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廬橋
隱廬橋位于宮廷濱河路的涅瓦河和冬天運河的交匯處,長12.2米,寬15.2米。橋面兩旁是人行道,中央是機動車雙車道。
1718—1720年,此處建有一座很窄的三孔開合式木吊橋。吊橋中間裝有杠桿、起重機械和齒輪傳動構件等開合裝置。
1763—1766年,涅瓦河沿岸進行大規模改造時,因鋪設花崗巖堤岸,拆除木橋,建造了一座橢圓形單孔石橋。這是圣彼得堡的第一座石橋。

冬天運河和隱廬橋
新橋的橋身裝貼花崗巖石片,兩旁還有花崗巖欄桿。1933年,技術監察發現橋基受損嚴重,石塊間隙增大,橋身變形,存在坍塌的可能性。1934年,工程師薩珀斯坦(A. D. Saperstein)和建筑師德米特里耶夫(K. M. Dmitriev)受命重新設計橋梁,將石橋改建成單孔拱形鋼筋混凝土橋。新建的隱廬橋比原來的拱形石橋矮了0.5米,并向涅瓦河方向拓寬了1.44米。
隱廬橋歷史悠久,富有文化意義,為歷代藝術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普希金著名短篇小說《黑桃皇后》的創作背景便是圣彼得堡,隱廬橋和冬天運河更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場景。
故事講的是出身寒門的青年近衛士官格爾曼愛上貴族小姐麗莎,但等級制度和門第觀念讓有情人難成眷屬。格爾曼夢想發財致富,躋身貴族,以便和麗莎小姐門當戶對,喜結良緣。他偶然發現麗莎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賭場制勝的法寶,即知道三張王牌,于是格爾曼潛入伯爵夫人的臥室,用槍威逼伯爵夫人說出賭博制勝的秘訣。伯爵夫人卻因驚嚇過度而心臟病發,突然死亡。
麗莎小姐得知祖母死訊,深信格爾曼并非故意殺死伯爵夫人。最終,她感受到愛情理想破滅,傷心至極,來到冬天運河堤岸,走上隱廬橋,縱身跳入冰冷的運河,自殺身亡。
橋梁最初的功用是延伸道路,使人從此岸渡到彼岸。麗莎的人生,賦予愛太繁重的負擔,與情有太沉重的糾纏。她有太多愛的癡迷,也有太多情的不悟。因此,她無法通過人生這座橋,到達生命的彼岸;只有通過死亡,她才獲得生活的解脫。
某夜,伯爵夫人的幽靈托夢給格爾曼,說出了賭博秘訣:“三、七、A。”格爾曼即赴賭場,先后押“三”“七”獲勝。而第三局,他孤注一擲,押注“A”,底牌卻是黑桃皇后。格爾曼悔恨不已,絕望至極,自殺身亡。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弟弟莫德斯特根據普希金的《黑桃女王》創作了三幕歌劇《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由柴可夫斯基譜曲,1891年2月19日在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首次公演,大獲成功。
歌劇的第三幕第二場,近景是冬天運河堤岸的隱廬橋旁;遠景是兔子島上的彼得保羅要塞。
嚴寒的冬夜,白雪茫茫,寒風凜冽,麗莎小姐穿著黑色衣服,行走在冬天運河堤岸上。她悲傷地唱著詠嘆調《啊,我疲憊不堪》,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她的唱詞:“日夜思念的只有他一人,快樂已過去,你在何方?”是該詠嘆調千錘百煉的名句,感情色彩濃厚,風格沉郁溫婉。
詠嘆調蕩氣回腸、余音裊裊之時,格爾曼來到了冬天運河堤岸,站在麗莎面前。麗莎陷入他的懷中。
此時,兩人對唱,精彩絕倫。麗莎的情深意切,格爾曼的貪婪無情,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麗莎:“忘掉過去的一切,我只愛你一個人!”
格爾曼:“我們一塊兒逃亡吧!”
麗莎:“你想逃到哪里去呢?只要和你在一起,即使是天涯海角,我也與你同行。”
格爾曼:“到何處去?當然是賭場!”
