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筑夢遼河
  •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黨群工作部
  • 4084字
  • 2020-07-31 09:45:42

走出遼河的技術品牌
——“走出去”開拓市場發展紀實

7年,能在外闖市場的道路上走多遠?7年間,在國際市場的大舞臺上,勘探開發研究院立足中亞放眼全球,將技術輸出服務地由最初中亞哈薩克斯坦一國一地,發展到中亞、南美、印尼三國五地,技術支持的海外油田覆蓋石油地質儲量達到24.6億噸,年產原油1200萬噸,累計實現合同額近億元。與此同時,在國內市場的戰略步伐中,近兩年他們又陸續在塔里木油田、浙江油田開展技術支持服務,累計部署新井上百口,其中兩口井試油獲百噸以上。勘探開發研究院這支走出遼河的技術先鋒軍,開辟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外闖市場之路。

立足中亞,闖出一片新天地

中亞,絲綢之路的脊梁,隨著海洋文明的興起,陸地絲綢之花凋謝了。當古老走向現代,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因為石油的涌流,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這個人類文明的千年會聚之所。

作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能源消費和進口大國,能源危機時刻伴隨著中國前進的步伐,走出去發展海外石油產業成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必然的選擇。隨之而來的“國內大油田支持國外大項目”新思路,迸發出新的機遇。

2010年7月剛剛從一輪經濟危機中復蘇的遼河正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哈薩克斯坦卡拉姆卡斯油田是個開發了30多年的老油田,2009年被中國石油并購后,勘探開發研究院承擔了油田的技術支持服務任務,正式邁出外闖市場的第一步。

2010年7月,勘探開發研究院海外所剛剛成立,科研人員便遭遇了首場與時間比賽的挑戰。他們要在1個月時間內完成位于哈薩克斯坦卡拉姆卡斯油田2800口井13套層系地質分層的任務。這相當于以往一個項目組要花兩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而當時只有3名人員進行這項工作。他們放棄了休息時間,每天要工作到晚上11時以后才回家,最終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保證了項目的運行。

資料翻譯是一項讓人頭疼的工作。海外所研究接手的項目資料多是用俄語、西班牙語、哈薩克語等語種編寫而成,由于沒有專職的翻譯人員,為降低昂貴的翻譯成本,海外所的科研人員們決定“自學成才”,他們動手編制專業詞典,還在每個周五的下午展開俄語角、英語角活動,科研人員楊永亮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的堅持已經讓所里人成功闖過語言關!”

由于項目需現場指導,科研人員每年都要奔赴“前線”。回憶起第一次去哈薩克斯坦的經歷,韋曉光至今難忘,“剛出機場,滿眼的戈壁灘,地上零星生長著駱駝刺,偶爾看到幾匹單峰的駱駝和瘦馬”。身在異國他鄉,環境是荒涼的,感覺是孤獨的,內心卻是堅強的,科研人員深知一個人也要撐起一片天空,因為他們是遼河品牌的代言人。

哈薩克斯坦的工作制度與國內不同,沒有節假日,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高負荷、高強度的同時,還經常會面臨高難度的考驗。在一次隨鉆的過程中,按照設計本應該鉆遇油層卻遲遲不見。時間已是下午6點(北京時間接近晚上9點),身在卡拉姆卡斯項目現場的韋曉光內心十分焦急,因為在12點之前,他必須給出解決方案,這不僅關乎一口井的成敗,更關乎遼河的技術品牌。施工方和當地專家認為油層已過,但韋曉光結合現場鉆井的情況反復分析認為尚未到達油層,當他把自己的意見反饋之后,一夜無眠,直到現場傳來鉆遇油層的消息后,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

就在海外所成立的第二年,接連迎來北布扎奇和南圖爾蓋項目,其中的南圖爾蓋屬于潛山勘探項目也是遼河在海外油田承擔的第一個勘探項目,意義重大。“開發如同守業,勘探好比創業,在中國部署一口探井已是相當不易,更何況是在國外!”項目組成員滿安靜介紹道。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項目組成員先后三次前往駐地巖心庫,實地進行巖心觀察,甚至將巖心取回研究,通過開展大量試驗分析和鑒定工作,確定了潛山巖性和潛山形成年代。

