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文教育專業建設成果匯編·華文教育專業學生優秀作文選
- 宗世海 劉文輝 祝曉宏
- 3600字
- 2020-09-02 14:55:16
在留學中國的日子里
為了圓留學夢,一年半前,我來到了中國廣州。
在我的姐妹淘之中,有人去了中國臺灣臺北,有人去了日本東京,有人去了韓國首爾,也有人去了英國倫敦,而我是鎮上唯一一個來到了中國廣州的游子。在我們國人眼中,中國的形象處于兩個極端:老一輩的華僑華人都視中國為祖國,覺得海外華人和中國人同為華夏子孫,都是龍的傳人;新生代提到中國卻并不那么親近,腦海中甚至有不少關于中國負面的傳聞:中國貨是劣質產品;中國人愛隨地吐痰;中國騙子不少;中國的廁所沒有門……
或許,對于我們大馬人而言,廣州的國際名聲不及中國臺北市、東京、首爾和倫敦,或許中國大陸對他們的吸引也不及中國臺灣、日本、韓國和英國,但,對于我到中國廣州留學的這一個決定,我不曾后悔。盡管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不可思議的事數不勝數,造假、欺詐事件更是常常荒誕得令人瞠目結舌,但當時初到廣州時學姐與我們分享的一句話迄今言猶在耳:“只要你們能夠在中國過完這四年,往后不論你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去,生活都將不成問題。”這句話或許有些許夸大,但總算有效地提醒了我們在這座城市生活務必萬事小心,隨時提高警惕。無論如何,我總算平平安安地過了這一年半,除了偶爾接到的一些詐騙電話或短信,也并無大礙。反之,在這招有九十多個國家的留學生的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我得以見識到各國文化相互沖擊、相互融合;在彌漫著不同國家文化氣息的課堂上,我得以深入地了解各國文化對各國孩子的思維模式的影響有何不同。我確實十分熱愛留學廣州的日子,而或許在這一切留學廣州所獲得的成長因素背后,讓我如此無悔的原因,來自于與我一起生活了一年半的三位可愛的室友——淑琴、麗婷和安玲。
比我年長一歲的淑琴來自印度尼西亞,兼具大哥氣魄和大姐心態,對我們另外三位妹妹照顧有加;與我同齡的來自馬達加斯加的麗婷,深受法國文化熏陶,性格開朗,思想開放;年齡最小的菲律賓女孩安玲外貌甜美可人,性格活潑,靈氣十足的大眼睛十分討人喜歡;我時而傻里傻氣,時而精明能干,極講原則的脾氣下又藏著個瀟灑不拘的靈魂。我們四人性格各異,價值觀偶有出入,但我們的友好關系一直被系里同學傳為佳話。冷眼相對或爭執不斷不是我們的作風,我們不曾達成協議,卻極有默契地共同選擇了最柔和、最真誠的方式去溝通、交流,去化解文化背景各異的我們在生活中出現的摩擦和矛盾。
淑琴是個奉獻精神極強的女生,身上甚至散發著新生代男生少有的陽剛之氣。房里的重活總是由她一手包辦,我們誰都插手不得。出門在外,她常給我們帶回好吃的,偶爾發現我們缺了什么日常用品還沒來得及買,她都會默默地替我們把東西買回來。她總會習慣性地去對身邊的人好,卻常常忘了好好地對待自己,受委屈時只會選擇生悶氣,奈何她那無法掩飾的黑炭般的臉壓根兒瞞不過我們犀利的雙目,而我們卻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互遞眼色,相互提醒盡可能地不要打擾她,讓她自個兒靜一靜。她不喜歡被我們這三位妹妹照顧的感覺,不愿意讓我們為她分憂,甚至常常拒絕接受我們送給她的食物或小東西。為此,我們下了很大的努力,在半哀求半強硬的態度下,她才愿意“勉強”接受我們的好意。她看似堅強無比,但剛強的外表下,卻藏著一顆極其敏感的心,常常糾結于他人是否真心喜歡她的問題,更常常愛問我們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如果我不是你們的室友,你們會不會喜歡我這個朋友?”類似的問題總讓我措手不及、無言以對,但為了安撫她那憂郁的情緒,我只好長篇大論地與她分享了一堆又一堆的人生哲理,偶爾還搬出自己活生生、血淋淋的慘痛經歷作為激勵她的例證。
麗婷善于觀察和模仿,古靈精怪,幽默感十足,是我們房里的“笑彈”制造家。班上男生的是非是她最愛聊的話題,間中更會模仿他們的走路或說話神態,惟妙惟肖,娛樂性十足。她說得一口流利的法語,在房里卻苦于無用武之地,只得使用她那發音常被安玲取笑的英語和總把音調搞混的漢語與我們溝通。我忘了相識初期,我們之間是否存在著語言溝通障礙,但或許是麗婷她那說話時生動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總能令我明白她想表達的意思。我們這非常國際化的四人組合,日常交談從最初的國際語言——英語,至今天的英漢參半,不曾出過亂子,反倒是常常鬧出笑話。安玲的英語最好,因此每當我們三人的發音不標準的時候,準會被她笑上老半天。淑琴的印尼語和我的馬來語有相通之處,只是腔調有所不同。我偶爾會跟淑琴說上數句馬來語,她卻愛取笑我的腔調,令我納悶不已。盡管我說的英語和馬來語都不夠標準,但幸虧一口流利的漢語讓我扳回了些許顏面。我是房里的漢語小老師,她們三人寫作業時若遇到難題,就是我出手相“教”的時候了,這也讓我有機會學習如何用我現有的知識去試著當一位母語非漢語的漢語學習者的老師。
