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當個好醫生(代序二)

我是一名醫生,在衛生健康行業一干就是48年。

我的名字叫大一,諧音是大醫,這是我母親的希望,她老人家一輩子希望做醫生的兒子能成為大醫。

不管別人怎么評價,我還真不敢稱自己是大醫;如果比起我的母親胡佩蘭,我就更顯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我的母親胡佩蘭是“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老人家活到了98歲,做了70年的醫生。單在街道的社區小門診就坐診了28年,直到生命的盡頭。

母親是主任醫師,曾經是三甲醫院的大專家,卻到基層小門診去坐診,為什么母親能夠一干就是28年?

母親工作在最基層的社區,沒有高檔的檢查設備,開展不了高精尖的手術,為什么母親能夠一干就是28年?

母親服務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開的是最普通的藥,拿的是最基本的工資,為什么母親能夠一干就是28年?

在母親的身上,還有許多許多的為什么。

正是有諸多的為什么,才讓我真正讀懂了母親,也悟出了很多行醫、做人的道理。

在我的心目中,我的母親胡佩蘭才是真正的好醫生,是真正的大醫!

正如“感動中國”組委會給我母親的頒獎詞: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

在我48年的醫學之路上,我一直在實踐著、探索著、思考著:醫學是什么?什么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最終,是我的母親胡佩蘭給了我最好的回答和詮釋!

但是,這么多年來,我發現,我們有些醫生忘記了學醫從醫的初心,對醫學的認識模糊不清。對此,作為一名老醫生,我深感憂慮。

因此,在看病之余,在學術活動之中,在開展公益活動的間隙,只要一有機會,我就要說上幾句話,寫一點文字,呼吁我們的醫生高舉公益、預防、規范、創新的旗幟,推動醫學回歸人文、回歸臨床、回歸基本功。但是,我總覺得身單力薄、力不從心。

當看到文安同志的新作《看病,你懂的》這本書稿,我眼前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頓感自己并不孤單,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有許多像文安同志一樣的“戰友”,在大聲疾呼,在砥礪前行。

因此,我就有了一種油然而生的沖動,一定要為文安同志,為這本書說幾句話。

文安同志,之前我并不認識,后來因為我們一起舉辦“健康中原行·大醫獻愛心”大型系列公益活動,差不多有5年多的時間,幾乎每個月都要見上一兩面。

見面多了,就熟識了,我對文安同志就有了一些了解:他是學醫的,卻棄醫從文,當了一名記者,準確地說是一名跑衛生健康口的記者,并且一跑就是20多年。

文安同志為人厚道,做人低調,做事踏實,處事嚴謹,有著“鐵肩擔道義”的豪情,也有著“妙手著華章”的才情。

如果從學醫這個角度看,文安同志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說就是內行,加之天天與醫生、病人打交道,聽得多了,見得多了,當然想的問題就多了,思考的問題也就不一樣了。

如果從臨床角度看,文安同志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說就是外行;但所謂旁觀者清,況且他旁觀的時間還不短,自然就不是一般的旁觀者。

由這樣一位既內行又跨界的人來看我們這個行業,看醫生和患者,不僅一目了然,而且入木三分。

看了這本書稿,我覺得應該為文安同志點贊,為這本書點贊。文安同志對我們這個行業,對醫生和患者,有很獨特的視角,也有很認真的思考;可以說,認識得透徹,思考得深刻。

當然,這本書說了許多大家喜歡聽的話,也說了許多大家不愿聽的話;無論是喜歡的,還是難聽的,都是真話、實話。我想,讓文安同志說出來,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無疑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從文安同志的一言一行中,從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他對我們衛生健康行業的深厚感情,對醫生的真誠期待。聽鑼聽音,聽鼓聽聲,我們不但要學會看病,也要學會思考,學會修正;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無須贅述。我想,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如果閱讀了這本書,自然就會有自己的判斷,會有自己的感悟。

見仁見智,冷暖自知。

胡大一簡介:

胡大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突出貢獻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主編/主譯醫學教材和醫學著作60余部,主持完成心血管醫學指南2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現任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肺預防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等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汉市| 隆安县| 三门县| 南部县| 兴业县| 浮山县| 湘乡市| 格尔木市| 望奎县| 南华县| 苏尼特左旗| 略阳县| 汝阳县| 比如县| 井陉县| 广灵县| 白山市| 云和县| 峨山| 罗甸县| 南阳市| 确山县| 浦北县| 南投县| 湘西| 林芝县| 集贤县| 晋中市| 酒泉市| 福安市| 华池县| 额济纳旗| 古丈县| 四子王旗| 平和县| 勃利县| 泰兴市| 望奎县| 孙吴县| 明水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