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鑄劍:軍事科技與現代戰爭
- 李雋雋
- 3111字
- 2020-09-02 14:55:02
軍事科技
軍事科技,簡而言之,就是運用于軍事領域的科學技術。為了由淺至深地了解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將其分解為軍事和科技兩個內容進行理解。所謂軍事,是指一切與戰爭、國防、軍隊有關事物的總和,包括準備戰爭、實施戰爭、遏制戰爭,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等。所謂科技,就是科學技術的簡稱。我們可以將科學技術進一步分解成科學和技術兩個子概念:科學,是指正確反映了自然、社會和思維領域客觀規律的分科知識體系。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其目的在于認識自然,揭示自然界的運動規律,為人類對自然加以改造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各種理論和一些抽象概念體系。技術,是指應用于實際的各種技法。它是為人類按預定目的利用、適應和改造自然提供有力的物質手段與方法的體系,其目的在于改造自然或為改造自然提供有力的物質手段。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軍事科技定義為:人們在武裝斗爭領域中,根據戰爭的特殊需要,運用自然規律創造的軍事物質手段和相關知識、經驗、技能的總和。重點是武器裝備研制和生產所涉及的科學技術,發揮武器裝備效能的操作使用和維修保養技術,以及軍事工程和指揮控制技術等。
在當下,軍事科技重點是指應用于軍事領域內高層次的、核心的、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在軍語的表述中,引申出其他若干相關概念。
高技術
高技術是指以當代科學最新成就為基礎的,處于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的,對提高生產力、促進社會文明、增強綜合國力起先導作用的技術群。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高技術的含義:一方面是高技術具有動態和相對的含義。高技術是相對于傳統技術而言的,但傳統技術過去也曾是先進技術,現在的高技術將來也會成為一般技術。另一方面是高技術并不是單個技術,而是一個技術群體。在這個群體里,各種技術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高技術的“高”主要體現在高創造性、高增值性、高競爭性、高滲透性和高風險性等方面。高技術一般包含三個技術層次,即技術改進、技術綜合和技術創新。同時,高技術也可分為六大技術領域:一是信息技術;二是生物技術;三是新材料技術;四是新能源技術;五是航天技術;六是海洋技術。
軍事高技術
軍事高技術又稱軍用高技術、國防高技術,是指處于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在軍事領域得到發展和應用,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科學技術的總稱。軍事高技術從宏觀上分,包括軍事信息、航天、生物、海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術群。從武器裝備角度可分為:一是基礎技術,包括微電子、光電子、電子計算機、新材料、高性能推進與動力、仿真和先進制造技術等;二是應用技術,包括偵察監視、偽裝與隱身、精確制導、電子戰與網絡戰、指揮控制系統、軍事航天、核生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用最新高科技武裝起來的航空母艦
軍事高技術是當代高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認為,當代高技術主要體現并產生于軍事高技術。事實上,盡管高技術有軍用和民用之分,但大量的高技術都具有軍用和民用相結合的特征。它們之間并沒有嚴格的分界線,而且不管某項高技術來源于何處,首先都盡可能地應用于軍事目的。現在絕大多數重大科技成果,或者已被應用于軍事,或者具有軍事應用潛力。而對未來武器裝備的發展、未來軍事斗爭的影響具有最關鍵性導向作用的,也就是關系到未來競爭“制高點”的,主要是軍用信息技術。軍事高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已經對武器裝備和作戰行動產生了巨大影響。
軍事科技的分類
軍事科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按其物質成果的功能分類,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具有直接毀傷敵方人員設備功能的兵器制備技術。二是具有保護己方人員和設備功能的軍事工程技術,包括筑城技術、野戰工事技術、排障與設障技術、偽裝技術、舟橋技術等。三是具有控制部隊與戰斗進程功能的情報、通信和指揮技術,包括軍事偵察技術、軍事通信技術等。四是具有滿足部隊軍需供應功能的后勤保障技術,包括物質保障技術、醫療保障技術、交通保障技術等。
