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單片機設計與仿真(第4版)
- 陳忠平
- 8257字
- 2020-07-23 14:32:10
2.1 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的使用
P roteus電路設計是在P 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環境中進行的,該軟件編輯環境具有友好的交互式人機界面,設計功能強大,使用方便。
2.1.1 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編輯環境及參數設置
在計算機中安裝好Proteus 8.7軟件后,選擇 “開始” → “程序” → “Proteus 8 Professional”→ “P roteus 8 P rofessional” 或在桌面上雙擊圖標,彈出圖2-1所示的P roteus 8 P rofessional啟動界面。

圖2-1 Proteus 8 Professional啟動界面
Proteus軟件主要由電路圖繪制 (Schematic Capture) 和印制電路板繪制 (PCB Layout)兩個軟件構成,其中電路圖繪制是一款智能原理圖輸入系統軟件,可作為電子系統仿真平臺;印制電路板繪制是一款高級布線編輯軟件,用于設計 PCB。由于本書主要是應用P roteus進行程序仿真,所以本書只講述與電路圖繪制相關的內容。
1.電路圖繪制軟件編輯環境
在P roteus 8 P rofessional啟動界面上單擊圖標,打開電路圖繪制軟件,如圖2-2所示。它由菜單欄、主工具欄、預覽窗口、元器件選擇按鈕、工具箱、原理圖編輯窗口、對象選擇器、仿真按鈕、二維圖形繪制按鈕、方向工具欄、狀態欄等部分組成。

圖2-2 電路圖繪制軟件
1) 菜單欄 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共有如下11項菜單,每項都有下一級菜單。
?File (文件):包括項目新建、保存、導入、導出、打印等操作,其快捷鍵為 “Alt”+“F”。
?Edit (編輯):包括對原理圖編輯窗口中元器件的剪切、復制、粘貼、撤銷、恢復等操作,其快捷鍵為 “Alt”+“E”。
?View (查看):包括原理圖編輯窗口定位、柵格調整及圖形縮放等操作,其快捷鍵為“Alt”+“V”。
?Tool (工具):具有實時標注、自動布線、搜索并標志、屬性分配工具、全局標注、ASCII文本數據導入、材料清單、電氣規則檢查、網絡表編譯、模型編譯、將網絡表導入PCB、從PCB返回原理圖設計等功能,其快捷鍵為 “Alt”+“T”。
?Design (設計):具有編輯設計屬性、編輯面板屬性、編輯設計注釋、配置電源線、新建原理圖、刪除原理圖、轉到前一個原理圖、轉到下一個原理圖、轉到原理圖、設計瀏覽等功能,其快捷鍵為 “Alt”+“D”。
?Graph (圖形):具有編輯仿真圖形、增加跟蹤曲線、仿真圖形、查看日志、導出數據、清除數據、圖形一致性分析、批處理模式一致性分析等功能,其快捷鍵為 “Alt”+“G”。
?Debug (調試):具有調試、運行、斷點設置等功能,其快捷鍵為 “Alt”+“B”。
?Library (庫):具有選擇元器件/符號、制作元器件、制作符號、封裝工具、分解元器件、編譯到庫、自動放置到庫、驗證封裝、庫管理等功能,其快捷鍵為 “Alt”+“L”。
?Template (模板):具有完成圖形、顏色、字體、連線等功能,其快捷鍵為 “Alt”+“M”。
?System (系統):具有系統信息、文本瀏覽、設置系統環境、設置路徑等功能,其快捷鍵為 “Alt”+“Y”。
?Help (幫助):為用戶提供幫助文檔,同時對每個元器件均可通過屬性中的Help獲得幫助,其快捷鍵為 “Alt”+“H”。
2) 主工具欄 包括查看工具條 (View Toolbar)、編輯工具條 (Edit Toolbar) 和調試工具條 (Design Toolbar) 3 部分。這3 部分工具條的打開與關閉的方法是,執行菜單命令“View” → “Toolbar Configuration”,在彈出的 “Show/Hide Toolbars” 對話框中進行設置(在復選框中打 “√” 表示該工具條打開)。
3) 預覽窗口 預覽窗口可顯示兩部分的內容:① 在對象選擇器窗口中單擊某個元器件,或者在工具箱中選擇元器件、元器件終端
、繪制子電路
、虛擬儀器
等對象時,預覽窗口會顯示該對象的符號,如圖2-3 (a) 所示;②在原理圖編輯窗口單擊鼠標左鍵,或者在工具箱中單擊選擇按鈕
時,它會顯示整張原理圖的縮略圖,并顯示一個綠色方框和一個藍色方框 (綠色方框內的是當前原理圖編輯窗口中顯示的內容,可用鼠標在它上面單擊來改變綠色方框的位置從而改變原理圖的可視范圍;而藍色方框內的是可編輯區的縮略圖),如圖2-3 (b) 所示。

