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你用過“皮格馬利翁原理”嗎?
一、皮格馬利翁的故事
在古希臘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輕英俊的王子,叫皮格馬利翁。他擅長雕刻。有一天,他得到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就想用它雕刻成一位夢寐以求的少女。于是,王子就躲在宮殿里,每天都認真地刻呀鑿呀。終于,這塊象牙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少女雕像。美麗的少女栩栩如生,身材婀娜多姿,眼睛里射出溫柔迷人的光芒。
王子每天都滿懷期待地注視著“她”,多么希望“她”有一天能成為一位有血有肉的、會說話的公主。他愛上了這位公主,天天和“她”形影不離,并不斷地贊賞“她”,堅信終有一日,“她”會變成一位真正的公主。天長日久,少女雕像被王子的癡情和期望所感動,竟然活了,含情脈脈地走到了王子面前。從此,王子和公主彼此心心相印,相愛到永遠。
感人肺腑的神話故事,盡管是虛構夸張的,但形象地解讀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真諦:給人熱切的期望,可以催人奮進,會使被你期望的人實現你的心愿。
由這個故事演化而來的皮格馬利翁原理,早已在西方的教育管理領域中得到應用,并取得了成效。
二、管理價值
皮格馬利翁原理是指我們對他人的期望,無論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都會對對方產生影響,使對方的行為結果也越來越接近這種期望。人們通常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原理:“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因此,校長要想使每一個教師得到更好的發展,就應該向他們傳遞積極的期望。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由于校長的積極期望,出現“不行的,變得行”和“行的,變得更行”的現象。
那么校長應該怎樣投給每一位教師積極的期望呢?
1.相信每一位教師
校長應該像皮格馬利翁一樣,堅信自己的每一位教師都是“精英”。不僅如此,校長還應堅信每位教師蘊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他們遲早都會迸發出成功的火花。校長只有如此,才能將美好的期望隨時撒向每一位教師。即使少數教師暫時還存在一些瑕疵,校長也要多準備好幾把“萬能尺”,量出他們的“亮點”,然后用放大鏡夸大。總之,校長堅信每一位教師,就有了積蓄積極期望的心理基礎。校長越是堅信,就越能向教師拋出更多更高的期望。
2.尊重每一位教師
校長要尊重每一位教師的人格。校長要清晰地認識到,在人格和尊嚴上,校長和教師完全相同。校長切忌濫用職權,居高臨下地戴著“變色鏡”看扁教師。尊重教師是校長管理教師的情感基礎,也是校長的基本管理素質。只有校長尊重每一位教師,才能產生最值得信賴的期望。
3.重用每一位教師
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我們對個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現了對個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們的尊重里,同時也表現出我們對個人的要求。”校長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更體現在對每一位教師的重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合理重用每一位教師,就是對每一位教師的最大期望。校長要做伯樂,善于發現教師的“長短”,用其長避其短,做到不錯位,使教師都能得到其最佳位置,揚其長,盡其才。
三、心理詮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期望成真的奇跡。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認為,這是通過對對方的暗示作用實現的。暗示是指在無對抗條件下,采用某種間接的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工作或接受一定的意見、思想。暗示的結果會使一個人發生改變,甚至是很巨大的改變。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有待開發的潛力。當導火線引爆時,這些隱藏的潛力才能被激活。期望正是充當了這根導火線,點燃了被期望者潛在的能量。
由于校長的積極期望,通過各種方式向教師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一方面,教師感受到校長的關注,會激發起自身的動力加倍努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校長的期望中堅信了自己的能力,找回了自信,更加熱情地投入工作。這樣,教師取得刮目相看的成績,就順理成章了。
四、有益啟示
校長在教育管理中,要自覺地運用“皮格馬利翁原理”,不吝嗇地給予每位教師積極的期望,可以達到“點鐵成金”的目的。校長不管遇到多少風風雨雨,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決不能流露出對教師的失望,可避免無意中陷入“說你不行,變得真的不行”的誤區。
發表于《教書育人》2008年第8期
被《教育》2008年8月下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