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奇特的構思 辛辣的諷刺(推薦序)

劉榮躍

經過數月努力,終于完成了這部世界名著的翻譯。我在不斷地“再創作”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我筆名“心橋”,就是希望能架起心靈之橋梁,為文化交流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但愿這一努力有所收獲,我將由此感到莫大的欣慰。

在閱讀和翻譯本書的過程中,我時時感到驚嘆,驚嘆于它奇妙無比的構思和想象,驚嘆于它辛辣犀利的諷刺和嘲笑。我一次次地想,這是一部奇書,一部舉世罕有的奇書。我們在閱讀中時常會讀到構思或題材類似的書,但讀《格列佛游記》卻沒有這樣的感覺。

構思奇特是本書的一大特色。特別是關于小人國、大人國的故事,經過幾百年的流傳已聞名遐邇,一代又一代地吸引著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在小人國里,人的身高不過六英寸,于是便出現了一些可笑的情景。作為具有普通人身材的主人公,在他們面前猶如龐然大物,可以將許多人拿在手里當作掌上玩物,可以任憑他們在自己身上走來走去。他行走的時候,生怕把某個小人國的人踩著了。為了給主人公做衣服,他們竟動用了三百名裁縫,而且為他量尺寸的方式實在離奇:他跪著,讓他們把梯子從背后擱到他脖子上,一人爬上去從他領口處將一根鉛垂線放到地面,以此量出他衣服的長度!他吃飯時一只手就能把二十個侍者拿起來放到桌上,另外一百個侍者在地面服務,讓餐桌上的侍者用繩子把一盤盤肉和一桶桶酒拉上去,而他們的一大桶酒主人公一口就能喝下去。想想那是怎樣一種情景啊!

來到大人國,他在他們面前竟然顯得渺小不堪,因為他們一般身高達六十多英尺!在格列佛眼里他們個個就像一座尖塔。他們說話的聲音遠比高音喇叭還大,像打雷一樣。于是其他東西也相應增大:小麥至少有四十英尺高,籬笆至少一百二十英尺高,樹木高得他無法估量,一只貓竟然有三條普通的牛那么大。即便胃口不好的女王陛下,一口吃下去的食物也相當于一打英國農夫一頓吃的食物!以前是主人公把不少小人國的人放在自己手上拿來拿去,現在反過來女王竟可以把他放在自己手上隨意放置了。他在兩年多時間里看慣了一個個巨人,以致對自己渺小的身材感到可鄙,最后回到英國時表現出一系列不可思議的舉止。

關于飛島國的故事也十分離奇。它由一塊奇妙的磁石控制著飛行于高空,君主大臣們高高在上統治下面的領地,假如某一座城市不服管制,國王就讓飛島飛至該城上空,剝奪其陽光和雨水,使居民遭受饑餓和瘟疫等災難,或者從上面用石塊打擊他們。如果仍然不屈服就讓飛島落在他們頭上,將下面的一切人和物毀滅。最可笑的是該國建立起來一所“發明學院”,專門發明各種新的技術。比如一人可以干十人的工作,一周內可以建成一座宮殿,一切果實可以在選定的任何季節任何時間成熟,而且收獲多一百倍;在山上挖一條運河建一座水庫,從黃瓜里提取陽光,把糞便轉化為食物,把冰燒成火藥,等等。

在慧骃國里,馬竟然與我們普通人一樣成為有理性的動物,它們統治著該國,有自己的語言,而其余一切動物都服從它們管制,連人形獸“耶胡”也不過是畜生而已。主人公被當作一只獨特的“耶胡”,專心學習慧骃的語言;向馬主人報告自己的航行經歷;聽它談論“真”與“假”的概念;受它吩咐報告英國的情況、歐洲君主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并說明英國的憲法制度;馬主人提出它對于人性的看法,等等。