圖2-3 預覽窗口
4)元器件選擇按鈕 在工具箱中單擊元器件按鈕后,才會出現元器件選擇按鈕。元器件選擇按鈕中的 “P” 按鈕為對象選擇按鈕,“L” 按鈕為庫管理按鈕。單擊 “P” 按鈕時,將彈出如圖2-4所示的 “Pick Devices” 對話框。在該對話框的 “Keywords” 欄中輸入元器件名稱,單擊 “OK” 按鈕,就可從庫中選擇元器件,并將所選元器件名稱逐一列在對象選擇器窗口中。

圖2-4 “Pick Devices” 對話框
5) 工具箱 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提供了許多工具按鈕,其對應的操作如下所述。
?選擇按鈕 (Selection Mode):使用戶可以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通過單擊選擇任意元器件并編輯元器件的屬性。
?選擇元器件 (Components Mode):單擊 “P” 按鈕時,可以根據需要從庫中添加元器件,也可在列表中選擇元器件。
?連接點 (Junction Dot Mode):在原理圖中放置連接點;也可在不用畫線工具的前提下,直接在節點之間或節點到電路中任意點或線之間連線。
?連線的網絡標號 (Wire Label Mode):在繪制電路圖時,使用網絡標號可使連線簡單化。例如,在AT89C51單片機的P1.0口和二極管的陽極處各繪制一根短線,并標注相同的網絡標號,這就說明AT89C51的P1.0口與二極管的陽極是連接在一起的。
?插入文本 (Text Script Mode):在電路圖中插入文本。
?總線 (Buses Mode):總線在電路圖中顯示出來就是一條粗線,它還應有一組口線(由多根單線組成)。使用總線時,總線和分支線都要標注好相應的網絡標號。
?繪制子電路 (Sub circuits Mode):用于繪制子電路塊。
?終端 (Terminals Mode):繪制電路圖時,通常會涉及各種端子,如輸入、輸出、電源和地等。單擊此圖標時,將彈出 “Terminals Selector” 窗口,在此窗口中有多種常用的端子供用戶選擇,如 DEFAULT (默認的無定義端子)、INPUT (輸入端子)、OUTPUT (輸出端子)、BIDIR (雙向端子)、POWER (電源端子)、GROUND (接地端子)、BUS (總線端子)。
?選擇元器件引腳 (Device Pins Mode):單擊該圖標時,在彈出的窗口中將出現多種引腳供用戶選擇,如普通引腳、時鐘引腳、反電壓引腳、短接引腳等。
?圖表 (Graph Mode):單擊該圖標時,在彈出的 “Graph” 窗口中將出現多種仿真分析所需的圖表供用戶選擇,如ANALOGUE (模擬圖表)、DIGITAL (數字圖表)、MIXED (混合圖表)、FREQUENCY (頻率圖表)、TRANSFER (轉換圖表)、NOISE (噪聲圖表)、DISTORTION (失真圖表)、FOURIER (傅里葉圖表)、AUDIO (聲波圖表)、INTERACTIVE (交互式圖表)、CONFORMANCE (一致性圖表)、DC SWEEP (直流掃描圖表)、AC SWEEP (交流掃描圖表)。
?信號源 (Generator Mode):單擊該圖標時,在彈出的 “Generator” 窗口中將出現多種激勵源供用戶選擇,如DC (直流激勵源)、SINE (正弦激勵源)、P ULSE (脈沖激勵源)、EXP (指數激勵源) 等。
?電壓探針 (Voltage P robe Mode):在原理圖中添加電壓探針后,在進行電路仿真時,可顯示各探針處的電壓值。
?虛擬儀器 (Virtual Instruments):單擊該圖標時,在彈出的 “Instruments” 窗口中將出現虛擬儀器供用戶選擇,如OSCILLOSCOPE (示波器)、LOGIC ANALYSER (邏輯分析儀)、COUNTER TIMER (計數器/定時器)、SPI DEBUGGER (SPI 總線調試器)、I2C DEBUGGER (I2 C總線調試器)、SIGNAL GENERATOR (信號發生器) 等。
6) 二維圖形繪制按鈕 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提供了2D圖形的繪制按鈕,這些按鈕對應的操作如下所述。
?畫線 (2D Graphics Line Mode):繪制直線。單擊該圖標時,在彈出的窗口中將出
現多種畫線工具供用戶選擇,如 COMPONENT (元器件連線)、PIN (引腳連線)、
PORT (端口連線)、MARKER (標志連線)、ACTUATOR (激勵源連線)、
INDICATOR (指示器連線)、VPROBE (電壓探針連線)、IPROBE (電源探針連線)、
TAPE (錄音機連線)、GENERATOR (信號發生器連線)、TERMINAL (端子連線)、
