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蕩即位以來,繼承了父輩的遺志,東出函谷關掃平六國,一統天下。這么多年了,秦國屢次伐魏攻韓,始終未能使其臣服,而且北方的趙、燕兩國,實力日漸大增,一躍成為秦國的勁敵。
秦武王少不經事,急于求成,他將秦國一系列軍事行動失敗的原因歸咎于洛邑周王室的存在。
他召集眾臣商議,說:“如今我大秦欲東出,問鼎中原,但天下人心盡歸周赧王,掃除周王幾這個絆腳石勢在必得。不過,秦軍東出之前,預先蕩平義渠國以解后顧之憂!”
司馬錯聞言,趕緊勸說阻止:“我王切勿急于求成,周赧王雖然名存實亡,但他是我們華夏大地上的最高統治者,是各個諸侯國的精神領袖,滅了他就等于與天下人為敵,非明智之舉。只可學習堯舜對他施壓,讓他禪位于我王,爭取天下人心,只要眾望所歸,我王的宏圖大業可成。此事不可一蹴而就,需緩圖之。”
“義渠國的王城雖在北豳之地,但戎人各部族聯為一體,他們的領地北達河套平原,西至隴西之地,游牧民族四處遷徙,居無定所,一時半伙很難全殲。我們的進攻只會讓他們的部族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抵御。我愿出使義渠鞏固兩國的邦交,我王只需略施小恩小惠,即可事半功倍。”
“那好,司馬丞相言詞鑿鑿,本王命你即刻出使義渠國,例行友好邦交。嬴華將軍率軍兩萬,前往周王幾逼宮。”秦武王說。
嬴華領軍快速進攻韓國奪取了三川之地,打通了前去王幾的道路。秦武王坐著有圍幔的馬車抵達周王宮。
周赧王聞訊率眾主動請降,乞求秦王能善待周王室族人。
秦王的座駕走到周王宮大殿前立刻停下,步行上去查看這里的九鼎。周赧王馬上介紹說:“這是夏王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澆筑九鼎,刻文銘記。因此,這九鼎成為華夏大地王權的象征,一直保存于周王宮。
秦武王突發奇想,若將這九鼎搬到秦王宮,那么天下九州非秦國莫屬了。
周赧王看到秦武王,對九鼎難以掩飾的喜愛之情。于是心懷叵測,故弄玄虛說:“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將這里的任何一鼎用人力撼動。聽說秦王天生神力,能否將這九鼎中的一鼎撼動?讓我們開開眼。
秦武王畢竟年輕氣盛,在周赧王的慫恿鼓動下,自持勇猛過人,竟然赤膊上陣來扛大鼎。身旁的嬴華、司馬錯等人趕緊勸阻,秦武王一時興起,斥退左右,無人能阻。
天下的悲劇就在這一刻發生。秦武王使出洪荒之力,將大鼎舉起。眾人一片嘩然,掌聲響起贊不絕口。
在萬眾矚目的贊嘆聲中,秦武王為了彰顯自己的神力,還想舉著大鼎朝前走幾步。無奈他的力氣已經用盡,終因體力不支,大鼎突然落下,砸在他的小腿上,頓時血流如注。
嬴華等人趕緊上前,將他抬入車中及時施救。在側觀看的周赧王,做夢也沒想到他的幾句嬉戲玩笑之言,竟然惹出彌天大禍,擔心秦人以此為借口,伺機尋仇,嚇得渾身顫抖。
歸秦途中秦武王因傷勢過重,血流不止而溘然早逝。
后來民間謠傳,周赧王乃真龍天子。聽天命行王權,秦武王舉兵冒犯,才遭此大禍。
突如其來的驟然變故,讓嬴華一時舉步艱難,不知該如何抉擇?秦武王早逝又無子嗣,擔心嬴氏宗親因爭奪王位而內訌,引起秦國的朝堂動蕩,各諸侯國趁虛發兵來犯。故而撤兵回到藍田大營,封鎖消息,密不發喪,而派人偷偷潛入燕國接回羋月母子,讓年幼的嬴稷繼位秦王。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遠在秦宮的惠文后也得到消息,她力挺自己的二兒子嬴壯繼位秦王,絕不允許羋月母子回到秦國,因而派贏壯調集涇陽駐軍及王宮侍衛三千人,半道上痛下殺手,而圍追堵截。
一邊是羋月母子,另一邊是惠文后母子,雙方劍拔弩張,展開生死角逐。
這一年,義渠國北邊的朐衍戎人,受匈奴人的挑唆和誘惑,部分戎人竟然偷偷地脫離朐衍戎,背叛了義渠囯投靠了匈奴可汗。
義渠駭聞訊非常震驚,惱怒之余立即調集軍隊準備攻伐匈奴,剿滅叛逃者。
由渠立馬出面阻止,說:“此舉大為不妥,我們與匈奴同為游牧民族,為何朐衍人會棄我們而投匈奴?其中必有緣故。如若就此出兵攻伐,必將適得其反,等于堵死了叛逃者重返義渠國的后路。另外,據我們的斥候來報,秦國不太平,似乎有大事要發生,各地都有兵馬調遣,此時不可輕易用兵。”
“那我們該當如何?總不能坐視不管吧!還請王叔明示?”
“義渠重建邦國已逾百年,我們游牧民族崇尚個性自由,歷任義渠王都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不重視國計民生,不關心百姓疾苦。如今國家雖然很富足,但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很清貧,大量的財物掌握在部族長老的手中,久而久之與其它游牧民族便產生了差距,難免有人會生叛逃之心。”
“我們的律法和賦稅,三十年來從未更改,最初是為了充盈國庫,發展軍隊不得已而為之。如今國庫內的錢糧堆積如山,不流通又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呢?天降大任于你,我們拭目以待…”
義渠駭聽后醍醐灌頂,受益匪淺。他不得不對義渠囯的現有各種體制,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求日臻完善,鞏固義渠囯的百年基業。
義渠駭通過賽馬會選拔了一批年輕人充實義渠國的軍隊,又以裁軍為名給軍中年長的士卒,發給安家費,讓其回歸農牧,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
輕徭薄賦,改革義渠囯的征稅方式,廢除了按人口征稅的制度,改為按家庭財產征稅,包括放牧的牲畜,土地的收入及商貿活動等收獲。
進一步鞏固軍事強國的策略。五萬人的義渠王城駐軍,裁撤之后只保留三萬精銳,全部配備趙人先進的鐵制兵器。
義渠駭閑來無事,便去操練軍隊,演習排兵布陣,學習古今之兵法,融匯貫通。
新軍組建后分別駐守在蓮花池軍營和瓦渣渠營地,扼守著進出義渠國王城的東西兩條大道,互為犄角之勢。一旦王城有難,遙相呼應,火速馳往即可抵達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