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應對楚使
- 義渠國
- 嚨行天下
- 4370字
- 2021-10-24 17:30:00
次日,義渠駭一覺醒來,未及洗漱就急匆匆地出去為王叔送行,剛出宮門沒走幾步,侍衛就傳話:王叔吩咐不許聲張,一切照常。為了隱密,不驚擾民眾期間,他在清晨天還未亮,就悄悄地駕車出城了。
義渠駭悻悻而歸,王叔與母親早已離開,整個王宮一下子空蕩蕩的,顯得異常冷清。
他的生活突然間失去了重心,作為戎王,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昔日里冷眼旁觀,王叔一個人忙活;今天到了自己的頭上,心中卻茫然無措。
他再次返回寢宮,還想多睡一會兒。不料,烏氏宏領了侍女已經在等候。
“請夫君沐浴、洗漱!”說話間,寢宮已被收拾整齊。
“你們這是干什么?我還沒睡醒呢?”
“早飯之后,夫君該去大殿早朝了!”
“這,我當然知道,無須多嘴!”
隨后,在他用餐之際,張焱已進宮來見義渠駭。
“請我王即刻召集各位戎王早朝!”
“今日國中可有大事要處理?”義渠駭問。
“沒什么大事,王叔臨走前該安排的事情早已安排妥當。”
“那就吩咐下去,不必早朝了吧!無事倒也安逸。”
張焱突然話鋒一轉,說道:“今天是我王第一次主持朝會,不可流于形式?”
“我們不必拘于形式,開那種沒有意義的會。離開義渠國將近十年了,對這里的一切都有些陌生了,這些年都不知道王城發生哪些變化?我們到周邊去走走看,散散心。不過,隨行之人嚴格保密,我們便裝出城,切勿擾民!”張焱聽命去準備了。
天公不作美,烏云密布陰沉沉的,似乎要下雨,微風裹挾著潺潺而流的河水之味迎面襲來,讓人心曠神怡。義渠駭親切地嗅到了大自然的氣息,有泥土的芬芳,果木的飄香…
站在半山坡舉目遠眺,河谷兩岸到處是縱橫交錯的梯田,深秋時節,金燦燦的一片蔚為壯觀。
他揮動著馬鞭,驚喜地叫道:“我們就去那里,種的什么莊稼?太壯觀,太好看了!”他們迫不及待地就要飛奔過去。
“別走,等等,等等我們……”眾人定睛一看,兩匹馬馱著兩個,身著紅衣之人,向這里邊走邊喊而來,遠遠地看到猶如兩團竄動的火苗在田野上飛滾而來。
“真不像話!一點兒也不知憐香惜玉?走時為何不帶上我們?王宮之中我們已獨守閨房十多年,如今你們回來了,這種孤寂無聊的日子,我可不想再過了!再說了,父親與王妃到遠方去獨享清福了,你們好意思讓我倆孤守寂寞?”
由姻帶著烏氏宏趕來一見面就是一番無厘頭的數落,義渠駭自知不得理,不好反駁,只能反唇相譏:“姻兒姐,我看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張焱吧!張焱你怎么不帶上她呢?”
“我讓你胡說,沒一點姐弟之情”,說著便將馬鞭揮向義渠駭,他見狀立即策馬前行,一群人在歡聲笑語中奔向大自然的懷抱。
秋天,王城附近的戎民種植了大面積的粟、菽和稷,大多數莊稼已經成熟,快到收獲的季節了。
今年的粟米長勢喜人,每一株都沉甸甸地壓彎了腰,迎著微風晃頭晃腦,惹人喜愛。此時,聰明智慧的農人在粟米收割前,將它的葉子先取下來捆成一撮,或用作日常洗刷餐具的抹布,或與馬蓮草混合制作編草鞋的繩子。
田里的稷米密密麻麻,每一個頭上都頂著顆粒飽滿的米粒,猶如老天灑向大地的金子,黃澄澄,金燦燦的一大片,迎風招展,炫耀著豐收的喜悅。
田野里處處是莊稼,隔著空氣就能嗅到濃濃的米香,讓人不禁想到收獲的新米做出的飯食該有多香呀!看著這些豐收在望的糧食,義渠駭感覺心里踏實。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重視稼穡乃固國之本。
隨即,一行人下馬來,徒步走在田埂上。他們的經過,驚起了藏匿在田里偷食的鳥雀,東躲西藏,四處翻飛。
久居王宮之中,不知大自然魅惑無窮,難得如此親近,他們好奇地摸摸這個穗子,看看那個籽粒,贊嘆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張焱與由姻眉來眼去,漸漸地走在最后面打情罵俏。義渠駭回頭看到,無奈地搖搖頭,此時他又不得不回頭掃視一眼,跟在身后的烏氏宏。紅色的斗篷下包裹著壯碩的身軀,走在身后一聲不吭,溫順得像只小綿羊。
這是王叔與母親為她精心挑選的妻子,自從見到她就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因為不感興趣,何來情愛之說?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違,他只當是個侍女…
忽然間,他想起了羋月,骨子里透著一股野性,就像一匹剛烈的母馬,時時刻刻準備著馳騁草原,縱橫天下,有著與生俱來的王者氣度。每次見她都是言語打動,情感拉攏,以男人不可抵御的強勢姿態,把一個女人的妖嬈嫵媚發揮到極致,讓他可望而不可及,卻又欲罷不能。正因為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發珍惜,時常向往,更能激起男人強烈的征服欲。
不多時,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細雨,義渠駭還在浮想聯翩,但雨絲毫不留情地打濕了他的頭發,順著臉頰往下流,好讓他清醒清醒。
此時,在他們的對面有許多農人聚集,一行人急忙往回走,迅速進入附近戎民的窯洞中避雨。
這是一個五口之家,見他們衣著華麗,男女主人禮貌的給他們讓座。閑來無事,義渠駭主動與農人攀談起來。
王問:“家中有幾丁?”