書中關于“長生不死的人”的描寫也同樣奇特,令人震動。人都希望自己長壽,甚至很多人多么希望長生不死。但這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也不可能辦到。既然那么多人都希望自己長生不死,主人公便設想出這樣一種生活,結果證明有此種“福氣”的人并不幸福,日子非常難過。主人公先設想,假如他有幸成為一個長生不死的人會怎樣:首先想盡辦法發家致富,在兩百年后成為整個王國最富有的人;其次不斷從事藝術和科學研究,總有一天在學問上超過所有人;最后要對歷代社會的情況做詳細記錄,用以教育后人。他希望因此成為知識和智慧的寶庫,成為民族的先知。想到能親眼看見許多帝國發生革命,古老的城市化為廢墟,無名的村莊一躍變為帝王的京城,大海變成旱地,連最野蠻的人也漸漸文明起來,他感到多么喜悅。然而他這番很有代表性的美妙想象卻遭到飛島國人的嘲笑,因為此種生活方式并不切合實際,它必須以人的青春常在、精力永遠充沛為條件。你看,他們三十歲以后就漸漸憂郁沮喪,一直到八十六歲,這時他們反而對于自己永遠不死感到恐懼。他們嫉妒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無法再尋歡作樂。他們看到送葬的行列時惋惜抱怨,因為他們永遠也不能像死者一樣得到安息。他們活到八十歲時在法律上就被視為已經死亡,后嗣可以立即繼承其產業,只留給他們少量生活費。此時的他們已完全成為行尸走肉,頭發、牙齒全部脫落,沒有胃口,久病不愈,記憶力喪失,不懂另一個時代的語言,無法與鄰近的人談話……這種長生不死的生活有何可取之處?所以我們必須遵從自然規律而不能想入非非。

由此看出,上述一系列構思的確是相當奇特的。不過,奇特的構思只是作者用以表達中心思想的一種形式。他通過虛構的情節和夸張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英國18世紀前半期的種種社會矛盾,抨擊了當時的議會、政黨、司法、文化以及金錢關系等方面的黑暗與罪惡,揭露了英國統治者對外瘋狂掠奪的殖民政策。在奇特的構思中所包含的辛辣諷刺,才是本書的靈魂,正是因為運用奇妙的寓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作品才顯得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成為舉世聞名的著作。斯威夫特的諷刺才能是一流的,他堪稱一位杰出的諷刺大師。當然,他諷刺的目的在于鞭策,在于除弊興利,促進社會發展,所以他的諷刺便具有了積極意義。

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們經常會感受到作者深刻的諷刺意味。比如,小人國國王規定每天供給主人公足夠維持一千七百二十八個小人國人的食物,因為他是根據作者的身材大小經過精確計算后得出這個數據的,“讀者由此可知小人國人是多么機靈,他們的國王是多么謹慎節儉。”國王任用高官大臣不是根據其才能品德,而是看誰最善于走繩索,誰翻的筋斗最高!而書中談到的兩大政黨互不相讓,一黨的鞋跟高另一黨的鞋跟低,已經非常明顯地把矛頭指向了英國的輝格黨和托利黨。吃蛋究竟該先敲破大的一端還是小的一端,便有了大端派和小端派之爭,甚至為此出版過幾百部著作,影射英國的黨派斗爭毫無意義和價值。主人公本來已設法把敵艦弄過來,可國王還是希望他將剩余的全部奪取,徹底消滅敵方,派一位總督去統治,其擴張殖民地的野心暴露無遺。宮廷中不幸失火,怎么也撲不滅,作者急中生智排小便將其撲滅,然而該國有一項法令,任何人無論其地位怎樣,凡在宮廷院內小便一律處死,真是荒唐。在大人國里,主人公每天都要給宮廷中的人提供一兩個可笑的故事,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堆牛糞,試圖跳過去,結果卻跳在糞堆當中,王后和宮里的人樂個不止,真是無所事事呀。對于飛島國的不務實際、想入非非、荒唐可笑的行為,如前所說,作者也進行了嚴厲地諷刺。在慧骃國中則對英國的憲法和行政作了毫無掩飾的批評,指出人性的腐化墮落,還不如慧骃有那么多優秀品質……

需要注意的是,書中談到的許多事都是有來歷的,常影射什么人或事。以第一部為例,小人國國王就是影射英國國王喬治一世,但兩者的身體特征和思想特征完全不同,因為作者一味說反話進行冷嘲熱諷,同時又有意避開,以免遭到迫害。王后影射的是安妮女王而非喬治一世的王后。在第三章開頭,主人公說他希望在短期內可以獲得自由,暗示1710年托利黨人逐漸得勢超過了輝格黨人。財政大臣弗里蘭普暗指作者的仇敵、輝格黨黨魁羅伯特·沃爾坡爾(1676-1745),他曾任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并兩度任首相(1715-1717,1721-1742)。國王對于表演得最好的大臣給予獎勵,分別賞給第一、二、三名藍色絲線、紅色絲線和綠色絲線,而這三色絲線暗指英國嘉德勛章、巴思勛章和薊花勛章的綬帶。主人公獲得自由后,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允許他去看看首府邁爾頓多,邁爾頓多即暗指倫敦。像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讀者自可從書中細細體會欣賞這位諷刺大師的卓越才能。

