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白洋淀邊一次小斗爭
- 白洋淀紀事(部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名著書系)
- 孫犁
- 2909字
- 2020-07-27 15:44:11
【名師導讀】
鬼子進村搶東西,在一棵槐樹上發現了一只大紅公雞,于是鬼子拼命地追趕。大紅公雞很聰明,跑到葦垛里去了。鬼子一路追趕,在葦垛里沒有抓住大紅公雞,卻發現了穿紅衣服的站娘,他們本想欺負這位姑娘,沒想到卻被姑娘的手榴彈給炸死了。鬼子們都來增援,但是姑娘們早已躲到白洋淀里了,她們輕松地消滅了敵人,保護了自己。白洋淀邊的這一次小斗爭,寫出了白洋淀人民的機智和勇敢。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鎮去。把信揣在懷里,脫了鞋,卷起褲腿,在那漫天漫地的蘆葦里穿過。蘆葦正好一人多高,還沒有秀穗,我用兩手撥開一條小道,腳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邊,撥開蘆葦向水淀里一望,太陽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個船影兒也沒有。我吹起暗號,吹過之后,西邊蘆葦里就嘩啦啦響著,鉆出一只游擊小艇來,撐船的還是那個愛說愛笑的老頭兒。他一見是我,忙把船靠攏了岸。我跳上去,他說:
“今天早啊。”
我說:“道遠。”
他使竹篙用力一頂,小艇箭出弦一般,竄到淀里。四外沒有一只船,只有我們這只小艇,像大海上漂著一片竹葉,目標很小。就又拉起閑話來。
老頭兒愛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兒很有癮,充滿勝利情緒,他好打比方,證明我們一定勝利,他常說:
“別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這些小事,前幾年是怎樣,這二年又是怎么樣啊!”
過去,他是放魚鷹捉魚的,他只養了兩只鷹,和他那個干瘦得像柴火棍一樣的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在淀里捉魚。剛一聽這個職業,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說卻是很苦的事。那風吹雨灑不用說了,每天從早到晚在那船上號叫,敲打魚鷹下船就是一種苦事。而且父子兩個是全憑那兩只鷹來養活的,那是心愛的東西,可是為了多打魚多賣錢,就得用一種東西緊緊地卡住魚鷹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費勁捉到的魚去,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沒有辦法的事。老頭兒是最心痛那兩只鷹的,他說,別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換不了去。他又說:
“那一對鷹才合作哩,只要一個在水里一露頭,叫一聲,在船上的一個,立刻就跳進水里,幫它一手,兩個抬出一條大魚來。”
老頭兒說,這兩只鷹,每年要給他抬上一千斤。鬼子第一次進攻水淀,在淀里搶走了他那兩只魚鷹,帶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燒吃了。于是,兒子去參加了水上游擊隊,老頭兒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員。
老頭兒樂觀,好說話,可是總好扯到他那兩只鷹上,這在老年人,也難怪他。這一天,又扯到這上面,他說:
“要是這二年就好了,要在這個時候,我那兩只水鷹一定鉆到水里逃走了,不會叫他們捉活的去。”
可是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雞上去,他說:
“你知道前幾年,鬼子進村,常常在半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雞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殺了吃了。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家里睡覺,雞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們鎮上,鬼子一清早就進村了,一個人也不見,一只雞也不見,鬼子和偽軍們在街上,東走走西走走,一點食也找不到。后來有一個鬼子在一株槐樹上發見一只大紅公雞,他高興極了,就舉槍瞄準。公雞見他一舉槍,就哇的一聲飛起來,跳墻過院,一直飛到那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著追,一直追到葦垛場里,那只雞就鉆進了一個大葦垛里。”
沒到過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葦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幾百頃的蘆葦收割了,捆成捆,用船運到碼頭旁邊的大場上,垛起來,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樓房一樣,白茫茫一片。這些蘆葦在以前運到南方北方,全國的涼棚上的,炕上的,包裹貨物的席子,都是這里出產的。
老頭兒說:“那公雞一跳進葦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來,大聲叫著,笑著,往村里跑。一時他的伙伴們從街上跑過來,問他什么事,他叫著,笑著,說他追雞,追到一個葦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著一個女的,長得很美麗,衣服是紅色的。這樣鬼子們就高興了,他們想這個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五六個鬼子餓了半夜找不到個人,找不到東西吃,早就氣壞了,他們正要撒撒氣,現在又找到了這樣一個好欺侮的對象,他們向前躍進,又嚷又笑,跑到那個葦垛跟前。追雞的那個鬼子先爬了上去,剛爬到葦垛頂上,要直起身來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來。鬼子仰面朝天從三丈高的葦垛上摔下來,別的鬼子還以為他失了腳,上前去救護他。這個時候,那姑娘從葦垛里鉆出來,咬緊牙向下面投了一個頭號手榴彈,火光起處,炸死了三個鬼子。人們看見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葦垛上,她才十六七歲,穿一件褪色的紅布褂,長頭發上掛著很多蘆花。”
【名師點評】
這句話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鬼子終于發現可搶東西時喜出望外以及極度興奮之情,生動又形象,同時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我問:
“那個追雞的鬼子炸死了沒有?”