兩人貌合神離,麗莎無法再涉足愛河,無法渡過家庭、社會這兩大河流。生命中的激情之流始終被壓抑在堅固的涅瓦河堤岸之內,無法像脫韁之馬那樣在廣闊的原野上盡情馳騁。
她唯有在現實真正的河流中沉入河底,結束自己鮮活的生命。她的生命之花還未綻放,就過早地凋謝了。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不少人都品嘗過多情的蜜汁和遭受過無情的傷害。
“蘇門四學子”之一黃庭堅,盛贊“坡翁胸有萬卷,筆無點塵”,意指蘇東坡詩筆不關“英雄氣短和兒女情長”。此話值得商榷。
其實,北宋書生意氣,英雄氣嫌短,兒女情最長。蘇東坡《蝶戀花》中“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千古一嘆,窮盡了人類愛情的豐富性和可能性,抵達了多情和無情的廣度和深度的極限。
麗莎的多情遭遇了蓋爾曼的無情。無情若無其事,多情淚眼漣漣。面對戀人的無情,麗莎欲哭無淚,痛不欲生,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而中國古代女子,面對情郎的無情,自有智慧和聰明,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選擇:忍耐,思念、等待。
她們始終相信:只要生命得于延續,愛情種子得于存留,無情的情郎縱然“輕離別,拋人容易去”,遠走高飛,浪跡天涯,但總有一天會回心轉意,浪子回頭,葉落歸根,重歸愛巢。
北宋詞人晏殊的力作——《玉樓春·綠楊芳草長亭路》,許多人愛聽、愛唱、愛朗誦,姑錄全詞如下: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晚唐女詩人魚玄機,享有“色傾國,思入神”的美譽,愛上來京城趕考、后得狀元郎李億。郎才女貌,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共沐愛河。
李億的原配裴氏,出身名門望族,得知丈夫納妾,急忙從鄂州(今武漢)趕往京城,看到魚玄機光艷四射,不禁大吃一驚,驚呼:國色天香在民間,沉魚落雁屬草根!
裴氏是有名的悍婦,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她獅吼一聲,無情地扼殺了魚玄機的真情。李億一紙休書,扔到魚玄機臉上。
魚玄機不甘,卻無奈。傷痛之余,她心頭一橫,急起直追,直追到李家府前。
重門高墻,魚玄機不得而入。她索性花裙高提,繞著高墻徘徊,不論烈日炎炎,還是暴風驟雨,不論皓月當空,還是星光黯淡。她徘徊,她呼喊,直至筋疲力盡,聲嘶力竭。然而,高墻重重,重門緊閉。
無奈,她唯有將滿腔的情天恨海訴諸筆端:
自嘆多情是足愁,況當風月滿庭秋。
洞房偏與更聲近,夜夜燈前欲白頭。
《秋怨》是魚玄機的力作。人嘆秋月更聲近,秋庭洞房燈影斜。洞房變成空房,甜言蜜語化作揪人心弦的更聲,白頭人的眼淚,枯竭了:“梧桐樹,三更雨,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魚玄機的愁思悲緒,用溫庭筠的名句來作注,最為貼切。
魚玄機從未放緩追尋的腳步,鄂州、江陵(今荊州)、長安、太原等地都留下她萬里尋君的足跡。每一腳印,都印記著愛的疼痛和情的思念,也交織在一行行情真意切的詩句里。
面對那份被無奈交織著的無情,魚玄機從不放棄追尋真愛。她踏遍青山,跋山涉水,一追再追。
哪怕山長水遠,哪怕天涯海角,她從不計較一時一地的撲空和失望,只在乎一時一地的擁有和希望!不在乎天長地久的相擁和廝守!
她終于追上了。她來不及嗔怪情郎,也顧不上傷心流淚,只愿珍惜當下相擁的時時刻刻,只愿擁抱眼前真愛的分分秒秒。
魚玄機和麗莎對愛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
魚玄機只顧愛,愛得無怨無悔,愛得山崩地裂。她永遠不離不棄。
麗莎只顧愛,卻愛得怨天尤人,愛得追悔莫及。她選擇了放棄,放棄了愛人,放棄了生命,放棄了整個世界。
魚玄機比麗莎愛得直率、真切、大膽、熱烈且瀟灑。她認為,既然無法忘卻,不如刻骨銘心。“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她用心底的真情,點燃另一顆真情的心,點燃了愛情的希望,用真情的高度和深度,豐富了真情的向度和維度,也同時遮蔽了無情的淺薄和寡義的庸俗。
小說、歌劇和詩詞,形式不同,主題各異,意境有別,但辯證色彩同樣濃厚,哲理光芒同樣四射:在人類所有感情中,多情最苦。
晏殊筆下的年少輕情有其痛苦,普希金筆下的貪婪無情有其悲痛,柴可夫斯基劇中的瘋狂絕情有其折磨,但遠遠不及多情的心靈痛苦和精神折磨。
那份纏綿悱惻,那份情真意切,那份癡迷執著,那份愁悶情思,那份凄寒孤苦,怎個無情堪比!怎個絕情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