SUBCIRCUIT (支路連線)、2D GRAPHIC (二維圖連線)、WIRE DOT (線連接點連
線)、WIRE (線連接)、BUS WIRE (總線連線)、BORDER (邊界連線)、
TEMPLATE (模板連線)。
?方框 (2D Graphics Box Mode):繪制方框。
?圓形 (2D Graphics Circle Mode):繪制圓形。
?弧線 (2D Graphics Arc Mode):繪制弧線。
?曲線 (2D Graphics Path Mode):繪制任意形狀的曲線。
?字符/文字 (2D Graphics Text Mode):插入文字說明。
?符號 (2D Graphics Symbol Mode):放置符號。
?坐標原點:放置坐標原點。
7) 原理圖編輯窗口 原理圖編輯窗口用于放置元器件,進行連線,繪制原理圖。窗口中藍色方框內的區域為可編輯區,電路設計必須在此區域內完成。該窗口沒有滾動條,用戶單擊預覽窗口,拖動鼠標移動預覽窗口中的綠色方框就可以改變可視原理圖區域。
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的操作與常用的Windows應用程序不同,其操作特點如下所述。
?3D鼠標的中間滾輪:放大或縮小原理圖;
?單擊鼠標左鍵:放置元器件、連線;
?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元器件、連線和其他對象,若操作對象被選中,默認情況下將以紅色顯示;
?雙擊鼠標右鍵:刪除元器件、連線;
?先單擊鼠標右鍵,然后單擊鼠標左鍵:編輯元器件屬性;
?按住鼠標右鍵拖出方框:選中方框中的多個元器件及其連線;
?先單擊鼠標右鍵選中對象,然后按住鼠標左鍵并移動:拖動元器件、連線等。
8) 仿真按鈕 仿真按鈕用于仿真運行控制。
?:運行。
?:單步運行。
?:暫停。
?:停止。
9) 方向工具欄
?旋轉控制:第1個和第2個圖標是旋轉按鈕,第3個圖標用于輸入旋轉角度,旋轉角度只能是90°的整數倍。直接單擊旋轉按鈕,則以90°為遞增量進行旋轉。
?翻轉控制:用于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
使用方法:先用鼠標右鍵單擊元器件,再單擊相應的旋轉按鈕。
2.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參數設置
P 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參數設置主要是指對編輯環境和系統參數進行設置。
1) 編輯環境設置 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編輯環境的設置主要是對模板、圖紙尺寸、文本編輯器和網格點的設置。
(1) 模板的設置:執行菜單命令 “Template” → “Set Design Colours”,彈出圖2-5所示的窗口,進行設計默認值的設置。在此窗口中,可設置紙張 (P aper)、網格點 (Grid Dot)、工作區 (Work Area Box)、提示 (Highlight)、拖動 (Drag) 等項目的顏色;設置電路仿真 (Animation) 時正 (Positive)、負 (Negative)、地 (Ground)、邏輯高 (1)/低 (0)等項目的顏色;設置隱藏對象 (Hidden Objects) 是否顯示及顏色;設置默認字體 (Font)。
執行菜單命令 “Template” → “Set Graph&Trace Colours”,彈出圖2-6所示的窗口,進行圖形顏色的設置。在此窗口中,可設置圖形輪廓 (Graph Outline)、底色(Background)、圖形標題 (Graph Title)、圖形文本 (Graph Text) 的顏色;設置模擬跟蹤曲線 (Analogue Traces) 中不同曲線的顏色;設置數字跟蹤曲線 (Digital Traces) 的顏色。
執行菜單命令 “Template” → “Set Graphics Styles”,彈出圖2-7所示的窗口,進行圖形格式的設置。在此窗口的 “Style” 欄中可選擇不同的系統圖形風格;可設置線型 (Line style)、線寬 (Width)、線的顏色 (Colour);設置圖形填充方式 (Fill style)、填充顏色(Fg.colour)。
執行菜單命令 “Template” → “Set Text Styles”,彈出圖2-8所示的窗口,進行全局文本格式的設置。在此窗口中,可進行字體的選擇 (Font face),設置字體的高度 (Height)、寬度 (Width)、顏色 (Colour),以及是否加粗 (Bold)、傾斜 (Italic)、下劃線(Underline)、橫線 (Strikeout)、顯示 (Visible)。

