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杯涼茶啦
嶺南天氣炎熱,一年之中多雨濕熱,自古就常有瘴氣。在缺醫少藥的古時候,民間漸漸流行以常見草藥熬水喝來對抗病痛的法子。這草藥水主要是對抗濕熱,雖然是藥水,但是藥性又不太強,可以經常飲用,于是漸漸不以藥相稱,有了自己獨特的名字——涼茶。
若要數廣州的城市名片,廣式涼茶必在其中。多年以前,誕生于1928年的王老吉就以紙包裝飲料的模樣行銷全國,但畢竟味道近似中藥因此在北方并不流行。倒是這幾年川式火鍋熱席卷全國,吃火鍋必上火,喝廣式涼茶降火便成了標配,許多涼茶品牌搭著火鍋的順風車在市場里做成了大企業。但是這些涼茶,罐裝也好,盒裝也罷,最多只屬于飲料,與真正的廣式涼茶距離甚遠。
若要喝正宗廣式涼茶,還得去老城區的涼茶鋪子。店面不大招牌卻勁,必要寫上“五十年品牌”“百年涼茶”等字號,最吸引人的是店門口的長桌上一字排開幾個大銅壺,旁邊的墻上掛著一排寫著不同種類涼茶名字的小木牌。這涼茶鋪的老板并非真正行醫的醫生,卻也要問問來買涼茶的人身體有什么癥狀,對癥喝茶,不說藥到病除,但也能減輕三分病痛。
有一次,父親突感風寒驟冷驟熱,見旁邊有間涼茶鋪,母親就陪父親去喝涼茶。老板見狀仔細詢問了病癥,認真選了兩個銅壺里的涼茶配在一起,倒了一大杯讓父親趁熱喝掉。父親當晚出汗昏睡,第二天就感覺身上輕松了,再堅持喝兩天,真有茶到病除的效果。
所以,真正的廣式涼茶并非只能清熱解毒治個喉嚨痛。涼茶鋪里四面墻上有關于每種涼茶藥效的條屏,這些茶針對一年四季的常見問題各有奇效,適宜人群亦各不相同。到了這種真正的涼茶鋪可不是你看上啥就喝啥,得等老板幫你斷一斷哪一種合適,方才敢喝。至于那味道,誰喝誰知道咯。
涼茶,介乎于食療與藥療之間,是老廣們在這片土壤上千百年來修成的智慧。鋪子門前的大銅壺以及鋪子后面不斷在煎熬著的草藥,使得各種涼茶的味道飄散在店鋪里,老時光的古早味就這樣氤氳著。這味道初嘗有點苦,再喝又覺得是甘,這,不就是生活的味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