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楊氏氣勢洶洶,前去質問平安侯劉泰之時。
楊氏出了侯府,帶著貼身侍女徑直向著郡衙而去,嘴里還憤罵道,
“乾四這個狗東西,讓他辦點小事都辦不好,要他還有何用。”
與此同時,楊氏嘴里罵著的乾四,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郡衙門前走來走去,滿臉的焦急之色。
在郡衙門前,正站著八個膀大腰圓,身穿鐵甲的士兵,他們八個的目光全都放在了乾四的身上。
又來回走了幾步后,乾四走到一名士兵身前,焦急的說道,
“大哥,大爺,您就讓我進去吧,小的這真的有很要緊的事情要稟報給侯爺啊!”
這名軍士看了眼乾四,面無表情的道,
“侯爺有令,在他議事期間,不允許任何人進入郡衙,”,說著,這名士兵仿佛猜到乾四會有什么想法了似的,開口警告道,
“侯爺還交代了,如有人硬闖,可格殺勿論,”說完,士兵的手放在了腰間鐵劍的劍柄之上,看樣子隨時都有可能拔出腰間的鐵劍。
乾四看到這些士兵,一個個兇神惡煞的盯著自己,嚇的接連倒退數步,接著一個不小心從郡衙前的階梯上摔倒了下去。
乾四哎呦一聲,從地上爬起來,手指著這些士兵,色厲內荏的叫道,
“我乃是夫人派來有重大要事稟報給侯爺的,若是耽誤了,你們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八名士兵相互看了一眼,隨后先前開口說話的那名士兵,再次開口說道,
“侯爺也交代了,哪怕是天塌下來了,也不能放任何人進入郡衙。”
“你,你們……”乾四手指著這些油鹽不進的士兵,氣的渾身發抖。
這時,乾四聽到有腳步聲從他身后傳來,他回頭一看,看見楊氏帶著侍女快步向著這邊走來,即刻就跑了過去,委屈巴巴的說道,
“夫人,這些個丘八不論怎么說,死活不讓小的進去……”
乾四話沒有說完,楊氏反手就是一個巴掌打了過去,
啪的一聲清脆的耳光響起,乾四的臉上生起了一道紅色的巴掌印。
乾四也被這一巴掌直接給打懵了,回過神后,他以為這是他沒有完成楊氏交代下來的任務,而被楊氏懲罰,于是他撲通一聲,惶恐的跪了下來,
“小的該死,沒有完成夫人交代下來的事情,還請夫人責罰,”
楊氏冷冷的看了一眼乾四,冷聲說道,
“丘八也是你一個小斯能說的?不知死活的狗東西,滾一邊去,”
楊氏說完,走到郡衙門前,開口詢問道,
“怎么回事?為什么不讓乾四進去,”
軍士們見禮后,由先前那名士兵將劉泰交代下來的事情重復了一遍,
楊氏聽后,點頭輕嗯了一聲,然后邁步就向著郡衙內走去,
“夫人,”一名稍微年輕一點的士兵伸手阻攔了一下楊氏,楊氏反手就是一把掌打在了那名士兵的臉上,
“看好你的門,”
說完,楊氏帶著侍女走進了郡衙內。
那名年輕的士兵捂著紅紅的半邊臉,茫然的看著其他七位,一動不動,老神在在站在那里的士兵。
先前說話的那名士兵,走了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長點心眼吧,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攔的,尤其是我們這位強勢的夫人。”
楊氏進入郡衙后,徑直向著郡衙辦公的議政堂走去,
在大夏,州,郡辦公的府衙內,皆設有議政堂,稅務堂,民生堂,以及現在已經擁有了兵權的各州郡刺史,太守新設立的軍議堂。
于此同時,議政堂內,平安侯劉泰與麾下首席謀士簡化,和一眾屬官正商議著,接下來該如何治理,平安郡與港臨郡的民生。
跪坐于劉泰左下方的簡化,仿若不經意般的輕聲說道,
“燎原起義的根本原因,便在于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還要面臨朝廷繁重的收稅,以及………唉……”
說到這里簡化便不在說下去,因為此時在場的所有屬官,目光皆都不善的看向他。
劉泰聽后也陷入到了沉思當中,他自然知道簡化為什么沒有接著說下去。
接下來簡化要說的,無非是,
“以及天下百姓還要面對,地主,豪紳,士族,世家的剝削。”
別說簡化,就算是他劉泰,現在也不敢將后面的話說出來,一但說出來了,人心就不穩了,要想爭霸天下,就離不開這些人,也離不開他們這種人。
因為他們手中,掌握著天下文人的根,“書籍與教化,”,而天下的文人,大多都出自他們門下。
得罪了他們,等同于得罪了天下的文人。
這也是劉泰目前最為頭疼的事情之一,平安郡與港臨郡大多數的田地都在兩郡的地主,豪紳,世家手里。
兩郡流離失所,無處安放的百姓,根本就沒有田地給他們種,沒有地方安置他們,現如今全靠郡衙救濟,長此以往下去,民生不但得不到恢復,郡衙還會被拖垮,恐怕會再度上演一次燎原起義。
就在劉泰頭疼不已之時,平安郡兼港臨郡主薄趙經忠站起身,走到議事堂中央,對劉泰深失了一禮,一臉悲痛的說道,
“主公,現如今兩郡之內,有著大量的流離百姓,他們居無定所,無家可歸,形同行尸走肉,下官見了心痛不已,”
“為了讓他們有家可歸,有良田可種,不在像是行尸走肉一般,下官愿意捐出家中一半的良田以用安置百姓。”
劉泰聽后先是一愣,隨即便是一陣狂喜,剛想要起身去扶起趙經忠,平安郡兼港臨郡郡丞賈富,也站起身行禮道,
“主公趙主薄所言極是,下官亦愿捐出家中一半良田以用安置百姓。”
有了趙經忠二人的帶頭,其他兩郡屬官再不情愿也都站起身,捐出了自家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的良田。
劉泰自然知道他們這些吝嗇鬼,為何會那么慷慨的捐出自家大半的良田。
現如今平安郡與港臨郡,聚集著大量無處安置的流民,他們害怕這些流民會成為下一個燎原起義軍,將他們給抄家滅族了,他們實在是被那些,到處抄沒地主,豪紳,士族的燎原起義軍給嚇怕了。
另外這些士族,豪紳已經徹底的捆綁上了劉泰的戰車,已經下不去了,要么一榮俱榮,要么一損俱損,為了家族的未來,他們也不得不捐出手中大半的良田。
在趙經忠捐出自家一半良田后,劉泰隱隱就有了一些明悟,可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些吝嗇鬼一下子會捐出那么多的良田。
有了這些人所捐出的良田,以及再加上開墾一些荒地,足夠安置那些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