安玲是我們房里的小公主。她天真爛漫,甜美可愛,但沒有刁鉆任性的公主脾氣。她有一雙巧手,審美極佳,是宿舍里的發型師。每當我需要出席較為正式的場合時,她總能幫我把一頭平時疏于打理的亂發變成適合我裝扮的發型。可能是由于年齡差距較明顯的原因,我不自覺地把她當親妹妹般疼愛,而她也總愛對我撒嬌。她非常愛吃巧克力,一小塊巧克力就能讓她開心大半天,因此我柜子里的巧克力常常成為逗她開心的靈藥。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都愛聽音樂,但在曲風的選擇上,我們四人主要分成兩大派:我和淑琴較愛抒情樂;安玲和麗婷最愛動感樂。她倆身上隱隱透著西方奔放的藝術氣息,最愛隨著強勁的音樂節奏熱烈地扭動身軀跳起舞來。淑琴的價值觀較為傳統,因此對于性感的熱舞只能表示不懂欣賞,而那動感二人組卻更喜歡在淑琴面前“搔首弄姿”,總要把淑琴逗得無言以對方愿罷休。
我們四人的關系很奇妙。若淑琴和她們倆拌嘴,我一定會幫著她們氣淑琴,而其實跟淑琴感情最深的是我。這時候的我們就像三個頑皮的孩子在頂撞著一位對我們無計可施的母親。淑琴常逗安玲玩兒,每當把她逗急了,安玲總會向我求救,而一旦我出了聲,淑琴總會一邊怪我偏心,一邊乖乖地收手。這時候,麗婷就會在一旁裝出一副成熟之態,鄙視我們這幼稚的三人。其實我們四人都有著胡鬧的基因,就看當時是誰誘發了其余三人胡鬧的欲望,而不管胡鬧的組合是哪三人,剩下的那一人往往結局悲慘。四人當中,我看似處事待人成熟干練,偏偏在生活上非常散漫不羈,常常忙到很晚才洗澡,很晚才睡覺。每當這種情形出現,淑琴和麗婷就會擔當我老媽的角色,對我展開嘮叨攻勢,規定我必須在幾點前洗澡、睡覺,若不依規定就把我的筆記本電腦鎖起來。身在異國他鄉,我竟然還能體會到慈母般的叮嚀和嘮叨,這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宿舍是我身在異鄉唯一愿意露出軟弱之態的城堡,唯有在這屬于我們四人的城堡里,我才會任由我在外所受的委屈化成淚水盡情地奔流;也只有在這被我視為家的暖窩里,我才會肆無忌憚地隨性大喊大笑大鬧。同在一屋檐下已快邁入第三個年頭了,對于彼此的生活作息,我們已經非常熟悉,誰半夜里會打呼,誰半夜里會說夢話,我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也已習慣彼此在床上的身影及鼻鼾聲。若在某個晚上有誰外宿了,剩下的人總會覺得心里不踏實,喃喃自語地不停重復念叨:“今天××外宿哦!”每逢我們之中誰的生日,或碰上了普天同慶的節日,我們一定會挪出時間一起出外吃飯。盡管淑琴常年茹素,我們能夠選擇一起進餐的餐廳不多,但卻絲毫不減我們開開心心聚餐的興致。
四人當中,我是最忙碌的那位,日日忙著系里活動的事兒,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之余,還常常要面對活動上或人事上的壓力和糾紛。我的三位室友就像是我的避風港,雖然我并不會向她們全盤傾訴所遇到的問題,但她們總是替我加油的笑臉,以及心疼我的神情,總能給我應付難題的勇氣和力量。在我決定只身離家來到廣州留學的那個時候,我壓根兒沒想過我能如此有幸擁有三位對我如此重要的室友。我們各自都擁有更要好的朋友,但不曾影響我們彼此間猶如家人般的感情。或許我們不會把一整天下來遇到的瑣碎事都分享一遍,但我們總能從彼此的眼神和臉色中感覺到彼此的心情,并及時在各自需要的時候,二話不說地,準備好為她守候。
到中國留學的這段日子里,從一年級的懵懵懂懂,到今日的“半老油條”狀態,我的視野在課堂上老師的引導下,以及課堂外的生活經歷中擴展了不少。伴隨著對中國現今社會了解的加深,我對中國的印象從最初的無法理解到如今的理解,雖然免不了仍有些無奈和感慨,慶幸的是我們四人仍能夠相互做伴,共同經歷了不少風雨:一起見識了中國騙子的高超手段;一起鄙視地鐵里不讓座給孕婦的年輕乘客;一起努力融入中國本土文化;一起在考試周熬夜復習;一起在查房前夕進行大掃除;一起被宿管阿姨訓斥在三更半夜時分制造噪音。在中國留學的日子里,我獲得了各種感受和經歷,但對我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我的三位室友的相伴。
她們,讓我在中國留學的日子變得更有意義。我真切地盼望著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我們的情誼能夠再上一層樓,為彼此留學中國的回憶畫下色彩繽紛的一頁。
(本文獲得華文教育系第一屆作文大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