3800米——這是科研人員為海外部署的首口探井所設計的深度,但哈方并不認同。“國外通常的勘探理念是潛山風化殼找油,然而我們是根據遼河潛山內幕成藏理論,認為凹中之隆才是真正的潛力點,可畢竟太深了,所以開始并不被看好。”科研人員告訴記者。在隨鉆過程中,幾經波折,每天24小時守候在電腦前等待前方傳來的郵件,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油井見到良好油氣顯示,證實了科研人員的猜想。

這些僅僅是科研人員勇闖海外的冰山一角。面對困難,他們不甘平庸、勇于爭先、敬業鉆研,更將外闖的觸角延伸到南美、非洲等地,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走向西部,打造外闖新模式

2014年年底,國際油價遭遇“滑鐵盧”,呈現斷崖式下跌,拉響了整個石油產業發展的紅色警報。“形勢異常嚴峻,壓力前所未有。”對于勘探開發已有40多年的老油田而言,此輪低油價寒意更濃。

遼河油田油品性質特殊,開發工藝復雜,加之“人多地盤小”,本身面臨著資源接替不足、勘探開發難度大、內部市場日趨飽和的巨大壓力,更需逆勢突圍,尋找新的效益增長機遇。

就在這一年,塔里木油田提出“穩油增氣”目標,把加強注水開發作為“穩油”的重要措施,這正與遼河的技術優勢不謀而合,他們再次決定走出去。

2015年年初,六十余人組成的科研大軍挺進塔里木,開始借聘式技術服務。

如何保證合作效果?如何讓雙方科研人員形成合力?一種合作新模式——借聘式技術服務隨之誕生,即在合作期內,科研人員既要滿足塔方項目實際運行需求,又要遵守雙方的相關管理制度和規定,全方位的實現共贏。“借聘式技術服務是遼河油田與塔里木油田雙方在新的歷史時期合作方式的一次創新,也是遼河走出去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李曉光評價道。

塔里木油田素有“一深帶萬難”特點,井深均在6000米以下,且塔里木盆地主要以海相沉積為主,遼河盆地則是陸相沉積,很多知識科研人員只在書本上學過,實際操作相當于從“零”開始。“如果我們這批人干不好,后邊的隊伍再來就難了。”技術專家潘洪灝說。作為第一批輸出到塔里木油田的科研人員,大家都重任壓肩,很多同志主動放棄了休息時間,經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寢室休息,來塔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有些同志幾乎沒離開過小區。

主動應變讓遼河技術得到了有效發揮。輪南油田是塔里木油田發現和投入生產最早的油田,經過20多年的勘探開發,早已進入“雙高雙低”的開發階段。面對這樣一個老油田,遼河科研人員勇于解放思想,依托遼河精細油藏描述特色技術,對工區內主力層和非主力層同時開展研究,成功部署并獲批井位8口,已實施5口,均取得較好的效果,其中3口為百噸井。

“這次成功讓我們見識了遼河人的實力,更加提振了彼此合作的信心。”塔里木油田輪南項目長黃時禎說。借聘式技術服務讓雙方有了共同的目標,成為責任共同體,實現了互相借力、優勢互補和共同成長。

兩年多來,無論是科研項目還是綜合素質,遼河科研團隊都讓塔里木人豎起大拇指——1人獲得塔院勞動模范、4人獲得塔院先進個人、2人獲得塔院優秀共產黨員。此外,《大宛齊油田注水開發及實施效果》不僅獲得了塔院創新創效一等獎,更是獲得了塔里木局級二等獎。

外創市場不僅要解決技術上的水土不服,更要解決身體上的水土不服。“庫爾勒的春季,黃沙漫天飛舞。團隊中大部分科研人員都受到了咽炎、角膜炎等不同疾病的困擾,我們基本都是帶病上崗。”青工王繼綱這樣回憶剛到塔里木的那段日子。“飲食結構也與東北的飲食習慣截然不同。”

