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唇間的美色
  • 孟暉
  • 1401字
  • 2020-09-15 15:03:39

燃燈使者

在其大部頭的專著《中國繪畫通史》中,美術史家王伯敏先生特意提到了敦煌220窟壁畫《東方藥師經變》中的一位“點燈菩薩”形象。曾經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上,這一壁畫作品借臨摹之作的形式得以展示,王伯敏先生所特別贊譽的“點燈菩薩”也由此呈現在北京觀眾面前,但見她專心地屈一膝蹲在地上,因為怕剛點亮的燈被風吹滅,而小心地用兩手捧住燈碗,完全是一位人間宛約少女的情態。

啊,夜色將要降臨,狂歡的情緒已經在空氣中隱隱鼓蕩,但是此刻還得暫時控制住心中涌動的歡樂啊,她必須趁著余輝的殘光,和同伴們一起把高大的燈樹燃亮。君不見,就在她身邊,另一位菩薩正把一個個點亮的燈碗小心翼翼地放到燈樹的圓輪上。

如今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基本上只剩下了吃元宵、湯圓這一項簡單內容。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一天在古代叫作“上元節”,是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入夜以后的“賞燈”活動才是節日的重頭戲。正月十五日成為“燈節”的風俗正是確立于唐代,不過,彼時上元節所燃之燈并非各種燈籠,而是“燈樹”。敦煌220窟《東方藥師經變》中恰恰描繪了兩株巨大美妙的“燈樹”,可以看到,其構造是在木座上樹起一個高高的木柱,木柱從上到下、由小到大撐起一個又一個圓輪,一盞盞小燈碗被放在這些圓輪上,碗中亮著燈焰。另外,燈樹的頂端裝有寶蓋,寶蓋周邊垂下一圈吊燈,同樣是光苗顫顫。唐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一詩中的名句“火樹銀花合”,可說是神傳出了燈樹的獨特燦爛,在夜色中遠望,燈輪的架子被黑暗隱去,只見一圈又一圈的燈焰,點點浮現在半空,就像是一棵火樹,也像是銀色的花朵群相盛開。

由于燈樹上盛載燈碗的托架形如圓輪,所以燈樹又叫“燈輪”。據《朝野僉載》記載,唐睿宗先天二年十五、十六兩夜,在長安的安福門外樹立了高達二十丈的燈輪,裹錦繡、飾金銀,同時,輪架上不是簡單地放置燈盞,而是做出一個個花樹形的小燈插,整座燈輪居然裝了五萬個燈插,“燃燈五萬盞”!另外,唐人薛能作有《上元詩》,描寫中唐時代徐州上元狂歡的景象:“十萬軍城百萬燈,酥油香暖夜如烝。紅妝滿地煙光好,只恐笙歌引上升。”“百萬燈”,那得有多少棵燈樹在徐州城中佇立?顯然,不僅首都長安的上元夜處處“火樹銀花”,帝國的各個大小城鎮在這一夜也同樣呈現著人間點點燈焰與天上星光爭輝的璀璨景象。

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兩位點燈菩薩

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兩位點燈菩薩

由“酥油香暖夜如烝”一句可知,燈樹上所點的是小油燈,在燈碗里注滿酥油。敦煌220窟《東方藥師經變》則非常細致地描繪出,這些小油燈是一個個無座無把的收口小圓碗,在碗內燈油里放有一根燈捻。畫面甚至展示了燈樹被點亮的具體方式:把無數小燈碗放在地上,一一點燃燈捻,然后,將它們一只只小心地放到輪架上。不同的是,在這一恢宏而美妙的畫作中,點燈者是四位美麗的菩薩!每株燈樹下,都有一位飄帶盈蕩的菩薩蹲在地上點亮燈盞,另一位則接過亮起的燈,小心地將之放上燈樹。在時光中消失了名字的畫家,竟把人間的節日場景移到了天上,把他所眼見的現實中唐代女性的賢淑與靈巧,通過這四位菩薩窈窕修長的身姿而呈諸永世。

一代名相張說如此詠贊盛唐時代的上元夜:“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點燈菩薩”這個形象讓人們看到的,其實乃是藝術家對于“太平人”的向往啊。在今生今世的一個春節,通過敦煌壁畫的畫面,而得以重溫千百年前的正月十五之夜,重溫千百年前的渴望幸福的心情,這實在是很別致的經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江达县| 汾西县| 合江县| 松潘县| 通江县| 开阳县| 温泉县| 洛南县| 南岸区| 隆安县| 桂林市| 双城市| 潼关县| 兴义市| 封开县| 辰溪县| 湘潭市| 彰化市| 浦东新区| 仪征市| 常山县| 民和| 红安县| 青铜峡市| 宁远县| 昌吉市| 南汇区| 平乐县| 图木舒克市| 太康县| 平阴县| 延安市| 大田县| 南宫市| 绍兴县| 花垣县| 临沧市| 永年县| 石家庄市|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