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這片浩大天地,何不御劍觀之?
- 人道風(fēng)雨
- 寧輸
- 3242字
- 2020-09-13 05:31:53
“小子你來啦!”
離恨小樓內(nèi),青燈歡快的語氣像是那看到自家店鋪里的回頭客一般熱情。
這幾日寧舒來的勤快,聽著青燈與白筆漫天漫地的瞎侃,從書樓五層歡喜宗的《無上歡喜心經(jīng)》到一層漢水晴川郡的《玉蒲團》典藏版,聊的凈是一些為老不尊的話題,更加堅定了寧舒心中對于兩個老妖怪毫無底線的印象。
用青燈的話來講就是:“我和老筆困在這近千年,出又出不去,金角小屁孩又不來,難得遇上一個你,這得是多大的緣分。”
一邊說著一邊滴下幾滴燈油,活像個哭的梨花帶雨的黃花閨女,聽的寧舒一陣頭大。
不過倒也不是沒有收獲,大概青燈覺得總拉著一個孩子聽自己說些沒羞沒臊的事過意不去,時常在閑暇之余教寧舒一些吐氣歸納,運行周身經(jīng)脈的法子,幾日下來,他胸腹中積攢的生生造化丸的霸道藥力竟是也化開了不少。
白筆笑道:“你這小子倒是福氣不錯,這青老頭的《太上蘊丹法》可稱天下煉丹養(yǎng)丹一絕,已經(jīng)超脫出傳統(tǒng)器物煉丹的路子。以身為爐,化周身丹氣為己用,對于現(xiàn)在你的情況來說最合適不過了,這等逆天之術(shù)便是昆侖山里那幫老道士也不敢輕易嘗試,動輒便炸體而亡,不然青老頭也不能與我并列在六層樓哈哈哈哈。”
“呸,真不害臊,若不是那七層樓那老女人太過變態(tài),我怎么也得去看看那七樓的風(fēng)光。”
寧舒聽得好奇心大作,不禁問道:“那七樓有什么神仙功法。”
“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兩個老妖怪異口同聲地呵斥道。
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寧舒大致知道了這離恨小樓的布局,一層樓是俗世之書,囊括千萬類,從低俗的民間艷情小說到儒家的圣賢讀物應(yīng)有盡有,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并存。
到了二樓便開始不一樣了,超越了凡人所能接受的知識范圍,由混亂時期開始的天地格局到萬族的勢力分布,再到神話傳說的記載,非常人所能讀。
再往上走,才會出現(xiàn)各類修行法門,自三層開始,越往上,修行法門越是精妙,禁忌之術(shù),生殺大法,各宗門密卷都在樓中收錄,連青燈白筆都說不上來有多少藏書在樓中。
每上一層樓的條件也是苛刻的緊,二層樓必須有初眠境中期的實力,三層樓是神思境中期,以此類推,四樓望生,五樓知夢,六樓歸虛,至于神秘的七樓,自打青燈白筆誕生了靈識后也無人上過七樓。
這兜率宮離恨小樓的來歷金角大王說不出,青燈白筆也說不出。一層樓的藏書之豐富已然震驚到了寧舒,更遑論再往上的樓層,那些修行法門著實令人眼紅。
不過寧舒倒是再自打那次后再也沒有嘗試過上二樓,青燈檢查了半天也只確定他確實是一個還未修行的普通人。
上一次純屬僥幸,若非有那個神秘的《承天效法》產(chǎn)生的一股清氣,以他目前的水平,想來也只能在一層樓里到處看看。
一層樓中倒也不乏精品,其中六成寧舒或多或少都有學(xué)習(xí)過,其余的大多是世間罕見的精妙古本亦或是在皇家重地才可能會收藏的諸子百家之術(shù),如那神朝開國法家代表所著的《商君書》,陰陽家的《陰陽天機卷》,縱橫家的《合縱連橫》,兵家的《六韜》以及儒家的《四書》《五經(jīng)》等,其中兵家和儒家在神朝尤為占主流地位,其余各家雖存在,但無法撼動兵,儒的地位。
儒家講忠恕,中庸,仁政,德治。
兵家主張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為武將所推崇。
神朝的文武兩道由最初的碰撞到微妙的平衡,直至今日的融合,稱得上是一件豐功偉績。
這些典籍平日不可見,尤其是完整版更是不會在世間流傳,平安城的藏書與之相比顯得格外寒酸,寧舒自打發(fā)現(xiàn)后便不再聽青燈白筆閑聊了,每次來除了學(xué)習(xí)蘊丹法外就只是拿著書安靜的坐在一旁細細研讀。
兩個老妖吵著吵著發(fā)現(xiàn)沒人聽他們說話了,樓中又恢復(fù)了往日的死一般的寂靜。
于是像兩團鬼火一樣飄到低頭看書的寧舒邊上。
“小子,這些破書有什么好看的,快來聽老夫給你講那司雨天神的故事。”青燈拿出糟老頭子騙小孩子的口吻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寧舒頭也不抬。
“咋的,讀兩本書就能拯救天下蒼生了,讓我瞧瞧你看的什么。”白筆用筆桿將書撐起,上面寫著《山海圖志》。
這本書是寧舒在靠近樓梯口那里發(fā)現(xiàn)的,不知道以什么動物的皮制成,像是一張地圖,原本是想看看這是哪里,距離洛城又有多遠。沒想到這上面記載的卻是各種神話怪異的東西,像是一張藏寶圖,一時間看的入了迷。