千里之外,鄉愁難解。春節前夕,為確保現場始終都有遼河科研人員在場,以便及時解決各種問題,雙方協商,團隊采用分批次輪換休息的制度。保證了值班,卻保證不了每個人都能回家過年,讓團隊現場負責人楊彥東感動的是,“當時許多同志都主動要求留在塔里木,我都不知道怎么安排了。”最后,有11名同志在塔里木一起過了個“團圓年”。

新模式,趟出新路徑。就在2016年3月,在遼河油田公司與浙江油田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的契機下,研究院充分發揮隊伍、管理和設備等優勢,再次為遼河油田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贏得先機。

繼往開來,以質取勝樹品牌

2016年年初,中油國際曼格什套公司(集團公司和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組成的聯合公司,簡稱MMG)在給遼河油田發來的感謝信中說道:“在遼河油田大力支持下,新井投產和措施增油保持了較高的水平,井網適應性進一步增強,水驅效果明顯好轉,老井自然遞減控制在5%以內。面對低油價的嚴峻挑戰,公司仍然實現盈利,連續五年利潤指標列海外項目之首,期待與遼河保持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這封感謝信凝聚了研究院這支先鋒軍在7年里交付的成績!

在卡拉姆卡斯油田,通過運用遼河先進的技術理念,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累計實施水平井和側鉆水平井100余口,將這里平均單井產能提高6倍,累計增油130.4萬噸,連續五年年產高于420萬噸,突破歷史新紀錄,成為中國石油海外投資項目中經濟效益最好、投資回收最快的項目。

在北布扎奇油田,科研人員通過開展熱水驅、聚合物深度調剖等現場試驗,轉換開發方式,強化試驗機理研究與滾動開發一體化,累計治理低效、低產井140井次,平均單井日增油4.3噸,增油12.3萬噸;實施產能井、滾動評價489口,新建產能126.3萬噸,助力北布拉齊油田首次年產突破200萬噸。

憑借著優勢技術與成熟經驗,科研人員立足中亞,開拓南美,高質量完成10余項多專業、多內容的綜合研究項目:“安第斯項目M1油藏綜合調整研究”項目當年實施3口水平井,平均單井初期日產油70噸,油田年遞減率由11.25%減緩至8.08%;“蘇瑪諾油田綜合調整研究”提出了多種挖潛技術手段,電泵提液措施初期日產油139噸,是同期新井產量的4倍;“委內瑞拉陸湖項目后評價研究”是一個跨學科多領域的項目,難度和挑戰不言而喻,項目組成員不懼挑戰,各個擊破,高質量完成項目研究,獲得了甲方的高度評價。

國內市場同樣一片欣欣向榮。作為技術先鋒,科研人員在闖入西部市場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東部浙江油田,依托遼河在稠油、稀油、高凝油領域豐富的勘探開發經驗,針對浙江油田蘇北油區亟待解決問題和突出矛盾,客觀分析評價蘇北油田勘探開發現狀和潛力,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出成果、三年見成效進行項目設計,把項目研究進度計劃細化到時間節點,從收集資料到拿出開發方式轉換方案僅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高質高效的工作能力令甲方嘆服。

金戈鐵馬聞征鼓,只爭朝夕啟新程。勘探開發研究院這支走出遼河的技術先鋒軍不僅穩固國際市場,還走西部、拓東部,更叫響了遼河的技術品牌,這艘外闖巨輪仍然在加速前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阳山县| 阿合奇县| 太原市| 镇平县| 龙胜| 普兰店市| 阳城县| 额尔古纳市| 洪江市| 天柱县| 石嘴山市| 沙雅县| 乡城县| 崇左市| 区。| 海晏县| 葵青区| 清镇市| 黄石市| 麻城市| 娄烦县| 武夷山市| 永新县| 互助| 唐山市| 修文县| 慈溪市| 汽车| 巴中市| 泊头市| 随州市| 绩溪县| 南郑县| 徐闻县| 兴安盟| 陆良县| 江门市| 育儿| 明溪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