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偉人代表作圖釋書系:算術研究
- (德)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 972字
- 2020-08-05 15:51:49
第3章 冪剩余
(第45~93條)
第1節 首項為1的幾何數列各項的剩余構成周期序列
45
定理
在任何幾何數列1,a,a2,a3,……中,除了首項1之外,還有另外一項at對于與a互質的模p同余于1,且指數t<p。
證明
因為模p是與a互質的數,因此模p與a的任何次冪都互質,此數列中沒有一項被p整除,但是每一項將同余于數1,2,3,…,p-1中的一個。因為這些數的個數是p-1,顯然,如果我們考慮這個數列的項數比p-1多時,它們的最小剩余不會完全不同。所以,在項1,a,a2,a3,…,ap-1中,至少可以找到兩項彼此同余。因此令am≡an,且m大于n。兩邊除以an,我們得到am-n≡1(參考條目22),這里0<m-n<p。證明完畢。
例:在數列2,4,8,…中,對于模13同余于1的第一項是212=4096。但是還在這個數列中,對于模23,我們有211=2048≡1。類似地,數5的6次冪15625對于模7同余于1,而對模11則是3125,即數5的5次冪。因此在一些情況下指數小于p-1的方冪就已經同余于1,但是在其他情況下必須達到p-1次冪。
46
當繼續考察此數列中同余于1的項后面的項時,則從開始起的同樣的那些余數將會再次出現。因此,如果at≡1,則有at+1≡a,at+2≡a2,…,直到項a2t,它的最小剩余又是1,并且剩余的周期重新開始。因此形成由t個剩余構成的周期,一個周期結束之后就會從第1項重復開始;除出現在周期里的項之外,任何其他項都不可能出現在整個數列中。一般地,我們有amt≡1和amt+n≡an。根據我們的符號可以用下式表達:如果r≡ρ(mod t),那么ar≡aρ(mod p)。
47
這則定理幫助我們求得不論指數多大的方冪的剩余,只要我們找到了同余于1的方冪。例如,如果我們要求31000被13去除后所得的剩余,因為33≡1(mod 13)得出t≡3;所以從1000≡1(mod 3),得出31000≡3(mod 13)。
48
當at是同余于1的最小次冪(除了a0=1,這種情況我們不在這里考慮),構成剩余周期的所有的t項都是彼此不同的,這一點從條目45的證明可知。在這種情況下,條目46的逆定理也成立:如果am≡an(mod p),我們有m≡n(mod t)。因為如果m,n對于模t不同余,那么它們的最小剩余μ,v就不同。但是,如果aμ≡am,av≡an,則aμ≡av,即并非所有小于at的方冪都不同余,這與我們的假設矛盾。
因此,如果ak≡1(mod p),那么k≡0(mod t),即k可以被t整除。
到目前為止,我們僅討論了與a互質的任意模;現在我們專門討論質數模,在此基礎上我們做更一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