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在哪里(修訂版)小學二年級·下冊
- 唐彩斌
- 1088字
- 2020-07-24 18:11:25
課堂之外 從“指南車”到“指南針”
星期天,大虎和小陽約好了去爬山,媽媽給小陽準備了礦泉水和面包,爸爸給小陽準備了一根登山杖和一個指南針。小陽第一次使用指南針,又興奮又好奇,不停地問爸爸:“指南針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它到底是什么時候發明出來的呢?為什么要發明指南針呢?”
指南車
相傳在4000多年前,黃帝與蚩尤大戰于涿鹿之野,雙方交戰半年都沒分出勝負,后來,黃帝讓能工巧匠發明了“指南車”,可以用來在大霧彌漫的天氣下準確辨別方向。黃帝部落在指南車的指引下,在迷霧中大敗蚩尤。這可能是“指南針”最早的模型了。但是,后人根據古書的記載,多次想重新制作“指南車”,卻一直沒有成功,所以也有人懷疑“指南車”可能只是個傳說。

司南
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磁石的指極性,并利用磁石能指示南北的性能,制作了指南工具——司南。《韓非子·有度篇》里記載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這里的“先王”是周王,“司南”就是指南工具,“端朝夕”是正四方的意思,可見周王已經了解了司南的用途。在古代文獻里,記載有鄭人到遠處采玉要帶上司南,以免迷失方向。

指南魚
我們的祖先用磁石制造了司南,但磁石上的磁極不容易找準,而且在琢制勺的過程中,磁石受到震動,會失去一部分磁性,另外司南的體積比較大,使用時底盤必須放平,因此,我們的祖先在發明了司南之后,又不斷改進指南工具。后來我們聰明的祖先又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魚。指南魚可不是真的魚,它是一條鋼片魚,古人把燒紅的鋼片沿著地球磁場的方向冷卻,這條魚就有了極性,成了一條指南魚。

指南針
由于指南魚的磁性很弱,古人漸漸覺得指南魚的指南效果仍然不理想。能不能有一種更理想的指南工具來代替指南魚呢?古人繼續不斷地摸索。后來,又有人發明了用鋼針來指南,這種磁化的小鋼針可算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指南“針”了。

北宋時期,中國許多重大的科學發明,比如,活字印刷、指南針等都是借助于沈括的記載而得以流傳的。指南針能指南,但必須為它創造一個可以自由轉動的條件。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提到了指南針的幾種用法。
水浮法:把磁針放在有水的碗里,讓它浮在水面上,指示南北方向。
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手指甲上讓它輕輕轉動后來定向。
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光滑的碗邊通過旋轉磁針來定向。
縷懸法:在磁針的中部涂一點點蠟,用一根細絲線沾上蠟后,懸掛于空中指南。這種懸掛式指南針,必須在無風處使用,但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沈括在九百多年前提出的這四種方法,至今仍然有實用價值,如現代的磁變儀、磁力儀的設計便是采用了縷懸法原理;航海中使用的重要儀表羅盤,是根據水浮法這一原理設計而成的。
參考答案

第5頁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