農答:“家中有五丁,夫婦二人,長女十歲,次女七歲,幼子三歲。”
王問:“一家人的糧食夠不夠吃?”
農答:“勉強還行,夏季可以搭配野菜、草根之類的食材對付,可是到了冬天只能吃稷米飯,孩子多,一家人的口糧就緊張了。”
王又問:“你家沒有放牧牲畜嗎?”
農答:“他原是上郡邊城的子民,被遷到王城安置世代農耕為生,家中除了一頭視作“命根子”的耕牛外,再無別的牲畜。”
義渠駭平日里錦衣玉食,從來不考慮衣食住行等問題。見到此處老農寒酸的家庭和清貧的生活,他不禁倍感辛酸。作為戎王此生定要讓戎人吃上飽飯,生活好起來,過上好日子。
看到這些,他就不難理解王叔一直奉行“避戰而休養生息”之策。想到這里,他身不由己地走出窯洞。
張焱急忙跑來說:“馬已備好,我們趕快回去吧!”話音剛落,這兒的族長騎著馬來了。
張焱上前說:“我王今日隨意走走,不愿擾民,讓他們都散了吧!”
義渠駭還打算到別的人家去看看。忽然侍衛來報:“楚國使臣造訪。”
“該來的總算來了!讓楚使先在驛苑住下,好吃好喝伺候著,過幾日再見他。”
“我王且慢,如此萬萬不可!這樣不但失禮,而且處置不妥,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楚國地大物博,富甲一方,不到萬不得已,根本看不上我們這種西戎小國,更不會來求援。我王還是要直面楚使,妥當處置方為上策。”張焱馬上阻止了義渠駭。
“我明知不可為,見了楚使又將如何應對?”義渠駭滿腹牢騷說。
“辦法總會有的,只要我王開動腦筋即可!”張焱寬慰說。
義渠駭心中雖有怨言,但又不得不立馬返回接見楚使。
須臾,楚使在大殿上見到端坐于戎王之位的義渠駭大吃一驚,一個涉世不深的毛頭小子,初為戎王,又怎么會兌現由渠當初的承諾呢?再仔細一想,這或許是由渠的有意安排,心中倍感涼意。但既然來了,他定要想方設法對這小戎王言詞激將,當面質問,或許會鋒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就不枉此行。
楚使上殿,義渠駭看到是位上了年紀的使臣,心想楚人聰慧,不乏能言善辯之士,定要小心應對。
楚使傲慢輕蔑地問:“座上可是當今義渠戎王?”他悉知楚使故意氣他,當著眾多大臣的面讓他難看,好讓他惱火亂了心智。
于是笑著說道:“在下不才,敢問楚使為何事而來?”
楚使見他當著眾多大臣的面,沉穩應對并未發火,又激將道:“昔日只知義渠有王叔,而不知戎王為何人?故而冒昧問話,還望恕罪!”
義渠駭心想這老匹夫故意挑撥離間,在試探他的底氣,于是答道:“看來楚使為我義渠國王叔而來,但他身體欠安,外出調養治病去了。因此,出于兩國邦交之禮,由在下代勞接見使臣。既然楚使不肯說明所謂何事而來?就請在驛苑歇息幾日,待王叔治病歸來,馬上面見楚使,定會讓您滿意,不負使命。”
隨即說:“張焱吩咐下去,以國賓之禮款待楚使,請吧!”