圖2-5 “Edit Design Defaults” 窗口

圖2-6 “Graph Colour Configuration” 窗口

圖2-7 “Edit Global Graphics Styles” 窗口

圖2-8 “Edit Global Text Styles” 窗口
執行菜單命令 “Template” → “Set 2D Graphics Defaults”,彈出圖2-9所示的窗口,進行2D圖形文本的設置。在此窗口中,可進行字體的選擇 (Font face);字體在文本框中的水平位置 (Horizontal) 和垂直位置 (Vertical),水平位置分為左 (Left)、中心 (Centre)、右(Right) 3個位置,垂直位置分為上 (Top)、中間 (Middle)、下 (Bottom) 3個位置;字體是否加粗 (Bold)、傾斜 (Italic)、下劃線 (Underline)、橫線 (Strikeout);設置字體的高度(Height)、寬度 (Width)。
執行菜單命令 “Template” → “Set Junction Dots Styles”,彈出圖2-10所示的窗口,進行連接點的設置。在此窗口中,可以設置連接點的大小 (Size) 和形狀 (Shape),連接點的形狀可選方形 (Square)、圓點 (Round)、菱形 (Diamond)。

圖2-9 “Set 2D Graphics Initialisation” 窗口

圖2-10 “Configure Junction Dots” 窗口
(2) 圖紙尺寸的設置:執行菜單命令 “System” → “Set Sheet Sizes”,彈出圖2-11所示的窗口,進行圖紙的設置。
(3) 文本編輯器的設置:執行菜單命令 “System” → “Set Text Editor”,彈出圖2-12所示的 “字體” 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可設置字體、字形、字號大小、字體顏色、字體效果。

