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書籍設計
  • 李昱靚
  • 2811字
  • 2020-08-14 16:18:58

1.1 書籍設計的基本概念

書籍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為了實際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是一種文化現象,代表人類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因為它記載著事件、思想、經驗、理論、技能、知識等豐富內容,所以,它一產生就具備兩種屬性:一是精神屬性,二是物質屬性。所謂精神屬性是指書籍的內容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它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思想意識、政治傾向、經濟狀況、文化風尚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等等;所謂物質屬性包括文字、文字載體、載體材料、材料形狀及裝幀形式等。它反映一定社會、一定時期的生活狀況和意識形態,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文字是書籍構成的基本條件,在任何情況下,沒有文字都不可能產生書籍。文字不但承擔著意識形態的構成任務,也影響著書籍物質形態的內外狀況。文字的載體是指書籍的制作材料,它影響著書籍的制作方法,從刀刻、筆寫、雕印、泥活字排印、木活字排印、金屬活字排印,直到后來普及的鉛活字排印書籍,中間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過程。可見書籍的制作材料不同,就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從而進一步影響書籍的外部形態。這些物質要素,協調有機地組合起來,便構成了書籍的物質形態1。(注1:李致忠.簡明中國古代書籍史p4)

“書籍”在古代亦稱“典籍”“載籍”。“籍”有借用竹簡以文字記錄政事,帶有登錄、記載的意思。《后漢書》記載,東漢時馬融于永初四年(公元110年)當上了校書郎后寫了一篇《廣成頌》。在這篇頌文的小序里,他謙稱螻蟻,不勝區區,職在“書籍”,這大概是關于“書籍”一詞最早的較為明確的記載。

關于“書籍”的概念有諸多解釋。196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書籍定義為“頁數在四十九頁以上的非定期印發的出版物”。1979年版的《辭海》則解釋書籍為“裝訂成冊的著作物”。法國著名學者弗雷德里克·巴比耶在《書籍的歷史》一書中將書籍定義為“包括一切不考慮其載體、重要性、周期性的印刷品,以及所有承載手稿文字并有待于傳播的事物”。實際上,在新觀念、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相互滲透的時代,書籍承載的信息、書籍的載體材料,甚至書籍本身的形態不斷地發展變化的今天,我們可以把書籍的概念界定為:以承載信息、傳播信息為目的,以文字、圖形或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知識、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并集結成冊的著作物。作為一種信息載體,書籍跨越了時間、空間和地域,甚至種族和文化,其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是不言而喻的。從書籍的最初萌芽到今天的電子書的出現,書籍伴隨歷史的變遷形成自身的發展歷史,這意味著書籍的概念也會隨著時代的不斷演變而發生不斷的變化,因此,“書籍”是一個發展的概念。

書籍裝幀藝術隨著書籍的誕生而產生。~“裝幀”一詞來源于日本,最早出現于1928年豐子愷等人為上海《新女性》雜志撰寫的文章中,并沿用至今。“裝”有裝裱、裝訂、裝潢之意,“幀”為畫幅的量詞;“裝幀”一詞的本意就是將多幅單頁裝訂起來,并進行裝飾。

書籍裝幀設計是指包含了書籍所需的材料和工藝的總和,一般包括選擇紙張、封面材料,確定開本、裝訂方法和印刷、制作方法等,是書籍生產過程中的裝潢設計工作。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改革開放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頻繁的國際國內書展大大促進了書籍設計觀念的更新,并引發了書籍設計界對裝幀藝術的反思和深層次的探索。因此,現代意義的“裝幀”已經不僅僅是包括封面、書脊、封底、勒口、環襯等要素的整體設計,而是包含了更廣泛的內涵,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書籍設計。

