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主要研究內容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活動所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成為關注點。將氣候變化納入經濟學分析中成為當前經濟學新興和前沿的研究方向。近幾年已有文獻將氣候變化納入經濟長期增長模型中,但從經濟增長質量視角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的影響還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大多關注氣候變化對農業、旅游和身體健康的影響,系統地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從經濟增長質量視角的系統考察有待進一步完善。本書從解釋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質量的基本邏輯關系入手,試圖構建動態的氣候經濟分析框架,利用一般均衡模型來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本書從經濟部門產出及效率、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波動平穩和收入分配改善四個維度界定經濟增長質量的內涵,以氣候變化對部門產出及生產率、支出結構、經濟波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響為傳導機制,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主要內容如下:

(1)氣候變化對部門產出及生產率的影響

平均氣溫增加,會加劇一些疾病的發病率;極端天氣事件會增加一些疾病的患病率;干旱導致水短缺和營養不良的增加;洪水和颶風導致死亡和人身傷害的發生,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類健康,從而影響勞動生產率。氣候變化還會導致私人和公共部門承擔額外的信息提供成本和監視項目,增加內在環境的支出。氣溫升高加速了資本的折舊,氣候變化減少了資本生產率,氣候變化導致的低產出將使得投資比例降低,反過來也會降低未來資本積累,低投資同時減緩了技術的進步。本書將從氣候變化對不同部門生產率的影響差異入手,研究氣候變化對部門產出和總的產出增長率的影響,并討論部門間商品的替代性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重要性。

(2)氣候變化對支出結構的影響

由于不同部門的氣候敏感度不同,氣候變化對氣候敏感產業的影響大于其他產業,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一些行業的增長速度高于其他行業,從而改變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小和產業構成,使勞動力和資本流向非氣候敏感產業部門,產業構成的改變通過經濟系統的一般均衡,也會改變進出口結構、金融結構等。氣候變化可能影響不同商品的相對價格,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經由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影響需求結構,如氣候變化使收入減少,收入效應會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支出,進而改變支出結構。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是否合理是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維度,因此,氣候變化對經濟結構的影響也是本書的主要內容之一。

(3)氣候變化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會增大氣候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進而對生態系統和人類未來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全球變暖使得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近些年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2008年中國南方九省的暴風雪、2014年美國的雪災。極端氣候事件大規模破壞了基礎設施、房屋等資本存量,降低了資本的使用效率。但同時,災后重建和修復將促進經濟增長,因此,極端的氣候事件加劇了經濟的波動性。經濟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也會改變氣候災害的損失分布,大多數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忽略了經濟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本書通過在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氣候災害,同時考慮經濟系統對災害的適應性,來研究氣候變化對短期經濟波動的影響。

(4)氣候變化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響

貧困或低收入人群的氣候暴露程度更大,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更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較弱,因此,氣候變化對貧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不利影響要遠遠大于高收入人群,氣候變化使得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貧窮地區的主要產業往往是農業,氣候變化對三次產業的影響主要集中于農業,氣候是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氣候變化會降低貧困地區的農業產出,進而影響農業和相關產業的收入,與富裕地區相比,這些地區經濟實力不強、適應能力差,這加劇了不同地區的收入差距。本書通過實證分析氣候變化對不同地區、不同收入人群勞動收入和資產收入的影響,研究氣候變化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響。

(5)氣候變化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

在界定經濟增長質量內涵的基礎上,本書將經濟增長質量的四個維度與預期效用框架下的消費支出結合起來,構造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利用消費等價物來度量經濟增長質量,彌補了已有的綜合評價指數不能有效度量經濟增長質量各維度經濟價值的缺陷。同時,本書結合氣候變化對部門產出和生產率、經濟結構、經濟波動和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建立多部門一般均衡模型,利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定量研究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

(6)減緩氣候變化政策的選擇

本書分別在結構轉型背景下和不確定條件下研究氣候變化減緩政策的選擇。氣候變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目前中國的碳排放量已經是世界領先,并且迅速發展的中國將成為未來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氣候變化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質量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將氣候變化維持在安全水平,中國必須減少碳排放,雖然減少排放已基本成為共識,但對于采取什么樣的政策還存在爭論。一些文獻認為,為了減緩氣候變化,中國必須在經濟增長方面作出巨大犧牲,這些論斷都忽略了結構轉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般而言,經濟發展趨向于由農業向工業再向服務業的轉型,因為服務業的碳排放量比工業少很多,所以結構轉型對碳排放和減排政策的設計與選擇至關重要。本書在結構轉型背景下,比較了不同減緩氣候變化政策的產出損失和福利成本以及結構轉型背景下最優減排政策選擇;認為不確定性的大小和來源對減排政策選擇也非常重要,公共環境治理是減排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減排政策工具實施的收入可以為公共環境治理提供資金支持,因此,實施公共環境治理條件下,不同的減排政策工具會產生不同的經濟效應。本書在不確定條件下研究部門不確定性大小和來源不同時不同減排政策工具的優劣,以及公共環境治理條件下減排政策工具的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浦县| 玉山县| 麦盖提县| 嫩江县| 古蔺县| 麻阳| 扬中市| 泉州市| 扶绥县| 岳阳市| 无锡市| 葫芦岛市| 安庆市| 江北区| 梅州市| 房山区| 刚察县| 全南县| 台中市| 中阳县| 商丘市| 青河县| 凤山县| 长子县| 临湘市| 武山县| 遵化市| 和龙市| 夏邑县| 济阳县| 长乐市| 洪雅县| 新邵县| 太和县| 巴中市| 浪卡子县| 昔阳县| 翁牛特旗| 栖霞市| 怀化市|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