“咦,這書怎么會在這里?不應(yīng)該是在二層樓嗎?”白筆疑惑道。
“嗯......我想想,哦對是上次金角小屁孩用書砸我們的時候,他剛好是在二樓,可能是最后整理的時候遺漏了。”
寧舒看著這幅地圖最中間的一幅畫,畫中地形此起彼伏,山谷丘陵棱角分明,植被河流栩栩如生。
其中有三條江水由西發(fā)起,東入海中。
又有四座山脈最為壯闊。
三水四山鋪展在整片天地間。
將天底下分成諸多區(qū)域。
每個區(qū)域都有一個相應(yīng)的標(biāo)記。寧舒認得占據(jù)了正中及右下角一大塊的鳳凰圖騰是神朝,神朝興于岐山,據(jù)傳當(dāng)年人皇起兵統(tǒng)一人族時,有鳳凰棲于岐山梧桐而鳴,視為吉兆。
這左下方,浩浩蕩蕩一片山脈,各色氣息升騰,其中尤以紫氣為貴,想必正是金角提過的十萬大山,正是妖族興起的地方。
見那圖騰卻不似神朝的鳳凰。
竟是有三種不一樣的生物躍然于紙上。
居中的獸類從外形上看,集龍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于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
左邊的是一只三足鳥,足下抓著一輪黑日,周圍一圈紅光,作展翅欲飛狀,帶著一股霸道至極的壓迫感。
右手邊是一條蒼龍,相貌威武,半截身軀在云中,端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那浩大紫光便落在居中的麒麟圖騰上。
青燈在一旁幽幽嘆道:“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長,飛禽以鳳凰為尊,鱗甲以蒼龍為主,這鳳凰自混亂大劫中不知所終,飛禽中便來了這可吞龍噬鳳的金烏號稱天下。妖族這一代的妖帝出自麒麟一族,這妖族的氣運便在麒麟身上了。”
再往上看,在神朝的北方,是曾與神朝涿鹿中原的恨天氏,由北方五族構(gòu)成,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聽說過動靜了。
地圖的西邊,一片青云圍繞著一片不知幾千萬里的山脈,透著霞光萬丈,一片仙家氣象。
神山昆侖。
“昆侖山是那近仙之處,山中大小道觀不下萬數(shù),有道是天下道門出昆侖,這么說也是沒錯的,這天底下八成的修行門派的修行法子都出于昆侖玉虛,當(dāng)年混亂時期一戰(zhàn),驚天動地,太過慘烈,幾乎斷絕了天下有名的道統(tǒng),留下來的傳承微乎其微。”白筆晃著筆頭解答著寧舒心中的疑惑。
“現(xiàn)如今,昆侖山諸道場中以昆侖仙宮為主,仙宮主人據(jù)說是當(dāng)年玉虛門徒,不知真假。”
“仙宮與神朝相看兩厭,神朝勢大,對管轄下的修行宗門約束極多,可偏偏又占著最好的修行資源,昆侖諸道場幾乎不愿踏足神朝境內(nèi)一步,還好那昆侖資源不比神朝差,所以近千年來雖偶有沖突,卻也無傷大雅。”
“這副《山海圖志》還是缺陷比較大的,據(jù)我所知,極北之地有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的鯤鵬,陸地之外,南邊有南海諸仙島,東邊更是有主修誅仙四劍的金鰲島。”
“這片天地太過浩大,歸虛境的大神通者都不敢說將這世間全部看遍,更別說我等樓中書靈。若不是六層樓有那一面照徹天地的古鏡,我等豈會知道這些。”青燈哀嘆。
寧舒只覺得腦中千層浪翻滾,以前在那偏安一隅的平安城,以為去了洛城便是看過這世界了,未曾想過如此浩大的一片天地,想象著能否有朝一日去那昆侖山看一看,能否去那金鰲島試試誅仙劍光,不禁有些出神。
“所以啊,小子你死讀書有什們用,一般修士都無法做到周游天地,有些修士甚至一生連神朝都沒有出去過,更別說凡人。人生一世,白骨黃土,哪能不看一看世間絕好風(fēng)光喲。”
“小子,可不要浪費你這一身生生造化啊。”
兩個老妖怪一唱一和,循循善誘。
“我要學(xué)劍。”
寧舒低頭思考了一會開口道。
青燈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表情,毫不掩飾臉上猖狂的笑容,反正自己是個燈,怎么笑這小子也看不見。嘴上卻還是嚴肅的說道:“修劍是最耗精力的,天底下那么多天資卓越的人偏愛劍術(shù),到頭來終是白費歲月,耗盡心力,最終化為一抔黃土......”
“我有中天紫微一劍,可破諸天星辰,你可愿學(xué)之?”白筆沉聲道。
“我學(xué)!”
寧舒再一次確定。
其實寧舒心中早就做好了打算,自從當(dāng)日看到宋秋雨身邊的兩把劍時,便在心中埋下了長久的種子,直至今日,這顆劍種終究是發(fā)芽了。
文人筆墨,三尺青鋒,自古君子長佩劍。
不論是殺人劍,自衛(wèi)劍,威懾劍,皆為雙刃代表著世間的公平,那股鋒利與自由正是寧舒所追求的。
這片浩大天地,何不御劍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