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康熙游園
前面說過,雍親王的幕僚戴鐸為他獻計,建議他全面展開儲位爭奪的計劃,雍親王欣然接受。這以后,雍親王胤禛加快了各方面的活動。
康熙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冊立皇后赫舍里氏剛出生的兒子胤礽為太子,并且對他進行了刻意培養(yǎng),打算把他教導成有道明君。胤礽自幼在父皇和老師們的調(diào)教之下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學問和政治上日益成熟,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康熙也讓他參與政事,干預朝政。這樣一來,他身邊就集結(jié)了一批官員,逐漸形成了以太子為首的政治團體,稱為太子黨。太子黨勢力強大,控制朝廷局勢,自然引起他人不滿。由于自幼地位尊崇,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太子胤礽不但不收斂,更養(yǎng)成了驕奢跋扈的性格。隨著時間推移,他越來越不滿足于自己的太子地位了,曾經(jīng)發(fā)泄說:“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早日登基的心情溢于言表。由于其驕橫日盛,康熙無奈于四十七年將太子廢了。沒有想到,太子被廢,儲位之爭卻明顯地暴露出來,其他皇子為了爭奪儲位,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瘋狂斗爭。康熙不愿看到兒子們相互殘殺,重新冊立胤礽為太子。胤礽再次被立后,沒有接受上次被廢的教訓,還采取臣僚的建議,打算弒君篡位。這下好了,康熙痛下決心,于康熙五十一年又一次廢了太子。這就是兩立兩廢的風波。
兩立兩廢,胤礽基本上沒有被復立的可能性了。在康熙皇帝年長的十幾個兒子中,長子胤褆躍躍欲試,不加掩飾地意欲爭奪儲位;皇八子胤禩早就拉攏了一幫大臣和說客,也是明目張膽地顯露了爭儲的野心。雍親王胤禛精明能干,多年來接觸了不少政事,歷練頗深,心里也時刻沒有放棄爭儲的愿望,他采取了正確的措施,表面上安分守己,實則蠢蠢欲動,蓄勢待發(fā)。
如今,康熙已經(jīng)六十多歲,他年長的兒子們大多三四十歲,各方面都很成熟,而儲位空虛,成了朝廷內(nèi)外最關(guān)注的問題。

胤礽
雍親王胤禛府上有不少幕僚為他出謀劃策。現(xiàn)在儲位之爭成了當務之急,他們當然整日為此事謀劃不已。戴鐸對雍親王胤禛說:“圓明園是萬歲賞賜王爺?shù)模鯛攽撢s緊修繕,有朝一日也好請萬歲進園游玩。”
胤禛點頭說:“有道理,父皇酷愛園林,賞了我這個園子。如果我不精心管理,他老人家會不高興的。”
圓明園鄰近暢春園。暢春園就是康熙皇帝自己的園子,他經(jīng)常在那里辦公,處理國家政務,暢春園堪稱當時第二個政治中心。當年,胤禛晉封親王爵位時,康熙順便將圓明園賞了他,并且親自賜名,康熙對胤禛說:“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你性情過于急躁,應該學會修身養(yǎng)性,凡事不可寬縱廢弛,也不能嚴刻無度。”胤禛叩頭謝恩,表示謹記父訓,不敢造次。所以,他下了番工夫修繕了園林,建成了一處景色宜人的場所。
那天,雍親王帶著兒子們游了園子后,決定實施第二步計劃,請康熙游園。這段日子,恰逢康熙在暢春園小住,雍親王便進園請父親去觀賞一下北邊的圓明園。他說:“兒臣不敢怠惰,將園子做了修繕,請父皇順路過去觀賞指點。”
康熙很高興。胤禛雖然性情急躁,多年來,做事卻認真負責,對待父母恭順有加,行為也合乎禮儀,謹慎不敢逾越規(guī)范,算得上是個省心又能干的兒子。他面帶笑意說:“難得你有這份孝心。圓明園中氣候適宜,你小時候最怕熱,還中過暑,以后可以多去那里居留修養(yǎng)。”
胤禛急忙恭敬地說:“多謝父皇牽掛,兒臣記住了。”
父子倆邊說邊走出暢春園,胤禛把父親扶上鑾駕,自己則隨行在后,一路小跑著直奔圓明園。
圓明園里,早就做好了各種準備,就等康熙前來呢!康熙走下鑾駕,抬頭望望園門的匾額,正是他親自書寫賜名的“圓明園”三字。胤禛站在他身邊,恭謹?shù)卣f:“兒臣時刻不敢忘記父皇教導,力求改正缺點,深切體會‘圓明’深意。”
康熙沒說什么,邁步走進園子。他一邊觀賞景致,一邊稱贊道:“園子建得不錯,恐怕比你的王府要漂亮多了。”
胤禛陪著笑,沒敢說什么。突然,康熙停下來說:“孩子們呢?朕好不容易來了,也該見見他們。”
身為皇帝,龍子龍孫上百人,大多都無暇顧及,很多人連面都沒有見過,想起來也是半欣喜半無奈啊!康熙身處儲位相爭的激烈局勢之內(nèi),雖感心力交瘁,仍掛念后代之事,也是人之常情。雍親王胤禛忙命人回府喚來弘歷兄弟。恰巧弘時去北海游玩,只有弘歷和弘晝乘著馬車匆匆趕來。
康熙游玩了一會兒,來到園子中央,這是一片花卉區(qū),里面種植著成片的牡丹以及各色時令鮮花,五顏六色,爭奇斗艷,芳香沁人。一座精致的亭臺矗立其間,名曰“牡丹臺”,專供人們閑坐其上,飲茶賞景。康熙遂拐彎來到牡丹臺,坐下吩咐說:“就在這里歇息片刻,著令皇孫們前來見駕吧。”
弘歷和弘晝在太監(jiān)們帶領(lǐng)下,轉(zhuǎn)過前殿,很快來到了牡丹臺。雍親王胤禛看見他們來了,急忙朝他們走去,卻聽康熙說:“不用慌,讓他們自己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