義渠駭借坡下驢順水推舟,想讓楚使先行回驛苑等候,拖延幾日。一旦藍田之戰有了定局,一切都好決策。
“且慢,老夫不遠千里而來,只為秦楚兩國交兵,特意請求義渠國出兵援助,懇請戎王看在兩國多年邦交友好的份上早日發兵。”楚使急切地喊道。
義渠駭心想,他早已知曉此次事,但依照王叔之意斷然不會出兵。再說,他前腳剛離開秦國,后腳就發兵攻秦,那不是給人以口實,說他是背信棄義之徒。
楚使見他不為所動,突然跪地哀求:“老夫愚鈍,有眼不識泰山,再次請求戎王早做決定,即刻發兵援助,楚國幾十萬將士危在旦夕。”
義渠駭略作思忖說:“今日,我只是代王叔接見使臣。前些日子剛剛歸國,尚未舉行登基大典,徒有世子身份并無兵馬調遣之權,還請楚使體諒!權且歇息幾日,待王叔歸來,一切事宜即可迎刃而解。
楚使見這一招并不奏效,立即拿出一封書信與禮單呈上,說:“戎王切勿疑惑!楚國太子熊橫與您交情深厚,又有屈匄將軍先前與王叔約定,待你歸國隨即發兵攻秦,這里有屈將軍的書信為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次,先給義渠囯送來絹麻絲綢千匹、稻米千石,助義渠軍攻秦援楚。
義渠駭見楚使氣定神閑,又喋喋不休,當著眾多大臣的面又不好直接拒絕,只能隨他周旋。
“義渠軍距藍田戰場路途遙遠,若是遠程奔襲必須通過八百里秦川,那里山巒起伏、地勢險要,若是秦軍沿途設伏,義渠軍到不了主戰場,就會全軍覆沒。請問楚使義渠軍如何援救楚軍?”
“請戎王放心,義渠軍無需遠程奔襲,只要繞到秦國的大散關猛攻關口,觸一發而動全身,秦王必然分兵來援,如此便可援救楚軍。”
“若是巴蜀之地的司馬錯所部來援大散關。義渠軍腹背受敵,又將如何脫身?若不能全身而退,義渠國就這點兵馬,豈能眼睜睜看著自投羅網折損殆盡嗎?”
義渠駭依據戰場局勢和兵法的玄妙,道出了義渠國出兵的巨大風險。
“戎王果然通曉用兵之道,關中平原沃野千里,然而義渠軍不冒這個風險,不主動出兵攻城掠地,僅憑義渠國的彈丸之地,秦軍一旦得勝歸來,第一個要滅國的就是義渠了。”
義渠駭曉得楚使危言聳聽,意在逼迫義渠國出兵攻秦,說:“聽聞楚軍愈戰愈勇,一旦攻破藍田防線占領咸陽,秦王必然引兵西逃。到那時,義渠軍必然義不容辭即刻攻入關中,與楚軍遙相呼應夾擊秦軍。”
楚使搖搖頭嘆息道:“藍田之戰局瞬息萬變,義渠軍早一刻發兵,楚軍便多一份勝算,豈能坐等戰機,那不是兒戲嗎?”
義渠駭義正言辭地說:“義渠國的兵馬分別部署在原州、隴西、調令關等地。若要出兵攻秦援楚,至少需要十萬兵馬才可參戰,此事仍需與王叔協商同意,方可調動如此多的兵馬,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
楚使見狀無可奈何,說:“戎王既然把話說到這份上,我也無需多費口舌了。前方戰事吃緊,我要馬上歸國報知我王,早做決斷。在下靜候義渠軍出兵的好消息,告辭了。”
送走楚使,義渠駭長長地松了口氣,他幾乎要言盡詞絕了,今天確實遇到了一個很難搪塞的使臣。
隨后吩咐:“楚國為了促成義渠國出兵,送來了糧食和布匹,足見其誠意。我們權且收下,將其囤放于康巴山區,嚴加看管。日后藍田之戰結束由張焱負責原封不動地送回去。”
“既然義渠不會出兵,我王為何不現在就送回去?”張焱不解問道。
“現在送回去,就等于斷了楚人求救的念頭,一旦真的戰敗會歸責于義渠,因而與楚人結怨。”義渠駭解釋道。
義渠駭榮登王位,第一次行使王權,巧妙地應對楚國使臣,讓臺下的眾臣贊不絕口。義渠國的未來,眾人對他報有更多的期待。