圖2-11 “Sheet Size Configuration” 窗口

圖2-12 “字體” 對話框
(4) 網格點的設置:執行菜單命令 “View” → “Toggle Grid”,可顯示/隱藏原理圖編輯器中的網格點。顯示網格點時,執行菜單命令 “View” → “Snap 10th” 或 “Snap 50th”、“Snap 0.1in”、“Snap 0.5in”,可設置網格點的間距。
2) 系統參數設置 Proteus電路圖繪制軟件系統參數的設置主要是對熱鍵 (Keyboard)、標注選項 (Animation)、仿真參數 (Simulator) 的設置。
(1) 熱鍵 (Keyboard) 的設置:執行菜單命令 “System” → “Set Keyboard Mapping”,彈出圖2-13所示的對話框,進行熱鍵 (快捷鍵)的設置。單擊 “Command Groups” 下拉列表,可選擇相應的菜單項。“Available Commands” 列表框中為可設置熱鍵項。“Key sequence for selected command” 欄中為熱鍵的設置。例如,若要設置 “Edit” 菜單中 “Copy” 項的熱鍵為“Ctrl”+“C”,其 操 作 為,在 “Command Groups” 下拉列表中選擇 “Edit” 菜單項,在“Available Commands” 列表框中單擊 “Copy To Clipboard”,在 “Key sequence for selected command” 欄中輸入 “Ctrl+C”,最后單擊 “Assign”按鈕和 “OK” 按鈕。

圖2-13 “Edit Keyboard Map” 對話框
(2) 標注選項 (Animation) 的設置:執行菜單命令 “System” → “Set Animation Options”,彈出圖2-14所示的對話框,進行標注選項的設置。在此對話框中,可設置仿真速度、電壓/電流的范圍,也可對其他功能進行設置。其中,“Show Voltage&Current on Probes?” 選項用于設置是否在探測點顯示電壓值和電流值;“Show Logic State of P ins?” 選項用于設置是否顯示引腳的邏輯狀態;“Show Wire Voltage by Colour?” 選項用于設置是否用不同的顏色表示線的電壓;“Show Wire Current with Arrows?” 選項用于設置是否用箭頭表示線的電流方向。
(3) 仿真參數 (Simulator) 的設置:執行菜單命令 “System” → “Set Simulator Options”,彈出圖2-15所示的對話框,進行仿真參數的設置。

圖2-14 “Animated Circuits Configuration” 對話框

圖2-15 “Default Simulator Options” 對話框
2.1.2 Proteus原理圖繪制
下面以圖2-16為例,介紹在P roteus中進行原理圖繪制的方法。

圖2-16 動手繪制一幅原理圖
1.新建項目
在桌面上雙擊圖標,打開P roteus電路圖繪制窗口。執行菜單命令 “File” → “New P roject”,彈出如圖2-17所示的項目創建向導 (開始) 對話框。在此對話框中,可以設置項目名稱 (Name) 及項目保存路徑 (Path)。

圖2-17 項目創建向導 (開始) 對話框
設置項目名稱及保存路徑后,單擊 “Next” 按鈕,彈出項目創建向導 (原理圖模板設置) 對話框,如圖2-18所示。在此對話框中,若選中 “Do not create a schematic” 選項,表示不再新建原理圖;若選中“Create a schematic from the selected template” 選項,表示新建原理圖,并應在列表中選擇合適的模板樣式。其中,“Landscape” 表示橫向圖紙,“P ortrait”表示縱向圖紙,“DEFAULT” 表示默認模板;A0~A4表示圖紙尺寸大小。

圖2-18 項目創建向導 (原理圖模板設置) 對話框
在此選中 “Create a schematic from the selected template” 選項,并選擇 “DEFAULT”,單擊 “Next” 按鈕,彈出項目創建向導 (PCB版圖設置) 對話框,如圖2-19所示。在此對話框中,若選中 “Do not create a PCB layout” 選項,表示不再新建 PCB 版圖;若選中“Create a PCB layout from the selected template” 選項,表示新建PCB版圖,并應在列表中選擇合適的版圖樣式。

圖2-19 項目創建向導 (PCB版圖設置) 對話框
在此選中 “Do not create a PCB layout” 選項,單擊 “Next” 按鈕,彈出項目創建向導(固件設置) 對話框,如圖2-20所示。在此對話框中,若選中 “No Firmware Project” 選項,表示創建的項目中不包含固件;若選中 “Create Firmware Project” 選項,表示創建包含固件的項目,并可設置相應的固件系列 (Family)、控制器 (Controller) 和編譯器 (Compiler)。

