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長手記
- 孫國富
- 1271字
- 2020-08-05 16:33:42
10.兩歲大的孩子教訓爹
1997年1月18日晚上十點多鐘,北風凜冽,我獨自一人坐在實驗室的電腦前,開始書寫碩士學位論文的最后一部分——《致謝》。想到上學兩年多來父母和妻子對我的傾力支持,我有感而發,在對指導我的老師、幫助我的同學和協助我的同事們一一點名致以誠摯的感謝之后,我在嚴謹的學位論文結尾部分寫下了這樣一句平實而又真摯的話語:
最后,要衷心感謝我的父母和妻子,是他們用滿腔的愛心和理解支持我走完了這段求學之路。
我還在空白處用黑體寫到:謹以此論文獻給我的父母、愛妻和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人們!
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后,一種自我滿足感油然而生,同時,也意味著我的寒假提前開始了。當我再次回到太原的時候,已經是1月20日,正好是兒子的生日。岳父全家加上母親和我們一家三口,在附近的飯店吃了一個團團圓圓的生日餐。給兒子點燃生日蠟燭的時候,餐廳還特地播放了一曲生日歌,全家齊聲高唱,氣氛熱烈歡快。
飯后大家都要上班,就從餐廳直接走了,母親和我帶著兒子回到了我們那間窄小卻又溫馨的小屋。
“尨尨,咱們睡覺吧?”我看了看表,已經兩點多,就把兒子的鞋子脫掉,把他放在了床上。我自己也脫了鞋,準備跟他一起休息,手里習慣性地拿起了一本書。
隨處放書,是我家的習慣,這樣我們隨時隨地可以翻看,我還有同時閱讀多本書的習慣,所以在休息前,隨手取一本書都可以看得很投入。兒子出生后,在他枕邊也放著不少幼兒圖書,以培養他的閱讀興趣。
“尨尨看點書再睡覺覺。”兒子坐在床上說,接著他把一本《幼兒故事畫冊》打開,倒著放在自己面前。我看他挺認真,就由著他的性子,讓他自己看起來,我也斜坐著靠在床頭上開始看書。
兒子每看到一個圖片,就想起一個故事,自己念念叨叨的講起來,真是專心致志,自得其樂。我聽著兒子翻書講故事的聲音,內心十分愉悅。
過了一會兒,兒子開始打哈欠了。他把書合起來,跟別的書摞起來放整齊,對我說:“爸爸,尨尨睡覺覺呀,咱們一起睡覺覺。”說完他就伸手來拿我的書,意思是讓我也跟他一起睡。
我把書合起來放好以后,兒子自己已經躺好了,臉沖著墻根。我躺下,臉沖著兒子的后背,逗他說:“尨尨,你給爸爸講個故事唄。”
兒子翻過身來,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對他笑了笑,以為他要給我講故事。
誰知道兒子伸手捂住了我的眼睛,像個大人一樣對我說:“睡覺覺嘛,講什么故事。”
還沒等我說話,兒子自己一轉身,又沖著墻根,不再理我了。
我心里有點失落,又有點欣慰。失落的是沒聽成兒子講故事,還讓他教訓了一頓,欣慰的是看到兒子已經養成了一個好習慣,他的成長已開始走上正道。
尊重孩子,充分交流,是教育的基礎,但光說還不夠,大人必須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才能真正把孩子培養好。
教育不僅是說出來的,更是做出來的。我應該堅持,必須堅持,也相信自己能夠堅持,跟孩子共同成長,跟孩子一起進步。
盧勤知心話
很多小孩晚上不睡覺,纏著大人講故事,鬧得大人和小孩人困馬乏。而尨尨卻養成了按時睡覺的好習慣,這是媽媽的功勞!父母能在早期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會逐步變得不需要被動教導,而是自然地會去做,從而養成做事遵守時間不拖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