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轉型:探尋中國經濟發展新路徑
- 徐洪才
- 2332字
- 2020-08-04 16:21:48
六、不必擔心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
導讀:2015年最不讓人省心的恐怕就是中國股市了。尤其是2015年7月初,中國股市劇烈震蕩,隨著股市動蕩進入第二周,“多空對決”也逐漸激烈。有關主管部門采取的救市舉措,與股指的跌宕起伏相映成趣。2015年7月9日,筆者接受了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后、北京青年報記者林海的專訪,對動蕩不安的中國股市進行了解讀。
(一)出現系統性風險是危言聳聽
林海:救市措施出臺之后,股市依然動蕩,有人擔心會出現系統性風險,你有這樣的擔憂嗎?
筆者:前一周股指“跳水”和本周的股價震蕩,主要是股票市場“去杠桿”的正常表現。實體經濟并未出現嚴重下滑,相反,各項經濟指標相比上半年有所企穩。有人提出,這是股災,甚至是金融危機,或者大蕭條的開始,是系統性風險,我認為是危言聳聽,是不恰當的。當前,政府改革舉措取得較好的效果,改革紅利正在逐步釋放,經濟形勢向好可以預期。
目前市場上出現恐慌情緒主導下的平倉、踩踏和一些恐慌性的拋盤,從而加劇股價的動蕩;股價動蕩反過來導致人心不穩,引發人們進一步逃離市場,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但從整體盤面來看,這段調整仍然是對場外配資的一個遏制,對于泡沫市、風險市的一個糾偏,從長期看,有利于市場健康發展。當然,出現一些“錯殺無辜”、導致中小投資者受到侵害,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我建議中小投資者不要盲目割肉,對市場要有信心。在我看來,十天以后,空頭下跌的勢能就會衰竭,市場企穩的局面就會出現。
(二)不接“小飛刀”、護盤藍籌股是正確方向
林海:您如何看這次股市動蕩中的主要監管部門的反應和救市舉措?
筆者:我認為救市舉措是比較及時的,出手比較準,形成了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從今天的政策來看,上市公司高管加入到對抗空頭的行列中,不得隨意拋盤,過去有減持行為的,還應當按比例增持或回購。證券公司也集結了力量,成立了1200億元的救市平準基金。中國證券金融公司三天前就進場“護盤”,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提供流動性,形成雄厚的多頭力量,避免空頭再次下跌。配合一些利好措施,比如上一周的“雙降”,形成了較為系統、立體多面的救市舉措。
從策略來看,可以看到多頭力量主要集中在藍籌股的護盤和拉升方面。應當說,那些較為大盤的藍籌股,作為救市資金進入的主要標的,是比較合適的。首先,它們本身值得長期投資,平準資金入市之后應當選擇較為安全的投資標的。其次,應當有所重點,而不應當分散兵力,四面出擊,上千家小盤股位于高位,不能指望政府資金赴湯蹈火去接漫天落下的“飛刀”(小盤股股票)。第三,大盤股一方面是國民經濟命脈所在,另一方面對于指數影響很大,因此,集中在藍籌股上進行護盤效果不錯。最后,救市力量不應當包打天下,要引導市場資金有序流動,向值得價值投資的藍籌股流動。
(三)股民接下來應該怎么做
林海:您對下一步的股票市場局勢發展怎么看?是會繼續震蕩,還是會出現轉機?
筆者:從7月8日的市場趨勢看,已經出現了許多積極因素。一是創業板下跌的動能衰竭,到盤末的時候出現翻紅。二是雖然藍籌股向下跌了一點,但實際那是昨天的獲利盤回吐。藍籌股整體已經企穩。三是市場信心已經初步建立,更多投資者從逃離市場的恐慌中恢復過來,準備相對低位進場。未來幾天,市場會出現大的分化,大盤藍籌上漲,小盤股繼續調整,市場整體逐步走穩。
應當看到,前兩天出現的小盤股跌停,有自身原因,即前期爆炒造成的,現在回落是必然的。從救市舉動上看,政府宏觀調控應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而不是為投機行為兜底。順勢而為,讓小盤股跌一跌,擠掉泡沫和釋放風險,有助于未來行情走穩。因此,從今天的情況看,藍籌股獲利回吐,創業板觸底反彈;我建議,投資者可以采取對藍籌股逢低吸納,小盤股逢高減棒的策略。還是那句話:積極調整持倉結構,一定要堅定信心,跟著政策方向走,跟著市場規律走,不要指望國家隊對拋盤全單照收,而要看明白政府資金引導的方向。
(四)監管層需要在六個方面總結經驗教訓
林海:經過本次股市震蕩,您對監管層的救市舉措和宏觀策略有何建議?
筆者:應當注意,政府的作用是化解風險,不是對于投機行為進行兜底。股市有起有落是正常的。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個“拉鋸戰”的局面。但是無論市場走向如何,都值得我們對這次股指震蕩進行總結和學習。
在監管層方面,至少有以下方面可以總結:一是建議未來提前制定策略,在發生空頭襲擊時,有成系列的應對措施,成建制的平準基金。二是加強市場的長期健康平穩發展,繼續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于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的“莊股”進行打擊,避免其在市場推波助瀾。三是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過去上半年IPO發了不少,“三高”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每次IPO都會形成虹吸效應,引起二級市場跳水。但新股發出來以后質量并不好,卻一直走高,這說明新股發行中存在問題。四是加強對新型投融資工具、新的金融業態的研究,比如場外配資,到了多大杠桿比率應當加以重視;比如融資融券業務和股指期貨工具,這些空方機制如何用好,避免濫用;比如ETF基金和平準基金,如何用好,都需要加強研究。五是加強投資者教育,要注意培養“買者自負”的投資文化。投資者不能賺了錢就萬事大吉,賠了錢就上街鬧事,要引導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引導他們培養理性的投資習慣。六是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多傳遞正面聲音,給予市場充分的信心和明確的信號。
從整體上看,我們的市場仍然體現出“新興加轉軌”的特點。雖然有了較長足的發展,但仍然需要加強監管,打擊違法行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資本市場具有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有的人說,是不是存在外來的做空勢力,我個人不同意這個說法。實際上,市場內部發展勢能,才是長治久安的關鍵。希望我們的股票市場越來越規范,越來越有效地為經濟發展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