圖2-20 項目創建向導 (固件設置) 對話框
在此選中 “Create Firmware Project” 選項,單擊 “Next” 按鈕,彈出項目創建向導 (項目概要) 對話框,如圖2-21所示。在此對話框中顯示了項目保存路徑和項目名稱。文件保存后,在P rofessional電路圖繪制軟件的標題欄上顯示為 “New”。

圖2-21 項目創建向導 (項目概要) 對話框
2.添加元器件
本例所用元器件列表見表2-1。
表2-1 本例所用元器件列表

在元器件選擇按鈕中單擊 “P” 按鈕,或者執行菜單命令 “Library”→ “P ick Device/Symbol”,彈出圖2-22所示的對話框。在此對話框中添加元器件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圖2-22 元器件庫選擇對話框
(1) 在關鍵字欄中輸入元器件名稱,如 “AT89C51”,則出現與關鍵字匹配的元器件列表,如圖2-23所示。選中并雙擊AT89C51所在行后,單擊 “OK” 按鈕或按 “Enter” 鍵,即可將器件AT89C51加入對象選擇器中。

圖2-23 選擇元器件
(2) 在元器件類列表中選擇元器件所屬類,在子類列表中選擇所屬子類,如果對元器件的制造商有要求,還要在制造商列表中選擇期望的廠商,然后在元器件列表區域選擇相應的元器件即可。
按照上述方法,將表2-1中所列元器件添加到對象選擇器中。
3.放置、移動、旋轉、刪除對象
將元器件添加到對象選擇器中后,單擊要放置的元器件,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單擊鼠標左鍵,在光標處會出現一個元器件符號;移動光標至合適位置,再次單擊鼠標左鍵,即可將元器件放置在預定位置。
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若要移動元器件或連線,應先用鼠標右鍵單擊對象,使其處于選中狀態 (默認情況下為紅色),再按住鼠標左鍵并拖動,元器件或連線就會跟隨光標移動,到達合適位置時,松開鼠標左鍵即可。
單擊要放置的元器件,在放置元器件前,單擊方向工具欄上相應的轉向按鈕,即可旋轉元器件,然后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單擊,就能放置一個更改方向的元器件。若需要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更改元器件方向,應單擊選中該元器件,再單擊塊旋轉圖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旋轉的角度即可。
若要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刪除元器件,用鼠標右鍵雙擊該元器件即可;或者先單擊選中該元器件,再按 “Delete” 鍵也可以將其刪除。
通過放置、移動、旋轉、刪除等操作,即可將各元器件放置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的合適位置上,如圖2-24所示。

圖2-24 將各元器件放置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的合適位置上
4.放置電源、地
單擊工具箱中圖標,在對象選擇器中單擊 “POWER”,然后將其放置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的合適位置上。同樣,在對象選擇器中單擊 “GROUND”,然后將其放置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的合適位置上。
5.布線
系統默認自動布線有效,因此可直接進行布線操作。
1) 在兩個對象間連線
(1) 將光標靠近一個對象引腳末端,該處自動出現一個方塊符號,單擊鼠標左鍵開始布線。
(2) 移動光標至另一對象的引腳末端,當該處出現一個方塊符號時,再次單擊鼠標左鍵,即可繪制一條連線,如圖2-25 (a) 所示;若想手動設定布線路徑,可以在想要拐點處單擊鼠標左鍵來設定布線路徑,如圖2-25 (b) 所示;在移動鼠標過程中按下 “Ctrl” 鍵,即可繪制斜線,如圖2-25 (c) 所示。
2) 移動連線、更改線型
(1) 選中連線后,當光標靠近該連線時,會出現一個雙向箭頭符號,如圖2-25 (d)所示。此時按住鼠標左鍵,移動光標,該布線就隨之移動。
(2) 若要同時移動多個布線,可以先框選這些線,再單擊塊移動按鈕,移動光標,在合適位置單擊即可。

