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路風雨一路歌
——記信息分院2008屆電子商務專業校友朱亮

人物名片

朱亮,中共黨員,信息分院電子商務專業2008屆校友,在校時學習優秀,曾任學院新聞宣傳學生助理,協助校報編輯。他說“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才是真正最好的”。畢業后,他毅然選擇回到了他所熟悉的農村,通過國家統一招考,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干部。扎根農村,立足鄉間,他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家鄉的土地,成為深受村民喜愛的村支書。

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對于自幼生長在農村的朱亮,這塊充滿鄉土氣息的土地留給他的是艱苦、貧瘠、落后的印象,讀大學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學習改變命運、改變生活。他對都市的繁華感受越多,對農村的落后印象會更深刻、也會更畏懼回到農村。歲月如白駒過隙,轉眼間畢業在即、就業迫在眉睫,一次偶然的機會,朱亮了解到了蕭山區正在招收大學生村干部,看著招聘簡章中的描述,心情很復雜,既有一種使命又有一種恐懼,因為習慣了城市生活實在不愿回到農村工作。然而就在某一次偶然機會,他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句子,句子來自北宋朝理學大師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一次一次的深思中,他突然間悟出了一個道理:既然自己來自農村,農村又還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貧困中,為什么不用學到的知識回到農村為老百姓做點事呢,想到此他心中的熱血頓時沸騰了,他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變得美麗與富裕。

山重水復疑無路

他帶著理想毅然地回到了從小長大的家鄉,杭州市蕭山區靖江街道。朱亮被安排在了街道下面一個叫東橋村的陌生村莊,在夢想的驅使下他迅速地投入工作。生在農村只是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苦、物質的匱乏、交通的不便利等,但是農村工作除了要忍受物質上的貧乏還要忍受著精神上的孤獨。面對著一個陌生的村、一方陌生的百姓、一個以前不熟悉的名詞“村支兩委”、面對著一堆以前從沒有解決過的矛盾糾紛,在一個一切都很陌生的環境中從事著陌生的工作。有時心懷好意地去解決一個矛盾卻弄巧成拙;有時認認真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卻得不到支持與信任;有時一個花費心血的創意卻迎來一頓冷嘲熱諷。面對失敗,一種強烈的挫敗感涌上心頭,他自己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歸屬感,甚至心灰意冷。最令朱亮感到孤獨的是,幾乎80%的大學生村干部都認為這崗位只是一個跳板,雖然身在村干部的崗位,心里卻想著考公務員可以加分,以后可以轉編制成為事業單位人員。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朱亮一同考入農村的同事一個一個地“上岸”,一陣陣的迷茫和挫敗感涌上心頭。

柳暗花明又一村

與此同時,由于人員崗位的變動,他從杭州市蕭山區靖江街道東橋村調到了同為靖江街道的靖南村,這是朱亮從小長大的村莊。帶著已有的深厚感情,到新崗位后他謙虛向同事、群眾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他在2013年的換屆選舉中,成功進入村委班子,成為一名由村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村干部”,成為蕭山區靖江街道靖南村的村委委員,他主要負責文書、環保、檔案等工作。村民的信任和對老百姓的責任感使朱亮重拾信心,時間和腳步讓他找回自信,贏得認同。帶著心中那不解的疑惑向老黨員請教、向老同志學習,他漸漸地掌握了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方法。朱亮用雙腳走遍村里的每一個角落,熟悉腳下的每一片土地,到每一個農戶家坐一坐和他們聊聊天、說說農家話、談談農村事兒,在機耕路上,在田間地頭,他學會了和老百姓的溝通,在溝通中相互熟悉了,見面時“小朱”的稱呼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簡單的寒暄傳遞著彼此的問候,在不知不覺中朱亮與村民們建立起了感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朱亮跟農村的感情越來越深,對農村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從一開始小麥、韭菜都分不清楚的朱亮,現在熟識每一種農村作物的種植期限和習性。腳步丈量出了他和老百姓的距離、噓寒問暖問出了他和老百姓的感情,在努力中朱亮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在2016年村委換屆選舉中他被選為副村主任,主要分管農業、環境衛生、科技、治安保障。選舉的結果既讓朱亮感到老百姓對他的認可與信任,又讓他感到那沉甸甸的責任。

有志者,事竟成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沉。時光轉瞬即逝,回首十年多的村干部生活,朱亮細數成長歷程,剛開始的一腔熱血讓人意氣風發,工作中的失敗讓人深感沮喪,失敗后的重新振作讓人信心倍增。農村的工作雖然艱苦、煩瑣、復雜,但朱亮堅定信心,善于請教、勤于溝通、樂于找方法,農村將成為他這一輩子最好的歸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沾化县| 延吉市| 屏东市| 沂南县| 林芝县| 顺昌县| 东兰县| 察隅县| 巩留县| 曲周县| 新乡县| 涪陵区| 根河市| 浦城县| 桐乡市| 南康市| 上蔡县| 壤塘县| 兰考县| 界首市| 肇源县| 高邮市| 桦川县| 中宁县| 饶平县| 新蔡县| 景宁| 永善县| 石狮市| 盐城市| 额敏县| 吴江市| 四川省| 阿拉善盟| 秦皇岛市| 南华县| 龙游县| 广宁县| 社会|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