自重,也能尊重他人的人。’”
我說:“這真是可敬的一家人。看來我也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儀式感的人。”
薇薇撲哧一聲笑了,說:“別這么刻意,我覺得呢,儀式感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從而去尊重生活。只要你尊重自己,自然會有儀式感。”
薇薇說得對,儀式感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源于內心的自我尊重。很多時候,我們缺少了儀式感,也就缺少了尊重。
我自己就有過一段不被尊重的經歷。
那是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剛剛就職三個月,就迎來了元旦。
元旦前一天,公司準備辦一場聯歡會,經理通知了除我之外的所有人。看到大家積極熱情地準備著聯歡活動,唯獨我無所事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私下里問經理為什么不讓我參加。
經理有點過意不去地說:“這次聯歡會有點特別,各項環節花銷比較多,公司出一部分錢,每位員工還要各出200元贊助。你是新來的,剛過試用期,薪資不高,200元對你來說不算小數字,所以我就沒通知你。”
確實,對當時一窮二白的我來說,200元確實不算少,但是集體聯歡這么有儀式感的活動不讓我參加,明明就是對我的不尊重。與此相比,200元算什么。
我對經理說:“我愿意掏200元參加這次聯歡會。我剛過試用期,已經正式成為公司的一員,通過大家集體聯歡這種有儀式感的活動,能提升我對公司的歸屬感,還能增加我和同事們的親切感。如果我錯過了這次聯歡會,您覺得我還能在公司待下去嗎?”
經理被我的話打動了,他向我致歉:“對不起,是我考慮欠周。你說得對,這種具備儀式感的活動,是每位員工都必須參加的。這是對公司全員的尊重,更是一種激勵和榮譽。”
于是,我和大家一起參加了這次聯歡活動,還表演了一個歌唱節目,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和贊揚。
很多人在生活中感知不到儀式感,其實任何有尊嚴的人,都會發自心底地透露出儀式感。這是因為,儀式感不取決于身份地位、貧窮富貴,它是一種內在的修養,讓你擁有自重、自尊的力量。即便處境卑微,只要你擁有儀式感,時刻以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自然能迎來機遇,改變命運。
經常做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你會越來越自信、從容、豁達,周圍的人也會越來越尊重、認可、信任你,因而你在事業、愛情、生活中都會更加順遂。
世界上沒有卑微的人,只有卑微的心,讓自己擁有儀式感,樹立起內心的自尊,任何人都可以活得高貴,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