老頭兒說:
“手榴彈就摔在他的頭頂上,他還不死?剩下來沒有死的兩三個鬼子爬起來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開來了,他們沖著葦垛架起了機關槍,掃射,掃射,葦垛著了火,一個連一個,漫天的濃煙,漫天的大火,燒起來了。火從早晨一直燒到天黑,照得遠近十幾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
從水面上遠遠望過去,同口鎮的碼頭就在前面,廣場上已經看不見一堆葦垛,風在那里吹起來,卷著柴灰,凄涼得很。我想,這樣大火,那姑娘一定犧牲了。
老頭兒又扯到那只雞上,他說:
“你看怪不怪,那樣大火,那只大公雞一看勢頭不好,它從葦子里鉆出來,三飛兩飛就飛到遠處的葦地里去了。”
我追問:
“那么那個姑娘呢,她死了嗎?”
老人說:
“她更沒事。她們有三個女人躲在葦垛里,三個鬼子往回跑的時候,她們就從上面跳下來,穿過葦垛向淀里去了。到同口,你愿意認識認識她,我可以給你介紹,她會說得更仔細,我老了,舌頭不靈了。”
最后老頭說:
“同志,咱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讓人的。可是以前沒有經驗,前幾年有多少年輕女人忍著痛投井上吊?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說,假如是在這二年,我那兩只魚鷹也不會叫鬼崽子們捉了活的去!”
一九四五年
【閱讀鑒賞】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白洋淀邊一次小斗爭》折射出普通老百姓整體反抗意識的覺醒,是一篇散文式的小說。通過描寫姑娘的機智勇敢,講了白洋淀婦女抗日的故事。開頭描寫水淀的環境,將白洋淀比作大海,襯托出白洋淀的寬廣,而將小船比作竹葉,則是與后文“無目的”相照應,同時這也是為了交代抗日的環境。
【知識拓展】
魚鷹
魚鷹,又名鶚,是隼形目鶚科鶚屬僅有的一種鳥類動物。活動于水庫、湖泊、溪流、河川、魚塘、海邊等水域環境,主要以魚類為食。可以潛水捕食多種魚類,有時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鳥類等其他小型陸棲動物。常在天氣晴朗之日,盤旋于水面上空,定點后俯沖而下,再將捕獲的魚帶至巖石、電桿、樹上等地方享用。
【考題鏈接】
關于《白洋淀邊一次小斗爭》說法錯誤的是()
A.《白洋淀邊一次小斗爭》講述了鬼子和偽軍們進村將老頭子的魚鷹抓走,并在村里橫行霸道。
B.文中環繞老頭子,寫老頭子念著他的魚鷹,恨著日本鬼子,贊美著村中的人。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頭子以及當地人對鬼子和偽軍們的恨。
C.文中的老頭子是主人公,作者通過大量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正面突出老頭子自尊自信、愛憎分明、智勇雙全、有愛國熱情的英雄形象。
D.這個老英雄有時又有點過于自尊、自信,有一回,他帶著兩個女孩進入葦塘時,最后在通過封鎖線的時候,一個女孩不幸被射傷,他于是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