書籍設計是指包括開本、字體、版面、插圖、封面、護封以及紙張、印刷、裝訂和材料等綜合性的藝術設計,是一門將商業行為與精神產品融為一體的綜合性的造型藝術。

如今,設計界對于“裝幀”的實質已經取得共識,“裝幀”既非傳統的、片面的封面裝飾或裝潢,也不是單一的技術性操作的裝訂,而是全方位地從內文到外表、從信息傳遞到形態塑造的一系列的設計活動,是把書籍的思想內涵與特征以裝幀的形式創造出整體的視覺形象。無論是“書籍裝幀設計”還是“裝幀設計”,概念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包括形成書籍的必要物質材料及全部創意、設計、制作活動,是從內到外、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等諸多方面塑造書籍的一系列藝術創造活動。

隨著出版技術的發展和設計意識的導入,書籍裝幀的概念已演變成為書籍設計,即從文學、圖形、色彩等方面對書籍進行全方位的構思和打造,因而,文字、圖形、色彩、材料構成書籍設計的四大要素。

日本著名書籍設計專家,被譽為日本設計界巨人的杉浦康平認為:一本好書,是內容和形式、藝術與功能的統一,是表里如一、形神兼備的信息載體。好書體現的是和諧、對比之美:和諧,為讀者提供精神需求的空間;對比,則是創造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感之閱讀愉悅的舞臺。這意味著書籍整體設計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封面、內頁)里,把構成書籍的各種要素——文字、圖形(圖像)、色彩、材料等諸要素,根據特定內容的需要進行排列組合,對書籍的外表和內在進行全面統一的籌劃,并在整體的藝術觀念的指導下,對組成書籍的所有形象元素進行完整協調的統一設計。書籍整體設計涵蓋:書籍的造型設計、封面設計、護封設計、環襯設計、扉頁設計、插圖設計、開本設計、版式設計以及相關的紙張材料的應用,印刷裝訂工藝的選用,最終達到外表與內在,造型與神態的完美統一,其凝聚成的書籍的形式意味、視覺想象、文化意蘊、材料工藝等正是書籍藝術的魅力和價值所在(見圖1-1)。

圖1-1 書籍設計 杉浦康平

杉浦康平是日本戰后書籍設計的核心人物之一,是現代書籍實驗的創始人,藝術設計領域的先行者,亞洲圖像研究學者第一人。他以其獨特的方法論將意識領域世界形象化,對新一代創作者影響甚大,被譽為日本設計界的巨人,是國際設計界公認的信息設計的建筑師。

書籍設計類型一般包括圖書設計、畫冊設計、期刊雜志設計等。

1.1.1 圖書設計

簡而言之,是對圖書的藝術設計。具體地講,圖書設計是出版專業術語,是指圖書的結構與形態的設計,是圖書出版過程中關于圖書各部分如結構、形態、材料應用、印刷工藝、裝訂工藝等全部設計活動的總稱(見圖1-2)。

圖1-2 《傳聞的真相》 設計:杉浦康平

1.1.2 畫冊設計

畫冊設計是從企業自身的性質、文化、理念、地域等方面出發,依據市場推廣策略,合理安排印刷品畫面元素的視覺關系,從而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見圖1-3)。

圖1-3 中國外運畫冊 廣州新視覺策略中心設計

1.1.3 期刊雜志設計

期刊雜志指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

期刊雜志設計中,版面設計、字體和細節尤為重要。設計中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要體現期刊、雜志自身風格,在連續性變化中體現整體統一感。

②整體協調,有層次感,簡約大氣。標志、刊名、期號、條形碼等不要太繁雜、花哨,以便于讀者識別,增強記憶。

③所有設計元素(如圖片、字體、字號、色彩等)圍繞期刊的內容展開,要做到有明晰的視覺重點和層次感(見圖1-4)。

圖1-4 雜志設計 杉浦康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 永济市| 乐陵市| 虎林市| 色达县| 谷城县| 盘锦市| 玉门市| 巫溪县| 宁城县| 辰溪县| 河间市| 乐昌市| 合阳县| 调兵山市| 喀喇| 苏州市| 衡阳市| 麟游县| 余江县| 霍邱县| 南宁市| 楚雄市| 米泉市| 和平县| 新蔡县| 灌南县| 永福县| 霍邱县| 西丰县| 岚皋县| 清丰县| 且末县| 绥芬河市| 宜兰市| 梅州市| 石景山区| 靖州| 缙云县| 永新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