圖2-25 布線
3) 總線及分支線的繪制方法
繪制總線的步驟如下所述。
(1) 繪制一條直線。
(2) 將光標移至該直線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 “Edit Wire Style”,如圖2-26 (a) 所示,彈出的 “Edit Wire Style” 對話框,在 “Global Style” 下拉列表中選擇“BUS WIRE”,如圖2-26 (b) 所示。繪制的總線如圖2-27所示。
繪制總線分支線的步驟如下所述。

圖2-26 繪制總線的操作

圖2-27 繪制的總線
(1) 將光標靠近一個對象引腳末端,該處自動出現一個方塊符號,單擊鼠標左鍵,開始布線。
(2) 移動光標至靠近總線的合適位置,單擊鼠標左鍵,即可繪制出一條直線。
(3) 按住 “Ctrl” 鍵,將光標移至總線上的合適位置,單擊鼠標左鍵,即可完成一個分支線的繪制。圖2-28所示的是繪制完成的分支線。
(4) 在工具箱中單擊圖標,然后在總線或各分支線上單擊鼠標左鍵,彈出 “Edit Wire Label” 對話框,如圖2-29所示。在 “Label” 選項卡的 “String” 欄中輸入相應的線路標號,如總線為AD[0..7] (表示有AD0~AD7共8根數據線),分支線為AD0、AD1等。
4)網絡標識法
(1) 靠近需要進行網絡標識的引腳末端,該處自動出現一個方塊符號,單擊鼠標左鍵;
(2) 移動光標,在合適的位置雙擊鼠標左鍵,繪制一段導線;

圖2-28 繪制完成的分支線

圖2-29 “Edit Wire Label” 對話框
(3) 在工具箱中單擊圖標,然后在需要連接的線上單擊鼠標左鍵,彈出圖3-29所示對話框。在 “Label” 選項卡的 “String” 欄中輸入相應的線路標號,如XT1等。注意,同一連接點的線路標號應相同。
6.設置、修改元器件屬性
在需要修改屬性的元器件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 “Edit Properties”,或按快捷鍵 “Ctrl”+“E”,將出現 “Edit Component” 對話框,在此對話框中設置相關信息(例如,修改電容值為33pF),如圖2-30所示。

圖2-30 “Edit Component” 對話框
根據以上步驟及方法在原理圖編輯窗口中繪制出圖2-31所示的電路圖。

圖2-31 實際繪制的電路圖
7.隱藏文本
執行菜單命令 “Template” → “Set Design Colours”,彈出 “Edit Design Defaults” 對話框,如圖2-32所示。在此對話框中,選中 “Show hidden text” 選項,單擊 “OK” 按鈕,則圖2-31中的<TEXT>全部隱藏。雙擊發光二極管,彈出的 “Edit Component” 對話框,選中“P art Value” 欄后的 “Hidden” 選項,得到的效果與圖2-16完全一致。

圖2-32 “Edit Design Defaults” 對話框
8.建立網絡表
網絡就是一個設計中有電氣連接的通路,如本電路中AT89C51的P0.0口與發光二極管D1的一個引腳就是連接在一起的。執行菜單命令 “Tool” → “Netlist Compiler”,彈出“Netlist Compiler” 對話框,如圖2-33所示。在此對話框中,可設置網絡表的輸出形式、模式、范圍、深度和格式等,在此不進行修改,單擊 “OK” 按鈕,以默認方式輸出圖2-34所示內容。單擊 “Close” 按鈕,關閉 “NETLIST-Schematic Capture” 窗口。

圖2-33 “Netlist Compiler” 對話框

圖2-34 輸出網絡表內容
9.電氣檢測
繪制好電路圖并生成網絡表后,可以進行電氣檢測。執行菜單命令 “Tools” → “Electrical Rule Check” 或單擊按鈕,彈出圖2-35所示的電氣檢測結果窗口。此窗口中,前面是一些文本信息,接著是電氣檢測結果,若有錯,就會有詳細的說明。從窗口內容中可看出,網絡表已產生,并且無電氣錯誤。

圖2-35 電氣檢測結果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