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采蒲臺的葦

【名師導讀】

以抗戰時期的白洋淀地區為背景,以質樸的筆觸敘述了一個真實的軍民抗日的故事。一次,敵人來搜查這個村,婦女們想了一個辦法,把槍插在孩子的褲襠里,槍掩護過去了。敵人抓住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最后這個男人被殺死了。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個印象,是水養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得是那么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

我漸漸知道,葦也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頭栽因為色白、高大,多用來織小花邊的炕席;正草因為有骨性,則多用來鋪房、填房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卻只能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用。

【名師點評】

采蒲臺人民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抗擊敵人對這片土地的侵犯,保持了葦的清白。而葦的這種純潔、清白、堅韌的品性,正是采蒲臺人民品格的象征,所以文章以《采蒲臺的葦》作題,這是一種借物喻人的寫法。

我來得早,淀里的凌還沒有完全融化。葦子的根還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見大葦形成的海。我走在淀邊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會是葦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來的葦,它們柔順地在婦女們的手里翻動。遠處的炮聲還不斷傳來,人民的創傷并沒有完全平復。關于葦塘,就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血液的記憶。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這里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臺。一次,在采蒲臺,十幾個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敵人包圍。那是冬天,人們被圍在冰上,面對著等待收割的大葦塘。

【思考探究】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臺”這句話有什么作用和含義呢?請從文章的結構和思想內容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敵人要搜。干部們有的帶著槍,認為是最后戰斗流血的時候到來了。婦女們卻偷偷地把懷里的孩子遞過去,告訴他們把槍支插在孩子的褲襠里。搜查的時候,干部又順手把孩子遞給女人……十二個女人不約而同地這樣做了。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思考探究】

這句話中“仇恨”指什么?“愛”指什么?“智慧”指什么?

槍掩護過去了,闖過了一關。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沒有!”敵人砍斷他半邊脖子,又問:“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沒有!”

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敵人殺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凍結了,血是堅定的,死是剛強!

【名師點評】

句中的“血”含義不同:第一個是指英雄的鮮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個是指英雄雖然犧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堅定的,是不可摧毀的,永遠銘刻在人民心中。

“沒有!沒有!”

這聲音將永遠響在葦塘附近,永遠響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邊,甚至應該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這兩句簡短有力的話吧!

一九四七年三月

【閱讀鑒賞】

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堅韌不拔的“葦”來表現那些英勇抗戰的白洋淀人民,更是用白描手法來表現勤勞勇敢的白洋淀婦女在面對敵人時那種冷靜與無畏的精神,同時也是對當地老百姓智慧的贊美和歌頌。

【知識拓展】

蘆葦

蘆葦,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長,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藥。蘆莖、蘆根還可以用于造紙行業,以及生物制劑。經過加工的蘆莖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古時古人用蘆葦制掃把。蘆葦是濕地環境中生長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長于池沼、河岸、溪邊淺水地區,常形成葦塘。余亞飛詩稱:“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

【考題鏈接】

本文寫葦,并一直貫穿全文,既有實寫,又有虛寫。請你仔細閱讀本文,想一想,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這樣虛實結合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平凉市| 南投市| 潼南县| 伊通| 梨树县| 定陶县| 新民市| 滦平县| 体育| 宜兰县| 聂拉木县| 康乐县| 同仁县| 郓城县| 额敏县| 石家庄市| 怀仁县| 澎湖县| 云南省| 石门县| 吉水县| 麻江县| 义乌市| 扶风县| 闽清县| 呼图壁县| 灌云县| 安宁市| 吴桥县| 沁阳市| 西乡县| 乌鲁木齐市| 山东省| 衡阳市| 兰坪| 巨鹿县| 镇雄县| 嘉黎县| 陇西县|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