軍事科技以預定的目的分類,又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純粹為了滿足戰爭和軍事需要而產生的,如各種兵器的制備技術。二是兼顧軍事和其他需要而產生或先用于軍事后向民用轉化的,如通信技術、核能技術、艦空航天技術等。三是為了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需要而產生后又移植到軍事領域的,如建筑技術、醫療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等。
軍事科技以產生的年代劃分,可以分為古代軍事科技、近代軍事科技和當代軍事科技。
軍事科技是自然科學技術的組成部分,從學科上說屬于自然科學技術的應用類學科,從層次上說屬于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軍事科技與其他自然科學技術的門類一樣,以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為根本途徑,以改造客觀世界為根本目的,但是,軍事科技產生的原因和應用領域的特點決定了它與一般的自然科學技術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
軍事科技的特點
一是對抗性強,競爭性高。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爭的根本目的。進攻與防御的矛盾對抗,是軍事科技發展以及武器裝備升級換代的邏輯起點和內在動因。武器裝備是軍事科技的物化結果,其發展演變過程是典型的矛盾運動過程。在與矛盾的對抗中不斷地進行否定和完善,從而使武器裝備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單元到系統、從系統到體系,不斷更新發展。這種攻防之間的矛盾對抗對軍事科技的發展有著明顯的牽引作用,并使強烈的對抗性和競爭性深入滲透到軍事科技中。在歷史上,坦克、化學武器、雷達、導彈、原子彈、隱身飛機等武器的研制成功和作戰運用,都曾在戰爭中產生突然效果并發揮巨大作用。世界上一些強國都普遍注重謀求軍事科技優勢。因此,軍事科技發展可謂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其競爭性比民用科技更激烈,保密性和限制措施也遠遠超過民用科技。
二是創新性強,風險性高。軍事科技最終要物化為武器裝備,以提高軍隊戰斗力。為取得技術優勢和提高軍事實力,軍事科技特別強調創新性,因而一般處于高新科技發展的前沿;其研究與開發具有明顯的超前性,風險也更大,在研制過程中需經歷反復失敗甚至有可能夭折。如美國B-2隱身轟炸機和“科曼奇”隱身武裝偵察直升機等項目,都在投資上百億美元并取得初步成果后被迫放棄和“下馬”。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是難以承受軍事科技開發風險的。但軍事科技往往是高新科技的開路先鋒,一旦取得突破,則會對其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例如,微電子技術,早期的集成電路全部是根據美國的軍事訂貨而研制生產的。但在商品化以后則廣泛應用于民用領域,并迅速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
三是交叉性強,綜合性高。現代武器裝備一般都是復雜的系統,集偵查、監視、瞄準、跟蹤、發射、引導、目標識別、殺傷破壞、機動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研制中需要對多個領域、多種高新技術成果進行整體開發和綜合應用。各種先進科技的綜合稍有不慎就可能顧此失彼,嚴重影響武器系統的整體功能。而民用產品主要是滿足某一方面的需要,科技成果應用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相對于武器系統要簡單得多。同時,與民用科研單位相比,軍事科研的組織體系要龐大得多,管理也復雜得多,組織程度更加嚴密,技術研制周期更長,綜合難度更大。我國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實施“兩彈一星”(核彈、導彈和衛星)工程,就是靠全國一盤棋,集中攻關,調集26個部委、20多個省區市、1000多家單位的數萬名精兵強將和優勢力量大力協同,才最終取得成功。
軍事科技是構成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國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條件。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它在戰爭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軍事科技在軍事領域的各個環節上均顯示出巨大的威力,是當之無愧開啟現代戰爭奧秘之門的金鑰匙。我們理解和掌握了軍事科技這把金鑰匙,接下來就要開啟現代戰爭的奧秘之門了,那么,什么是現代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