除了上述非同一般的諷刺方式外,我們還在書中讀到一些頗有內涵的東西。比如作者說,“而比較是世上最滑稽可笑的,這一比較我真的開始覺得自己比平常又縮小了許多。”這充分表明了事物的“相對性”。“我”在小人國里是高大的,但到了大人國里“我”又是矮小的。這個故事頗富寓意,無論誰都不要太自以為是。“我由此想到,一個人置身于情況完全不同或無法相比的人當中,要想維護自己的體面是多么徒勞無益。”仔細想想,難道我們不認為這樣的言論多么經典嗎?“因為說實在的,我在大人國的時候,當視眼已經習慣于那些龐然大物后再去照鏡子簡直受不了——在那種對比之下我甚至對自己都不屑一顧。”這又說明了習慣的力量多么巨大。我覺得,本書并非僅僅是一部青少年讀物,應該說是一部構思奇特、寓意深刻的大眾讀物,適合于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閱讀,每個人都能從趣味盎然的故事中讀到很多有益的東西——這便是文學名著的魅力所在。

本書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國著名作家。他最早的作品是《書籍之戰》,書中淋漓盡致地對學究們進行諷刺挖苦,顯示了其卓越的諷刺才能。1701年發表《對1708年的預言》等文章,極力破除封建迷信思想。1712年發表《盟國的行為》,抗議英國參與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的戰爭及其給人民帶來的重擔。他的《布商的信》抗議英國政府批準商人伍德在愛爾蘭履行銅幣,損害人民的經常利益。《愛爾蘭狀況淺見》則揭露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的貧困狀況。著名的《一個溫和的建議》對權貴的虛偽進行了嚴厲地諷刺。《一只木桶的故事》諷刺了當時存在的各種教派。《格列佛游記》是其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家深刻的洞察力、巨大的想象力和概括力,以及奇異的諷刺才能,對后世產生了深刻影響。

斯威夫特生活的時代英國的政治形式不斷發生變化。1688發生政變,即所謂的“光榮革命”,其結果不過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妥協。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從此確立,議會和內閣成為統治階級剝削壓榨人民的有力工具。貴族和大資產階級推行的土地、稅收和殖民政策加速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在這個變化的時代里,英國社會存在著許多矛盾。首先是廣大人民與統治階級的矛盾。圈地運動使農民被趕出土地,在苦難的歲月中頑強斗爭。其次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18世紀的英國議會十分反動,貪污腐敗,而它當時的兩個政黨是托利黨和輝格黨,它們都直接代表土地貴族、金融貴族和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兩常輪流執政,爭權奪利。再次是宗主國與殖民地的矛盾。在17世紀后半葉英國即大事擴張海外殖民地,占領了很多島嶼,對殖民地人民進行瘋狂掠奪。由于連年征戰,國債增加,統治階級又腐化墮落,勞動人民日益貧困。以上情況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本書中。

本書首次翻譯出版于十多年前,后來又多次再版。為了使譯文更加完善,此次又進行了全面修訂。修訂中遇到有疑問時,又對照原文進行核實、修改。衷心希望廣大讀者和同人對不當之處賜予指正,以便今后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左云县| 长宁县| 平昌县| 怀柔区| 大关县| 屏东县| 甘洛县| 尼木县| 故城县| 黑河市| 无锡市| 洪泽县| 扎鲁特旗| 视频| 康保县| 缙云县| 罗山县| 景德镇市| 青州市| 宁晋县| 秦安县| 聂拉木县| 遂昌县| 辰溪县| 蓬安县| 吴桥县| 抚顺市| 日喀则市| 尼勒克县| 枝江市| 琼结县| 东港市| 阿拉善左旗| 隆子县| 抚远县| 张家界市| 玛纳斯县| 万载县| 弥勒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